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mii4i"></td>
  • <noscript id="mii4i"><kbd id="mii4i"></kbd></noscript>
  • <tt id="mii4i"></tt>
  •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二首 陸游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二首原文:

    風卷江湖雨暗村,四山聲作海濤翻。
    溪柴火軟蠻氈暖,我與貍奴不出門。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二首翻譯及注釋

    翻譯
    天空黑暗,大風卷著江湖上的雨,四周的山上嘩嘩大雨像巨浪翻滾之聲。
    溪柴燒的小火和裹在身上的毛氈都很暖和,我和貓兒都不愿出門。

    我直挺挺躺在孤寂荒涼的鄉村里,沒有為自己的處境而感到悲哀,心中還想著替國家防衛邊疆。
    夜將盡了,我躺在床上聽到那風雨的聲音,迷迷糊糊地夢見,自己騎著披著鐵甲的戰馬跨過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場。

    注釋
    ⑴溪柴:若耶溪所出的小束柴火。
    ⑵蠻氈:中國西南和南方少數民族地區出產的毛氈,宋時已有生產。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志器》:“蠻氈出西南諸番,以大理者為最,蠻人晝披夜臥,無貴賤,人有一番。”
    ⑶貍奴:指生活中被人們馴化而來的貓的昵稱。
    ⑷僵臥:躺臥不起。這里形容自己窮居孤村,無所作為。僵,僵硬。
    ⑸孤村:孤寂荒涼的村莊。
    ⑹不自哀:不為自己哀傷。
    ⑺思:想著,想到。
    ⑻戍(shù)輪臺:在新疆一帶防守,這里指戍守邊疆。戍,守衛。輪臺:在今新疆境內,是古代邊防重地。此代指邊關。
    ⑼夜闌(lán):夜深。
    ⑽風吹雨:風雨交加,和題目中“風雨大作”相呼應;當時南宋王朝處于風雨飄搖之中,“風吹雨”也是時局寫照,故詩人直到深夜尚難成眠。
    ⑾鐵馬:披著鐵甲的戰馬。
    ⑿冰河:冰封的河流,指北方地區的河流。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二首字詞句基礎知識舉要


    “僵”是個形聲字,從人僵聲,與“偃”同義,是向后仰倒,而“前仆后繼”的“仆”是向前倒,與此詞倒的方向相反。后來引申用來指“不動不朽”,即“僵硬”的意思,后來此義又造“僵”字表示,但人們仍習慣用“僵”字。詩中“僵臥孤村不自哀’’的“僵”是“僵硬挺直”的意思,形容詩人不受重用。


    “戍”是個會意字,從人持戈,本義是“守邊”。所以,古代的邊防戰士稱“戍卒”;也指一般的駐扎、守衛。詩中“尚思為國戍輪臺”一句,可理解為“防守”、“守衛”、“保衛”。


    “闌”是個形聲字,從門柬聲,本義是“門遮”,即“門的遮蔽”,門前的柵欄。后來引申為·“欄桿”,“欄”字始作“闌”,后加“木”為“楣”,簡化為“欄”。闌由“遮止”的意思引申為“殘盡”、“停止”的意思。詩中“夜闌臥聽風吹雨”中的“夜闌”是“夜將盡”的意思,形容徹夜難眠。現在成語有“夜闌人靜”。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二首思想感情

      這首詩情感激昂,精神飽滿。作者晚年境遇困頓,身體衰弱,但并沒有哀傷自己,而是想著從軍奔赴邊疆,跨戰馬,抗擊敵人進犯。表達了詩人的愛國熱情希望用實際行動來報效國家,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二首創作背景

    陸游自南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年)罷官后,閑居家鄉山陰農村。此詩作于南宋光宗紹熙三年(1192年)十一月四日。當時詩人已經68歲,雖然年邁,但愛國情懷絲毫未減,日夜思念報效祖國。詩人收復國土的強烈愿望,在現實中已不可能實現,于是,在一個“風雨大作”的夜里,觸景生情,由情生思,在夢中實現了自己金戈鐵馬馳騁中原的愿望。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二首鑒賞

    第一首詩主要寫十一月四日的大雨和詩人之處境。前兩句以夸張之法寫大雨瓢潑,其聲響之巨,描繪出黑天大風大雨之境,很是生動,波濤洶涌之聲正與作者渴望為國出力、光復中原之心相印。后兩句轉寫近處,描寫其所處之境,寫出作者因天冷而不思出門,其妙處是把作者的主觀之感和貓結合一起寫。這首詩也道出了作者處境悲涼。

    第二首詩以“癡情化夢”的手法,深沉地表達了作者收復國土、報效祖國的壯志和那種“年既老而不衰”的矢志不渝精神,向讀者展示了詩人的一片赤膽忠心。

    詩的開頭兩句,意思緊密相聯:“僵臥孤村不自哀”敘述了作者的現實處境和精神狀態,“尚思為國戍輪臺”是對“不自哀”這種精神狀態的解釋,前后照應,形成對比。“僵、臥、孤、村”四字寫出了作者此時凄涼的境遇。“僵”字寫年邁,寫肌骨衰老,“臥”字寫多病,寫常在床蓐;“孤”字寫生活孤苦,不僅居處偏僻,而且思想苦悶,沒有知音;“村”寫詩人貧困村居,過著荒村野老的凄苦生活。四字寫出了作者罷官回鄉后處境寂寞、窘迫、冷落的生活現狀。籠罩著一種悲哀的氣氛,讓人十分同情。但接下去“不自哀”三字情緒急轉,又現出一種樂觀豪放之氣。詩人對自己的處境并不感到悲哀,貧病凄涼對他來說沒有什么值得悲哀之處;詩人自己尚且“不自哀”,當然也不需要別人的同情。但他需要理解,理解他終生不渝的統一之志,理解他為這個壯志奮斗的一生,理解他的滿腔熱血、一顆忠心,就是“尚思為國戍輪臺”的精神狀態。這兩句詩是詩人靈魂和人格的最好說明,山河破碎,國難當頭,自有“肉食者謀之”,詩人不必多此一舉。另外,詩人正是因為“喜論恢復”、熱心抗敵才屢屢受打擊,最后才罷官閑居的。作為一個年近七旬的老人,他一生問心無愧,對國家的前途和命運盡到了自己的責任,而今后國運如何他可以毫不負責。其次,雖說“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詩人作為年邁多病的老人也已不能承擔報國殺敵的義務了。作為一個既無責任也無義務的七旬老人仍有“為國戍輪臺”的壯志,這就讓人肅然起敬慷慨扼腕。相比之下,那些屈辱投降的達官貴人和茍且偷生的人,他們承擔著責任和義務卻無心復國,顯得渺小和可鄙。

    “夜闌臥聽風吹雨”緊承上兩句。因“思”而夜闌不能成眠,不能眠就更真切地感知自然界的風吹雨打聲,由自然界的風雨又想到國家的風雨飄搖,由國家的風雨飄搖自然又會聯想到戰爭的風云、壯年的軍旅生活。這樣聽著、想著,輾轉反側,幻化出特殊的夢境——“鐵馬冰河”,而且“入夢來”反映了政治現實的可悲:詩人有心報國卻遭排斥而無法殺敵,一腔御敵之情只能形諸夢境。“鐵馬冰河入夢來”正是詩人日夜所思的結果,淋漓盡致地表達了詩人的英雄氣概。這也是一代志士仁人的心聲,是南宋時代的民族正氣。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二首鑒賞三

    這首詩是紹熙三年(1192)十一月陸游退居家鄉山陰時所作,是年六十八歲。這首詩的大意是:我挺直地躺在孤寂荒涼的鄉村里,自己并不感到悲哀,還想著替國家守衛邊疆。夜深了,我躺在床上聽到那風雨的聲音,就夢見自己騎著披著盔甲的戰馬跨過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場。

    同陸游的許多愛國詩篇一樣,這首詩充滿愛國豪情,大氣磅礴,風格悲壯。

    當詩人在六十八歲高齡,一身病痛,孤獨地躺在荒涼的鄉村里,他會想起很多往事。人生匆匆近百年,回首過往,感慨頗多,幼年時的理想,青年時的挫折,中年時的抱負,老年時的失意都會像過眼煙云一樣在心頭閃現。

    少年時在家庭中父親對自己的愛國主義熏陶,和自己“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的志氣,青年時科舉考試時因才華過人而導致被權臣除名的挫敗,中年時,短暫軍旅生活的體驗和出任朝廷重臣的躊躇滿志,老年時作為主戰派,受投降打擊排擠獨居鄉村的凄涼寂寞,都會帶著深深的山河破碎家國飄搖的烙印,一齊向心頭襲來。

    當時,金人南侵,宋朝丟失了大半壁江山,詩人由于主張對金作戰而被罷官回鄉,僵臥孤村,失意之思,經歷之悲,病體之痛,家國之愁,似乎已穿越歲月時空,飄飄悠悠,在身邊蔓延。然而,詩人并沒有沉浸在悲愁中,詩人筆鋒一轉,寫出了“僵臥孤村不自哀”,這“不自哀”三個字,便把個人之失,一己恩怨,小我之痛,暫且放在一邊。是啊,在山河破碎,家國淪落,半壁江山盡陷金人的鐵蹄之下面前,個人的得得失失又算得了什么呢?接著一句“尚思為國戍輪臺,”一掃低落的情緒,磅礴之氣,報國豪情便躍然紙上。

    這種磅礴之氣報國豪情伴隨了陸游的一生,當南宋皇帝偏安江南,朝中士大夫紛紛在江南的小橋流水中風花雪月、吟詩頌詞之時,陸游無時無刻不在想著北伐,無時無刻不在渴望著祖國的統一,雖屢受投降派的讒毀排擠,始終矢志不移。

    如今眼看家國飄搖,山河破碎,雖已病痛纏身,保家衛國的理想不渝,愛國激情始終在胸膛內涌蕩,鐵馬冰河的夢想會在病痛的頭腦中出現,“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詩人在風雨灑落的夜晚,做夢都在想著,一身戎裝,騎著戰馬,跨越北國冰封的河流,同敵人在疆場廝殺。對于一個傷病纏身的老人,在將近古稀之年,猶有如此豪邁的夢想,真是可歌可嘆。在他的這種豪邁的夢想之下,激蕩的該是怎樣的激情與豪情?

    這是怎樣的一個夢啊,沒有和平,有戰場、廝殺、吶喊,他也許曾夢到過李廣站在冰河邊長嘯,也許曾夢到過衛青在最前線廝殺,可能還夢到過霍去病在敵區的縱深處馳騁,這些令匈奴喪膽,在疆場上建功立業的人,是他追尋的榜樣。

    在他心中,大丈夫不能像李廣、衛青、霍去病一樣建功立業,青史留名,若得以快馬揚鞭,縱橫北國冰河,收復失地,雖不能留名千古,亦無憾。

    是夢,而非夢,這是詩人現實中的理想在夢中的體現。

    然而眼睜睜地看著“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縱然有萬千豪情,滿腹才華,卻不能在現實中施展,收復失地的理想不能在現實中立足,這又是一種怎樣的悲哀?是怎樣一種讓人抑郁不樂的心情?

    在荒涼孤村的夜晚,聽北風蕭蕭,淫雨灑落,鐵馬冰河只能在夢中相見,空有一腔抱負而不能施展,如此以來,家國之愁又多了一層,無法收復舊山河的惆悵又增添了幾分,風雨飄搖中的南宋王朝似乎更加岌岌可危。

    整首詩,作者的滿腹愁緒就這樣通過大氣的筆觸一一展現,現實的理想就這樣借助廝殺的夢境去實現,較少卿卿我我,無病呻吟。就連自身的病痛,大自然的凄風苦雨,也在老而不衰的愛國激情中,在鐵馬冰河的夢想中,變輕變淡,最終成為一種似有若無的陪襯,使得整首詩洋溢著一種豪邁悲壯的風格,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這種豪邁悲壯之情,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永遠給人以鼓勵和激勵。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二首鑒賞二

    這是年近七旬的 陸游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寒夜,支撐著衰老的身體,躺在冰涼的 被子里,寫下的一首熱血沸騰的 愛國主義詩篇。

    詩的前兩句直接寫出了詩人自己的情思。“僵臥”道出了詩人的老邁境況,“孤村”表明與世隔絕的狀態,一“僵”一“孤”,凄涼之極,為什么還“不自哀”呢?因為詩人的愛國熱忱達到了忘我的程度,已經不把個人的身體健康和居住環境放在心上,而是“尚思為國戍輪臺”,猶有“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氣概。但是,他何嘗不知道現實是殘酷的,是不以人的意愿為轉移的,他所能做的,只是“尚思”而已。這兩句集中在一個“思”字上,表現出詩人堅定不移的報國之志和憂國憂民的拳拳之念!

    后兩句是前兩句的深化,集中在一個“夢”字上,寫得形象感人。詩人因關心國事而形成戎馬征戰的夢幻,以夢的形式再現了“戍輪臺”的志向,“入夢來”反映了政治現實的可悲:詩人有心報國卻遭排斥而無法殺敵,一腔御敵之情只能形諸夢境。但是詩人一點也“不自哀”,報國殺敵之心卻更強烈了。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因此,“鐵馬冰河”的夢境,使詩人強烈的愛國主義的思想感情得到了更充分的展現。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二首后世影響

      這首詩在我國古代所有的愛國詩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古典詩歌史上寫下了極其厚重的一筆,也以豪邁和悲壯的風格為浩如煙海的詩歌海洋增添了獨特的色彩,并以其永恒魅力永遠影響著后人。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二首鑒賞四

    此詩作于宋光宗紹熙三年(公元1192年),時年詩人67歲,閑居在故鄉山陰(今浙江省紹興市).原詩共兩首,此處所選的是其中的第二首.與詩人其他的老年詩相比,這首詩在寫法上別具一格.其主要特色在于以夢境抒發情懷.寫到夢境的詩詞,在陸游之前已有不少佳作.李白的詩《夢游天姥吟留別》,描繪的是光怪陸離、異彩紛呈的夢;杜甫的詩《夢李白二首》,摹寫的是滲透了詩人與李白形離神合、肝膽相照友誼的夢;蘇軾的詞《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記敘的是詩人悼念亡妻、寄托哀思的夢.而陸游詩中的夢,大都是愛國之夢.在陸游的《劍南詩稿》中有近百首記夢的詩.清代趙翼《甌北詩話》卷六曾評陸游詩道:"即如記夢詩,核計全集,共九十九首.人生安得有如許夢!此必有詩無題,遂托之于夢耳."此評語認為陸游的詩記夢并非全是寫真夢,有的屬于托夢詠懷.這是頗有見地的.事實上,陸游的詩記夢,有的是寫真夢,而更多的還是托夢詠懷,當然,也不排除二者兼而有之.這首《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似可視為既寫真夢又托夢詠懷之作.

    此詩前三句,寫夢因."僵臥":躺著不動."孤村":一作荒村."輪臺":漢代西域地名,即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輪臺縣;詩中泛指邊防重鎮.個中包含三個層次.一是夢境產生的前提:"僵臥"、"夜闌".俗話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詩人白日憂國憂民,才會在夜闌臥床睡眠中"有所夢",而倘若不是"僵臥",不是"夜闌",就不可能有夢的出現.故"僵臥"與"夜闌"是夢境產生的前提.二是夢境產生的主觀因素:"尚思為國戍輪臺."如果詩人沒有為國戍邊的情懷,就不可能有"鐵馬冰河入夢來".三是夢境產生的外界條件:"風吹雨."可以說,正是有了"風吹雨"這一外界條件,詩人才在似睡非睡、模模糊糊之中生出"鐵馬冰河"的夢境來.

    最后一句,寫夢境.與詩人那些通篇記夢的詩作有別,此詩寫夢境也獨樹一幟.全詩由夢因引出"鐵馬冰河"的夢境之后便戛然而止,給人留下更多聯想、想象的空間.人們盡可以據此夢境展開豐富的想象,具體想象詩人當年是如何身披鐵甲,手持兵器,騎那披著鐵甲的戰馬馳騁沙場、英勇殺敵,作此詩時他又是如何夢繞神牽"九州同"的.

    可見,思想性與藝術性較為完美的統一,使得此詩成為陸游的代表作之一,也成為中國古代包括老年詩在內的所有詩歌的代表作之一.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二首 陸游

    宋代

    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李清照

    閱讀(174)

    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原文: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翻譯及注釋翻譯昨天夜里雨點雖然稀疏,但是風卻勁吹不停,我酣睡一夜,然而醒來之后依然覺得還有一點酒意沒有消盡。

    宋代

    清明 王禹偁

    閱讀(196)

    清明原文: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清明翻譯及注釋翻譯我是在無花可觀賞,無酒可飲的情況下過這個清明節的,這樣寂寞清苦的生活,就像荒山野廟的和尚,一切對于我來說都顯得很蕭條寂寞。昨天從鄰家討來新燃

    宋代

    飲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蘇軾

    閱讀(177)

    飲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原文: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蒙 通:濛)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淡妝濃抹 一作:濃妝淡抹)飲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翻譯及注釋翻譯在燦爛的陽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艷麗,看起來很美;雨天時,在

    宋代

    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 李清照

    閱讀(165)

    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原文: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櫥 通:廚)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人比 一作:人似;銷 一作:消)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翻譯及注釋翻譯薄霧彌

    宋代

    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 李清照

    閱讀(134)

    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原文: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翻譯及注釋翻譯荷已殘,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

    宋代

    夏日絕句 李清照

    閱讀(301)

    夏日絕句原文: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夏日絕句翻譯及注釋翻譯生時應當做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到今天人們還在懷念項羽,因為他不肯茍且偷生,退回江東。注釋1.人杰:人中的豪杰。漢高祖曾稱贊開國功臣張良、蕭何

    宋代

    記承天寺夜游/記承天夜游 蘇軾

    閱讀(151)

    記承天寺夜游/記承天夜游原文: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記承天寺夜

    宋代

    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辛棄疾

    閱讀(185)

    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原文: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翻譯及注釋翻譯什么地方可以看見中原呢?在北固

    宋代

    冬夜讀書示子聿 陸游

    閱讀(186)

    冬夜讀書示子聿原文: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冬夜讀書示子聿翻譯及注釋翻譯古人做學問是不遺余力的,往往要到老年才取得成就。從書本上得來的知識,畢竟是不夠完善的。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須

    宋代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辛棄疾

    閱讀(253)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原文: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貍祠下,一片神

    宋代

    鄉村四月 翁卷

    閱讀(190)

    鄉村四月原文: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里雨如煙。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鄉村四月翻譯及注釋翻譯山坡田野間草木茂盛,稻田里的水色與天光相輝映。天空中煙雨蒙蒙,杜鵑聲聲啼叫,大地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四月到了,沒有人閑著,剛剛結束了蠶

    宋代

    鵲橋仙·纖云弄巧 秦觀

    閱讀(163)

    鵲橋仙·纖云弄巧原文: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度 通:渡)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鵲橋仙·纖云弄巧翻譯及注釋翻譯纖薄的云彩在天空中變幻多端,天上的流星傳

    宋代

    蝶戀花·春景 蘇軾

    閱讀(175)

    蝶戀花·春景原文: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墻里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蝶戀花·春景翻譯及注釋翻譯春天將盡,百花凋零,杏樹上已經長出了青澀的果實

    宋代

    蝶戀花·佇倚危樓風細細 柳永

    閱讀(158)

    蝶戀花·佇倚危樓風細細原文: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里,無言誰會憑闌意。(闌 通 欄)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蝶戀花·佇倚危樓風細細翻譯及注釋翻譯我長時間倚靠在高樓

    宋代

    飲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蘇軾

    閱讀(177)

    飲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原文: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蒙 通:濛)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淡妝濃抹 一作:濃妝淡抹)飲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翻譯及注釋翻譯在燦爛的陽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艷麗,看起來很美;雨天時,在

    宋代

    示兒 陸游

    閱讀(141)

    示兒原文: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示兒翻譯及注釋翻譯我本來知道,當我死后,人間的一切就都和我無關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沒能親眼看到祖國的統一。因此,當大宋軍隊收復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來之時

    明清

    金縷曲二首 顧貞觀

    閱讀(176)

    金縷曲二首原文:寄吳漢槎寧古塔,以詞代書,丙辰冬,寓京師千佛寺,冰雪中作。季子平安否?便歸來,平生萬事,那堪回首!行路悠悠誰慰藉,母老家貧子幼。記不起,從前杯酒。魑魅搏人應見慣,總輸他,覆雨翻云手,冰與雪,周旋久。淚痕莫滴牛衣透,數天涯,依然骨肉,幾家能

    宋代

    游山西村 陸游

    閱讀(167)

    游山西村原文: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游山西村翻譯及注釋翻譯不要笑農家臘月里釀的酒濁而又渾,在豐收嶼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豐繁。山

    宋代

    卜算子·詠梅 陸游

    閱讀(174)

    卜算子·詠梅原文: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卜算子·詠梅翻譯及注釋翻譯驛站之外的斷橋邊,梅花孤單寂寞地綻開了花,無人過問。暮色降臨,梅花無依無靠,已經夠愁苦

    明清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 林則徐

    閱讀(304)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原文:出門一笑莫心哀,浩蕩襟懷到處開。時事難從無過立,達官非自有生來。風濤回首空三島,塵壤從頭數九垓。休信兒童輕薄語,嗤他趙老送燈臺。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謫居正是君恩

    明清

    又酬傅處士次韻(二首選—) 顧炎武

    閱讀(139)

    又酬傅處士次韻(二首選—)原文:清切頻吹越石笳,窮愁猶駕阮生車。時當漢臘遺臣祭,義激韓讎舊相家。陵闕生哀回夕照,河山垂淚發春花。相將便是天涯侶,不用虛乘犯斗槎。

    明清

    感懷(二首) 劉基

    閱讀(146)

    感懷(二首)原文:其 一驅車出門去,四顧不見人。回風卷落葉,翊翊帶沙塵。平原曠千里,莽莽盡荊槿。繁華能幾何?憔悴及茲辰。所以芳桂枝,不爭桃李春。云林耿幽獨,霜雪空相親。其 二槁葉寒槭槭,羅帳秋風生。凄凄侯蟲鳴,嚦嚦賓鴻驚。美人抱瑤瑟,仰視河漢明

  • <td id="mii4i"></td>
  • <noscript id="mii4i"><kbd id="mii4i"></kbd></noscript>
  • <tt id="mii4i"></tt>
  • 久久夜色撩人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