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帶"刀"字的詩句有哪些
1免胄三方外,銜刀萬里余。——《餞王晙巡邊》李隆基
2、嘆嗟懸劍隴,誰識夢刀祥。——《過王濬墓》李隆基
3、始睹元昆鏘玉至,旋聞季子佩刀回。——《寒食宴于中舍別駕兄弟宅》蘇颋
4、從來昆友事,咸以佩刀傳。——《餞許州宋司馬赴任》李乂
5、天驕遠塞行,出鞘寶刀鳴。——《塞上曲二首》王涯
6、夜久盤中蠟滴稀,金刀剪起盡霏霏。——《宮詞三十首》王涯
7、裁縫長短不能定,自持刀尺向姑前。——《舞曲歌辭?白纻歌》張籍
8、日日斗雞都市里,贏得寶刀重刻字。——《雜曲歌辭?少年行》張籍
9、金刀截身發,結誓焚靈香。——《學仙》張籍
10、藏得寶刀求主帶,調成駿馬乞人騎。——《贈王司馬》張籍
11、去程江上多看堠,迎吏船中亦帶刀。——《送從弟濛赴饒州》張籍
12、華筵鼓吹無桐竹,長刀直立割鳴箏。——《舞曲歌辭?公莫舞歌》李賀
13、城頭鐵鼓聲猶震,匣里金刀血未干。——《軍行軍行》李白
14、欲剪箱中一尺天,吳娥莫道吳刀澀。——《羅浮山父與葛篇》李賀
15、并刀如水,吳鹽勝雪,纖指破新橙。——《少年游》周邦彥
2.帶刀子的詩句
抽刀斷水水更流,借酒消愁愁更愁
鄭板橋
其一 ⊙ 石頭城
懸巖千尺,借歐刀吳斧,削成城郭。
千里金城回不盡,萬里洪濤噴薄。
王浚樓船,旌麾直指,風利何曾泊。
船頭列炬,等閑燒斷鐵索。
而今春去秋來,一江煙雨,萬點征鴻掠。
叫盡六朝興廢事,叫斷孝陵殿閣。
山色蒼涼,江流悍急,潮打空城腳。
數聲漁笛,蘆花風起作作。
年代:宋
作者:周邦彥
作品:少年游
內容:
并刀如水,吳鹽勝雪,纖指破新橙。
錦幄初溫,獸香不斷,相對坐調笙。
低聲問,向誰行宿?城上已三更。
馬滑霜濃,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
——譚嗣同《獄中題壁》
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盧綸《塞下曲》)
貧憐范叔惟塵甑,貴識王祥有佩刀。明李東陽《送開州陳同知》
劍客
年代:【唐】 作者:【賈島】 體裁:【五古】
十年磨一劍,
霜刃未曾試。
今日把示君,
誰有不平事。
北庭宣元杰西番刀歌
年代:【元】 作者:【張憲】 體裁:【七古】
金神起持水火齊,煅煉陰陽結精銳。
七月七日授冶師,手作鉗錘股為礪。
一千七百七十鋒,脊高體狹刀口洪。
龍飛蛟化歲月久,阮師舊物今無蹤。
賢侯示我西番刀,名壓古今刀劍錄。
三尖兩刃圭首圓,劍脊朱砂斑痕點人血,雕青皮軟金鉤聯。
唐人寶刀夸大食,于今利器稱米息。
十年土涮松紋生,戎王造時當月蝕。
平章遺佩固有神,朱高固始多奇勛。
三公重器不虛授,往繼王祥作輔臣。
紅毛刀歌
年代:【近代】 作者:【秋瑾】
一泓秋水凈纖毫,遠看不知光如刀。
直駭玉龍蟠匣內,待乘雷雨騰云霄。
傳聞利器來紅毛,大食日本羞同曹。[1]
濡血便令骨節解,斷頭不俟鋒刃交。
抽刀出鞘天為搖,日月星辰芒驟韜。
斫地一聲海水立,露風三寸陰風號。
陸專犀象水截蛟,魍魎驚避魑魅逃。
遭斯刃者凡幾輩?骷髏成群血涌濤。
刀頭百萬英雄泣,腕底乾坤殺劫操。
且來掛壁暫不用,夜夜鳴嘯聲疑鸮。
英靈渴欲飲戰血,也如塊磊需酒澆。
紅毛紅毛爾休驕,爾器誠利吾寧拋。
自強在人不在器,區區一刀焉足豪?
九月一日夜讀詩稿有感走筆作歌.陸游
我昔學詩未有得,殘余未免從人乞。
力孱氣餒心自如,妄取虛名有慚色。
四十從戎駐南鄭,酣宴軍中夜連日,
打qiú@①筑場一千步,閱馬列廄三萬匹。
華燈縱博聲滿樓,寶釵艷舞光照席。
琵琶弦急冰雹亂,羯鼓手勻風雨疾。
詩家三昧忽見前,屈賈在眼元歷歷,
天機云錦用在我,剪裁妙處非刀尺,
世間才杰固不乏,秋毫未合天地隔。
放翁老死何足論,《廣陵散》絕還堪惜。”
魯迅《七律·無題》
慣于長夜過春時,挈婦將雛鬢有絲。
夢里依稀慈母淚,城頭變幻大王旗。
忍看朋輩成新鬼,怒向刀叢覓小詩。
吟罷低眉無寫處,月光似水照緇衣。”
3.有關刀劍的詩句有哪些
1、風刀霜劍嚴相逼;明媚鮮妍能幾時 ——清 曹雪芹《葬花吟》
2、大石如刀劍 ——唐 白居易 《初入峽有感》
3、孔山刀劍立 ——唐 白居易《游坊口懸泉偶題石上 時為河南尹。》
4、我今抽刀勒劍石—— 唐李益 《從軍夜次六胡北飲馬磨劍石為祝殤辭》
5、我今抽刀勒劍石—— 唐 李益 《火熒熒又為碧,有鳥自稱蜀帝魂。》
6、長翮如刀劍 ——唐 杜甫 《畫鶻行》
7、使我心如刀劍揮—— 宋 張繼先 《沁園春·修行》
8、盡賣劍賣刀歸買牛 ——宋 洪咨夔 《沁園春·飲馬咸池》
9、渤海賣刀劍—— 宋 戴翼 《水調歌頭·渤海賣刀劍》
10、刀劍還牛犢—— 宋 徐明仲 《水調歌頭·宗社中興佐》
1.一身轉戰三千里,一劍曾當百萬師。
2.我有一寶劍,出自昆吾溪。照人如照水,切玉如切泥。
3.萬里禪關砉然破,美人如玉劍如虹。
4.長劍倚天誰問,夷甫諸人堪笑,西北有神州!
5.蕭瑟行囊君莫笑,獨留長劍倚青空。
6.愿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
7.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
8.要斬樓蘭三尺劍,遺恨琵琶舊語。
9.可堪心鐵修成劍,錯把青鋒照美人。
4.看古詩人如何形容刀和
文明中華,看古詩人是如何形容刀和劍:
劍是國術短兵之一,比刀更早用于戰場。文獻表明,中國自周以來即有擊劍、佩劍之風。佩一柄長劍外出求學,古稱為“游”。如張良、曹操、徐庶、李白皆曾年少仗劍遠游過,李白“仗劍去國,辭親遠游”,“學劍來山東”。以此觀之,真大才者,多是行走神州遍尋明師,閱盡人間冷暖,文武全面發展者也,非尋章摘句之文弱書生可比。自東漢以后,劍幾乎退出戰場,佩劍的風氣無論貴族還是民間均流傳了下來。劍不僅是一種防身器械,同時也是一種觀賞和收藏品,深受各層次人民喜愛,唐以后中國崇尚文弱,即使如此,仍然有很多讀書人在書房懸掛一柄寶劍以示文武合一,古代詩文中詠劍者比比皆是。
最早的詠劍詩句出自古詩《陌上桑》,“腰中鹿盧劍,可值千余萬。”因鹿盧(轆轤)劍歷史悠久,裝飾講究,雕刻精美,而被古人視為天下無雙的寶物。提到轆轤劍者還有荊軻刺秦王之描寫中提到:“羅縠單衣,可裂而絕;八尺屏風,可超而越;鹿盧之劍,可負而拔。”
描寫古劍最詳細也是最負盛名的詩句出自唐代李嶠《寶劍篇》:
吳山開,越溪涸,三金合冶成寶鍔。淬綠水,鑒紅云,五彩焰起先氛氳。
背上銘為萬年字,胸前點作七星文。龜甲參差白虹色,鹿盧宛轉黃金飾。
這里“寶鍔”是指寶劍,“鍔”是刃的代稱,本詩對于劍的取材、冶煉、淬火、銘文、裝飾均有描寫。吳越是指中國的江蘇浙江地區,自古名劍出吳越,考工記有章曰:“鄭之刀,宋之斤,魯之削,吳粵之劍,遷乎其地而弗能為良,地氣然也”。
秋瑾的《不惜千金買寶刀》
貂裘換酒也堪豪 一腔熱血勤珍重 灑去猶能化碧濤定風波
攻書學劍能幾何?爭如沙塞騁嘍啰.手持六咰槍似雪,明月,龍泉三尺劍新磨!
甚慕昔時軍伍,漫夸儒士德能多.四塞忽聞狼煙起,問儒士:誰人敢去定風波?
5.有刀艷的古詩句么
軍行 唐代。
李白 騮馬新跨白玉鞍,戰罷沙場月色寒。 城頭鐵鼓聲猶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酌酒與裴迪 唐 王維 酌酒與君君自寬,人情翻覆似波瀾。 白首相知猶按劍,朱門先達笑彈冠。
草色全經細雨濕,花枝欲動春風寒。 世事浮云何足問,不如高臥且加餐。
鄭板橋 石頭城懸巖千尺,借歐刀吳斧,削成城郭。 千里金城回不盡,萬里洪濤噴薄。
王浚樓船,旌麾直指,風利何曾泊。 船頭列炬,等閑燒斷鐵索。
而今春去秋來,一江煙雨,萬點征鴻掠。 叫盡六朝興廢事,叫斷孝陵殿閣。
山色蒼涼,江流悍急,潮打空城腳。 數聲漁笛,蘆花風起作作。
刀鞭直渡清河洛,山屹立兮水淪漣。刀愧尚方曾賜履,山桃落盡不勝情。
6.與刀有關的詩句
與“刀”有關的詩句都有
1.《漁家傲·正月斗杓初轉勢》
年代: 宋 作者: 歐陽修
正月斗杓初轉勢。金刀剪彩功夫異。稱慶高堂歡幼稚。看柳意。偏從東面春風至。十四新蟾圓尚未。樓前乍看紅燈試。冰散綠池泉細細。魚欲戲。園林已是花天氣。
2.《漁家傲·一曲陽關情幾許》
年代: 宋 作者: 蘇軾
一曲陽關情幾許,知君欲向秦川去。
白馬皂貂留不住。
回首處,孤城不見天霖霧。
到日長安花似雨,故關楊柳初飛絮。
漸見靴刀迎夾路。
誰得似,風流膝上王文度。
3.《葬花吟》
年代: 清 作者: 曹雪芹
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
游絲軟系飄春榭,落絮輕沾撲繡簾?
閨中女兒惜春暮,愁緒滿懷無釋處;
手把花鋤出繡閨,忍踏落花來復去?
柳絲榆莢自芳菲,不管桃飄與李飛;
桃李明年能再發,明年閨中知有誰?
三月香巢已壘成,梁間燕子太無情!
明年花發雖可啄,
卻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傾。
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
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飄泊難尋覓。
花開易見落難尋,階前悶殺葬花人;
獨倚花鋤淚暗灑,灑上空枝見血痕。
杜鵑無語正黃昏,荷鋤歸去掩重門;
青燈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溫。
為奴底事倍傷神,半為憐春半惱春:
憐春忽至惱忽去,至又無言去不聞。
昨宵庭外悲歌發,知是花魂與鳥魂?
花魂鳥魂總難留,鳥自無言花自羞;
愿奴脅下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
天盡頭,何處有香丘?
未若錦囊收艷骨,一抔凈土掩風流;
質本潔來還潔去,強于污淖陷渠溝。
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
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
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
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4.《出塞》
年代: 唐 作者: 王昌齡
騮馬新跨白玉鞍,戰罷沙場月色寒。
城頭鐵鼓聲猶振,匣里金刀血未干。
5.《蝶戀花·簾幕東風寒料峭》
年代: 宋 作者: 歐陽修
簾幕東風寒料峭。雪里香梅,先報春來早。紅蠟枝頭雙燕小。金刀剪彩呈纖巧。旋暖金爐薰蕙藻。酒入橫波,困不禁煩惱。繡被五更春睡好。羅幃不覺紗窗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