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mii4i"></td>
  • <noscript id="mii4i"><kbd id="mii4i"></kbd></noscript>
  • <tt id="mii4i"></tt>
  • 小學必背古詩詞分類大全(小學生必背古詩120首分類)

    1.小學生必背古詩120首分類

    山水田園:杜甫《絕句》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抒情詩:山居秋暝(王維)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悼亡詩:離思(其四) 作者:元稹 曾經滄海難為水, 除卻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叢懶回顧, 半緣修道半緣君。4、風 (唐)李嶠(qiáo) 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

    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 5、詠柳 (唐)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 萬條垂下綠絲絳(tāo)。

    不知細葉誰裁(cái)出, 二月春風似剪刀。 6、涼州詞 (唐)王之煥 黃河遠上白云間, 一片孤城萬仞(rèn)山。

    羌(qiāng)笛何須怨楊柳, 春風不度玉門關。 7、登鸛(guàn)雀樓 (唐)王之煥(huàn)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8、春曉 (唐)孟浩(hào)然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9、涼州詞 (唐)王翰(hàn)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 古來征戰幾人回? 10、出塞(sài) (唐)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 萬里長征人未還(huán)。

    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jiào)胡馬度陰山! 11、芙(fú)蓉樓送辛漸 (唐)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 一片冰心在玉壺。

    12、鹿柴(zhài) (唐)王維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13、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維 渭(wèi)城朝雨浥(yì)輕塵, 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

    14、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zhū)萸(yú)少一人。

    15、靜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16、古朗月行(節錄) (唐)李白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

    17、望廬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18、贈汪倫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 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倫送我情。

    19、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 惟見長江天際流。

    20、早發白帝城 (唐)李白 朝(zhāo)辭白帝彩云間, 千里江陵一日還(huán)。 兩岸猿聲啼不住, 輕舟已過萬重(chóng)山。

    21、望天門山 (唐)李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 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 孤帆一片日邊來。

    22、別董大 (唐)高適(shì) 千里黃云白日曛(xūn), 水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 天下誰人不識君? 23、絕句 (唐)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里船。 24、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nǎi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zhòng錦官城。 25、絕句 (唐)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26、江畔(pàn)獨步尋花 (唐)杜甫 黃師塔前江水東, 春光懶困倚(yǐ)微風。

    桃花一簇開無主, 可愛深紅愛淺紅? 27、楓橋夜泊 (唐)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 夜半鐘聲到客船。

    28、游子吟(yín) (唐)孟郊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29、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suō)笠(lì)翁, 獨釣寒江雪。 30、漁歌子 (唐)張志和 西塞山前白鷺(lù)飛, 桃花流水鱖(guì)魚肥。

    青箬(ruò)笠(lì), 綠蓑(suō)衣, 斜風細雨不須歸。 31、塞下曲 (唐)盧綸 月黑雁飛高, 單(chán)于夜遁(dùn)逃。

    欲將輕騎(jì)逐(zhú), 大雪滿弓刀。 32、望洞庭 (唐)劉禹(yǔ)錫(xí) 湖光秋月兩相和, 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 白銀盤里一青螺。 33、浪淘沙 (唐)劉禹錫 九曲黃河萬里沙, 浪淘風簸(bǒ)自天涯。

    如今直上銀河去, 同到牽牛織女家。 34、賦(fù)得古原草送別 (唐)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2.小學生必背古詩80首古詩分類

    描寫春天 《詩經·小雅·出車》 時在中春,陽和方起 陽和:春天的暖氣 《史記·秦始皇本紀》 穆穆清風至,吹我羅衣裾。

    青袍似春草,草長條風舒。 穆穆:和。

    穆穆清風至:和煦的春天飄起。條風:立春時的東北風,又作調風。

    草長條風舒:春草清風中舒展旖旎。 漢·樂府民歌《古詩穆穆清風至》 蘭若生春陽,涉冬猶盛滋。

    蘭、若:都是香草名。古人所謂“蘭”,屬菊類,與今天所說的蘭花不同。

    若:杜若,屬草科。涉:經歷。

    二句意:蘭若雖長在陽春溫暖的時季,經歷寒冬仍然滋盛。 漢·樂府民歌《古詩蘭若生春陽》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陽春:溫暖的春天。

    德澤:恩澤,恩惠,這里指陽光雨露滋潤。溫暖的春天施舍恩澤,滋潤萬物,使萬物生長茂盛。

    漢·樂府古辭《長歌行》 陽春白日風在香 晉·樂府古辭《晉白綺舞歌詩三首》 春林花多媚,春鳥意多哀。春風復多情,吹我羅裳開。

    晉·樂府民歌《子夜四時歌·春歌》 陽春二三月,草與水同色 晉·樂府古辭《盂珠》 春晚綠野秀,巖高白云屯 秀:秀麗。屯:駐,聚集。

    南朝宋·謝靈運《入彭蠡湖口》 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 變鳴禽:鳴叫的鳥換了種類。兩句寫冬去春來,鳥兒已經替換了。

    南朝宋·謝靈運《登池上樓》 江南無所有,聊寄一枝春 南北朝·陸凱《贈范曄》:“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寄一枝春。”

    折花:此處指折枝梅花。梅花冬末即開花,一樹獨先天下春,故為春之信使。

    驛使:古代傳遞書信、文件的使者。隴頭人:隴山人。

    聊:聊且,姑且。 一枝春句:寄梅送春,梅花代表著江南春天的來臨。

    喧鳥覆春洲,雜英滿芳甸 覆春洲:落滿了春天的沙洲。雜英;各種各樣的花。

    芳甸:郊野。 南朝梁·謝眺《晚登三山還望京邑》 寄語洛城風日道,明年春色倍還人 洛城:洛陽城。

    風日:春光風物。道:說。

    唐·杜審言《春日京中有懷》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氣催黃鳥,晴光轉綠蘋 海曙:海上日出。

    梅柳渡江春:梅柳渡過江來,江南一片春色。淑氣:春天的和暖氣息。

    轉綠蘋浪:使水中蘋草轉綠。四句意謂:彩霞伴著朝日在海面升起,梅花綠柳把春意帶過了江面,黃鳥在和煦的春光中歌唱,陽光催綠了蘋草。

    唐·杜審言《和晉陵陸丞早春游望》 不知細對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唐·賀知章《詠柳》:“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線。不知細對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林花掃更落,徑草踏還生 唐·孟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尋》 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鳥鳴 唐·盂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尋》 聞道春還未相識,走傍寒梅訪消息 唐·李白《早春寄王漢陽》 寒雪梅中盡,春風柳上歸 唐·李白《宮中行樂詞八首》 東風隨春歸,發我枝上花 唐·李白《落日憶山中》 東風灑雨露,會人天地春 唐·李白《送祁昂滴巴中》 咸陽二三月,宮柳黃金枝 唐·李白《古風》 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綠 唐·李白《金門答蘇秀才》 時有落花至,遠隨流水香 唐·劉昚虛《闕題》 飛雪伴春還,善庭曉自閑 唐·劉昚虛《積雪為小山》 道由白云盡,春與青溪長 意為:道路被白云遮斷,春景與青青的流水一樣綿延不斷。 唐·劉昚虛《闕題》 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 唐·李華《春行即興》 春思 李白 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

    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 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 描寫夏天 徂:開始。

    《詩經·小雅·四月》 首夏猶清和,芳草亦未歇 首夏:孟夏,農歷四月。歇:盛及而衰。

    南朝宋·謝靈運《游赤石進帆海》 麗景燭春余,清陰澄夏首 春余:春末。夏首:夏初。

    南朝梁·王僧儒《侍宴》 麥隨風里熟,梅逐雨中黃 北周·庾信《奉和夏日應令》 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散發乘夕涼,開軒臥閑敞 寫夏季傍晚日落、月上、乘涼之景。

    唐·孟浩然《夏日南亭懷辛大》 小池殘暑退,高樹早涼歸 唐·沈佺期《夏晚寓直省中》 仲夏苦夜短,開軒納微涼 軒:窗。 唐·杜甫《夏夜嘆》 綠陰生晝靜,孤花表春余 孤花:一枝花。

    春余:春天剩余之景,時已至初夏。 唐·韋應物《游開元精舍》 殘云收夏暑,新雨帶秋嵐 嵐:霧氣。

    唐·岑參《水亭送華陰王少府還縣》 夏半陰氣始,淅然云景秋 夏半:夏季過半,農歷五月半后。淅:風吹拂的樣子。

    唐·韓愈《送劉師服》 殘暑蟬催盡,新秋雁帶來 唐·白居易《宴散》 江南孟夏天,慈竹筍如編。蜃氣為樓閣,蛙聲作管弦 孟夏:初夏,指農歷四月。

    慈竹:竹名,亦稱子母竹。如編:象編排起來一樣。

    蜃氣:古人以為蜃(大蛤)吹氣可成樓閣虛景,實際是光線穿過不同密度的空氣,經過折射,把遠景顯現在空中的一種幻影,也稱為海市蜃樓。管弦:形容蛙的鳴叫象奏樂一樣。

    唐·賈弇《孟夏》 巖溜噴空晴似雨,林蘿礙日夏多寒 巖溜句:巖上的泉水瀑布,凌空進發,一片云煙,象是晴天掛起一幅雨簾。林蘿句:林間藤蘿纏繞,濃蔭蔽日,使人在盛夏感到涼意。

    唐·方干《題報恩寺上方》 綠樹陰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盛一院香 水晶簾:形容映入水中的樓臺倒影象水晶的簾子一樣晶瑩明澈。

    唐·高駢。

    3.小學生必背古詩80首分類

    小學生必背古詩80首

    1 長歌行(節選) 漢樂府 41 寒食 韓 翃

    2 七步詩 曹 植 42 滁州西澗 韋應物

    3 敕勒歌 北朝民歌 43 塞下曲 盧 綸

    4 詠鵝 駱賓王 44 游子吟 孟 郊

    5 回鄉偶書(少小離家老大回) 賀知章 45 竹枝詞 劉禹錫

    6 詠柳 賀知章 46 烏衣巷 劉禹錫

    7 涼州詞 王之渙 47 望洞庭 劉禹錫

    8 登鸛雀樓 王之渙 48 浪淘沙(九曲黃河萬里沙) 劉禹錫

    9 春曉 孟浩然 49 賦得古原草送別 白居易

    10 宿建德江 孟浩然 50 憶江南 白居易

    11 涼州詞 王 翰 51 憫農(鋤禾日當午) 李 紳

    12 出塞 王昌齡 52 憫農(春種一粒粟) 李 紳

    13 從軍行(青海長云暗雪山)

    王昌齡 53 山行 杜 牧

    14 芙蓉樓送辛漸 王昌齡 54 清明 杜 牧

    15 鹿柴 王 維 55 江南春 杜 牧

    16 竹里館 王 維 56 秋夕 杜 牧

    17 送元二使安西 王 維 57 樂游原 李商隱

    18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王 維 58 商山早行 溫庭筠

    19 別董大 高 適 59 元日 王安石

    20 靜夜思 李 白 60 泊船瓜舟 王安石

    21 古朗月行(節選) 李 白 61 梅花 王安石

    22 望廬山瀑布 李 白 62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蘇 軾

    23 贈汪倫 李 白 63 飲湖上初晴后雨 蘇 軾

    24 獨坐敬亭山 李 白 64 惠崇《春江曉景》 蘇 軾

    25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 白 65 題西林壁 蘇 軾

    26 早發白帝城 李 白 66 夏日絕句 李清照

    27 秋浦歌(白發三千丈) 李 白 67 示兒 陸 游

    28 望天門山 李 白 68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陸 游

    29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杜 甫 69 小池 楊萬里

    30 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 杜 甫 70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楊萬里

    31 贈花卿 杜 甫 71 四時田園雜興 范成大

    32 江南逢李龜年 杜 甫 72 春日 朱 熹

    33 春夜喜雨 杜 甫 73 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辛棄疾

    34 絕句(遲日江山麗) 杜 甫 74 題臨安邸 林 升

    35 江畔獨步尋花 杜 甫 75 游園不值 葉紹翁

    36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劉長卿 76 墨梅 王 冕

    37 江雪 柳宗元 77 石灰吟 于 謙

    38 尋隱者不遇 賈 島 78 朝天子·詠喇叭 王 磐

    39 楓橋夜泊 張 繼 79 竹石 鄭 燮

    40 漁歌子 張志和 80 已亥雜詩 龔自珍

    4.小學生必背古詩75+80首 全部目錄

    小學生必背古詩80首(目錄)

    1 長歌行(節選) 漢樂府 41 寒食 韓 翃

    2 七步詩 曹植 42 滁州西澗 韋應物

    3 敕勒歌 北朝民歌 43 塞下曲 盧 綸

    4 詠鵝 駱賓王 44 游子吟 孟郊

    5 回鄉偶書(少小離家老大回)賀知章 45 竹枝詞 劉禹錫

    6 詠柳 賀知章 46 烏衣巷 劉禹錫

    7 涼州詞 王之渙 47 望洞庭 劉禹錫

    8 登鸛雀樓 王之渙 48浪淘沙(九曲黃河萬里沙)劉禹錫

    9 春曉 孟浩然 49 賦得古原草送別 白居易

    10 宿建德江 孟浩然 50 憶江南 白居易

    11 涼州詞 王翰 51憫農(鋤禾日當午) 李紳

    12 出塞 王昌齡 52 憫農(春種一粒粟) 李紳

    13 從軍行(青海長云暗雪山)王昌齡 53 山行 杜牧

    14 芙蓉樓送辛漸 王昌齡 54 清明 杜牧

    15 鹿柴 王維 55 江南春 杜牧

    16 竹里館 王維 56 秋夕 杜牧

    17 送元二使安西 王維 57 樂游原 李商隱

    18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王維 58 商山早行 溫庭筠

    19 別董大 高適 59 元日 王安石

    20 靜夜思 李白 60 泊船瓜舟 王安石

    21 古朗月行(節選)李白 61 梅花 王安石

    22 望廬山瀑布 李白 62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蘇軾

    23 贈汪倫 李白 63 飲湖上初晴后雨 蘇軾

    24 獨坐敬亭山 李白 64 惠崇《春江曉景》 蘇軾

    25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白 65 題西林壁 蘇軾

    26 早發白帝城 李白 66 夏日絕句 李清照

    27 秋浦歌(白發三千丈)李白 67 示兒 陸游

    28 望天門山 李白 68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陸游

    29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杜甫 69 小池 楊萬里

    30 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杜甫 70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楊萬里

    31 贈花卿 杜甫 71 四時田園雜興 范成大

    32 江南逢李龜年 杜甫 72 春日 朱熹

    33 春夜喜雨 杜甫 73 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辛棄疾

    34 絕句(遲日江山麗)杜甫 74 題臨安邸 林升

    35 江畔獨步尋花 杜甫 75 游園不值 葉紹翁

    36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劉長卿 76 墨梅 王冕

    37 江雪 柳宗元 77 石灰吟 于謙

    38 尋隱者不遇 賈島 78 朝天子·詠喇叭 王磐

    39 楓橋夜泊 張繼 79 竹石 鄭燮 40 漁歌子 張志和 80 已亥雜詩 龔自珍

    5.小學生必背古詩詞70首按——分類

    在中國古代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中,其實還并沒有出現純粹意義上的被后世稱為“”山水詩”的那種作品,或許是上古先民太過專注于平日庸常凡俗的生活(農事、勞役 征戰、恩怨等等),或是無心無暇去描摹山水的秀麗壯美,體味那孕育其間的幾乎要與凡塵相脫離的奇妙難言的美,間或有些許寫山水風光的雅句,也是成句不成篇,如“關關睢鳩,在河之洲”(《周南·關睢》)、“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周南·芣苢》)、“漢之廣矣,不可泳思。

    江之泳矣,不可方思”《同南·漢廣》)、“野有蔓草,零露汚兮”(《鄭風·野有蔓草》)等等,然而,正是這些尚顯稚嫩卻無不表現著山光水影、林木草野對人們的誘惑的詩句,竟皇皇然構成了《詩經》的現實主義創作傳統中最為重要的藝術表現手段:比興。宋代大儒朱熹在他的《詩集傳》中,確切地為比興下了定義:“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

    在《詩經》中,有關山水的描寫確是零星散落的,但在表達思想情感、制造思緒氣氛方面,恰是這些精妙的山水雅句,在起著背景和媒介的作用,其中以《秦風·蒹葭》最為典型:“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回從之,道阻且長 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其情景交融、渾然天成的美感,令千秋傳唱,至今不絕。后世人們在吟誦前人的詩篇時,或許也正是從那些比興中,深悟出山水妙句在詩歌意境的營造中不可低估的價值和品格.而這也恰是文學中“含蓄內斂”這一特定文化積淀較早的記錄。

    《詩經》蒹蔚 劉 徹 秋風辭 曹 操 觀滄海 阮 籍 詠懷詩八十二首(選二) 劉 伶 北芒客舍詩 張 協 雜詩(選一) 郭 璞 游仙詩十九首(選一) 帛道猷 陵峰采藥觸興為詩 蘇 彥 西陵觀濤詩 庾 闡 三月三日詩 孫 綽 秋日詩 陶淵明 于王撫軍坐送客 游斜川 謝靈運 登池上樓 人澎蠡湖口 石壁精舍遠湖中作 石門巖上宿 登江中孤嶼 鮑 照 登廬山 沈 約 早發定山 江 淹 游黃蘗山 孔稚圭 游太平山 謝 朓 晚登三山還望京邑 游東田 觀朝雨 之宣城出新林浦向板橋 王 融 巫山高 吳 均 山中雜詩三首(選一) 何 遜 慈姥磯 下方山 王 籍 人若耶溪 劉孝先 和亡名法師秋夜草堂寺禪房月下詩 庾 信 奉和山池 詠畫屏風詩二十四首(選一) 山齋 游山 王 褒 渡河北 朱 超 夜泊巴陵 陰 鏗 開善寺 渡青草湖 北朝樂府 敕勒歌 南朝樂府 子夜四時歌(選二) 唐·五代 李百藥 晚渡江津 杜審信 和晉陵陸丞早春游望 登襄陽城 王 勃 山中 沈佺期 夜宿七盤嶺 陳子昂 感遇(選一) 張若虛 春江花月夜 張 說 和尹從事懋泛洞庭 張九齡 湖口望廬山瀑布 王之渙 登鸛雀樓 宴詞 孟浩然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宿建德江 晚泊淥陽望香爐峰 舟中曉望 與顏錢塘登樟亭望潮作 早寒江上有懷 宿業師山房期丁大不至 彭蠡湖中望廬山 萬山譚作 李 頎 少室雪晴送王寧 望秦川 王昌齡 聽流人水調子 祖 詠 望終南余雪 崔 顥 黃鸛樓 人若耶溪 張 旭 桃花溪 山中留客 閻 防 與永樂諸公夜泛黃河作 李 白 渡荊門送別 望天門山 蜀道難 望廬山瀑布 游泰山 黃鸛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早發白帝城 送友人 秋登宣城謝朓北樓 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 王 維 漢江臨眺 山中 山居秋暝 鳥鳴澗 竹里館 終南山 高 適 人昌松東界山行 陶 翰 宿天竺寺 劉眘虛 闕題 常 建 宿王昌齡隱居 王 灣 次北固山下 劉長卿 送靈澈上人 秋云嶺 杜 甫 望岳 渼陂行 萬丈潭 絕句四首(選一) 絕句二首(選一) 秋興八首(選四) 白帝城最高樓 登高 登岳陽樓 旅夜書懷 岑 參 火山云歌送別 張 繼 楓橋夜泊 錢 起 宿洞口驛 顧 況 小孤山 戴叔倫 蘭溪棹歌 韋應物 滁州西澗 同德寺雨后寄元侍御 李博士 簡寂觀西澗瀑布下作 春游南亭 游溪 李 益 行舟 孟 郊 洛橋晚望 游終南山 韓 愈 山石 同水部張員外籍曲江春游 寄白二十 二舍人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二首(選一) 貞女峽 劉禹錫 華山歌 九華歌(并引) 松滋渡望峽中 白居易 賦得古原草送別 贈江客 西湖晚歸,回望孤山寺贈諸客 江樓晚眺景物鮮奇,吟元成篇,寄水 部張籍員外 暮江吟 杭州春望 春題湖上 錢塘湖春行 南湖早春 憶江南(江南好) 柳宗元 江雪 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 刺史 雨后曉行獨至愚溪北池 元 稹 岳陽樓 張 枯 題金陵津渡 李 賀 巫山高 江南弄 蜀國弦 皇甫松 夢江南(蘭燼落) 夢江南(樓上寢) 杜 牧 江南春絕句 山行 齊安郡后池絕句 題揚州禪智寺 朱慶馀 觀潮 許 渾 送杜秀才歸桂林 咸陽城西樓晚眺 謝亭送別 李商隱 樂游原 宿駱氏亭寄崔雍 崔袞 溫庭筠 利州南渡 咸陽值雨 夢江南(千萬恨) 項 斯 山行 皮日休 秋江曉望 陸龜蒙 懷宛陵舊游 峽客行 韋 莊 汘千陽間 菩薩蠻(人人盡說江南好) 和 凝 春光好(萍葉軟) 孫光憲 風流子(茅舍槿籬溪曲) 浣溪沙(蓼岸風多桔柚香) 馮延巳 醉花間(晴雪小園春來到) 宋 李 昉 禁林春直 王禹偁 村行 寇 準 書河上亭壁四首(選一) 潘 閬 酒泉子(長憶西湖) 林 逋 秋江寫望 山園小梅 穆 修 魯從事清渾閣 柳 永 望海潮(東南形勝) 少年游(參差煙樹灞陵橋) 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 訴衷情近(雨晴氣爽) 張 先 題西溪無相院 天仙子(《水調》數聲持酒聽) 木蘭花(龍頭舴艋吳兒競) 晏 殊 踏莎行(小徑紅稀) 清平樂(金風細細) 梅堯臣 東溪 小村 魯山山行 歐陽修 晚泊岳陽 豐。

    6.小學生必背古詩120首分類

    最簡單的就是按作者的時代分類。

    簡單的請參考:按內容分科分為:(敘事)詩、(抒情)詩、送別詩、山水田園詩、關于秋天的詩、關于春天的詩等;按題材可分為:(山水)詩、邊塞詩、(思鄉)詩、詠物詩等;按形式可分為:格律詩、自由詩;按體裁可分為:(童話)詩、寓言詩、散文詩等;按國家和作者可分為:外國詩、(中國)詩;按時間可分為:(古代)詩、近代詩、(現代)詩、當代詩所以按體裁可分為:(童話)詩、寓言詩、散文詩等詳細的請參考:從詩歌的題材可分為: ①寫景抒情詩,歌詠山水名勝、描寫自然景色的抒情詩歌。古代有些詩人由于不滿現實,常寄情于山水,通過描繪江湖風光、自然風景平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

    這類詩常將要抒發的情感寄寓在后描寫的景物之中,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寓情于景。其風格清新自然。

    ②詠物言志詩,詩人對所詠之物的外形、特點、神韻、品格進行描摹,以寄托詩人自己的感情,表達詩人的精神、品質或理想。 ③即事感懷詩,因一事由而引發詩人的感慨,如懷親、思鄉、念友等。

    ④懷古詠史詩,以歷史典故為題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諷今,或抒發滄桑變化的感慨。 ⑤邊塞征戰詩,描寫邊塞風光和戍邊將士的軍旅生活,或抒發們樂觀豪邁或相思離愁的情感,風格悲壯宏渾,筆勢豪放。

    從形式上可以大致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 (1)古體詩:包括古詩(唐以前的詩歌)、楚辭、樂府詩。

    “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詩體裁的詩歌也屬古體詩。古體詩不講對仗,押韻較自由。

    古體詩的發展軌跡:《詩經》→楚辭→漢賦→漢樂府→魏晉南北朝民歌→建安詩歌→陶詩等文人五言詩→唐代的古風、新樂府。 ①楚辭體:是戰國時期楚國屈原所創的一種詩歌形式,其特點是運用楚地方言、聲韻,具有濃厚的楚地色彩。

    東漢劉向編輯的《楚辭》,全書十七篇,以屈原作品為主,而屈原作品又以《離騷》為代表作,后人因此又稱“楚辭體”為“騷體”。 ②樂府:本是漢武帝時掌管音樂的官署名稱,后變成詩體的名稱。

    漢、魏、南北朝樂府官署采集和創作的樂歌,簡稱為樂府。魏晉和唐代及其以后詩人擬樂府寫的詩歌雖不入樂,也成為樂府和擬樂府。

    如《敕勒歌》《木蘭詩》《短歌行》(曹操)。一般來說,樂府詩的標題上有的加“歌”“行”“引”“曲”“吟”等。

    ③歌行體:是樂府詩的一種變體。漢、魏以后的樂府詩,題名為“歌”“行”的頗多,二者雖名稱不同,其實并無嚴格區別,都是“歌曲”的意思,其音節、格律一般都比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雜言的古體,富于變化,以后遂有“歌行”體。

    到了唐代,初唐詩人寫樂府詩,除沿用漢魏六朝樂府舊題外,已有少數詩人另立新題,雖辭為樂府,已不限于聲律,故稱新樂府。此類詩歌,至李白、杜甫而大有發展。

    如,杜甫的《悲陳陶》《哀江頭》《兵車行》《麗人行》,白居易的許多作品,其形式采用樂府歌行體,大多三言、七言錯雜運用。 (2)近體詩:與古體詩相對的近體詩又稱今體詩,是唐代形成的一種格律體詩,分為兩種,其字數、句數、平仄、用韻等都有嚴格規定。

    ①一種稱“絕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簡稱五絕,七言的簡稱七絕。 ②一種稱“律詩”,每首八句,五言的簡稱五律,七言的簡稱七律,超過八句的稱為排律(或長律)。

    律詩格律極嚴,篇有定句(除排律外),句有定字,韻有定位(押韻位置固定),字有定聲(詩中各字的平仄聲調固定),聯有定對(律詩中間兩聯必須對仗)。例如,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的律詩,每首四聯八句,每句字數必須相同,可四韻或五韻,中間兩聯必須對仗,二、四、六、八句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

    如果在律詩定格基礎上加以鋪排延續到十句以上,則稱排律,除首末兩聯外,上下句都需對仗,也有隔句相對的,稱為“扇對”。再如,絕句僅為四句兩聯,又稱絕詩、截句、斷句,平仄、押韻、對偶都有一定要求。

    (3)詞:又稱為詩余、長短句、曲子、曲子詞、樂府等。其特點:調有定格,句有定數,字有定聲。

    字數不同可分為長調(91字以上)、中調(59~90字)、小令(58字以內)。詞有單調和雙調之分,雙調就是分兩大段,兩段的平仄、字數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單調只有一段。

    詞的一段叫一闋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闋、上闋、上片,第二段叫后闋、下闋、下片。 (4)曲:又稱為詞余、樂府。

    元曲包括散曲和雜劇。散曲興起于金,興盛于元,體式與詞相近。

    特點:可以在字數定格外加襯字,較多使用口語。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數(套曲)兩種。

    套數是連貫成套的曲子,至少是兩曲,多則幾十曲。每一套數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須同一宮調。

    它無賓白科介,只供清唱。

    7.小學生必備古詩分類

    我國古代詩歌體式繁多,在古詩的分類和叫法上也眾說紛紜。

    尤其是對于樂府、古風、歌行體三類詩,更易混淆。因為,從形式上看,樂府體與古風都是五言體,七言古詩與歌行體都是七言體,很難區分。

    但是,從古代以來,人們比較一致地承認它們在表達內容、手法、風格特色的區別,對它們有約定俗成的稱呼。 人教版八年級(下)在《詩五首》的“研討與練習”第二題中說:“《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和《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都是‘歌行體’詩,形式自由,語言流利,格調奔放。

    請從句式、敘事、抒情等方面說說這兩首詩的異同。” 《詠柳》又九年級(上)知識短文《怎樣讀書》中說:“杜甫的《石壕吏》格律教寬,叫古風……” 這里的叫法,不符合習慣。

    人們習慣上把杜甫的《茅屋》一詩叫做“七言古體詩”,而把岑參的《白雪歌》叫做“七言歌行體”,編者也明顯看到了兩詩的“異”,所以出了這樣的問題。而杜甫的《三吏》《三別》雖然在形式上與“古風”同為五言,但習慣上人們把《石壕吏》叫做“新樂府”,而不叫“古風”。

    為了說清這個問題,需要對我國古代詩歌體式作一簡要回顧。 我國最早的詩體是四言的“詩經體”,接著出現了以屈原《離騷》為代表的“楚辭體”(也叫“騷體詩”),后者用連詞“之”和語氣助詞“兮”將句式變長,如“帝高陽之苗裔兮”(《離騷》)、“操吳戈兮披犀甲”(《國殤》),這為后來的五、七言詩提供了先例。

    因此,《詩經》與《楚辭》成為我國詩歌之源。 至漢代,出現了專門負責搜集各種詩歌、民歌的機構“樂府”,它所搜集的最有影響的是民間詩歌,這就是我們今天還能看到的“漢樂府民歌”。

    它最大的特點是現實性強,通俗明快,形式上以五言為主。如教材八年級(上)中的《長歌行》及高中課本中的《飲馬長城窟行》《十五從軍征》等,即是“正宗”的“漢樂府”。

    漢樂府民歌的內容體式影響了當時及后世的文人詩歌創作,至東漢末年,代表文人五言詩成熟的《古詩十九首》出現,其中吸收了樂府民歌的許多特點,這對古詩體式的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尤其是在魏晉南北朝及唐代,漢樂府的發展衍變形成兩種主要的形式。

    曾幾詩作 一種是文人以模擬為創作的“古題樂府”(也叫“舊題樂府”),它借用“漢樂府”的題目,寫新的內容,猶如“舊瓶裝新酒”,如曹操的《步出夏門行》((七上)、楊炯的《從軍行》、李賀的《雁門太守行》(九下)、李白的《蜀道難》《將進酒》(高中)等。這些詩歌的特點是雖沿用了漢樂府的題目,但寫的內容是新的,不過與原題有一定的聯系,如“從軍行”與軍隊軍事有關,“雁門太守行”與邊塞有關。

    文人模擬樂府在內容上從漢樂府的敘事為主轉變為以抒情為主;在形式、手法上,則借鑒其通俗明快而又加以“雅化”,增添了文人色彩,提高了藝術品位。“古題樂府”有五言與七言兩種形式。

    七言的古題樂府,今能見到最早的是三國時曹丕的《燕歌行》,至南朝齊梁時的鮑照始大力為之,寫出了《擬行路難》(18首)等。樂府詩可以歌唱,而七言樂府體主要是以吟誦為主,在內容篇幅上,一般比較長,吟誦時如行云流水,一氣而下。

    它可以自由轉換韻腳來極盡內容多變、結構轉折、氣勢壯闊、感情跌宕多姿之妙,這種詩體適宜于承載較大思想內容、抒發激越奔放之情,既有古樂府通俗明快的特點,又以文人抒情言志為主,形式以七言句式為主,間有雜言,文采飛揚,讀來抑揚頓挫,所以人們又稱之為“歌行體”。 另一種則主要是借鑒了“漢樂府”敘事為主、反映現實的內容特點和淺顯平易通俗的表達特點,用它來反映當時的社會現實,以引起人們對社會的關注。

    它并不再借用“漢樂府”的原有題目,而是根據反映事件的不同內容而命名,所謂“即事命篇,無復依傍”。唐朝的杜甫關心國事,用筆反映“安史之亂”前后的社會現實,寫了許多這樣的詩,如《兵車行》(高中)專寫唐王朝窮兵黷武的開邊戰爭給人民帶來的災難,《三吏》(《潼關吏》《新安吏》《石壕吏》)、《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寫“安史之亂”給百姓帶來的巨大痛苦等。

    這些詩,主要是在實質上繼承了“漢樂府”“感于哀樂,緣事而發”傳統,形式上與五言古體詩無異。稍后的元結、顧況等詩人也寫過這樣的詩。

    至中唐時,白居易、元稹等現實主義詩人為了挽救當時國家的衰落,用詩歌反映社會現實弊端,以引起統治者的注意,遂大力提倡杜甫、元結這些詩歌形式,并冠之于“新樂府”的稱號,發起了“新樂府運動”。他們自己也寫了不少的“新樂府”,形式上五言、七言都有。

    如白居易的《觀刈麥》(九上)、《賣炭翁》《新豐折臂翁》《杜陵叟》等,都是敘事性強、平易通俗的“新樂府體”。《竹林答問》中說:“古詩、樂府之分,自漢、魏已然。

    樂府音節不傳,唐人每借舊題自標新義。至少陵,并不襲舊題,如《三吏》《三別》等詩,乃真樂府也。”

    (《清詩話續編》2225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概要地指出了新樂府詩的特點。 文人學習“漢樂府”的還有另一類情況,主要是將樂府詩平易通俗的特色引入抒情古體詩中,體現出與以往。

    8.小學生必背古詩100首 分類 如:田園、山水、思鄉等類別

    涼州詞(其一)張籍 邊城暮雨雁飛低,蘆筍初生漸欲齊。

    無數鈴聲遙過磧,應馱白練到安西。 征 人 怨 柳中庸 歲歲金河復玉關,朝朝馬策與刀環。

    三春白雪歸青冢,萬里黃河繞黑山。 從軍行七首 ( 其二 ) 王昌齡 琵琶起舞換新聲,總是關山舊別情。

    撩亂邊愁聽不盡,高高秋月照長城。 山水田園詩 山水詩源于南朝(宋)謝靈運,田園詩源于晉代陶淵明,以唐代王維、孟浩然為代表。

    這類詩以山水田園為審美對象,把細膩的筆觸投向靜謐的山林,悠閑的田野,創造出一種田園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現詩人熱愛自然、向往自由,對現實的不滿、對田園生活的向往和熱愛之情,及閑適淡泊、悠然自得的心境。詩境雋永優美,風格恬靜淡雅,語言清麗洗練、質樸自然,多用白描手法和借景抒情的抒情方式。

    移居(其二) 陶淵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賦新詩。過門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農務各自歸,閑暇輒相思。相思則披衣,言笑無厭時。

    此理將①不勝,無為忽去茲。衣食當須紀②,力耕不吾欺。

    [正官]叨叨令 無名氏 溪邊小徑舟橫渡,門前流水清如玉。青山隔斷紅塵路,白云滿地無尋處。

    說與你尋不得也么哥,尋不得也么哥,卻原來儂①家鸚鵡洲②邊住。 東 溪 梅堯臣 行到東溪看水時,坐臨孤嶼發船遲。

    野鳧眠岸有閑意,老樹著花無丑枝。 短短蒲茸齊似剪,守平沙石凈于篩。

    情雖不厭住不得,薄暮歸來車馬疲。 送別詩 古詩中最早出現、最為常見的題材之一,他們一般按時間、地點來描寫景物、表達離愁別緒,從而體現作者的思想感情。

    主要抒寫離情別恨,或用以激勵勸勉,或用以表達深情厚誼,或用以抒發別離之愁。 因為送別常與登山臨水相聯系,采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故又稱“山水送別詩”如學過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送孟浩然之廣陵》(李白)、《別董大二首》(高適)、《雨霖鈴》(柳永)等。

    送別詩的常見意象如長亭、南浦、楊柳、美酒,此外又如:殘陽、西風、畫角、鷓鵠、春風、秋月、落葉、殘紅、敗荷、江水,細雨、秋蟬、蘭舟等。 柳梢青?送盧梅坡 劉過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遠,同在京城。

    聚散匆匆,云邊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傷情?覺幾度、魂飛夢驚。

    后夜相思,塵隨馬去,月遂舟行。 丹陽送韋參軍 嚴維 丹陽郭里送行舟,一別心知兩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鴉飛盡水悠悠。 暮春浐水送別 韓琮 綠暗紅稀出鳳城①,暮云樓閣古今情。

    行人莫聽宮前水,流盡年光是此聲。 詠物詩 詠物詩借吟詠自然或社會事物,來表達思想感情的詩歌,托物言志。

    常用手法:象征,比擬等。代表作品有王維的《相思》(“紅豆生南國”)、李白的《白鷺》、杜甫的《歸雁》、陸游的《卜算子?詠梅》、于謙的《石灰吟》、王冕的《墨梅》等等,都是借自然之物,抒自己心志的名篇。

    詠物詩有兩大特點: ①是借物寄托、借物抒懷。或發其志士之悲、君國之憂;或寫其懷才不遇、秋士遲暮的感受。

    ②是所借之物,既是作者的理想、旨趣、節操的化身,更是作品主旨和形象的載體。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 紅 梅 蘇軾 怕愁貪睡獨開遲,自恐冰容不入時。

    故作小紅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隨春態,酒暈無端上玉肌。

    詩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綠葉與青枝。 薛寶釵詠白海棠 林黛玉詠白海棠 珍熏芳姿晝掩門,自攜手甕灌苔盆。

    半卷湘簾半掩門,碾冰為土玉為盆. 胭脂洗出秋階影,冰雪招采露砌魂。 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 淡極始知花更艷,愁多焉得玉無痕。

    月窟仙人縫縞袂,秋閨怨女拭啼痕. 欲償白帝憑清潔,不語婷婷日又昏。 嬌羞默默同誰訴,倦倚西風夜已昏. (據人民文學出版杜1996年12月第2版《紅樓夢》第三十七回) 詠史懷古詩 詠史懷古詩是詩人在閱讀史書或游覽古跡時以吟詠或評論歷史故事、歷史人物為題材,融進了詩人獨到的見識,以史詠懷,以史誦人,以史治史,以史喻今,多以簡潔的文字、精選的意象,融合對自然、社會、歷史的感觸,或喟嘆朝代興亡變化,或感慨歲月瞬息變幻,或諷刺當政者荒淫無恥,從而表現作者閱盡滄桑之后的沉思,蘊涵了深沉的懷古傷今的憂患意識,正所謂借古人之酒杯,澆自家之塊磊。

    代表作品有章碣的《焚書坑》、李商隱的《賈生》、杜牧的《題烏江亭》、杜甫的《蜀相》、劉禹錫的《烏衣巷》、《石頭城》、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張養浩《山坡羊?潼關懷古》等,其中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堪稱此詩的典范。 詠史詩有以下幾個特點: ⑴、借古傷今、借古諷今; ⑵、詩歌有著極強的現實針對性; ⑶、詩歌里面的“人、事、景、物”,只是作者抒發感慨、寄寓自己對歷史的思索的“傳媒”和宣泄物而已。

    所以,詠史詩里面的景物或者其他的人和事和現實中的人和事有一定的距離,都是“有我之景”,是用來傳達作者的某種理念和情感的。 詠史八首(其六) (晉)左思 荊軻飲燕市,酒酣氣益震。

    哀歌和漸離,謂若傍無人。 雖無壯士節,與世亦殊倫。

    高眄邈四海,豪右何足陳。 貴者雖自貴,視之若埃塵。

    賤者雖自賤,重之若千鈞。 赤 壁 杜庠 水軍。

    小學必背古詩詞分類大全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小學必背古詩詞分類大全(小學生必背古詩120首分類)

    詩歌

    古詩詞描寫教師(描寫教師的古詩詞)

    閱讀(156)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古詩詞描寫教師,內容包括描寫教師的古詩詞,形容教師的古詩詞,形容老師的古詩詞。描寫教師的古詩詞:無題作者:李商隱 (唐)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詩歌

    百度古詩詞序言(求古詩的序言)

    閱讀(202)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百度古詩詞序言,內容包括求古詩序言,關于古詩序言,求古詩的序言。“古詩”的原意是古代人所作的詩。約在魏末晉初,流傳著一批魏、晉以前文人所作的五言詩,既無題目,也不知作者,其中大多是抒情詩,具有獨特的表

    詩歌

    古詩詞傳唱活動方案設計(怎么寫'古詩文大賽'的活動方案)

    閱讀(167)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古詩詞傳唱活動方案設計,內容包括古詩詞朗誦比賽活動設計方案,怎么寫&#39;古詩文大賽&#39;的活動方案,我愛背古詩活動的流程。分析:由于主要參與者是學生,愛情、理想主題應該比較合適;二、單純的詩詞朗誦缺乏趣味性,為了補救這

    詩歌

    鼓勵大學生的古詩詞(鼓勵畢業生的勵志詩句有哪些)

    閱讀(245)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鼓勵大學生的古詩詞,內容包括鼓勵畢業生的勵志詩句,鼓勵學生的詩句或古文,鼓勵學生的詩句。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顏真卿《勸學詩》釋義:少年時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學習,到老的時候才后悔自己年少時為什么不知道

    詩歌

    與衣有關的古詩詞(與衣服有關的詩詞)

    閱讀(188)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與衣有關的古詩詞,內容包括與衣服有關的詩詞,誰知道有關與衣服的古詩,關于衣的詩句。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為伊消得人憔悴,衣帶漸寬終不悔.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云想衣裳花想容.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吸取少年

    詩歌

    二年級古詩詞誦讀比賽(欽州市中小學生古詩詞朗誦比賽視頻)

    閱讀(184)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二年級古詩詞誦讀比賽,內容包括小學生2年級朗誦比賽獲獎的視頻,小學生七十五首必背古詩朗誦比賽視頻,欽州市中小學生古詩詞朗誦比賽視頻。小學生詩歌朗誦大全《冬思》秋風起,落葉飄。站在風中微覺一絲涼意。隨手撿起一片樹

    詩歌

    靜月詩古詩詞(靜月詩句女子)

    閱讀(207)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靜月詩古詩詞,內容包括靜月詩句女子,白居易的靜月思詩句,形容靜月湖美的詩句。如下,望采納:嫻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贊林黛玉》【清】 曹雪芹靜女樂于靜,動合古人則。妙年

    詩歌

    關于古詩詞有關的研究報告(古詩詞研究報告怎么寫)

    閱讀(224)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關于古詩詞有關的研究報告,內容包括古詩詞研究報告怎么寫,如何引導學生寫好關于古詩詞的研究報告,有關古典詩詞中的意蘊的研究報告。關于古詩的研究報告 關于古詩詞名句的調查報告 蘇教版三年級上冊第八單元 怎樣寫調查報

    詩歌

    華燈與夕陽的古詩詞(一句描寫夕陽的古詩)

    閱讀(211)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華燈與夕陽的古詩詞,內容包括一句描寫夕陽的古詩,夕陽西下的詩句,一句描寫夕陽的古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雁落蒼煙外,蟬鳴夕照中硯池灑墨應多思,寫向寒煙夕照中灞陵橋下水潺

    詩歌

    適合小學生的拓展古詩詞(推薦十首適合小學生的課外古詩)

    閱讀(233)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適合小學生的拓展古詩詞,內容包括推薦十首適合小學生的課外古詩,適合小學生的古詩詞,適合小學生的古詩詞。[觀滄海] 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

    詩歌

    古詩詞考核試題及答案(語文古詩詞試卷)

    閱讀(197)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古詩詞考核試題及答案,內容包括語文古詩詞試卷,小學古詩詞試卷及答案,幫我找一下中學生古詩詞的試卷,最好帶答案<快>急。中學生古詩文測驗卷(2) 滿分100分,及格60分,得6080分有3顆星,獎勵5分;得80100分有4至5顆星不等,獎勵20分。

    詩歌

    八年級下冊語文課外古詩詞課件(八年級下冊語文課內外古詩詞)

    閱讀(164)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八年級下冊語文課外古詩詞課件,內容包括八年級下冊(語文)課內外古詩詞,八年級下冊語文(人教版)課后古詩.,急求《贈從弟》(八年級下冊課外十首古詩中的一首)的ppt!!!。《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劉禹錫(八下課內)巴山楚水凄涼地,二

    詩歌

    寫插秧的古詩詞(描寫插秧的詩句有哪些)

    閱讀(201)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寫插秧的古詩詞,內容包括描寫插秧的詩句,描寫插秧的詩句,關于插秧的詩句。1.《插秧詩》 作者:契此和尚 朝代:后梁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凈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2.《廣陵別鄭處士》 作者:高

    詩歌

    古詩詞描寫教師(描寫教師的古詩詞)

    閱讀(156)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古詩詞描寫教師,內容包括描寫教師的古詩詞,形容教師的古詩詞,形容老師的古詩詞。描寫教師的古詩詞:無題作者:李商隱 (唐)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詩歌

    百度古詩詞序言(求古詩的序言)

    閱讀(202)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百度古詩詞序言,內容包括求古詩序言,關于古詩序言,求古詩的序言。“古詩”的原意是古代人所作的詩。約在魏末晉初,流傳著一批魏、晉以前文人所作的五言詩,既無題目,也不知作者,其中大多是抒情詩,具有獨特的表

    詩歌

    古詩詞傳唱活動方案設計(怎么寫'古詩文大賽'的活動方案)

    閱讀(167)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古詩詞傳唱活動方案設計,內容包括古詩詞朗誦比賽活動設計方案,怎么寫&#39;古詩文大賽&#39;的活動方案,我愛背古詩活動的流程。分析:由于主要參與者是學生,愛情、理想主題應該比較合適;二、單純的詩詞朗誦缺乏趣味性,為了補救這

    詩歌

    鼓勵大學生的古詩詞(鼓勵畢業生的勵志詩句有哪些)

    閱讀(245)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鼓勵大學生的古詩詞,內容包括鼓勵畢業生的勵志詩句,鼓勵學生的詩句或古文,鼓勵學生的詩句。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顏真卿《勸學詩》釋義:少年時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學習,到老的時候才后悔自己年少時為什么不知道

    詩歌

    與衣有關的古詩詞(與衣服有關的詩詞)

    閱讀(188)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與衣有關的古詩詞,內容包括與衣服有關的詩詞,誰知道有關與衣服的古詩,關于衣的詩句。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為伊消得人憔悴,衣帶漸寬終不悔.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云想衣裳花想容.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吸取少年

    詩歌

    二年級古詩詞誦讀比賽(欽州市中小學生古詩詞朗誦比賽視頻)

    閱讀(184)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二年級古詩詞誦讀比賽,內容包括小學生2年級朗誦比賽獲獎的視頻,小學生七十五首必背古詩朗誦比賽視頻,欽州市中小學生古詩詞朗誦比賽視頻。小學生詩歌朗誦大全《冬思》秋風起,落葉飄。站在風中微覺一絲涼意。隨手撿起一片樹

  • <td id="mii4i"></td>
  • <noscript id="mii4i"><kbd id="mii4i"></kbd></noscript>
  • <tt id="mii4i"></tt>
  • 久久夜色撩人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