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mii4i"></td>
  • <noscript id="mii4i"><kbd id="mii4i"></kbd></noscript>
  • <tt id="mii4i"></tt>
  •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 林則徐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原文:

    出門一笑莫心哀,浩蕩襟懷到處開。
    時事難從無過立,達官非自有生來。
    風濤回首空三島,塵壤從頭數九垓。
    休信兒童輕薄語,嗤他趙老送燈臺。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謫居正是君恩厚,養拙剛于戍卒宜。
    戲與山妻談故事,試吟斷送老頭皮。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翻譯及注釋

    翻譯
    我離家外出去遠行,無論到哪里,都會敞開寬闊的胸懷。我們要樂觀曠達,心里不要難受悲哀。
    世上的大事、國家的大事,是很難從沒有過錯中成功的,就連高官達貴也不是天生得來。
    回想廣東那轟轟烈烈的禁煙抗英,我蔑視英國侵略者。從今以后,我將游歷祖國大地,觀察形勢,數歷山川。
    不要理會那般人幸災樂禍、冷嘲熱諷,鄙棄那些“趙老送燈臺”之類的混話。

    我能力低微而肩負重任,早已感到精疲力盡。一再擔當重任,以我衰老之軀,平庸之才,是定然不能支撐了。
    如果對國家有利,我將不顧生死。難道能因為有禍就躲避、有福就上前迎受嗎?
    我被流放伊犁,正是君恩高厚。我還是退隱不仕,當一名成卒適宜。
    我開著玩笑,同老妻談起《東坡志林》所記宋真宗召對楊樸和蘇東坡赴詔獄的故事,說你不妨吟誦一下“這回斷送老頭皮”那首詩來為我送行。

    注釋
    ①立:成。
    ②三島:指英倫三島,即英國的英格蘭、蘇格蘭、愛爾蘭。此旬回顧抗英經歷,足見英國無人。
    ③九垓(gāi)。九州,天下,這句可能是用古神話中豎亥自東極步行至西極的故事(見《山海經·海外東經》),表示自己將風塵仆仆地走遍各地觀察形勢。
    ④兒童:指幼稚無知的人,代指對林則徐被貶幸災樂禍的人。
    ⑤趙老送燈臺:即上句的輕薄語。《歸田錄》:“俚諺云:‘趙老送燈臺,一去更不來。’當時清廷中的投降派詛咒林則徐。說他被貶新疆是“趙老送燈臺”,永無回來之日。
    ⑥衰庸:意近“衰朽”,衰老而無能,這里是自謙之詞。
    ⑦以:用,去做。“茍利”二句:鄭國大夫子產改革軍賦,受到時人的誹謗,子產日:“何害!茍利社稷,死生以之。”(見《左傳·昭公四年》)詩語本此。
    ⑧謫居:因有罪被遣戍遠方。
    ⑨養拙:猶言藏拙,有守本分、不顯露自己的意思。剛:正好。戍卒宜:做一名戍卒為適當。這句詩謙恭中含有憤激與不平。
    ⑩戲與”二句:作者自注,宋真宗聞隱者楊樸能詩,召對問:“此來有人作詩送卿否?”對曰:臣妻有—首,云“更休落魄耽杯酒,且莫猖狂愛詠詩。今日捉將官里去,這回斷送老頭皮”。上大笑,放還山。東坡赴詔獄,妻子送出門皆哭。坡顧渭曰:“子獨不能如楊處士妻作一首詩送我乎?”妻子失笑,坡乃出。這兩句詩用此典故,表達他的曠達胸襟。山妻:對自己妻子的謙稱。故事:舊事,典故。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創作背景

      林則徐抗英有功,卻遭投降派誣陷,被道光帝革職,發配伊犁,效力贖罪。他忍辱負重,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7月14日)被發配到新疆伊犁。詩人在古城西安與妻子離別赴伊犁時,在滿腔憤怒下寫下此詩。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其二賞析

    首聯是說:我以微薄的力量為國擔當重任,早已感到疲憊。如果繼續下去,再而衰,三而竭,無論自己衰弱的體質還是平庸的才干必定無法支持。這與孟浩然的“不才明主棄”、杜牧的“清時有味是無能”等詩句同一機杼,都是正話反說、反言見意之辭。

    頷聯若用現代語言表達,即“只要有利于國家,哪怕是死,我也要去做;哪能因為害怕災禍而逃避呢。”此聯已成為百余年來廣為傳頌的名句,也是全詩的思想精華之所在,它表現了林則徐剛正不阿的高尚品德和忠誠無私的愛國情操。“生死以”,語出《左傳·昭公四年》:鄭國大夫子產因改革軍賦制度受到別人毀謗,他說:“茍利社稷,死生以之。”這里的“以”字原意是“為”、“做”或“從事”,準確地理解它的含義才能讀懂全詩。

    頸聯從字面上看似乎心平氣和、逆來順受,其實心底卻埋藏著巨痛,細細咀嚼,似有萬丈波瀾。“謫居”,意為罷官回鄉或流放邊遠地區。按封建社會的慣例,大臣無論受到什么處分,只要未曾殺頭,都得叩謝皇恩浩蕩。這就像普希金筆下那個忠心耿耿而無端受責的俄國老奴對暴戾的主子說的話一樣:“讓我去放豬,那也是您的恩典。”接下來是說:“到邊疆做一個多干體力活、少動腦子的‘戍卒’,對我正好是養拙之道。”“剛”,即“剛好”、“正好”。也就是說:“您這樣處理一個罪臣再合適不過了。”

    尾聯從趙令《侯鯖錄》中的一個故事生發而來:宋真宗時,訪天下隱者,杞人楊樸奉召廷對,自言臨行時其妻送詩一首云:“更休落魄貪杯酒,亦莫猖狂愛詠詩。今日捉將官里去,這回斷送老頭皮。”楊樸借這首打油詩對宋真宗表示不愿入朝為官。林則徐巧用此典幽默地說:“我跟老伴開玩笑,這一回我也變成楊樸了,弄不好會送掉老命的。”言外之意,等于含蓄地對道光帝表示:“我也伺候夠您了,還是讓我安安生生當老百姓吧。”封建社會中的一位大忠臣,能說出這樣的牢騷話來,也就達到極限了。我們認真體味這首七律,當能感覺出它和屈原的《離騷》一脈相通的心聲。

    對仗工穩而靈活,是此詩寫作技巧上的一個特點。如,以“國家”對“禍福”,以“生死”對“避趨”,按詞性來說,都是正對。“生死以”的“以”字作“為”解,是動詞;而“之”字是虛詞。作者既用“以”字的實詞義表達思想內容,又借它的虛詞義來與“之”字構成對仗,顯示了駕馭文字的深厚動力。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其一賞析

    詩人因抗英禁煙被貶,遠戍伊犁,心中自有一股不平之氣。但臨行與家人告別,深恐家人擔憂,又需笑言相勸,故開首二句強作歡顏。然而這也的確體現出詩人襟懷坦蕩,四海為家的壯志豪情。詩人自信抗英禁煙有功無罪,歷史自會做出公正結論,面對貶謫問心無愧。“時事”二句便是對人生經驗的總結,人不能生而知之,要想辦成一件事,總要經過多次反復和波折,包括犯錯誤。這也是對家人子女的教誨。“風濤”一聯以輕蔑口吻譏諷英帝國主義國中無人,外強中干;而自己正好借遠戍之機游遍全國,了解情況,尋求抗擊侵略者的方法,胸懷廣闊,氣勢豪邁。末二句針對朝中投降派幸災樂禍,說自己永無回鄉之日的讕言。表示自己一定會安全返回家鄉,返回首都,再與侵略者一決雌雄。“兒童輕薄語”五字生動刻劃了那些賣國小人的卑鄙行徑,表示出作者對他們的無比蔑視和嘲笑。全詩雖有眷戀故鄉之意,卻毫無小兒女悲戚之態,雄健豪勁,不失民族英雄本色。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 林則徐

    明清

    病梅館記 龔自珍

    閱讀(180)

    病梅館記原文:江寧之龍蟠,蘇州之鄧尉,杭州之西溪,皆產梅。或曰:“梅以曲為美,直則無姿;以欹為美,正則無景;以疏為美,密則無態。”固也。此文人畫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詔大號以繩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刪密,鋤正,以夭梅病梅為業以求錢也。梅之

    明清

    上元竹枝詞 符曾

    閱讀(187)

    上元竹枝詞原文:桂花香餡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見說馬家滴粉好,試燈風里賣元宵。上元竹枝詞翻譯香甜的桂花餡料里裹著核桃仁,用井水來淘洗像珍珠一樣的江米,聽說馬思遠家的滴粉湯圓做得好,趁著試燈的光亮在風里賣元宵。

    明清

    沁園春·恨 鄭板橋

    閱讀(277)

    沁園春·恨原文:花亦無知,月亦無聊,酒亦無靈。把夭桃斫斷,煞他風景;鸚哥煮熟,佐我杯羹。焚硯燒書,椎琴裂畫,毀盡文章抹盡名。滎陽鄭,有慕歌家世,乞食風情。單寒骨相難更,笑席帽青衫太瘦生。看蓬門秋草,年年破巷,疏窗細雨,夜夜孤燈。難道天公,還箝恨口,不

    明清

    山花子·風絮飄殘已化萍 納蘭性德

    閱讀(169)

    山花子·風絮飄殘已化萍原文:風絮飄殘已化萍,泥蓮剛倩藕絲縈。珍重別拈香一瓣,記前生。人到情多情轉薄,而今真個不多情。又到斷腸回首處,淚偷零。(不多情 一作:悔多情)山花子·風絮飄殘已化萍翻譯及注釋翻譯風中的柳絮殘飛到水面化作浮萍,河泥

    明清

    采桑子·九日 納蘭性德

    閱讀(172)

    采桑子·九日原文:深秋絕塞誰相憶,木葉蕭蕭。鄉路迢迢。六曲屏山和夢遙。 佳時倍惜風光別,不為登高。只覺魂銷。南雁歸時更寂寥。采桑子·九日翻譯及注釋翻譯深秋時分,在這遙遠的邊塞,有誰能記得我?樹葉發出蕭蕭的聲響。返鄉之路千里迢迢。家

    明清

    歲暮到家/歲末到家 蔣士銓

    閱讀(165)

    歲暮到家/歲末到家原文:愛子心無盡,歸家喜及辰。寒衣針線密,家信墨痕新。見面憐清瘦,呼兒問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嘆風塵。歲暮到家/歲末到家翻譯及注釋翻譯愛子之心是沒有窮盡的,最高興的事莫過于游子及時歸來。縫制寒衣的針腳密密麻麻地,家書

    明清

    新雷 張維屏

    閱讀(156)

    新雷原文:造物無言卻有情,每于寒盡覺春生。千紅萬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聲。新雷翻譯及注釋翻譯大自然雖然默默無言,但卻有情,寒盡而帶來春天,悄悄地安排好萬紫千紅的百花含苞待放大自然早已安排好了萬紫千紅,只等春雷一響,百花就將競相開放。

    明清

    荷花 石濤

    閱讀(200)

    荷花原文:荷葉五寸荷花嬌,貼波不礙畫船搖;相到薰風四五月,也能遮卻美人腰。荷花翻譯五寸的荷葉托著嬌艷的荷花,荷葉密密的貼在水面,但這并不妨礙彩舟的蕩漾。知道四五月間夏風微掠,這些荷葉荷花的高度依舊能恰巧把美人的腰遮住。

    明清

    黃生借書說 袁枚

    閱讀(180)

    黃生借書說原文:黃生允修借書。隨園主人授以書,而告之曰: 書非借不能讀也。子不聞藏書者乎?七略、四庫,天子之書,然天子讀書者有幾?汗牛塞屋,富貴家之書,然富貴人讀書者有幾?其他祖父積,子孫棄者無論焉。非獨書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強假焉,

    明清

    富春至嚴陵山水甚佳 紀昀

    閱讀(178)

    富春至嚴陵山水甚佳原文:濃似春云淡似煙,參差綠到大江邊。斜陽流水推篷坐,翠色隨人欲上船。富春至嚴陵山水甚佳翻譯及注釋翻譯好似春天的云彩那樣濃厚,又好似薄煙輕淡,綠樹的長短影子映在江面上。夕陽斜下,不禁推開船篷坐下,富春江山水一片翠色

    明清

    出塞 徐錫麟

    閱讀(345)

    出塞原文:軍歌應唱大刀環,誓滅胡奴出玉關。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尸還。出塞翻譯及注釋翻譯出征的戰士應當高唱軍歌勝利日來。決心把滿族統治者趕出山海關。戰士只知道在戰場上,要為國捐軀。何必考慮把尸體運回家鄉。 注釋①環:與“還”

    明清

    終身誤 曹雪芹

    閱讀(155)

    終身誤原文: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對著,山中高士晶瑩雪;終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嘆人間,美中不足今方信:縱然是齊眉舉案,到底意難平。終身誤注釋(1)金玉良姻:指寶玉與寶釵的婚姻。小說中曾寫薛寶釵的金鎖“是個癩頭和尚送的”,上面所鏨

    明清

    人間詞話七則 王國維

    閱讀(194)

    人間詞話七則原文:有有我之境,有無我之境。“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有我之境也。“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鳥悠悠下。”無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

    明清

    蝶戀花·閱盡天涯離別苦 王國維

    閱讀(212)

    蝶戀花·閱盡天涯離別苦原文:閱盡天涯離別苦,不道歸來,零落花如許。花底相看無一語,綠窗春與天俱莫。(俱莫 一作:俱暮)待把相思燈下訴,一縷新歡,舊恨千千縷。最是人間留不住,朱顏辭鏡花辭樹。蝶戀花·閱盡天涯離別苦翻譯及注釋翻譯行遍天涯,看盡

    明清

    又酬傅處士次韻(二首選—) 顧炎武

    閱讀(138)

    又酬傅處士次韻(二首選—)原文:清切頻吹越石笳,窮愁猶駕阮生車。時當漢臘遺臣祭,義激韓讎舊相家。陵闕生哀回夕照,河山垂淚發春花。相將便是天涯侶,不用虛乘犯斗槎。

    明清

    感懷(二首) 劉基

    閱讀(144)

    感懷(二首)原文:其 一驅車出門去,四顧不見人。回風卷落葉,翊翊帶沙塵。平原曠千里,莽莽盡荊槿。繁華能幾何?憔悴及茲辰。所以芳桂枝,不爭桃李春。云林耿幽獨,霜雪空相親。其 二槁葉寒槭槭,羅帳秋風生。凄凄侯蟲鳴,嚦嚦賓鴻驚。美人抱瑤瑟,仰視河漢明

    明清

    旅興(二首) 劉基

    閱讀(130)

    旅興(二首)原文:其 一寒燈耿幽暮,蟲鳴清夜闌。起行望青天,明月在云端。美人隔千里,山河淼漫漫。玄云翳崇岡,白露雕芳蘭。愿以綠綺琴,寫作行路難。憂來無和聲,弦絕空長嘆。其 二倦鳥冀安巢,風林無靜柯。路長羽翼短,日暮當如何?登高望四方,但見山與河。

    明清

    云居山詠二首 常慧

    閱讀(160)

    云居山詠二首原文:半肩風雨半肩柴,竹杖芒鞋破碧崖。剛出嶺頭三五步,渾身都被亂云埋。經行仿佛近諸天,月上山銜半缺圓。聽得上方相對話,星辰莫閡五峰巔。云居山詠二首注釋①芒鞋:草鞋。破:此處意為踏遍,多少次踏過。亦可理解為踏破山崖上碧綠的苔

    明清

    諸門人送至龍里道中二首 王守仁

    閱讀(159)

    諸門人送至龍里道中二首原文:蹊路高低入亂山,諸賢相送愧間關。溪云壓帽兼愁重,風雪吹衣著鬢斑。花燭夜堂還共語,桂枝秋殿聽躋攀。相思不作勤書禮,別后吾言在訂頑。雪滿山城入暮關,歸心別意兩茫然。及門真愧從陳日,微服還思過宋年。樽酒無因同歲

    明清

    詠儋耳二首 方向

    閱讀(148)

    詠儋耳二首原文:刺竹芭蕉亂結村,人家猶有古風存。相逢盡道年來好,不見催科夜打門。村北村南布谷忙,村前村后稻花香。憑誰識得真消息,只把南方作北方。 詠儋耳二首注釋①儋耳,古郡名。治所在今儋州市西北,轄境相當今海南島西北地區。②古風,古代

    明清

    元宵飲陶總戎家二首 趙時春

    閱讀(138)

    元宵飲陶總戎家二首原文:將壇醇酒冰漿細,元夜邀賓燈火新。直待清霄寒吐月,休教白發老侵人。香翻桂影燭光薄,紅沁榆階寶靨勻。群品欣欣增氣色,太平依舊獨閑身。元宵飲陶總戎家二首注釋①這二首詩選自《民國固原縣志》。陶總戎,不詳其人。總戎,統

    明清

    七夕二首·其一 德容

    閱讀(131)

    七夕二首·其一原文:玉露金風報素秋,穿針樓上獨含愁。雙星何事今宵會,遺我庭前月一鉤。七夕二首·其一注釋①玉露:指晶瑩的露水。唐杜甫《秋興》詩之一:“玉露雕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即此意。金風:秋風。西方為秋而主金,故秋風曰金風。素

  • <td id="mii4i"></td>
  • <noscript id="mii4i"><kbd id="mii4i"></kbd></noscript>
  • <tt id="mii4i"></tt>
  • 久久夜色撩人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