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學習古詩文的意義與作用
學習古詩的意義:
第一,學習古詩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古詩具有簡潔、抒情、篇幅短小而豐富的特點。在學習中,要充分了解詩中意境,詩句的言外之意,就要靠自己去補充和領悟,這就需要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同時,對于小學生而言,他們有豐富的想象力,可以利用古詩作為一個起點,去聯想、補充和創造,以構設想象中的圖畫。古人云:不著一字,盡得風流。即是這個道理。
第二,可以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古詩教學給了我們一個發揮想象的空間,發展創造性思維,進行藝術再創造。學生在讀古詩時,對詩中描繪的各種形象大都見過,然后利用想象根據詩意把大腦中記憶的各種意象進行再造組合,從而在大腦中創造一個新的畫面。這樣不僅對詩意的理解更加深刻,也充分發揮了主導作用,發展了他們的創造性思維能力。這對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作文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促進智力的發展有重要的作用。
第三,能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古詩把色彩美、畫面美、意境美與藝術妙筆融為一體,有著特殊的審美功能,學生從中受到美的熏陶。“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中有情”、“詩中有理”,既閃耀著美的光彩,又給人以深刻的啟迪;既抓住“亦畫、亦情、亦理”的特點,又引發學生思想情操上受到美的陶冶和升華。因此小學古詩教學的過程其實是鑒賞美的過程。對于小學生而言,他們還沒有形成完整的審美體系,對于好與壞、美與丑、善與惡往往憑借外部表象去下定論,而不能分析其內在的美和價值。通過古詩教學正好可以彌補這一點,因為古詩往往反映一種內化的、含蓄的情感,詩人把自己的意志和感情寓含在詩文中,正所謂“詩以道志”。教師可以通過對古詩的講評,擴展學生的審美視野,讓學生獲得更高層次的審美經驗,得出正確的審美標準。
第四,古詩教學可以汲取古詩的有益精髓,弘揚民族傳統文化。古詩不僅體現詩人對社會事物、人情哲理的深刻認識,更是千百年來勞動人民的思想結晶。它能讓學生珍惜新生活,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以及思鄉惜友之情,同時教給學生闡事明理,為人處世之道,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同時,它還可以培養學生在音樂、建筑、繪畫等方面的興趣,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學習古詩文的好處
1學習古詩文能陶冶人的情操,豐富人的精神世界。在學詩的同時,還可以學到很多有關歷史、地理及文化方面的各類知識能夠終生收益無窮。
2古文的名篇佳作,不僅是教育人的寶貴精神食糧,而且作為文學藝術范本,可以教會一代學子寫文賦詩,提高表達思想和情感的語言能力。
3在心靈純凈的童年時期記誦下來的東西,如同每天的飲食,會變成營養,成為生命的一部分,長大以后在學習、工作、待人接物中能自然地運用出來。
4背誦古詩文不僅是要讓他們學習很多知識,更多的是一種情感的、民族性格的熏陶。要繼承溫柔敦厚、樂兒不淫、哀而不傷的詩教,使孩子們養成孔孟所提倡的至大至剛的人格。
5學習古詩文,尤其那些名篇、名句都是人生哲理、中國魂,字不虛設,一篇頂若干篇,優秀的文化知識潛移默化到每一個人的心中。
學習古詩文的?作用
古詩文是中國古典文化的精華,學生的教育離不開古詩文的學習,這對他們的成長具有重要作用。正高中語文學科中,古詩文占很大的比例,在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及養成良好文學素養等方面發揮著巨大作用。古詩文教學不僅能給學生提供豐富的文學素材,還能有效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
2.說說你在本冊的古詩詞背誦中有哪些收獲
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默寫古詩。
過程與方法:領悟學習古詩的方法;理解古詩的含義;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教學重點和難點:重點: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默寫古詩。
難點:了解古詩的意境,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教法:點撥,引導。
第一課時(一)、復習舊知指名背誦《長歌行》。(二)、學習《七步詩》1、師:今天我們將要賞析的這首詩的創作經過早已成為家喻戶曉的故事。
誰知道這首詩的作者和詩名嗎?(板書題目及作者)2、指名生解詩人及創作經過。3、(出示多媒體課件──全屏顯示全詩)學生自由朗讀古詩,一邊讀一邊展開想象。
4、放聲朗讀這首詩。(自讀、互讀。)
5、讀一讀《七步詩》,想一想這首詩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6、查字典或結合上下文理解詩句的意思,并在學習小組間展開交流。7、通過學習這首詩,你能體會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七步詩》全詩用比喻的手法,用同根生長的豆和豆秸,比喻同胞兄弟。
鍋下燃燒的豆秸,比喻詩人的哥哥魏文帝;鍋里的豆比喻受害的詩人自己。這首詩反映了封建統治集團內部相互排擠斗爭的殘酷現實。)
8、帶著這種感情再次朗讀古詩。(三)、學習古詩《鳥鳴澗》過渡語:一輪江邊的明月,讓白居易流連忘返,唐代詩人王維對山中明月情有獨鐘并寫下了《鳥鳴澗》這首詩。
(板書:鳥鳴澗,請大家齊讀課題)1、師:“鳥鳴澗”是一個地名,為云溪風景之一。唐代詩人王維是如何描寫鳥鳴澗的呢?2﹑自由發言,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理解詩句意思。
3﹑展開想象,再現詩人詩中所描繪的景象,并和同桌交流:說說你看到的和想到的情景。4﹑在這樣的情境中,詩人深深陶醉了。
在讀這首詩的時候,你認為應該怎樣讀呢?(舒緩,悠閑,沉醉)誰來讀讀?(引導學生反復誦讀古詩)(四)、總結拓展。同樣是歌頌明月,卻可以用“美”和“靜”來表達。
其實古往今來,一輪明月曾讓無數文人墨客不惜筆墨,回憶一下,我們以前學過哪些與月亮有關的古詩?第二課時(一)、整理已有的關于送別詩的學習經驗1、背誦已學過的送別詩兩首;2、思考一般情況下送別詩會有哪些東西作者一定寫?(時間、地點、人物、環境、難舍之情)(二)、學習《芙蓉樓送辛漸》1、自由讀本詩,運用經驗學習,教師作適當的反饋。2、梳理在自學本詩過程中產生的問題(如:詩中有兩個時間,三個地點名等等)3、讀通本詩,并在對本詩的背景有所了解的情況下理解“一片冰心在玉壺”。
指出修辭手法在詩句中的妙處。4、指導朗讀。
5、背誦本詩。(三)、學習《江畔獨步尋花》過渡:我們一起來學習第二首古詩,齊讀課題,教師板書。
1、指名讀古詩,指導朗讀。2、理解詩句的意思。
在這首古詩中,你覺得有哪些詞語理解起來有困難,把它提出來。生自由提。
第一句:蹊是什么意思?那花滿蹊呢?第二句:重點理解“千朵萬朵,滿,壓”第三四句:流連是什么意思?(舍不得離去),誰舍不得離開?3、指導朗讀。舍不得離去的蝴蝶在花叢中翩翩起舞,因為他舍不得那五彩繽紛的花,那五顏六色的花,那散發著陣陣香氣的花呀!你讀出了它的那份戀戀不舍嗎?4、背誦全詩(四)、小結1、杜甫不光是寫了這首描寫春天景色的詩,這兩首也是描寫春天景色的,出示課件,自己試著讀一讀。
2、課下,希望你能把用今天學到的方法自己學習這兩首詩。第三課時(一)、復習導入指名生背誦前四首古詩。
(二)、學習《石灰吟》1、板書課題,解題。生齊讀。
師:“吟”在這里指的是古代詩的一種體裁,如《暮江吟》、《游子吟》、《女兒吟》等。2、讀通詩句(1)通過自由讀、抽讀、齊讀,讓學生能讀準每一個字的音。
(2)師生相機正音,重點提示平舌音和翹舌音。3、理解詩意(1)討論:學生同桌討論,用自己的話說說每一句詩的意思,不明白的畫出來。
(2)解疑:請學生提出不明白的字詞,師生解答。(重點講解“若等閑”的含義:“若”是“好像”的意思,“等閑”是平常的,整句詩的意思是烈火焚燒好像是很平常的事。)
(3)講述:讓學生完整地說說全詩的意思,不恰切的地方師生補充。(全詩意思:石灰經受了千錘萬鑿才從深山里出來,烈火焚燒也好像是很平常的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全然不怕,只要能把清白留在人間。)(4)吟誦:這就是石灰的一生,平平凡凡,轟轟烈烈,難怪于謙如此敬佩地贊頌道……(誦讀全詩)4、對比感受石灰和于謙的形象。
(堅忍不拔)5、背誦本詩。(三)、學習《竹石》1、今天我們要讀的也是一位畫家寫的,他同時還是一位書法家、文學家。
他就是清代的鄭燮。關于鄭燮,你了解多少?2、初讀《竹石》。
把古詩讀正確,讀出節奏感來。3、借助詩題,解釋古詩。
這首詩到底是寫竹還是寫石啊?交流,在交流中展開學習。體會竹子雖然生活在艱險貧瘠的地方,但他依然堅強地生長著,讓人佩服。
4、小結詩中的竹子形象。5、朗讀古詩,讀出這竹子的形象來。
6、背誦本詩。(四)、小結兩首古詩都是借物喻人。
第四課時(一)、復習導入復習杜甫詩,指明生背。(。
3.初中生必背古詩詞50首,附解析更好
小兒垂釣
蓬頭稚子學垂綸,
側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
怕得魚驚不應人。
【詩文解釋】
一個蓬頭小孩學著大人釣魚,側身坐在莓苔上,身影掩映在野草叢中。聽到有過路的人問路連忙遠遠地招了招手,害怕驚動了魚不敢大聲答話。
一個小孩撐著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蓮回來。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蹤跡,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條船兒劃過的痕跡。
《池上》
池 上
白居易
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
不解①藏蹤跡,浮萍②一道開。
【注釋】①解:知道。②浮萍:池塘里的水草。
【譯文】一個小孩撐著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蓮回來。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蹤跡,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條船兒劃過的痕跡。
【助讀】這首詩寫出了小孩的貪玩
4.古詩詞教學的幾個誤區
1、介紹作者和時代背景切忌過全、過細。
學習古詩詞時,有些老師容易急功近利,既介紹作者生平,又介紹生活環境;既講政治思想,又說寫作特點和主要成就。這樣的后果往往是學生不知從何學起,處于一種迷茫的狀態。畢竟學生的認知水平是有限的,對古詩詞不如對一般文章熟悉、了解,如果過全過細的介紹作者與時代背景,一是會轉移學生的注意力,二是遙遠的歷史知識會增加學生感知的難度,使學生難以自拔。
此時,我們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教學,可以先選擇與該古詩詞有密切關系的且有助于幫助理解詩意的內容,作為重點的介紹,使學生先大致了解詩的作者及生活的年代,然后再幫助學生集中精力領會詩文的大體意思,讓學生很快進入角色,在感悟詩文意境及含義過程中逐步去深層感知。
?
2、古詩詞翻譯切忌一味串講。
古詩詞的翻譯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古詩詞,但是教師在此要忠實而流暢的直譯,盡量保持詩的原意和結構,如此才能恰到好處。串講是古詩詞教學的一種重要方法,但在古詩詞翻譯時千萬不要過死串講,不能填鴨式、注入式地串講。我們可以根據學情,串得有理,學生也有收獲的。
課前一定要注意啟發學生進行預習。教學中可通過口述的方法將詩意、想象、語言進行有機聯系。這樣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又避免了就詞詩句、就句詮文這種單一的教學模式的出現,從而使學生對口能力的提高、分析、運用的能力大大增強,產生較好的效果。每篇古詩詞都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這首詩的大體內容。只要學生翻譯的文章不扭曲時的愿意,只要把大體意思說明就可以,且莫在文字、字數、通順及表達方式上吹毛求疵,要求過嚴。
?
3、對古詩詞進行文學鑒賞時,切忌信口開河式的問答。
一方面,古詩詞有鮮明的藝術形象和深遠的藝術意境,需要反復誦讀,深刻體會。可有些老師在古詩詞教學中濫用問答法,一問一答之中破壞了古詩詞的整體性,使學生無法很好的領會其意境。
另一方面,如“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是古代詩人寫作的一大手法,便于詩人直抒胸臆或極強的渲染環境表情達意。教學時可通過分析詩句,點拔誘導和展示有關圖畫,或運用多媒體形象直觀、逼真的教學手段,將抽象的文字符號還原成活生生的畫面,幫助學生理解詩句,可采取詩中畫、畫中詩,用邊讀邊想的方式促進學生在快樂中學習枯燥抽象的詩文,千萬不要刻意設置成問答形式,并且必須讓學生按你的思路去找到答案。在學生還沒有得到興趣、靈感及感性認識時硬去強加思維,接受不喜歡的東西,這樣的教學是游離新課程理念的。
5.應不應該讓學生背作文
讓學生背作文是不明智之舉
女兒明天就要期末考試了。這對于學生來說,是半年來最重要的一天。
女兒這幾天忙忙碌碌的,看得出挺在乎備考的。但有一種做法頗令我費解。
昨晚我發現女兒在花較長時間鼓搗作文,沒怎么太在意。晚飯后,注意到女兒一直在看她自己寫的作文。我忍不住問女兒,為啥這幾天老圍著作文轉。女兒說,老師幫她們挑選并修改了由本人寫的兩篇最好作文,一篇寫人的,一篇寫事的,讓她們一字不差地背下來,如果期末考試出類似的題目,背著寫下來就會得高分。我問,是不是老師已經知道要出什么作文題目了,女兒說,不知道。
顯而易見,老師在給學生押作文題。如果押正了,那就走了一條終南捷徑,作文分就可能高一些,進而有利于班級或學校的總成績排名。老師的良苦用心不難理解。
背生字、背課文、背詩詞、背單詞,這些都司空見慣,但背自己寫的作文以應對考試,還是非常少見的,至少在我的記憶中從未有過。
對此,我有幾點想法如鯁在喉,不吐不快: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學生背古詩詞的弊(學習古詩文的意義與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