1.古詩詞和成語
出自古詩詞的成語: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悲歡離合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老驥伏櫪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桃花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心有靈犀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柳暗花明 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青梅竹馬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不拘一格 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怒發沖冠 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乘風破浪《行路難》李白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登第》孟郊 無窮無盡是離愁,天涯海角尋思遍——無窮無盡、天涯海角《踏沙行》 晏殊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萬紫千紅《春日》朱熹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柔情似水《鵲橋仙》秦觀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悲歡離合、陰晴圓缺《水調歌頭》蘇東坡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無可奈何《浣溪沙》 晏殊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黃沙始到金——千淘萬漉《浪淘沙》 劉禹錫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語淚先流——物是人非《武陵春》李清照。
2.形容古詩詞的詞語、例如:婉約、豪放等等、越多越好
豪放派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宋代: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何似 一作:何時;又恐 一作:惟 / 唯恐)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豪放派 念奴嬌·赤壁懷古
宋代: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檣櫓 一作:強虜)
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婉約派 聲聲慢·尋尋覓覓
宋代:李清照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婉約派 雨霖鈴·寒蟬凄切 宋代:柳永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3.形容古詩意境的詞語
古人常用“不可湊泊”一詞形容詩歌意境之玲瓏。
宋 陸游 《跋呂成尗》:“字字工妙,無牽強湊泊之病。”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一:“何得以一二韻約束為之?既約束,則不得不湊拍;既湊拍,安得有性情哉?”
梁啟超 《讀十月初三日上諭感言》:“實則不過無機的集合,偶然的湊泊,絕非有一共同之目的以相團結。”
古詩詞“意境”鑒賞:
一、把握整體性
任何一首詩或一首詞,都是一個完整的藝術作品。我們在鑒賞時,如果只是看到作品中單個的“意象”畫面,是不大可能準確地把握作品所表達的詩人詞家的情感意旨的。“意境”往往是諸多“意象”彼此組合連綴起來形成的一個情感氛圍與藝術世界。即多個個體連接起來的整體。同“意境”相比較,“意象”是局部的,具體的;而“意境”的范圍比較大。通常指整首詩或詞所構成的境界,具有整體性,傳達著詩人詞家在作品中的整體的情感意旨。鑒賞“意境”,就是要先從作品所描繪的具體的風物、景象切入,再從整體上把握作者貫穿于作品中的思想感情。
二、突出層次性
“意境”通過事象、物象、景象的融合,創造出情、理、形、神四者統一的詩歌畫面,形成多個個體連接起來的整體,但是其呈現的層次性卻是十分明顯的。在“意境”鑒賞的審美活動中,我們可以從內容和形式兩個層面來體味其特色。
三、注重多樣性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強調指出:“境界有大小”,有“有我之境”,有“無我之境”。這確實是精辟的見解。大量的詩歌創作中,既有宏偉開闊、氣勢非凡之篇,也有活潑清新、小家碧玉之作。作為讀者,我們品賞詩歌的“意境”,應當開闊視野,兼收并蓄,多方汲取各種流派、風格的藝術精華,并進而在由此及彼、舉一反三的比較和揣摩中,窺視出詩歌藝術的奧秘。
四、探究創造性
社會不斷發展,人的思想感情也不斷變化,所以,詩的意境永遠不會被前人寫盡。大凡高明的詩人,往往不囿于舊的傳統,不蹈襲前人的老路,能夠從變化了的現實生活出發,以真情和至誠創造出他們自己特有的新“意境”,賦予詩篇以新的生命與活力。我們讀詩時,要特別注意探究詩歌“意境”的創造性。
4.很多成語都來自詩詞
不薄今人愛古人 清麗詞句必為鄰。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宣州謝?I樓餞別校書叔云 李白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靜夜思》 李白 舉杯邀明月, 對影成三人。
《月下獨酌》 春風不相識, 何事入羅幃。 《春思》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蜀道難》 吾愛孟夫子, 風流天下聞。 《贈孟浩然》 明月出天山, 蒼茫云海間。
《關山月》 昔日橫波目, 今作流淚泉。 《長相思》 郎騎竹馬來, 繞床弄青梅; 同居長干里, 兩小無嫌猜。
《長干行》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風拂檻露華濃。 一枝紅艷露凝香, 云雨巫山枉斷腸。
《清平調一》 《清平調二》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 惟見長江天際流。
《送孟浩然之廣陵》 朝辭白帝彩云間, 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 輕舟已過萬重山。
《早發白帝城》 人生得意須盡歡, 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盡還復來。
呼兒將出換美酒, 與爾同銷萬古愁 《將進酒》 鳳凰臺上鳳凰游, 鳳去臺空江自流。 總為浮云能蔽日, 長安不見使人愁。
《登金陵鳳凰臺》 長風破浪會有時, 直掛云帆濟滄海。 《行路難》 人生在世不稱意, 明朝散發弄扁舟。
抽刀斷水水更流, 舉杯銷愁愁更愁。 《宣州謝月(左)兆樓餞別校書叔云》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 使我不得開心顏。 《夢游天姥吟留別》 會當凌絕頂, 一覽眾山小。
《望岳》 杜甫 絕代有佳人, 幽居在空谷。 但見新人笑, 那聞舊人哭。
《佳人》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春夜喜雨》 烽火連三月, 家書抵萬金。 《春望》 露從今夜白, 月是故鄉明。
《月夜憶舍弟》 吳楚東南坼, 乾坤日夜浮。 《登岳陽樓》 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
《前出塞》 出師未捷身先死, 長使英雄淚滿襟。 《蜀相》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白日放歌須縱酒, 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 便下襄陽向洛陽。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無邊落木蕭蕭下, 不盡長江滾滾來。 《登高》 錦江春色來天地, 玉壘浮云變古今。
《登樓》 五更鼓角聲悲壯, 三峽星河影動搖。 《閣夜》 正是江南好風景, 落花時節又逢君。
《江南逢李龜年》 離離原上草, 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 春風吹又生。
《草》 白居易 回頭一笑百媚生, 六宮粉黛無顏色。 風吹仙袂飄飄舉, 猶似霓裳羽衣舞。
在天愿作比翼鳥, 在地愿為連理枝。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長恨歌》 千呼萬喚始出來, 猶抱琵琶半遮面。
轉軸撥弦三兩聲, 未成曲調先有情。 別有幽愁暗恨生, 此時無聲勝有聲。
同是天涯淪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識。 《琵琶行》 夕陽無限好, 只是近黃昏。
《登樂游原》 李商隱 此情可待成追億, 只是當時已惘然。 《錦瑟》 身無彩鳳雙飛翼, 心有靈犀一點通。
《無題》 春心莫共花爭發, 一寸相思一寸灰。 《無題》 相見時難別亦難, 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 蠟炬成灰淚始干。 《無題》 何當共剪西窗燭, 卻話巴山夜雨時。
《夜雨寄北》 宣室求賢訪逐臣, 賈生才調更無倫。 可憐夜半虛前席, 不問蒼生問鬼神。
《賈生》 渡頭余落日, 墟里上孤煙。 《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 王維 空山新雨后, 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 清泉石上流。 《山居秋瞑》 江流天地外, 山色有無中。
《漢江臨眺》 行到水窮處, 坐看云起時。 《終南別業》 紅豆生南國, 春來發幾枝。
愿君多采擷, 此物最相思。 《相思》 漠漠水田飛白鷺, 陰陰夏木囀黃鸝。
《積雨輞川莊作》 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勸君更盡一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
《渭城曲》 氣蒸云夢澤, 波撼岳陽城。 《臨洞庭上張丞相》 孟浩然 野曠天低樹, 江清月近人。
《宿建德江》 春眠不覺曉, 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 花落知多少。
《春曉》 白日依山盡, 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 更上一層樓。
《登鸛雀樓》 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云間, 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 春風不度玉門關。
《涼州詞》 落葉滿空山, 何處尋行跡。 《寄全椒山中道士》 韋應物 春潮帶雨晚來急, 野渡無人舟自橫。
《滁州西澗》 慈母手中線, 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 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 報得三春暉。 《游子吟》 孟郊 前不見古人, 后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 獨愴然而涕下。 《登幽州臺歌》 陳子昂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山行》 杜牧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泊秦淮》 忽如一夜春風來, 千樹萬樹梨花開。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岑參 千山鳥飛絕, 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 獨釣寒江雪。
《江雪》 柳宗元 煙銷日出不見人, 矣欠乃一聲山水綠。 《漁翁》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時。
《望月懷遠》 張九齡 海內存知已, 天涯若比鄰。 《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客路青山下, 行舟綠水前。
《次北固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