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詩詞分類結構圖
小學古詩分類積累詩中春1.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孟浩然《春曉》)2.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游子吟》)3.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王維《相思》)4.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杜甫《春夜喜雨》)5.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6.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李紳《憫農》)7.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8.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龔自珍《己亥雜詩》)9.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賀知章《詠柳》)10.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葉紹翁《游園不值》)詩中秋1.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李嶠《風》)3.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李紳《憫農》)4.常恐秋節至,煜黃華葉衰。(《漢樂府?長歌行》)5.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杜甫(絕句))6.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劉禹鍋《望洞庭》8.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杜牧《秋夕》)詩中山1.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柳宗元《江雪》)2.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王之渙《登鸛雀樓》)3.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岳》4.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入。
(杜甫《春望》)5.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王維《鹿柴》)7.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李白《獨坐敬亭山》)9.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10.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蘇軾《題西林壁》)詩中水3.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駱賓王《詠鵝》)4.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李白《望天門山》)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贈汪倫》)8.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白居易《憶江南》)9.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楊萬里《小池》)10.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蘇軾《題惠崇〈春江晚景〉》)詩中日2.白日依山盡,黃河人海流。
(王之渙《登鸛雀樓》)3.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杜甫《絕句》)4.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
(劉長舞《逢雪宿芙蓉山主人》)5.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王維《使至塞上》)7.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白居易《憶江南》)8.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王安石《元日》)9.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另樣紅。
(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10.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李白《望天門山》)詩中月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2.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3.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王維《山居秋瞑》)4.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盧綸《塞下曲》)6.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李白《古朗月行》)7.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王維《竹里館》)8.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王維《鳥鳴澗》)9.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10.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王昌齡《出塞》)詩中風1.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曉》)3.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盧綸《塞下曲》)4.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自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5.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6.隨風潛入夜,滑物細無聲。
《杜甫《春夜喜雨》》7.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8.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10.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敕勒歌》)詩中花1.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孟浩然《過故人莊》)3.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曉》)4.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杜甫《春望》)5.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7.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杜甫《江畔獨步尋花》)9.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張志和《漁歌子》)10.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杜牧《清明》)詩中雨1.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曉》》2.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王維《山居秋螟》)3.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杜甫《春夜喜雨》)5.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張志和《漁歌子》)7.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杜牧《清明》)8.寒雨連江夜人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9.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維《送元二使安西》)10.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蘇軾《飲湖上初晴后雨》)詩中雪3.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王安石《梅花》)4.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5.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8.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高適《別董大》)9.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杜甫《絕句》)10.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詩中草1.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敕勒歌》)2.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3.國破山河。
2.配符合這張照片的古詩詞,急需,謝謝
無題 (其一)作者:【李商隱】 年代:【唐】 體裁:【七律】 類別:【閨情】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無題作者:【李商隱】 年代:【唐】 體裁:【五古】 類別:【未知】八歲偷照鏡,長眉已能畫。
十歲去踏青,芙蓉作裙衩。十二學彈箏,銀甲不曾卸。
十四藏六親,懸知猶未嫁。十五泣春風,背面秋千下。
無題二首作者:【李商隱】 年代:【唐】 體裁:【七律】 類別:【未知】鳳尾香羅薄幾重,碧文圓頂夜深縫。扇裁月魄羞難掩,車走雷聲語未通。
曾是寂寥金燼暗,斷無消息石榴紅。斑騅只系垂楊岸,何處西南待好風。
重幃深下莫愁堂,臥后清宵細細長。神女生涯元是夢,小姑居處本無郎。
風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誰教桂葉香。直道相思了無益,未妨惆悵是清狂。
無題二首作者:【李商隱】 年代:【唐】 體裁:【七律】 類別:【未知】來是空言去絕蹤,月斜樓上五更鐘。夢為遠別啼難喚,書被催成墨未濃。
蠟照半籠金翡翠,麝熏微度繡芙蓉。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
颯颯東風細雨來,芙蓉塘外有輕雷。金蟾嚙鎖燒香入,玉虎牽絲汲井回。
賈氏窺簾韓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
無題作者:【李商隱】 年代:【唐】 體裁:【七律】 類別:【未知】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嗟余聽鼓應官去,走馬蘭臺類轉蓬。
無題二首作者:【李商隱】 年代:【唐】 體裁:【七律】 類別:【未知】(其一)何處哀箏隨急管, 櫻花永巷垂楊岸。東家老女嫁不售, 白日當天三月半。
溧陽公主年十四, 清明暖后同墻看。歸來展轉到五更, 梁間燕子聞長嘆。
王十二兄與畏之員外相訪,見招小飲,時予以悼亡日近,不去,因寄。(其二)謝傅門庭舊末行, 今朝歌管屬檀郎。
更無人處簾垂地, 欲拂塵時簟竟床。嵇氏幼男猶可憫, 左家嬌女豈能望?愁霖腹疾俱難遣, 萬里西風夜正長。
【無題】對影聞聲已可憐, 玉池荷葉正田田。不逢蕭史休回首, 莫見洪崖又拍肩。
紫鳳放嬌銜楚佩, 赤鱗狂舞撥湘弦。鄂君悵望舟中夜, 繡被焚香獨自眠。
【無題】七夕來時先有期, 洞房簾箔至今垂。玉輪顧兔初生魄, 鐵網珊瑚未有枝。
檢與神方教駐景, 收將鳳紙寫相思。武皇內傳分明在, 莫道人間總不知。
【無題】聞道閻門萼綠華, 昔年相望抵天涯。豈知一夜秦樓客, 偷看吳王苑內花。
【無題】水精如意玉連環, 下蔡城危莫破顏。紅綻櫻桃含白雪, 斷腸聲里唱陽關。
【無題】白日相思可奈何, 嚴城清夜斷經過。只知解道春來瘦, 不道春來獨自多。
【無題】樓上黃昏欲望休, 玉梯橫絕月中鉤。芭蕉不展丁香結, 同向春風各自愁。
【無題】東南日出照高樓, 樓上離人唱石州。總把春山掃眉黛, 不知供得幾多愁?【無題】含煙惹霧每依依,萬緒千條拂落暉。
為報行人休盡折,半留相送半迎歸。無題-1萬里風波一葉舟,憶歸初罷更夷猶。
碧江地沒元相引,黃鶴沙邊亦少留。益德冤魂終報主,阿童高義鎮橫秋。
人生豈得長無謂,懷古思鄉共白頭。「無題(一云陽城)」李商隱白道縈回入暮霞,斑騅嘶斷七香車。
春風自共何人笑,枉破陽城十萬家。含情春晼晚,暫見夜闌干。
樓響將登怯,簾烘欲過難。多羞釵上燕,真愧鏡中鸞。
歸去橫塘曉,華星送寶鞍。照梁初有情,出水舊知名。
裙衩芙蓉小,釵茸翡翠輕。錦長書鄭重,眉細恨分明。
莫近彈棋局,中心最不平。幽人不倦賞,秋暑貴招邀。
竹碧轉悵望,池清尤寂寥。露花終裛濕,風蝶強嬌饒。
此地如攜手,兼君不自聊。紫府仙人號寶燈,云漿未飲結成冰。
如何雪月交光夜,更在瑤臺十二層。
3.怎么給古詩配畫和圖片
要古詩配畫和圖片,首先要了解詩的背景,其次是讀懂詩的含義,最后還要明白詩人當時的心境,根據這幾點來給古詩選擇畫和圖片。
如何讀懂古詩:
1、注意詩的題目。
首先是要想一想這首詩“寫的是什么?”不要急于作答,看看詩題,也許就有意想不到的收獲。杜甫的《月夜》詩題告訴我們寫作的背景;李商隱的《夜雨寄北》詩作內容沒有離開夜,而且這是一個雨夜,滂沱大雨也好,綿綿細雨也罷,這一夜詩人無法入眠要給遠方的親人或是友人寄去綿綿情思;孟浩然的《臨洞庭上張丞相》勢必要描述洞庭風光,而題目還告訴我們這首詩要呈給張丞相,一個“上”字,又向我們透露出張丞相的身份、地位顯然是高于孟浩然的;元稹是白居易的好朋友,仕途不順被貶到通州得了一場大病,險些要了他的命,這時《聞樂天授江州司馬》,他的心靈會受到怎樣的觸動?題目是解讀詩歌的鑰匙,古詩詞的特點是抒情性,詩人常常由偶然事件激發感情,借某一場景表現詩人的所見所感。從創作動機上講,題目就是引發作者情思的端點,展開詩歌內容的引子
詩歌的題目往往點明了詩的內容,定下了感情基調。閱讀時要注意將詩句的內容與詩歌題目結合起來理解。
2、抓住關鍵詞(句)
詩歌中那些透露作者思想感情的詞句。例如蘇軾的《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這首詞作于貶謫黃州后第三年,寫眼前景,寓心中事,由自然現象談人生哲理,詩中的“一蓑煙雨任平生”和“也無風雨也無晴”兩句顯然是作者那種超然于物外的淡泊心境的真實反映。
3、注意作者身世及所處的朝代。
要真正讀懂一首詩,必須知人論世。同樣的景物,因詩人遭遇、心境的不同,會寓含截然不同的情感。霜葉紅了,有人贊美“紅于二月花”,有人卻傷心地覺得“總是離人淚”。因此,讀詩時,必須注意詩人的遭遇如何、境況如何,注意詩人所處朝代的國勢如何,朝政如何。聯系這些背景,才能準確把握詩歌的思想感情。這方面的信息有的詩歌考題會提供相關的注釋,有的屬于名家名篇的則不再加注,需要從平時積累的知識中回憶提取。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古詩詞配件(古詩詞分類結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