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mii4i"></td>
  • <noscript id="mii4i"><kbd id="mii4i"></kbd></noscript>
  • <tt id="mii4i"></tt>
  • 宿甘露寺僧舍 曾公亮

    宿甘露寺僧舍原文:

    枕中云氣千峰近,床底松聲萬壑哀。
    要看銀山拍天浪,開窗放入大江來。

    宿甘露寺僧舍翻譯及注釋

    翻譯
    床枕上彌漫著云氣,使我恍若睡在千峰之上;陣陣松濤從萬壑傳來,似乎就在我床底下轟響。
    我忍不住想去看那如山般高高涌過的波浪,一打開窗戶,滾滾長江仿佛撲進了我的窗欄。

    注釋
    ⑴甘露:甘露寺,在江蘇鎮江北固山上。寺建于唐文宗大和年間,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間重建。北固山下臨長江,當時江闊十余里。相傳建寺時露水適降,因而得名。
    ⑵松聲萬壑(hè):形容長江的波濤聲像萬壑松聲一樣。壑,山溝。
    ⑶銀山拍天浪:形容波浪很大,像銀山一樣。

    宿甘露寺僧舍鑒賞

    甘露寺在鎮江北固山巔,瀕臨大江,因此這首詩著力描繪地勢,在構思時,不用實筆,全通過想象,描繪出一幅空闊奇妙的江南夜色圖,寫出了江水的壯觀和甘露寺的險要。首句寫山峰的云氣,次句寫山谷的松聲,末兩句寫長江的風采。一句詩一個畫面,全詩渾成合美。詩中有畫,景中有情。

    寫景詩,許多詩人往往愛從視覺落筆,如唐代詩人李白的:“危樓高百尺”(《夜宿山寺》),賈島的“松下問童子”(《尋隱者不遇》)。曾公亮卻避開這種傳統的寫法,另辟蹊徑,獨出機杼,從感受、聽覺去寫。詩題是“宿甘露僧舍”,所以圍繞“宿”字展開。睡在寺里,房間中自然不可能有云霧,所謂“枕中云氣”,當是長江水汽會在高處,令人覺得空氣很濕,甚至枕中已經凝結了些許水珠。詩人躺在枕上,感受到枕中微濕,自然聯想起長江之浩瀚,甚至誤以為自己身處云峰之間。接著,詩人又寫床底穿來的江水之聲,那陣陣驚濤,仿佛狂風席卷山谷,招起無數蒼松搖撼助威,其聲壯烈奔騰之至。“枕中”“床底”,點明詩人已經就寢,緊扣詩題“宿”字。“萬壑哀”,語出杜甫《諸將五首》之五:“巫峽清秋萬壑哀”。曾公亮詩中的這一“哀”字,恰切地摹寫了風吹松林所發出的低沉悲壯的聲音。用“千”寫“峰”,用“萬”寫“壑”,極盡形容,從縱向描寫北固山奇險變幻、充滿生機的景象。這起二句是睡在床上的感受與幻想,是通過感官來證實它存在,雖然沒有具體的肯定,逼真感很強,盡管北固山沒有千山萬壑存在。“云氣”、“松聲”,一在枕上,一在床下,都反映了江水之猛勁;而感覺到云氣,凝聽到松濤,也反映了詩人心底的寧靜。這兩句寫近景,對仗工穩,用筆細膩,文字跌宕生姿。

    三、四句寫遠景。詩人來到甘露寺原是為了住宿歇息的,可寺外千山萬壑的松濤聲和不盡江流的喧嘩聲,攪擾著他,輾轉反側,不能安眠。詩人情緒激動了,索性披衣起床,打開窗戶,迎風佇立,憑欄遠眺。天空沒有月色星光,地上熄了萬家燈火。周圍的一切都被黑暗吞噬,看不見山,看不見樹,也看不見遠處的城廓。只有橫躺在北固山下的長江,這條水的巨龍,力的怪神,在沒日沒夜、無休無止地掀起驚天的狂瀾,發出動地的長吟,不甘沉默,永無睡意。詩人雖然看不清,但能想象出它那洶涌澎湃的壯闊氣象。于是掉轉詩筆,將描寫對象由千峰、萬壑轉向長江、巨浪,開拓出一個奇麗廣闊的新境界。“銀山拍天浪”是寫得很精彩的景語,氣勢警拔,形象生動,層層修飾,詞約義豐。“銀山”從色、形、質等多方面地細致入微地刻畫波濤的光彩、巨大以及沉重感。“拍天”則狀波峰的突兀和高峻,使人感到驚心動魄,惶惶不安。不用“玉山”而寫“銀山”,用詞是雕琢的。銀是僅次于金的貴重金屬,色白而燦爛。用鮮亮的詞把平凡的波濤寫得十分美好,格外顯豁,寄寓著詩人高潔的情懷。

    末句構思很奇特,仍用幻筆,不說開窗看如雪白浪,而說奔騰翻滾的長江被“放”進窗來,把長江的氣勢寫透寫活,作者眼前似乎看到浪花要撲進窗來的奇觀,深深地被長江的偉觀所震撼。“放入”,自然是長江先前想要入窗而不得,詩人到此刻才將它放了進來。原來所謂“枕中云氣”,所謂“床底松聲”,都是長江有意而為。長江想要沖進房間,好讓詩人欣賞自己的奇偉,便先以枕云相示,后以駭浪相呼,不停地邀請著詩人,召喚著詩人,詩人便再也無心睡眠,欣然開窗,與長江陶醉在了一起。明明是詩人向往長江景色,到了詩人筆下,卻成了長江招引著詩人去欣賞,通篇用反客為主而不露痕跡,前后呼應之間又只覺一氣呵成,筆法高超。這一寫作及煉字方法,與杜甫《絕句》“窗含西嶺千秋雪”相仿,但杜詩寫的是靜態,曾詩寫的是動態,更具魄力,只有稍后的王安石絕句“兩山排闥送青來”可與媲美。

    此詩的藝術特色主要有三點:

    一、內容豐厚,境界闊大。僅二十八個字的絕句,就寫了枕、床、窗、山、峰、壑、江、浪、銀、云氣、松聲等許多事物,從而擴大了詩歌的表現力。詩人身處斗室之中,想象飛越千里之外,從上到下,由近及遠,描寫夜幕下的群山萬壑、千里大江,展現了遼闊渺遠,壯麗迷人的江南夜色,筆法空靈,詞意蘊藉。

    二、以動寫靜,景中寓情。詩人創造了一種靜謐的意境,卻是用動的描寫來取得這種效果的。流蕩的“云氣”,哀嗚的“松聲”,奔涌的大江,喧囂的濤音,這些動的景物,給小詩注入了無限的生機,同時又通過動,更加突出地顯示了大自然的寧靜。詩中似無直接的抒情,但詩人熱愛祖國河山、贊頌江南夜色的美好感情,卻從有聲有色、有動有靜的景物描寫中顯現出來。曾公亮所處的北宋時代,黨爭激烈,階級矛盾尖銳,在承平盛世的氣象下,醞釀著深刻的社會危機。詩人對此不無隱憂。“萬壑哀”“拍天浪”,正是一個清醒的政治家對時局深感不安的心理的曲折反映。

    三、語言質樸、平中見奇。詩人很注重選詞煉語,用了許多樸素無華的詞語,如“千”“萬”“大”“哀”“放入”等等,重筆虛寫浩茫夜色中的壯偉奇觀:氣勢磅礴的大江,“銀山拍天”的浪濤。造境,于宏闊中出雄奇;抒情,在平淡中見深沉;具有強烈的震撼人心的藝術力量。此詩一句一景,景中寓情,從小處著筆寫出了長江的宏偉氣勢。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宿甘露寺僧舍 曾公亮

    宋代

    渡江云三犯·西湖清明 吳文英

    閱讀(192)

    渡江云三犯·西湖清明原文:羞紅顰淺恨,晚風未落,片繡點重茵。舊堤分燕尾,桂棹輕鷗,寶勒倚殘云。千絲怨碧,漸路入、仙塢迷津。腸漫回,隔花時見,背面楚腰身。 逡巡。題門惆悵,墮履牽縈,數幽期難準。還始覺、留情緣眼,寬帶因春。明朝事與孤煙冷,做滿湖

    宋代

    少年游·并刀如水 周邦彥

    閱讀(217)

    少年游·并刀如水原文:并刀如水,吳鹽勝雪,纖手破新橙。錦幄初溫,獸煙不斷,相對坐調笙。 低聲問向誰行宿,城上已三更。馬滑霜濃,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少年游·并刀如水翻譯及注釋翻譯情人雙雙共進果橙。破橙的刀具光潔,像清水那樣澄澈;盛橙子的盤

    宋代

    賣癡呆詞 范成大

    閱讀(199)

    賣癡呆詞原文:除夕更闌人不睡,厭禳鈍滯迎新歲;小兒呼叫走長街,云有癡呆召人買。二物于人誰獨無?就中吳儂仍有余;巷南巷北賣不得,相逢大笑相揶揄。櫟翁塊坐重簾下,獨要買添令問價。兒云翁買不須錢,奉賒癡呆千百年。賣癡呆詞注釋更闌:午夜時分。厭禳

    宋代

    相思令·吳山青 林逋

    閱讀(178)

    相思令·吳山青原文:吳山青,越山青,兩岸青山相送迎,爭忍有離情?君淚盈,妾淚盈,羅帶同心結未成,江邊潮已平。相思令·吳山青翻譯及注釋翻譯看吳山青青,看越山青青,錢塘兩岸青山相對迎。怎忍心分手有離情。你淚兒盈盈,我淚兒盈盈,香羅帶未結成同心結。

    宋代

    卜算子 趙長卿

    閱讀(232)

    卜算子原文:十載仰高明,一見心相許。來日孤舟西水門,風飽征帆腹。后夜起相思,明月清江曲。若見秋風寒雁來,能寄音書否。

    宋代

    斷句 蘇麟

    閱讀(213)

    斷句原文: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斷句翻譯靠近水邊的樓臺(因為沒有樹木的遮擋),能先看到月亮的投影;而迎著陽光的花木,(光照自然好得多,所以發芽就早),最容易形成春天的景象。 斷句題解宋·俞文豹《清夜錄》:“范文正公鎮錢塘,兵官皆被薦

    宋代

    憶秦娥 程垓

    閱讀(163)

    憶秦娥原文:情脈脈。半黃橙子和香擘。和香擘。分明記得,袖香熏窄。別來人遠關山隔。見梅不忍和花摘。和花摘。有書無雁,寄誰歸得。

    宋代

    浣溪沙·堤上游人逐畫船 歐陽修

    閱讀(165)

    浣溪沙·堤上游人逐畫船原文:堤上游人逐畫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綠楊樓外出秋千。白發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盞頻傳。人生何處似樽前!浣溪沙·堤上游人逐畫船翻譯及注釋翻譯堤上踏青賞春的游人如織,踴躍追逐著湖里的畫船,春水蕩漾,四周水天相接,波濤

    宋代

    秋涼晚步 楊萬里

    閱讀(167)

    秋涼晚步原文:秋氣堪悲未必然,輕寒正是可人天。綠池落盡紅蕖卻,荷葉猶開最小錢。秋涼晚步翻譯二秋天真的是讓人感覺悲涼的季節嗎? 未必是這樣吧,輕微的寒冷正是最讓人感覺舒適的天氣。碧綠的荷葉雖然快要落完了,但是粉紅的荷花卻還在盛開,新長

    宋代

    阮郎歸·初夏 蘇軾

    閱讀(166)

    阮郎歸·初夏原文:綠槐高柳咽新蟬。薰風初入弦。碧紗窗下水沈煙。棋聲驚晝眠。(水沈 一作 水沉) 微雨過,小荷翻。榴花開欲然。玉盆纖手弄清泉。瓊珠碎卻圓。阮郎歸·初夏翻譯及注釋翻譯愜意的晝眠,忽被落棋之聲驚醒,本有些惱,揉揉眼睛,卻見碧紗

    宋代

    方山子傳 蘇軾

    閱讀(176)

    方山子傳原文:方山子,光、黃間隱人也。少時慕朱家、郭解為人,閭里之俠皆宗之。稍壯,折節讀書,欲以此馳騁當世,然終不遇。晚乃遁于光、黃間,曰岐亭。庵居蔬食,不與世相聞。棄車馬,毀冠服,徒步往來山中,人莫識也。見其所著帽,方聳而高,曰:“此豈古方山冠

    宋代

    西江月·梅花 蘇軾

    閱讀(164)

    西江月·梅花原文:玉骨那愁瘴霧,冰姿自有仙風。海仙時遣探芳叢。倒掛綠毛么鳳。(么 同:幺)素面翻嫌粉涴,洗妝不褪唇紅。高情已逐曉云空。不與梨花同夢。西江月·梅花翻譯及注釋翻譯玉潔冰清的風骨是自然的,哪里會去理會那些瘴霧,它自有一種仙

    宋代

    初秋行圃 楊萬里

    閱讀(166)

    初秋行圃原文:落日無情最有情,遍催萬樹暮蟬鳴。聽來咫尺無尋處,尋到旁邊卻不聲。初秋行圃翻譯及注釋翻譯(題目)初秋在園子里散步夕陽看似無情,其實最有情,園里樹上的蟬,正趁著太陽落下的短暫時間,拼命的高聲歌唱,園子里一片蟬叫聲。蟬的叫聲好像就

    宋代

    黃州快哉亭記 蘇轍

    閱讀(176)

    黃州快哉亭記原文: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 ,北合漢沔,其勢益張。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與海相若。清河張君夢得謫居齊安,即其廬之西南為亭,以覽觀江流之勝,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蓋亭之所見,南北百里,東西一舍。濤瀾洶涌,

  • <td id="mii4i"></td>
  • <noscript id="mii4i"><kbd id="mii4i"></kbd></noscript>
  • <tt id="mii4i"></tt>
  • 久久夜色撩人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