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尊師重道的古詩有哪些
愛親者不敢惡于人,敬親者不敢慢于人。
意思是:愛自己的老人,就不敢對別人的老人不好;敬愛自己的老人,就不敢怠慢別人的老人。出自《孝經。
天子章》 不師者,廢學之漸也。 意思是:不向老師學習,這等于開始漸漸地放棄對學問的追求。
出自《呂衡州文集?與族兄皋請學春秋書》。 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
意思是:國家想要振興,必須尊敬教師,重視傳授專長技術的師傅。出自《茍子》。
古之學者必有師。 意思是:古來學習的人必須有老師教導。
出自韓愈《韓昌黎集?師說》。 疾學在于尊師。
意思是:要很快學得知識才干,首先在于尊敬老師。出自《各氏春秋?勸學》。
君子隆師而親友。 意思是:品德高尚的人尊敬老師并和善地對待朋友。
出自“《荀子?修身篇》。 君子之學也,說義必稱師以論道,聽從必盡力以光明。
意思是:品德高尚的人研究學問、說明道理時必稱老師是如酣譏豐客薟九奉循斧末何教導的,并努力發揚光大。出自《呂氏春秋》卷四《尊師》。
敬教勸學,建國之大本;興賢育才,為政之先務。 意思是:重視教育是建國的根本,培養人才是治理國家的首要任務。
出自《朱舜水集?勸興》。 人不可以不就師矣。
意思是:人不能沒有老師指導學習。出自(漢)王符《潛夫論?贊學》。
就:靠近。 人非生而知之,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意思是:人不是生下來就有知識的,怎能沒有疑難問題呢?有了疑問不向老師請教,最后還是不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出自〔唐〕韓愈《師說》。
人冀子孫賢,而不敬其師,猶欲養身而反損其衣食也。 意思是:人希望自己的子孫有作為,卻不知道重視老師的作用,這就好比想保養自己的身體。
但又不穿衣,不吃飯似的。出自(清)王卓《今世說》卷一。
冀:希望。敬:重視;人雖有性質美而心辨知,必將求賢師而事之,擇良友而友之。
意思是:人即使本質很好,又有聰明才智,但也要向老師學習,這擇高尚的朋友互相幫助。出自《荀子?性惡》。
辨:慧。 若要好,問三老。
意思是:要想把事情辦好,要向有經驗的老年人請教。見于(明)唐海《中山狼》第三出。
師以質疑,友以折疑。師友者,學問之資也。
意思是:拜師解答疑難,交友辨析疑難,師、友對做學問很有幫助。出自(清)李惺《西漚外集?冰言補》。
師友貴隆親,古學當自反。 意思是:師友之間貴在尊敬和親熱,考察古代文化應當反躬自問。
出自(宋)劉過《湖學別蘇召叟》。 師嚴,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敬學。
意思是:教師得到敬重,然后知識才有較高的地位,百姓才能重視學問。出自(漢)韓嬰《韓詞外傳》。
師者,人之模范也。 意思是;當老師的人,是人們學習的榜樣。
出自(漢)楊雄《法言?學行》。 師哉!師哉!桐子之命也。
意思是:老師呀老師,簡直是兒童的生命,致力于求學,不如下功夫去找尋好的老師。出自(漢)楊雄《法言?學行》。
師道立則善人多。 意思是:形成尊師重教的風氣,則具有良好行為的人就多。
出自《海瑞集?贈陳元山任古田司訓序》。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意思是:三個人同路走,其中一定有可以當我師長的人。
我選擇他們的優點加以學習,把他們的缺點作為自己的借鑒而改掉。出自《論語?述而》。
善學者師逸而功倍,又從而庸之;不善學者,師勤而功半,又從而怨之。 意思是:善于學習的人,不用老師費大勁就能收到雙倍的效果,并感謝老師的功勞;不善于學習的人,老師辛勤地教,結果卻事倍功半,他不檢查自己,反而埋怨老師。
出自《禮記?學記》。逸:安逸;輕松。
庸:功勞。 為學莫重于尊師。
意思是:學習最主要的是尊重老師。出自(清)譚嗣同《劉陽算學館增訂章程》。
務學不如務求師。 意思是:努力求學不如努力找位好老師。
出自(漢)楊雄《法言?學行篇》。 學貴得師,亦貴得友。
意思是;學習要有老師講授,也要有朋友間的切磋。出自(明)唐甄《潛書?講學》。
學莫便乎近其人。 意思是:為學之道,再沒有比接近良師更便利的了。
出自《荀子?勸學》。 尊人共客語,側立在傍聽。
莫相前頭鬧,喧亂作亞鳥鳴。 意思是:長輩同客人說話,應站在旁邊聽,不要跑到人前去嬉鬧喧叫。
出自《全唐詩補逸》卷二(王梵志詩)。 擇師,不可不慎也。
意思是:選擇老師不可不慎重。出自《禮記?學記》 望采納。
2.以師或詩字開頭的古詩詞有哪些
師旅審安危 師老厭分營 師師百僚 師儒昔訓獎 師律候春歸 師謀擇累仁 師律總元戎 師為持戒尊 師言亂啁啾 師事黃公千戰后 師襄掩瑤琴 師老將亦乖 師貞武德虔 師伯集所使 師老荒京都 師老資殘寇 師資謙未達 師在古徐州 師在古徐州 師事少君年歲久 師事五千言 師在翟公門 師子麒麟聊比肩 師向江南去 師老厭分營 師老厭分營 師師出鳳城 師君直且溫 師教絳服禳衰月 師曠應律調黃鐘 師貞上介辟 師游早晚回 師臣有家法 師律動清霜 師臨涿鹿鄉 師是蔡人 師役罷梁溠 師婚古所病 師在白云鄉 師逢吳興守 師有金篦術 師之學崇崇 師住青山寺 師曠聽群木 師得天文章 師斷袈裟歸 師住稽亭高處寺 師行一一遍經過 師獨坐南軒 師干久不息 師聽此男子 師已是前身 師氏密訏謨 師年三十余 師從廬山洞 師事古先生 師子尋前曲 師襄授素琴 師言耳重知師意 師友難為言 師問寄禪何處所 師主與收珠翠后 師行亦有緣 師修歷幾生 師向邊頭去 師經非紙上 師佛在心中 師禪白石中 師應只信緣 師須引我行 師去宿山煙 師居最上方 師坐此中禪 師是浮云無著身 師當住幾年 師去是閑游 師友瑯琊邴曼容 師律在元戎 師以丈人貞 師意如山里 師譽振京城 師復是誰流 師言耳重知師意 師曾占幾春 師亡誰去禪 師歸舊山去 師仰但踖踧 師去東華卻煉形 師在浮云端掩扉 師來一世恣經行 師克由來在協和 師為終老意 師為眾人重 師步有云隨 師情唯鶴知 師初白閣回 師在西巖最高處 師院號東禪 師言無處心 師忽扣雙扉 師往杳冥間 師昭豈偶然 師在有無外 師舉效浮丘 師愛無塵地 師居日得閑 師獨悟如何 師住天臺久 師教本于空 師居中禁寺 師辭洞庭寓 師以接人勞 師住亦清涼 師劉大喝已為盧 師名自越徹秦中 師到白頭林下禪 師印續南方 師言結夏入巴峰 師資懷劍外 師經幾夏我經秋 師保何人為琢磨 師離□水動王侯 師老須防有伏兵 師資稷契論中禮 師興隨唳鶴 師親指歸路 師律孰齊名 師友自相依 師誦此經經一字 師誦此經經一句 師名醫王行佛令 師遭鎖鎖否 師不譚經不說禪 師住此安禪 師院清無敵 師心智不知 師游芳草生 師旅審安危 師稟盡名卿 師游勝事兼 師去情何切 師與雷居士 師指佛牟尼 師去趣何長 師得世情忘 師心多似我 師庵在桂中 師院高凌積翠開 師心伏豈難 師金告顏生 師翁兒即晉公兒 師曠清耳 師古不成書謾讀 師又挑云把瘦藤 師欲贏糧趨建德 師之一言 師之一行 師領郡檄 師到華陽洞 師律先憂寄 師心微太漠 師師膺時奠四溟 師行銀色光中地 師能橫豎說無邊 師氣亦周旋 師旅夙嚴新號令 師時奉諸佛 師資足楷模 師承有澗瀍 師克非在眾 師行引繩士如水 師者人之范 師者每異戶 師傳敢背此心盟 師傳問訊誰書院 師友今千載 師友於今說鄭鄉 師也堂堂帶上書 師王園地號山望 師座慈山幾百春 師傅不能為作主 師門賴有嗣 師道輔前旒 師儒有韓孟 師法時難得 師心酷愛山 師墻童稚被陶鈞 師泛釬船楊子渡 師言子歸有余師 師作天臺去 師昏古所辭 師匠求有余 師行不回首 師似蜚云未定居 師友系魂夢 師友相從氣義同 師范如今獨當家 師歸古越老梅根 師自有流乳一峰矗天碧 師自有飛雪千丈掛空白 師今亦且半百強 師友相規箴 師帥重吹送 師于東隱卻關情 師五十二亦多病 師亦兩下如何領 師門有意無人會 師老力屈民煩冤 師心為真傳 ……………… 全部沒有注明處處 你可以在網上搜 如果還不夠 我再補充。
3.孝親敬老的古詩
慈母愛子,非為報也。
〖漢〗劉安十月胎恩重,三生報答輕。《勸孝歌》一尺三寸嬰,十又八載功。
《勸孝歌》母稱兒干臥,兒屎母濕眠。《勸孝歌》母苦兒未見,兒勞母不安。
《勸孝歌》老母一百歲,常念八十兒。《勸孝歌》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覺寒。
《勸孝歌》萬愛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小兒語》白頭老母遮門啼,挽斷衫袖留不止。〖唐〗韓愈母儀垂則輝彤管,婺宿沉芒寂夜臺。
《格言集錦》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唐〗孟郊昔孟母,擇鄰處。
子不學,斷機杼。《三字經》母親,人間第一親;母愛,人間第一情。
字嚴世上惟一沒有被污染的愛——那便是母愛。字嚴成功的時候,誰都是朋友。
但只有母親——她是失敗時的伴侶。鄭振鐸哀哀父母,生我劬勞。
《詩經》無父何怙,無母何恃?《詩經》父之美德,兒之遺產。字嚴父母德高;子女良教。
《格言對聯》有子且勿喜,無子固勿嘆。〖唐〗韓愈人見生男生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
〖唐〗王建天下無不是的父母;世間最難得者兄弟。《格言聯璧》為人父母天下至善;為人子女天下大孝。
《格言聯璧》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撫我,畜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詩經》父不慈則子不孝;兄不友則弟不恭;夫不義則婦不順也。
〖南北朝〗顏之推人生內無賢父兄,外無嚴師友,而能有成者少矣。〖宋〗呂公著父母所欲為者,我繼述之;父母所重念者,我親厚之。
《格言聯璧》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孟郊查看全部15個回答相關問題全部關于孝親的古詩1.《送母回鄉》 宋李商隱 停車茫茫顧,困我成楚囚。 感傷從中起,悲淚哽在喉。
慈母方病重,欲將名醫投。 車接今在急,天竟情不留! 母愛無所報,人生更何求! 2.《墨萱圖》 王冕 燦燦萱草花,羅生北堂下。
南風吹其心,搖搖為誰吐? 慈母倚門情,游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問日以阻。
舉頭望云林,愧聽慧鳥語。 3.《別老母》 黃仲則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發愁看淚眼枯。
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 4.《憶母》 倪瑞 河廣難航莫我過,未知安否近如何。
暗中時滴思親淚,只恐思兒淚更多! 5.《歲末到家》【清】蔣士銓 愛子心無盡,歸家喜及辰。寒衣針線密,家信墨痕新。
見面憐清瘦,呼兒問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嘆風塵。
6.《游子吟》唐 孟郊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 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
4.給老師的古詩詞
1、一位好老師,勝過萬卷書。
2、您像一支蠟燭,雖然細弱,但有一分熱,發一分光,照亮了別人,耗盡了自己。
3、師友交情從此絕,銜恩暫遣分龍節。兵果難將勝負論,他生莫忘靈山別。
4、您的愛,太陽一般溫暖,春風一般和煦,清泉一般甘甜。
5、一日為師,終生為父。
6、師友相從氣義同,報恩惟有厲清忠。長繩難系青春日,心跡兼忘出處通。
7、是您用美的陽光普照,用美的雨露滋潤。
8、師門立雪得心傳,詔恩分務許優閑。鳧飛難學王喬舄,身世相忘象外天。
9、三尺講臺,三寸舌,三寸筆,三千桃李。
10、三人行,必有我師。
11、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12、虛空無處所,仿佛似琉璃詩境何人到,禪心又過詩。
13、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14、為人堂堂正正,做事磊落
5.尊老孝親的古詩
慈母愛子,非為報也。
一漢 劉安十月胎恩重,三生報答輕。一《勸孝歌》 一尺三寸嬰,十又八載功。
一《勸孝歌》 母稱兒干臥,兒屎母濕眠。一《勸孝歌》 母苦兒未見,兒勞母不安。
一《勸孝歌》 老母一百歲,常念八十兒。一《勸孝歌》 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覺寒。
一《勸孝歌》 萬愛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一《小兒語》白頭老母遮門啼,挽斷衫袖留不止。一唐 韓愈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一唐 孟郊哀哀父母,生我劬勞。一《詩經》無父何怙,無母何恃?一《詩經》有子且勿喜,無子固勿嘆。
一唐 韓愈人見生男生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一唐 王建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撫我,畜我,長我,育我, 顧我,復我。
一《詩經》人生內無賢父兄,外無嚴師友,而能有成者少矣。一宋 呂公著供參考。
6.關于孝親的古詩
1.《送母回鄉》 宋李商隱停車茫茫顧,困我成楚囚。
感傷從中起,悲淚哽在喉。慈母方病重,欲將名醫投。
車接今在急,天竟情不留!母愛無所報,人生更何求!2.《墨萱圖》 王冕燦燦萱草花,羅生北堂下。南風吹其心,搖搖為誰吐?慈母倚門情,游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問日以阻。舉頭望云林,愧聽慧鳥語。
3.《別老母》 黃仲則搴帷拜母河梁去,白發愁看淚眼枯。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
4.《憶母》 倪瑞河廣難航莫我過,未知安否近如何。暗中時滴思親淚,只恐思兒淚更多!5.《歲末到家》【清】蔣士銓愛子心無盡,歸家喜及辰。
寒衣針線密,家信墨痕新。見面憐清瘦,呼兒問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嘆風塵。6.《游子吟》唐 孟郊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7.《別老母》清 黃仲則搴帷拜母河梁去,白發愁看淚眼枯。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
8.《十五》宋 王安石將母邗溝上,留家白邗陰。月明聞杜宇,南北總關心。
9.《明堂慶成》宋 歐陽修辰火天文次,扣門路寢閎。奉親昭孝德,惟帝饗精誠。
禮以三年講,時因萬物成。九筵嚴太室,六變導和聲。
象魏中天起,風雷大號行。歡呼響山岳,流澤浹根莖。
寶墨飛云動,金文耀日晶。從臣才力薄,無以頌休明。
10.《會慶圣節》宋 曹勛帝出乘時葉小春,中興復古付曾孫。奉親圣德躬仁孝,御極天章廓晏溫。
書軌自應歸正統,蠻夷先已侍修門。凌虛志遠吞寰宇,億載端臨四海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