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明湖詩句李清照
李清照,自號易安居士,今山東省濟南市人。她生于神宗元豐七年(1084),卒于高宗紹興二十一年(1151)以后。一生經歷了表面繁華、危機四伏的北宋末年和動亂不已、偏安江左的南宋初年。李清照是中國古代罕見的才女。她擅長書、畫,通曉金石,而尤精詩詞。她的詞作獨步一時,流傳千古,被譽為“詞家一大宗”。她的人格像她的作品一樣令人崇敬。她既有巾幗之淑賢,更兼須眉之剛毅;既有常人憤世之感慨,又具崇高的愛國情懷。她不僅有卓越的才華,淵博的學識,而且有高遠的理想,豪邁的抱負。她在文學領域里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在同代人中,她的詩歌、散文和詞學理論都能高標一幟、卓爾不凡。而她畢生用力最勤,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則是詞的創作。
在濟南趵突泉公園內漱玉泉北側、柳絮泉東,有中國歷史上杰出的女作家,婉約派詞人的卓越代表李清照的紀念堂。因她有《漱玉集》在世,后人便依此確定她的故居就在漱玉泉畔。紀念堂系仿宋建筑,大門上掛著郭沫若寫的“李清照紀念堂”匾額,堂前還有他題定的楹聯:
大明湖畔趵突泉邊故居在垂柳深處;漱玉集中金石錄里文采有后主遺風。
清朝乾隆年間著名作者任宏遠曾有《柳絮泉訪李易安故宅》詩:“為尋詞女舍,卻向柳泉行。秋雨黃花瘦,春流漱玉聲。收藏驚浩劫,漂泊感生平。往昔風流在,猶傳樂府名。”郭沫若先生曾為她題字“一代詞人”、“傳誦千秋”,李清照在文學上的影響力可見一斑!
李清照的詞以南渡為界,分為前后兩期。前期詞內容閨怨離愁,詞風清麗柔媚。前期詞主要描寫傷春怨別和閨閣生活的題材,表現了女詞人多情善感的個性。如《如夢令》中描寫惜春憐花的感情。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另一首: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她因趙明誠外出而作的相思怨別詞,更是情意深摯,別具一格。如《醉花陰》描寫女詞人在“佳節又重陽”時,倍感孤寂,于是以黃花自喻說:
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她的構思新穎,意趣高雅,不是一般男性作家代言體怨詞所能相比的。
希望采納,謝謝!
2.有關“大明湖”的詩句有哪些
大明湖詩句李清照
來自匿名用戶的提問
最新回答 0條回答
匿名用戶
2016-10-30
李清照,自號易安居士,今山東省濟南市人。她生于神宗元豐七年(1084),卒于高宗紹興二十一年(1151)以后。一生經歷了表面繁華、危機四伏的北宋末年和動亂不已、偏安江左的南宋初年。李清照是中國古代罕見的才女。她擅長書、畫,通曉金石,而尤精詩詞。她的詞作獨步一時,流傳千古,被譽為“詞家一大宗”。她的人格像她的作品一樣令人崇敬。她既有巾幗之淑賢,更兼須眉之剛毅;既有常人憤世之感慨,又具崇高的愛國情懷。她不僅有卓越的才華,淵博的學識,而且有高遠的理想,豪邁的抱負。她在文學領域里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在同代人中,她的詩歌、散文和詞學理論都能高標一幟、卓爾不凡。而她畢生用力最勤,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則是詞的創作。
在濟南趵突泉公園內漱玉泉北側、柳絮泉東,有中國歷史上杰出的女作家,婉約派詞人的卓越代表李清照的紀念堂。因她有《漱玉集》在世,后人便依此確定她的故居就在漱玉泉畔。紀念堂系仿宋建筑,大門上掛著郭沫若寫的“李清照紀念堂”匾額,堂前還有他題定的楹聯:
大明湖畔趵突泉邊故居在垂柳深處;漱玉集中金石錄里文采有后主遺風。
清朝乾隆年間著名作者任宏遠曾有《柳絮泉訪李易安故宅》詩:“為尋詞女舍,卻向柳泉行。秋雨黃花瘦,春流漱玉聲。收藏驚浩劫,漂泊感生平。往昔風流在,猶傳樂府名。”郭沫若先生曾為她題字“一代詞人”、“傳誦千秋”,李清照在文學上的影響力可見一斑!
李清照的詞以南渡為界,分為前后兩期。前期詞內容閨怨離愁,詞風清麗柔媚。前期詞主要描寫傷春怨別和閨閣生活的題材,表現了女詞人多情善感的個性。如《如夢令》中描寫惜春憐花的感情。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另一首: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她因趙明誠外出而作的相思怨別詞,更是情意深摯,別具一格。如《醉花陰》描寫女詞人在“佳節又重陽”時,倍感孤寂,于是以黃花自喻說:
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她的構思新穎,意趣高雅,不是一般男性作家代言體怨詞所能相比的。
希望采納,
如夢令·溪亭日暮》這首詞所記的是李清照少年時迷途于大明湖溪亭的故事。
《如夢令·溪亭日暮》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歐鷺。
譯文:常常想起一次郊游,一玩就到日暮時分,沉醉在其中不想回家。一直玩到沒了興致才乘舟返回,卻迷途進入藕花池的深處。怎么才能把船劃出去,不小心,卻驚起了一灘歐鷺。
3.有關“大明湖”的詩句有哪些
大明湖詩句李清照 來自匿名用戶的提問 最新回答 0條回答 匿名用戶 2016-10-30 李清照,自號易安居士,今山東省濟南市人。
她生于神宗元豐七年(1084),卒于高宗紹興二十一年(1151)以后。一生經歷了表面繁華、危機四伏的北宋末年和動亂不已、偏安江左的南宋初年。
李清照是中國古代罕見的才女。她擅長書、畫,通曉金石,而尤精詩詞。
她的詞作獨步一時,流傳千古,被譽為“詞家一大宗”。她的人格像她的作品一樣令人崇敬。
她既有巾幗之淑賢,更兼須眉之剛毅;既有常人憤世之感慨,又具崇高的愛國情懷。她不僅有卓越的才華,淵博的學識,而且有高遠的理想,豪邁的抱負。
她在文學領域里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在同代人中,她的詩歌、散文和詞學理論都能高標一幟、卓爾不凡。
而她畢生用力最勤,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則是詞的創作。 在濟南趵突泉公園內漱玉泉北側、柳絮泉東,有中國歷史上杰出的女作家,婉約派詞人的卓越代表李清照的紀念堂。
因她有《漱玉集》在世,后人便依此確定她的故居就在漱玉泉畔。紀念堂系仿宋建筑,大門上掛著郭沫若寫的“李清照紀念堂”匾額,堂前還有他題定的楹聯: 大明湖畔趵突泉邊故居在垂柳深處;漱玉集中金石錄里文采有后主遺風。
清朝乾隆年間著名作者任宏遠曾有《柳絮泉訪李易安故宅》詩:“為尋詞女舍,卻向柳泉行。秋雨黃花瘦,春流漱玉聲。
收藏驚浩劫,漂泊感生平。往昔風流在,猶傳樂府名。”
郭沫若先生曾為她題字“一代詞人”、“傳誦千秋”,李清照在文學上的影響力可見一斑! 李清照的詞以南渡為界,分為前后兩期。前期詞內容閨怨離愁,詞風清麗柔媚。
前期詞主要描寫傷春怨別和閨閣生活的題材,表現了女詞人多情善感的個性。如《如夢令》中描寫惜春憐花的感情。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另一首: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她因趙明誠外出而作的相思怨別詞,更是情意深摯,別具一格。如《醉花陰》描寫女詞人在“佳節又重陽”時,倍感孤寂,于是以黃花自喻說: 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消金獸。
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她的構思新穎,意趣高雅,不是一般男性作家代言體怨詞所能相比的。
希望采納, 如夢令·溪亭日暮》這首詞所記的是李清照少年時迷途于大明湖溪亭的故事。 《如夢令·溪亭日暮》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歐鷺。
譯文:常常想起一次郊游,一玩就到日暮時分,沉醉在其中不想回家。一直玩到沒了興致才乘舟返回,卻迷途進入藕花池的深處。
怎么才能把船劃出去,不小心,卻驚起了一灘歐鷺。
4.贊美大明湖的詩句
1、宋代李清照——水光山色與人親,說不盡,無限好。
意思:水光山色與人親近,唉!我也說不清這無比的美好。 2、宋代曾鞏——問吾何處避炎蒸,十頃西湖照眼明。
意思:問我到哪里去避暑,很明顯就是去這么大的西湖。 3、瓊瑤——大明湖畔風光好,泰岳峰高圣澤長。
意思:大明湖畔的風光很優美,泰岳峰高皇上的圣恩長留久。 4、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意思:四面都是荷花三面都是柳樹,一半的山城風光一半的大明湖的景色。 5、清湖凈水纖腰柳,倒影千佛日月明。
意思:清澈的湖面干凈的水纖長的柳樹,湖里倒映著萬千景色。 擴展資料: 大明湖,位于山東省濟南市市中心偏東北處、舊城區北部,是由濟南眾多泉水匯流而成,湖面58公頃,公園面積103.4公頃,平均水深2米左右,最深處達4.5米,是繁華都市中一處難得的天然湖泊。
與趵突泉、千佛山并稱為濟南三大名勝,也是泉城濟南重要的風景名勝、開放窗口和聞名中外的旅游勝地,素有“泉城明珠”的美譽。 大明湖景色優美秀麗,湖水水色澄碧,是國家5A級旅游景區——天下第一泉風景區的核心組成部分之一。
2009年,大明湖榮膺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中國第一泉水湖”稱號。 2016年12月19日,經濟南市有關部門決定,自2017年1月1日起,濟南大明湖風景區現收費開放區城(老區)將向社會免費開放。
大明湖一帶歷代建筑甚多,素有“一閣、三園、三樓、四祠、六島、七橋、十亭”之說,所有建筑均建造精美,各具特色。其中最著名的有: 1.海右古亭——歷下亭 歷下亭位于明湖水面諸島中最大的湖心小島上,因處歷山之下而得名。
它四面臨水,綠柳環繞,它挺拔端莊,古樸典雅,紅柱青瓦,八角重檐,朱梁畫棟,是一座軒昂古雅的木結構建筑。歷下亭年代久遠,幾多變遷。
唐天寶四年(公元745年),著名詩人杜甫曾與北海太守李邕飲宴于歷下亭,并寫下《陪李北海宴歷下亭》詩。 詩中“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一句被人廣為傳誦,歷下亭也因此名揚天下。
不過,當時的歷下亭在五龍潭一帶,唐朝末年就傾塌了。北宋以后,歷下亭移建于今大明湖南岸,清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才在湖心島上重建。
歷下亭雖幾經整修,但基本上保持了清代原貌。亭中匾額“歷下亭”三字,為清乾隆皇帝手書。
亭北名士軒中,墻上嵌有杜甫、李邕的石刻畫像及濟南歷代名人的畫像,門前抱柱上刻有郭沫若撰寫的對聯:“楊柳春風萬方極樂,芙渠秋月一片大明。” 2.道教廟宇——北極閣 北極閣又名北極廟,坐落在大明湖北岸,又名真武廟,是一座道教廟宇。
北極閣建于元代至元十七年(公元1280年),明代永樂年間重修。 廟宇建在7米多高的石砌高臺上,由前后殿、鐘鼓樓、東西配房組成。
正殿內供奉北方水神真武帝君像,像旁有龜蛇二將、四天君塑像,均栩栩如生,口目傳神。正殿兩側壁上繪有關于真武修煉成仙的壁畫,具有極高藝術價值。
后殿名啟圣殿,供奉著真武父母的塑像。 3.匯波樓 匯波樓位于大明湖東北岸北水門之上。
北水門為曾鞏任齊州知州時,于宋神宗熙寧五年(公元1072年)所建,是濟南唯一的北城門,既可設閘泄水、防水,又可通舟楫。 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修建新城墻時,在北水門上建了一座兩層高的城樓,因城內諸泉水匯流入大明湖,再經北水門流出城外,故命名為匯波樓。
匯波樓建成后,成為人們登臨游覽,集宴賦詩的好去處,歷代文人墨客多有題詠。 解放前,匯波樓毀于戰火。
1982年,市政府在原址重建。新樓基本保持原貌,為重檐兩層城樓式建筑,氣勢宏偉。
登匯波樓,北可眺望鵲、華兩山秀色,南可俯看明湖美景,夕陽西下時,更可領略到濟南八景之一匯波晚照的壯麗景象。 參考資料: 大明湖_百度百科。
5.大明湖的詩句
【泛舟大明湖(待杜子不至)】(元好問)
長白山前繡江水,展放荷花三十里。
看山水底山更佳,一堆蒼煙收不起。
山從陽丘西來青一灣,天公擲下半玉環。
大明湖上一杯酒,昨日繡江眉睫間。
晚涼一棹東城渡,水暗荷深若無路。
江妃不惜水芝香,狼籍秋風與秋露。
蘭襟郁郁散芳澤,羅襪盈盈見微步。
晚晴一賦畫不成,枉著風標夸白鷺。
我時驂鸞追散仙,但見金支翠蕤相后先。
眼花耳熱不稱意,高唱吳歌叩兩舷。
喚取樊川搖醉筆,風流聊與付他年。
送程鵬翼赴山東運司經歷
柯九思
齊人富國書猶在,煮海為鹽屬縣官。千灶飄煙云樹濕,萬盤凝雪浪花乾。西曹儒雅聲華舊,東郡司存禮數寬。談笑云霞公事了,大明湖上憑闌干。
【臨江仙】
李輔之在齊州,予客濟源,輔之有和
荷葉荷花何處好?
大明湖上新秋。
紅妝翠蓋木蘭舟。
江山如畫里,
人物更風流。
千里故人千里月,
三年孤負歡游。
一尊白酒寄離愁。
殷勤橋下水,
幾日到東州!
6.贊美大明湖的詩句都有哪些
1,《游大明湖》清代 孔繼瑛 大明湖景似蘇堤,也向熏風策杖藜。
歷下亭環流水曲,會波樓繞遠山齊。 譯文:大明湖的景色就像西湖蘇堤一樣,我住著拐杖走在這溫暖的和風中。
經過的亭子周圍傳來流水的聲音,波浪匯聚在一起繞著城樓向著遠處的山流淌。 2、《游大明湖》明代 蘇濂 風物湖中好,家家白板扉。
浮云去水近,返照入林微。 譯文:還是湖中的風景宜人,家家戶戶都是白板門。
浮云離湖水越開越近,微弱的陽光反射到森林。 3、《劉函山招游大明湖》明代 王慎中 輕舟恣所往,適趣何必深。
譯文:一艘小舟就可以隨意前往大明湖,只要覺得有趣就不必太去深入。 4、《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宋代: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譯文: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風光與其它季節確實不同。
荷葉接天望不盡一片碧綠,陽光下荷花分外艷麗鮮紅。 5、《泛舟大明湖》元代 元好問 大明湖上一杯酒,昨日繡江眉睫間。
晚涼一棹東城渡,水暗荷深若無路。 譯文:在大明湖上泛舟再飲上一杯酒,昨天錦秀的的江水似乎還掛在眉間。
晚上微涼劃著船往東城去,水色漸暗荷花暗下來,前面像沒有路一樣。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李清照的詩句描寫大明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