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詩八十首讀書感悟
古詩: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唐 顏真卿《勸學》)
力學如力耕,勤惰爾自知。但使書種多,會有歲稔時。(宋 劉過《書院》)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月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宋
朱熹《觀書有感》) 昨夜江邊春水生,蒙沖巨艦一毛輕。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宋 朱熹《觀書有感》)
讀書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興味長。未曉不妨權放過,切身須要急思量。(宋 陸九淵《讀書》) 讀書患不多,思義患不明。患足己不學,既學患不行。(唐
韓愈《勸學詩》) 名句: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唐 顏真卿《勸學》)
力學如力耕,勤惰爾自知。但使書種多,會有歲稔時。(宋 劉過《書院》)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月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宋 朱熹《觀書有感》)
昨夜江邊春水生,蒙沖巨艦一毛輕。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宋 朱熹《觀書有感》)
讀書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興味長。未曉不妨權放過,切身須要急思量。(宋 陸九淵《讀書》)
讀書患不多,思義患不明。患足己不學,既學患不行。(唐 韓愈《勸學詩》)
名句: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涯苦作舟。
2.古詩詞80首分別是什么
小學生必背古詩80首
1 長歌行(節選) 漢樂府 41 寒食 韓 翃
2 七步詩 曹 植 42 滁州西澗 韋應物
3 敕勒歌 北朝民歌 43 塞下曲 盧 綸
4 詠鵝 駱賓王 44 游子吟 孟 郊
5 回鄉偶書 賀知章 45 竹枝詞 劉禹錫
6 詠柳 賀知章 46 烏衣巷 劉禹錫
7 涼州詞 王之渙 47 望洞庭 劉禹錫
8 登鸛雀樓 王之渙 48 浪淘沙 劉禹錫
9 春曉 孟浩然 49 賦得古原草送別 白居易
10 宿建德江 孟浩然 50 憶江南 白居易
11 涼州詞 王 翰 51 憫農 李 紳
12 出塞 王昌齡 52 憫農 李 紳
13 從軍行 王昌齡 53 山行 杜 牧
14 芙蓉樓送辛漸 王昌齡 54 清明 杜 牧
15 鹿柴 王 維 55 江南春 杜 牧
16 竹里館 王 維 56 秋夕 杜 牧
17 送元二使安西 王 維 57 樂游原 李商隱
18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王 維 58 商山早行 溫庭筠
19 別董大 高 適 59 元日 王安石
20 靜夜思 李 白 60 泊船瓜舟 王安石
21 古朗月行(節選) 李 白 61 梅花 王安石
22 望廬山瀑布 李 白 62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蘇 軾
23 贈汪倫 李 白 63 飲湖上初晴后雨 蘇 軾
24 獨坐敬亭山 李 白 64 惠崇《春江曉景》 蘇 軾
25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 白 65 題西林壁 蘇 軾
26 早發白帝城 李 白 66 夏日絕句 李清照
27 秋浦歌(白發三千丈) 李 白 67 示兒 陸 游
28 望天門山 李 白 68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陸 游
29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杜 甫 69 小池 楊萬里
30 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 杜 甫 70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楊萬里
31 贈花卿 杜 甫 71 四時田園雜興 范成大
32 江南逢李龜年 杜 甫 72 春日 朱 熹
33 春夜喜雨 杜 甫 73 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辛棄疾
34 絕句(遲日江山麗) 杜 甫 74 題臨安邸 林 升
35 江畔獨步尋花 杜 甫 75 游園不值 葉紹翁
36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劉長卿 76 墨梅 王 冕
37 江雪 柳宗元 77 石灰吟 于 謙
38 尋隱者不遇 賈 島 78 朝天子·詠喇叭 王 磐
39 楓橋夜泊 張 繼 79 竹石 鄭 燮
40 漁歌子 張志和 80 已亥雜詩 龔自珍
請到新華書店查閱!
3.《古詩八十首》
《長歌行》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注釋: 此詩選自漢樂府。
樂府是自秦代以來設立的朝廷音樂機關,漢武帝時得到大規模的擴建,從民間搜集了大量的詩歌作品,內容豐富,題材廣泛。本詩是其中的一首。
長歌行:漢樂府曲調名。 葵:古代的一種蔬菜。
晞:曬干。 陽春:就是春天,是陽光和露水充足的時候。
布:散布,灑滿。 德澤:恩澤。
秋節:秋季。節,時節,節令。
焜黃:枯黃。 華:同“花”。
衰:為了押韻,這里可以按古音讀作。 百川:無數條江河。
川,河流。 徒:徒然,白白地。
今譯: 園中的葵菜呵郁郁蔥蔥,晶瑩的朝露陽光下飛升。 春天把希望灑滿了大地,萬物都呈現出一派繁榮。
常恐那肅殺的秋天來到,樹葉兒黃落百草也凋零。 百川奔騰著東流到大海,何時才能重新返回西境? 少年人如果不及時努力,到老來只能是悔恨一生。
賞析: 這首詩從“園中葵”說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復回打比方,說明光陰如流水,一去不再回。最后勸導人們,要珍惜青春年華,發憤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后悔。
這首詩借物言理,首先以園中的葵菜作比喻。“青青”喻其生長茂盛。
其實在整個春天的陽光雨露之下,萬物都在爭相努力地生長。何以如此?因為它們都恐怕秋天很快地到來,深知秋風凋零百草的道理。
大自然的生命節奏如此,人生又何嘗不是這樣?一個人如果不趁著大好時光而努力奮斗,讓青春白白地浪費,等到年老時后悔也來不及了。這首詩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勵青年人要珍惜時光,出言警策,催人奮起。
簡評: 這是漢代樂府古詩中的一首名作。詩中用了一連串的比喻,來說明應該好好珍惜時光,及早努力。
詩的前四句,向我們描繪了一幅明媚的春景,園子里綠油油的葵菜上還帶著露水,朝陽升起之后,曬干了露水,葵菜又沐浴在一片陽光中。世上的萬物都在春天受到大自然雨露的恩惠,煥發出無比的光彩。
可是,秋天一到,它們都要失去鮮艷的光澤,變得枯黃衰落了。萬物都有盛衰的變化,人也有由少年到老年的過程。
時間就像大江大河的水一樣,一直向東流入大海,一去不復返了。我們在年少力強的時候如果不珍惜時光,好好努力的話,到老的時候就只能白白地悲傷了。
4.小學生課外古詩八十首
小學生課外古詩八十首
賦得古原草送別(白居易)
憶江南鄉(白居易)
敕勒歌(北朝樂府)
七步詩(曹植)
春夜喜雨(杜甫)
江南逢李龜年(杜甫)
江畔獨步尋花(杜甫)
絕句(杜甫)絕句(杜甫)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杜甫)
贈花卿(杜甫)江南春(杜牧)
清明(杜牧)秋夕(杜牧)
山行(杜牧)四時田園雜興(范成大)
別董大(高適)
己亥雜詩(龔自珍)
寒食(韓翃)
回鄉偶書(賀知章)
詠柳(賀知章)
尋隱者不遇(賈島)
長歌行(樂府詩集)
獨坐敬亭山(李白)
古朗月行(李白)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李白)
靜夜思(李白)
秋浦歌(李白)
望廬山瀑布(李白)
望天門山(李白)
早發白帝城(李白)
贈汪倫(李白)
夏日絕句(李清照)
樂游原(李商隱)
憫農(李紳)
憫農(李紳)
題臨安邸(林升)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劉長卿)
浪淘沙(劉禹錫)
望洞庭(劉禹錫)
烏衣巷(劉禹錫)
竹枝詞(劉禹錫)
江雪(柳宗元)
塞下曲(盧綸)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陸游)
示兒(陸游)
詠鵝(駱賓王)
春曉(孟浩然)
宿建德江(孟浩然)
游子吟(孟郊)
惠崇《春江曉景》(蘇軾)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蘇軾)
題西林壁(蘇軾)
飲湖上初晴后雨(蘇軾)
泊船瓜洲(王安石)
梅花(王安石)
元日(王安石)
出塞(王昌齡)
從軍行(王昌齡)
芙蓉樓送辛漸(王昌齡)
涼州詞(王翰)
墨梅(王冕)
朝天子(王磐)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王維)
鹿柴(王維)
送元二使安西(王維)
竹里館(王維)
登鸛雀樓(王之渙)
涼州詞(王之渙)
滁州西澗(韋應物)
商山早行(溫庭筠)
菩薩蠻(辛棄疾)
小池(楊萬里)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楊萬里)
游園不值(葉紹翁)
石灰吟(于謙)
楓橋夜泊(張繼)
漁歌子(張志和)
竹石(鄭燮)
春日(朱熹)
百度知道團隊——美在數學
5.古詩80首所有古詩(要內容)80首
《登鸛雀樓》 唐代: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望廬山瀑布》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早發白帝城》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贈汪倫》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送孟浩然之廣陵》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夜宿山寺》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靜夜思》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望天門山》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獨坐敬亭山》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登金陵鳳凰臺》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 晉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渡荊門送別》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境,云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
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 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
何處是歸程?長亭連短亭。 《春夜洛城聞笛》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將進酒·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側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醒。 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 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蜀道難》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 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 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
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 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
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 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 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
問君西游何時還?畏途巉巖不可攀。 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
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 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
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 其險也如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 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 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
錦城雖云樂,不如早還家。 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側身西望長咨嗟!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大林寺桃花》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暮江吟》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憶江南·江南好》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江南好, 風景舊曾諳。
日出江花紅勝火, 春來江水綠如藍, 能不憶江南。 《賦得古原草送別》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琵琶行》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 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
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 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
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 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盡事。 輕攏慢拈抹復挑,初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流泉水下灘。 水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
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
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 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撥插弦中,整頓衣裳起斂客。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蝦蟆陵下住。
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 曲罷常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 鈿頭云篦擊節碎,血色羅裙翻酒污。
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閑度。 。
6.小學生必背古詩詞80首內容
作者 詩詞名
漢樂府 長歌行 韓 翃 寒 食
曹 植 七步詩 韋應物 滁州西澗
北朝民歌 敕勒歌 盧 綸 塞下曲
駱賓王 詠 鵝 孟 郊 游子吟
賀知章 回鄉偶書 劉禹錫 竹枝詞/楊柳青青江水平
賀知章 詠 柳 劉禹錫 烏衣巷
王之渙 涼州詞/黃河遠上白云間 劉禹錫 望洞庭
王之渙 登鸛雀樓 劉禹錫 浪淘沙/九曲黃河萬里沙
孟浩然 春 曉 白居易 賦得古原草送別
孟浩然 宿建德江 白居易 憶江南
王 翰 涼州詞/葡萄美酒夜光杯 李 紳 憫農/春種一粒粟
王昌齡 出 塞 李 紳 憫農/鋤禾日當午
王昌齡 從軍行/青海長云暗雪山 杜 牧 山 行
王昌齡 芙蓉樓送辛漸 杜 牧 清 明
王 維 鹿 柴 杜 牧 江南春
王 維 竹里館 杜 牧 秋 夕
王 維 送元二使安西 李商隱 樂游原
王 維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溫庭筠 商山早行
高 適 別董大 王安石 元 日
李 白 靜夜思 王安石 泊船瓜洲
李 白 古朗月行/小時不識月 王安石 梅 花
李 白 望廬山瀑布 蘇 軾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李 白 贈汪倫 蘇 軾 飲湖上初晴后雨
李 白 獨坐敬亭山 蘇 軾 惠崇《春江曉景》
李 白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蘇 軾 題西林壁
李 白 早發白帝城 李清照 夏日絕句
李 白 秋浦歌/白發三千丈 陸 游 示 兒
李 白 望天門山 陸 游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杜 甫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楊萬里 小 池
杜 甫 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 楊萬里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杜 甫 贈花聊 范成大 四時田園雜興/晝出耘田夜績麻
杜 甫 江南逢李龜年 朱 熹 春 日
杜 甫 春夜喜雨 辛棄疾 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杜 甫 絕句/遲日江山麗 林 升 題臨安邸
杜 甫 江畔獨步尋花 葉紹翁 游園不值
劉長卿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王 冕 墨 梅
柳宗元 江 雪 于 謙 石灰吟
賈 島 尋隱者不遇 王 磐 朝天子·詠喇叭
張 繼 楓橋夜泊 鄭 燮 竹 石
張志和 漁歌子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九州生氣恃風雷
累死了
7.小學生必背八十首古詩詞
小學生必背古詩80首
賦得古原草送別(白居易)、憶江南·江南好(白居易)、敕勒歌(北朝樂府)、
七步詩(曹植)、春夜喜雨(杜甫)、江南逢李龜年(杜甫)、江畔獨步尋花(杜甫)、
絕句(杜甫)、絕句二首(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杜甫)、贈花卿(杜甫)、
江南春(杜牧)、清明(杜牧)、秋夕(杜牧、)山行(杜牧、)四時田園雜興(范成大)、
別董大(高適)、己亥雜詩(龔自珍)、寒食(韓翃)、回鄉偶書(賀知章)、
詠柳(賀知章)、尋隱者不遇(賈島)、長歌行(樂府詩集)、獨坐敬亭山(李白)、
古朗月行(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李白)、靜夜思(李白)、秋浦歌(李白)、
望廬山瀑布(李白)、望天門山(李白)、早發白帝城(李白)、贈汪倫(李白)、
夏日絕句(李清照)、樂游原(李商隱)、憫農(楊萬里)、憫農(李紳)、題臨安邸(林升)、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劉長卿)、浪淘沙(劉禹錫)、望洞庭(劉禹錫)、烏衣巷(劉禹錫)、
竹枝詞(劉禹錫)、江雪(柳宗元)、塞下曲(盧綸)、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陸游)、
示兒(陸游)、詠鵝(駱賓王)、春曉(孟浩然)、宿建德江(孟浩然)、游子吟(孟郊)、
惠崇《春江曉景》(蘇軾)、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蘇軾)、題西林壁(蘇軾)、
飲湖上初晴后雨(蘇軾)、泊船瓜洲(王安石)、梅花(王安石)、元日(王安石)、
出塞(王昌齡)、從軍行(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王昌齡)、涼州詞(王翰)、
墨梅(王冕)、朝天子(王磐)、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王維)、鹿柴(王維)、
送元二使安西(王維)、竹里館(王維)、登鸛雀樓(王之渙)、涼州詞(王之渙)、
滁州西澗(韋應物)、商山早行(溫庭筠)、菩薩蠻(辛棄疾)、小池(楊萬里)、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楊萬里)、游園不值(葉紹翁)、石灰吟(于謙)、
楓橋夜泊(張繼)、漁歌子(張志和)、竹石(鄭燮)、春日(朱熹).
供參考
8.小學生必讀古詩詞80首分類
敘事詩、抒情詩、送別詩、邊塞詩、山水詩、田園
詩、懷古詩、思鄉詩、愛國詩、詠物詩。。..
古詩分類-古體詩-樂府-律詩-絕句
《唐詩三百首》的編者把詩分為古詩、律詩、絕句三類,又在這三類中都附有樂府一類;古詩、律詩、絕句又各分為五言、七言。這是一種分法。沈德潛所編的《唐詩別裁》的分類稍有不同:他不把樂府獨立起來,但是他增加了五言長律一類。宋郭知達所編的杜甫詩集就只簡單地分為古詩和近體詩兩類。從格律上看,詩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古體詩又稱古詩或古風;近體詩又稱今體詩。從字數上看,有四言詩,五言詩,七言詩。唐代以后,四言詩很少見了,所以一般詩集只分為五言、七言兩類。
古體和近體
古體詩是依照古代的詩體來寫的。在唐人看來,從《詩經》到南北朝的庾信,都算是古,因此,所謂依照古代的詩體,也就沒有一定的標準。但是,詩人們所寫的古體詩,有一點是一致的,那就是不受近體詩的格律的束縛。唐初開始形成的、在字數、聲韻、對仗方面都有嚴格規定的一種格律詩,就是我們所說的近體詩。近體詩是同古體詩相對而言的。唐代以及其后的詩人仍有寫古體詩的。 我們可以說。凡不受近體格律的束縛的,都是古體詩。 古體詩分為四言古詩、五言古詩、七言古詩。 近體詩分為絕句、律詩。
樂府詩
樂府本是漢武帝時掌管的官署名稱,后來成為詩體的名稱。漢、魏、南北朝樂府官署采集和創作的樂歌,簡稱樂府。魏晉和唐 代以及其后詩人擬樂府寫的詩歌雖不入樂,也稱樂府或擬樂府。例如《敕勒歌》《木蘭詩》《孔雀東南飛》《夢游天姥吟留別》都是樂府詩。樂府產生於漢代,本來是配音樂的,所以稱為“樂府”或“樂府詩”。這種樂府詩稱為“曲”、“辭”、“歌”、“行”等。到了唐代以后,文人摹擬這種詩體而寫成的古體詩,也叫“樂府”,但是已經不再配音樂了。由於隋唐時代逐漸形成了新音樂,后來又產生了配新音樂的歌詞,叫做“詞”。詞大概產生於盛唐。在樂府衰微之后,詞產生之前的一個過渡時期,配新樂曲的歌辭即采用近體詩。像王維的《渭城曲》、李白的《清平調》,都是近體詩的形式。
近體詩
近體詩分為律詩和絕句。 律詩和絕句的區別主要在于句數上。絕句共有四句,律詩共有八句。
律詩共有八句,一、二兩句為首聯,三、四兩句為頷聯,五、六兩句為頸聯、七、八兩句為尾聯。
絕句又叫"截句"。絕句可對仗,也可不對仗,但是律詩的頷聯和頸聯,則必須對仗,無論律詩還是絕句,都有平仄的要求。八句以上的律詩稱為排律。
自己看看 根據這可以分好嗎?想想!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古詩詞八十首書的樣子(古詩八十首讀書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