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mii4i"></td>
  • <noscript id="mii4i"><kbd id="mii4i"></kbd></noscript>
  • <tt id="mii4i"></tt>
  • 入彭蠡湖口 謝靈運

    入彭蠡湖口原文:

    客游倦水宿,風潮難具論。
    洲島驟回合,圻岸屢崩奔。
    乘月聽哀狖,浥露馥芳蓀。
    春晚綠野秀,巖高白云屯。
    千念集日夜,萬感盈朝昏。
    攀崖照石鏡,牽葉入松門。
    三江事多往,九派理空存。
    靈物郄珍怪,異人秘精魂。
    金膏滅明光,水碧輟流溫。
    徒作千里曲,弦絕念彌敦。

    入彭蠡湖口翻譯及注釋

    翻譯
      我對日復一日的水行客宿已經厭倦,因為風潮變幻不定,莫可理究,兇險難測。彭蠡水波濤奔流,時而遇到洲島,立刻遽分兩股,急轉猛合,又沖撞到岸崖之上,崩起重重雪浪,更凝聚起來,奔流而下。沿途,有時乘月夜游,聆聽哀怨的猿啼,濕露而行,賞玩芳草的濃香;有時晨起遠眺,近處晚春秀野,碧綠無際,遠處蒼巖高峙,白云如聚。我想憑借與寥夜清晨靜景的對晤,來參透這冥冥之理。但是日日夜夜,朝朝昏昏,百思千索,依然不解。因不耐靜思默想,于是攀登懸崖,登上了石鏡山;牽蘿扳葉,進入了松門頂。訪異探秘,登高遠望,然而三江九派,先哲的記載,已成難以追尋的故事;滄海桑田,這千變萬化的自然之理,更難以考究。如今靈物異人已惜其珍藏,秘其精魂;金膏仙藥,溫潤水玉,早已滅其明光,輟其流溫。對于這顛顛倒倒,是非莫明的一切,我奏起了《千里別鶴》曲。突然斷弦一聲,萬籟俱寂,唯有那無盡愁思在江天回蕩。

    注釋
    ⑴彭蠡湖:即今江西鄱陽湖。彭蠡湖口:即今鄱陽湖口,長江與鄱陽湖在九江附近與相接。
    ⑵倦:厭倦 。水宿:棲住于水中的船上。此句意謂厭倦了水上長途旅行。
    ⑶具論:詳細述說。
    ⑷驟:急疾。回合:聚合;匯合。此言風浪拍打在洲島上。圻(qí)岸:曲岸。崩奔:水流沖激堤岸而奔涌。
    ⑸狖(yòu):長尾猿。
    ⑹浥(yì):濕。馥(fù):香氣濃郁。芳蓀:香草名。此句說露水沾在芳蓀的葉子上,散發出濃郁的香氣。
    ⑺屯:聚集。
    ⑻千念二句:各種感慨日夜纏繞在心頭。
    ⑼石鏡、松門:山名,二山都近鄱陽湖口。李善《文選注》引張僧鑒《潯陽記》曰:“石鏡山,東有一圓石,懸崖明凈,照人見形。”又引顧野王《輿地志》曰:“自入湖三百三十里,窮于松門。東西四十里,青松徧于兩岸。”
    ⑽三江:《尚書·禹貢》:“三江既入。”鄭玄注:“三江分于彭蠡,為三孔,東入海。”
    ⑾九派:潯陽的別稱。即今江西九江。上二句說古代關于三江、九派說法已成往事,其中的玄理也無從知曉。
    ⑿靈物:珍奇神異之物。吝珍怪:惜其珍奇怪異之狀。
    ⒀秘精魂:隱藏其精神魂魄。二句說江湖中本來有很多神異之物,但都不顯現出來。
    ⒁金膏:道教傳說中的仙藥。滅明光:韜光而不顯現。
    ⒂水碧:玉的一種,又稱碧玉。《山海經》:“耿山多水碧。”輟:停止。流溫:指水玉溫潤。二句說此江中有金膏、水碧,然都滅其明光,止其溫潤而不見。
    ⒃千里曲:曲名,即《千里別鶴》曲。蔡邕《琴操》:“商陵牧子娶妻五年,無子,父兄欲為改娶,牧子援琴鼓之,嘆別鶴以舒其憤懣。故曰《別鶴操》。鶴一舉千里,故名《千里別鶴》也。”
    ⒄弦絕:曲終。李善《文選注》說:“言奏曲冀以消憂,弦絕而念逾甚。故曰‘徒作’也。”

    入彭蠡湖口創作背景

    此詩作于晉懷帝元嘉八年(431年)晚春,由京城建康赴臨川(治今江西南昌)內史任途中。其前,會稽太守孟顗誣謝靈運在浙聚眾圖謀不軌,謝靈運赴京自訴,總算文帝“見諒”,留他在京。一年后外放江西,其實含有驅虎離山,斷其根本之意。謝靈運對這種明用暗放的手段心中是了然的。先此二度歸隱,已使他悲憤難已,今番橫遭羅織,自然更添怨恨,所以從離開石首城起,所作《初發石首城》《道路憶山中》諸作中,他均以遭讒流放的屈子自比,一旦進入彭蠡湖口,心潮更與風濤同起伏,遂以如椽雄筆,總攬入湖三百三十里景物,抒達幽憤。

    彭蠡湖(鄱陽湖)口即江州(今江西九江)口,為彭蠡與長江交接處。自《尚書·禹貢》后,古書對湖口水勢的記載有“三江既入”“九江孔殷”等說,由于地貌變遷,加以傳說悠謬,是三為九,本費猜思,而具體何指,更莫衷一是。于是種種的傳說也應運而生。這本是人們發思古之幽情的好處所,加以水流吞吐,水道復雜,更有一派奇景壯觀,于是催發了詩人們千百次吟詠,謝客此詩是其中最早的也是最優秀的篇章之一。

    入彭蠡湖口鑒賞

    “客游倦水宿,風潮難具論。”二句突兀而起,立一詩總綱。“倦”、“難”二字最耐咀嚼,伏下了貫穿始終的主脈。詩人對日復一日的水行客宿已經厭倦,何以厭倦?因為風潮難于一一具說;亦即變幻不定,莫可理究,兇險難測。看來這是說的此行觀感,推而廣之,則又是多年旅程顛沛的總結;深而究之,更為隱隱仕仕,是是非非,宦海風波在詩人心中投下的陰影。“洲島驟回合,圻岸屢崩奔。”承“難具論”寫彭蠡水勢:波濤奔流,時而遇到洲島,立刻遽分兩股,急轉猛合,又沖撞到岸崖之上,崩起重重雪浪,更凝聚起來,奔流而下,這兇險的水勢,是所以為“難”的注腳,也傳達出詩人煩擾起伏的不平心聲。

    五、六句筆勢陡轉,忽開清景,說沿途,有時乘月夜游,濕露而行,聆聽那哀怨的猿啼,賞玩那芳草的濃香;有時則晨起遠眺,只見近處晚春秀野,碧綠無際,遠處蒼巖高峙,白云朵朵,似同屯聚在峰頂上一般。一昏一朝似是兩幅恬靜的美景;然而果真如此嗎?七、八句剔出了它們的內涵。“千念集日夜,萬感盈朝昏”,原來靜景并不表現詩人心情的平靜,他只是想憑借與寥夜清晨靜景的對晤,來參透這“難具論”的冥冥之理。但是日日夜夜,朝朝昏昏,百思千索,依然只是個“難具論”。于是他感慨萬千,再也不耐靜思默想。他攀登懸崖,登上了潯陽城旁廬山之東的石鏡山;牽蘿扳葉,穿過四十里夾路青松,進入了湖中三百三十里的松門山頂。訪異探秘,登高遠望,企望靈蹤仙跡能照徹他心中的疑難,東去江流能啟迪他紛亂的理智。然而三江九派,先哲的記載,已都成難以追尋的故事;滄海桑田,何以有這千變萬化的自然之理,更難以認真考究。郭景純的《江賦》曾說長江“納隱淪之列真,挺異人乎精魂”,又說江神所居“金精玉英填其里,瑤珠怪石琗其表”。然而現在,靈物異人固已惜其珍藏,秘其精魂;金膏仙藥,溫潤水玉,更早已滅其明光,輟其流溫。“天地閉,賢人隱”,對于這顛顛倒倒,是非莫明的一切,詩人再也“倦”于尋究,于是他奏起了憤懣哀怨的《千里別鶴》古琴曲。“黃鶴一遠別,千里顧徘徊”,是到了永作歸隱決計的時候了,但是心中的一點情愫又不能夠真正泯去。心潮催動著他緊拔快彈,企望讓琴音來一洗煩襟。突然斷弦一聲,萬籟俱寂,唯有那無盡愁思在江天回蕩。

    《入彭蠡湖口》表現了大謝詩作的新進境。觀謝集,大抵在公元422年(永嘉三年)三十八歲前,他的詩作留存既少,風格也較多承建安(如《述祖德詩》)、太康(如《九日從宋公戲馬臺》詩)之緒,尚未形成明顯的獨特風格。永嘉之貶后直至二番歸隱的將近十年間,他以幽憤之情合山水清音,確立了其山水詩鼻祖的崇高地位。他善于于清森的物象交替中將感情的變化隱隱傳達出來,意脈貫通,夭矯連蜷,而爐錘謹嚴,曲屈精深,典麗精工。但是針法時嫌過細,狀物時嫌過煉,使典時嫌過直,理語時嫌過多,讀來時有滯重之感,而缺少后來杜甫、韓愈等人那種大開大合,變化灑脫的氣魄。這個弱點在二次歸隱時某些篇章中有所突破,但并不大。至此詩則已可顯見杜、韓詩作的先兆,表現有三:

    其一是邊幅趨于廣遠。謝靈運先此之詩,所記游程較窄,雖然早已突破了漢人即事生情的樊籬,而總是借一地之景抒積郁之情,探玄冥之理,但畢竟邊幅較狹,大氣不足。此詩則以二十句之數,總攬入湖三百余里諸景,以少總多,邊幅廣遠為前所未有,也因此顯得比前此作品疏朗高遠。

    其次是筆致趨于跳蕩;這不僅因為攬景大而縱橫多;更因為泯去了前此詩作中的針痕線跡。“春晚”、“白云”一聯之陡轉逆接,空間傳神,充分表現了這一進展。不僅打破了一景一情,轉轉相生的格局,在一節寫景中即有幾個感情層次,而且深得動靜相生,濃淡相間,張弛得宜之效。這種跳蕩又與其固有的謹嚴相結合,全詩倦、難并起,再由“難”生發展開,最后歸到深一層的“倦”,更透現出倦中之憤。在這一主線中,又以“千念”、“萬感”一聯與“三江”、“九派”一聯,一逆接,一順轉,作兩處頓束,遂將跳蕩之筆鋒與嚴謹的組織完美地結合起來,這是后來杜、韓詩結構命筆的最重要的訣竅。

    其三是景語、情語、理語更形融合:謝詩的理語,決非人們常說的“玄理尾巴”。他的理均由景中隨情生發,這在前幾篇賞析中已多次談到,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未可厚非,也不失為一體。此詩的“理”則融洽得更好。全詩實際上都在說理之“難具論”,而直至“九派理空存”才剔明這一點,再以下寫江景各句,景中句句用典,也句句有情含理,卻完全由即目所見寫出,無有痕跡。最后“弦絕念彌敦”一句更有無盡遠思,味在酸咸之外。如果說先此的謝詩,多由情景生發歸結到理,那末此詩已倒了過來,理已變成了情景表達的陪襯,顯示了山水詩進一步脫略玄言影響的進程。

    人們常說六朝詩至齊梁間的謝朓才初逗唐音。其實謝朓之影響唐人更多短制,且主要影響王維、孟浩然一脈;論到大篇的諸種藝術手段,與杜、韓一派的大手筆,初逗唐音的則非謝客莫屬。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入彭蠡湖口 謝靈運

    南北朝

    石壁精舍還湖中作 謝靈運

    閱讀(289)

    石壁精舍還湖中作原文:昏旦變氣候,山水含清暉。清暉能娛人,游子憺忘歸。出谷日尚早,入舟陽已微。林壑斂暝色,云霞收夕霏。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披拂趨南徑,愉悅偃東扉。慮澹物自輕,意愜理無違。寄言攝生客,試用此道推。石壁精舍還湖中作翻譯及

    南北朝

    古離別 江淹

    閱讀(247)

    古離別原文:遠與君別者,乃至雁門關。黃云蔽千里,游子何時還。送君如昨日,檐前露已團。不惜蕙草晚,所悲道里寒。君在天一涯,妾身長別離。愿一見顏色,不異瓊樹枝。菟絲及水萍,所寄終不移。古離別翻譯及注釋翻譯  心愛的人要到雁門關外很遠的地方

    南北朝

    舞鶴賦 鮑照

    閱讀(245)

    舞鶴賦原文:散幽經以驗物,偉胎化之仙禽。鐘浮曠之藻質,抱清迥之明心。指蓬壺而翻翰,望昆閬而揚音。澘日域以回騖,窮天步而高尋。踐神區其既遠,積靈祀而方多。精含丹而星曜,頂凝紫而煙華。引員吭之纖婉,頓修趾之洪姱。疊霜毛而弄影,振玉羽而臨霞。

    南北朝

    枯樹賦 庾信

    閱讀(288)

    枯樹賦原文:殷仲文風流儒雅,海內知名。世異時移,出為東陽太守。常忽忽不樂,顧庭槐而嘆曰:“此樹婆娑,生意盡矣!”。 至如白鹿貞松,青牛文梓。根柢盤魄,山崖表里。桂何事而銷亡,桐何為而半死?昔之三河徙植,九畹移根。開花建始之殿,落實睢陽之園。聲含

    南北朝

    詠路 鄒浩

    閱讀(240)

    詠路原文:赤路如龍蛇,不知幾千丈。出沒山水間,一下復一上。伊予獨何為,與之同俯仰?詠路創作背景  詠物詩貴在能寓微婉的興寄于生動的物象描繪之中。寄托的深淺有時不在詞意的顯晦,而在詩歌概括容量的大小,鄒浩的《詠路》即是一例。從全篇意思

    南北朝

    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橋 謝朓

    閱讀(224)

    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橋原文:江路西南永,歸流東北騖。天際識歸舟,云中辨江樹。旅思倦搖搖,孤游昔已屢。既歡懷祿情,復協滄洲趣。囂塵自茲隔,賞心于此遇。雖無玄豹姿,終隱南山霧。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橋注釋1、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橋:之,到。宣

    南北朝

    與陳伯之書 丘遲

    閱讀(228)

    與陳伯之書原文:遲頓首陳將軍足下:無恙,幸甚,幸甚!將軍勇冠三軍,才為世出,棄燕雀之小志,慕鴻鵠以高翔!昔因機變化,遭遇明主,立功立事,開國稱孤。朱輪華轂,擁旄萬里,何其壯也!如何一旦為奔亡之虜,聞鳴鏑而股戰,對穹廬以屈膝,又何劣邪!尋君去就之際,非有他故,直

    南北朝

    華山畿·君既為儂死 佚名

    閱讀(249)

    華山畿·君既為儂死原文:華山畿,華山畿,君既為儂死,獨生為誰施?歡若見憐時,棺木為儂開。華山畿·君既為儂死翻譯及注釋翻譯華山畿啊,華山畿,你既然已經為了我死,我獨自一人又怎會茍活?若你可憐我此時的處境,就將棺木為我打開吧,我愿意陪伴你共赴黃泉

    南北朝

    雪賦 謝惠連

    閱讀(284)

    雪賦原文:歲將暮,時既昏。寒風積,愁云繁。梁王不悅,游于兔園。乃置旨酒,命賓友。召鄒生,延枚叟。相如末至,居客之右。俄而微霰零,密雪下。王乃歌北風于衛詩,詠南山于周雅。授簡于司馬大夫,曰:“抽子秘思,騁子妍辭,侔色揣稱,為寡人賦之。”相如于是避席

    南北朝

    采蓮曲·金槳木蘭船 劉孝威

    閱讀(286)

    采蓮曲·金槳木蘭船原文:金槳木蘭船,戲采江南蓮。蓮香隔浦渡,荷葉滿江鮮。房垂易入手,柄曲自臨盤。露花時濕釧,風莖乍拂鈿。采蓮曲·金槳木蘭船簡析  采蓮的女子坐著“金漿木蘭船”,蓮香陣陣隔著沙洲傳來,滿江荷葉滿江鮮,摘得蓮蓬一盤盤,這是多

    南北朝

    江南曲 柳惲

    閱讀(257)

    江南曲原文:汀洲采白蘋,日落江南春。洞庭有歸客,瀟湘逢故人。故人何不返,春華復應晚。不道新知樂,只言行路遠。江南曲鑒賞這是一首清麗委婉的詩。前兩句僅憑“采蘋”即可想見這是一位秀麗的江南女子,在落日余暉的江南采著白蘋。其中“日落”另

    南北朝

    蕪城賦 鮑照

    閱讀(267)

    蕪城賦原文:沵迆平原,南馳蒼梧漲海,北走紫塞雁門。柂以漕渠,軸以昆崗。重關復江之隩,四會五達之莊。當昔全盛之時,車掛轊,人駕肩。廛闬撲地,歌吹沸天。孳貨鹽田,鏟利銅山,才力雄富,士馬精妍。故能侈秦法,佚周令,劃崇墉,刳濬洫,圖修世以休命。是以板筑雉

    南北朝

    七里瀨 謝靈運

    閱讀(353)

    七里瀨原文:羈心積秋晨,晨積展游眺。孤客傷逝湍,徒旅苦奔峭。石淺水潺湲,日落山照曜。荒林紛沃若,哀禽相叫嘯。遭物悼遷斥,存期得要妙。既秉上皇心,豈屑末代誚。目睹嚴子瀨,想屬任公釣。誰謂古今殊,異代可同調。七里瀨注釋⑴羈(jī積)心:羈旅之心,

    南北朝

    渡青草湖 陰鏗

    閱讀(389)

    渡青草湖原文:洞庭春溜滿,平湖錦帆張。沅水桃花色,湘流杜若香。穴去茅山近,江連巫峽長。帶天澄迥碧,映日動浮光。行舟逗遠樹,度鳥息危檣。滔滔不可測,一葦詎能航?渡青草湖鑒賞  詩人在開端兩句即點明渡湖季節,以“滿”字和“平”字勾勒出湖泊春

    南北朝

    石壁精舍還湖中作 謝靈運

    閱讀(289)

    石壁精舍還湖中作原文:昏旦變氣候,山水含清暉。清暉能娛人,游子憺忘歸。出谷日尚早,入舟陽已微。林壑斂暝色,云霞收夕霏。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披拂趨南徑,愉悅偃東扉。慮澹物自輕,意愜理無違。寄言攝生客,試用此道推。石壁精舍還湖中作翻譯及

    南北朝

    游赤石進帆海 謝靈運

    閱讀(275)

    游赤石進帆海原文:首夏猶清和,芳草亦未歇。水宿淹晨暮,陰霞屢興沒。周覽倦瀛壖,況乃陵窮發。川后時安流,天吳靜不發。揚帆采石華,掛席拾海月。溟漲無端倪,虛舟有超越。仲連輕齊組,子牟眷魏闕。矜名道不足,適己物可忽。請附任公言,終然謝天伐。游赤

    南北朝

    歲暮 謝靈運

    閱讀(264)

    歲暮原文:殷憂不能寐,苦此夜難頹。明月照積雪,朔風勁且哀。運往無淹物,年逝覺已催。歲暮鑒賞用精細工致的筆法描繪南方山川奇秀之美,是大謝詩的主要特色。有趣的是,他的兩聯最出名的警句卻并不以工筆細描見長,而是以“自然”見稱。“池塘生春草

    南北朝

    登池上樓 謝靈運

    閱讀(288)

    登池上樓原文:潛虬媚幽姿,飛鴻響遠音。 薄霄愧云浮,棲川怍淵沉。進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徇祿反窮海,臥疴對空林。衾枕昧節候,褰開暫窺臨。傾耳聆波瀾,舉目眺嶇嵚。初景革緒風,新陽改故陰。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祁祁傷豳歌,萋萋感楚吟。索居易

    南北朝

    登江中孤嶼 謝靈運

    閱讀(386)

    登江中孤嶼原文:江南倦歷覽,江北曠周旋。懷新道轉迥,尋異景不延。亂流趨正絕,孤嶼媚中川。云日相暉映,空水共澄鮮。表靈物莫賞,蘊真誰為傳。想象昆山姿,緬邈區中緣。始信安期術,得盡養生年。登江中孤嶼注釋①歷覽:遍覽,游遍了。曠周旋:久不游覽。曠

    詩詞

    謝靈運對水的描寫詩句

    閱讀(259)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謝靈運對水的描寫詩句,內容包括謝靈運寫山的詩歌或者文章寫水的呢,關于謝靈運的山水田園的詩句,求有關山水的詩句(我知道謝靈運寫了很多)。謝靈運大部分詩歌即寫山也寫水:善哉行 陽谷躍升。虞淵引落。景曜東隅。晼晚西薄。三

    詩詞

    謝靈運描寫溫州的詩句

    閱讀(336)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謝靈運描寫溫州的詩句,內容包括謝靈運描寫永嘉的詩句,溫州著名的山水詩句比如謝靈運的“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誰知道謝靈運寫的關于雁蕩山大龍湫的詩啊。《述祖德詩》年代: 南北朝 作者: 謝靈運中原昔喪亂,喪亂豈解已。崩騰

    詩詞

    描寫湖口的詩句

    閱讀(184)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描寫湖口的詩句,內容包括湖口送友人(李頻)的詩歌描繪了怎樣一幅畫面,介紹湖口的一篇作文,湖口送友人全詩描寫了怎樣的畫面。我真的好想家鄉湖口的山水,它們是那么的美麗。家鄉的山,清爽的綠色,讓我難忘。多么的令人懷念!總在夢里

  • <td id="mii4i"></td>
  • <noscript id="mii4i"><kbd id="mii4i"></kbd></noscript>
  • <tt id="mii4i"></tt>
  • 久久夜色撩人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