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mii4i"></td>
  • <noscript id="mii4i"><kbd id="mii4i"></kbd></noscript>
  • <tt id="mii4i"></tt>
  • 生查子·鞭影落春堤 納蘭性德

    生查子·鞭影落春堤原文:

    鞭影落春堤,綠錦鄣泥卷。脈脈逗菱絲,嫩水吳姬眼。
    嚙膝帶香歸,誰整櫻桃宴。蠟淚惱東風,舊壘眠新燕。

    生查子·鞭影落春堤翻譯及注釋

    翻譯
    騎一匹駿馬,馳過長堤,步步催馬,鞭影橫飛,我要看盡這春色的美。駿馬飛奔,馬鞍兩邊垂障上的輕塵騰飛。路旁女子含情脈脈,目光炯炯有神,好比吳地佳麗的眼渡。
    我游遍全城,騎馬歸來,帶回一縷春的芬芳。是誰主持了一場櫻桃宴會,要來慶賀新科進士們。東風徐徐,蠟燭被吹得跳躍起來,弄得它“淚流滿面”。去年的燕巢中鉆進了新來的燕子,一切似乎如此春風得意。

    注釋
    1、生查子,原為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名。
    2、鞭影:馬鞭的影子。
    3、鄣:同“障”。阻塞,阻隔。鄣泥:即馬韉。垂于馬腹兩側,用于遮擋泥土的東西。
    4、嫩水:指春水。吳姬:指吳地的美女。
    5、嚙(niè)膝:良馬名。
    6、櫻桃宴:科舉時代慶賀新進士及第的宴席。始于唐僖宗時期。后來也指文人雅會。
    7、舊壘:舊時的堡壘、營壘。

    生查子·鞭影落春堤創作背景

      這首詞作于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納蘭性德在朝廷的殿試考中”二甲七名”后,在二十二歲仕途騰達的起點上,懷著喜悅激動的心情作出了這首詞。

    生查子·鞭影落春堤賞析

    上闋中寫春色正濃,在這個時候橫鞭策馬,還有佳人含情的目光,一雙“嫩水吳姬眼”把女子的美貌描繪得生動形象。“鞭影”、“綠障”、“春堤”、“菱絲”、“嫩水”,各種充滿了動感、孕育著生命力的事物重合,將詞人激動的心情,舒暢的感受表達得淋漓盡致[2] 。

    下闕承接寫至“歸”。“歸”為“嚙膝帶香歸”,踏盡繁花,享受了眾人艷羨的目光,即使歸來,依舊滿身余香。而為了迎接歸來,又有人備好了“櫻桃宴”,觥籌交錯,均是慶賀之詞,燭光閃爍,天色已晚,流年似水,這場宴會不知舉辦過多少次了,但今年卻是輪到“新燕”。“蠟淚”本多為悲涼之意象,但在此,一個“惱”字卻將紅燭也寫得俏皮了起來,紅燭不再是孤獨垂淚,顧影自憐,卻似怨惱東風不該,更為人性化,與“東風”恰似一對冤家。最后一句以“新”“舊”對比,暗喻光陰流逝,“舊壘”住進“新燕”,雖有感慨,卻依舊積極明媚,因為今年的詞人,正是入眠的新燕,也正是如此循環往復,世界才得以生生不息[1] 。

    《生查子》作為納蘭前期的代表作之一,可以從中看到年少的他意氣風發,與往后納蘭厭倦官場后的繾綣之詞有很大的差異,也正是這種差異,才可以看得出一個人的成長歷程。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生查子·鞭影落春堤 納蘭性德

    明清

    論詩五首·其三 趙翼

    閱讀(193)

    論詩五首·其三原文:只眼須憑自主張,紛紛藝苑漫雌黃。矮人看戲何曾見,都是隨人說短長。論詩五首·其三翻譯及注釋翻譯紛紛的藝苑里各種說法魚龍混雜,良莠不齊,對錯互見,深淺不一,對同一問題的看法有時也五花八門。這時需要的是獨具慧眼,有自己的

    明清

    入都 李鴻章

    閱讀(175)

    入都原文:其一丈夫只手把吳鉤,意氣高于百尺樓。一萬年來誰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定將捷足隨途驥,那有閑情逐水鷗。 笑指瀘溝橋畔月,幾人從此到瀛洲?其二頻年伏櫪困紅塵,悔煞駒光二十春;馬足出群休戀棧,燕辭故壘更圖新。遍交海內知名士,去訪京師有

    明清

    采桑子·土花曾染湘娥黛 納蘭性德

    閱讀(275)

    采桑子·土花曾染湘娥黛原文:土花曾染湘娥黛,鉛淚難消。清韻誰敲,不是犀椎是鳳翹。只應長伴端溪紫,割取秋潮。鸚鵡偷教,方響前頭見玉蕭。采桑子·土花曾染湘娥黛注釋①土花二句:謂斑痕累累的湘妃竹,青青如黛,竹身長滿了苔蘚。土花,苔蘚。鉛淚,指晶

    明清

    清平樂·池上納涼 項鴻祚

    閱讀(259)

    清平樂·池上納涼原文:水天清話,院靜人銷夏。蠟炬風搖簾不下,竹影半墻如畫。醉來扶上桃笙,熟羅扇子涼輕。一霎荷塘過雨,明朝便是秋聲。清平樂·池上納涼注釋①清話:清新美好。②桃笙:指竹席。據說四川閩中萬山中,有桃笙竹,節高而皮軟,殺其青可做簟

    明清

    殘菊 秋瑾

    閱讀(291)

    殘菊原文:嶺梅開后曉風寒,幾度添衣怕倚欄。殘菊猶能傲霜雪,休將白眼向人看。

    明清

    黃河泛舟 羅元琦

    閱讀(155)

    黃河泛舟原文:洪波艤楫泛中流,鳧淑鷗汀攬勝游。數點漁舟歌欸乃,詩情恍在白蘋洲。黃河泛舟注釋①這首詩選自《乾隆中衛縣志》。黃河泛舟,中衛知縣黃恩錫設置的中衛十二景之一。黃恩錫在《中衛各景考》云:“舊志載:黃河曉渡。錫于河曉渡屢矣。不

    明清

    浣溪沙·敗葉填溪水已冰 納蘭性德

    閱讀(173)

    浣溪沙·敗葉填溪水已冰原文:敗葉填溪水已冰,夕夢猶照短長亭。何年廢寺失題名。倚馬客臨碑上字,斗雞人撥佛前燈,凈消塵土禮金經。浣溪沙·敗葉填溪水已冰翻譯及注釋翻譯干枯凋落的樹葉堆積在溪上,水已結冰。黃昏時分,夕陽的余暉依然照著長亭短

    明清

    如夢令·點滴空階疏雨 王國維

    閱讀(242)

    如夢令·點滴空階疏雨原文:點滴空階疏雨。迢遞嚴城更鼓。睡淺夢初成,又被東風吹去。無據。無據。斜漢垂垂欲曙。如夢令·點滴空階疏雨注釋①迢遞,遙遠貌。②嚴城,戒備森嚴的城池。古時城中入夜戒嚴,故稱。一說,嚴城即高城。 ③更鼓,報更的鼓聲

    明清

    河傳·春淺 納蘭性德

    閱讀(212)

    河傳·春淺原文:春淺,紅怨,掩雙環。微雨花間,晝閑。無言暗將紅淚彈。闌珊,香銷輕夢還。斜倚畫屏思往事,皆不是,空作相思字。記當時垂柳絲,花枝,滿庭蝴蝶兒。河傳·春淺注釋①雙環:門上雙環,此代指門。②闌珊:稀疏零落。 河傳·春淺賞析  此詞寫微

    明清

    水龍吟·雪中登大觀亭 鄧廷楨

    閱讀(169)

    水龍吟·雪中登大觀亭原文:關河凍合梨云,沖寒猶試連錢騎。思量舊夢,黃梅聽雨,危闌倦倚。披氅重來,不分明出,可憐煙水。算夔巫萬里,金焦兩點,誰說與,蒼茫意?卻憶蛟臺往事,耀弓刀,舳艫天際。而今剩了,低迷魚艇,模粘雁字。我輩登臨,殘山送暝,遠江延醉。折梅

    明清

    青衫濕·悼亡 納蘭性德

    閱讀(169)

    青衫濕·悼亡原文:近來無限傷心事,誰與話長更?從教分付,綠窗紅淚,早雁初鶯。當時領略,而今斷送,總負多情。忽疑君到,漆燈風飐,癡數春星。青衫濕·悼亡翻譯及注釋翻譯最近有太多的傷心事,我能與誰傾訴于這漫漫長夜?一切聽從命運的安排,早春時節,窗外

    明清

    采桑子·土花曾染湘娥黛 納蘭性德

    閱讀(275)

    采桑子·土花曾染湘娥黛原文:土花曾染湘娥黛,鉛淚難消。清韻誰敲,不是犀椎是鳳翹。只應長伴端溪紫,割取秋潮。鸚鵡偷教,方響前頭見玉蕭。采桑子·土花曾染湘娥黛注釋①土花二句:謂斑痕累累的湘妃竹,青青如黛,竹身長滿了苔蘚。土花,苔蘚。鉛淚,指晶

    明清

    赤棗子·寄語釀花風日好 納蘭性德

    閱讀(194)

    赤棗子·寄語釀花風日好原文:驚曉漏,護春眠。格外嬌慵只自憐。寄語釀花風日好,綠窗來與上琴弦。赤棗子·寄語釀花風日好翻譯及注釋翻譯窗外屋檐在滴水,在演奏著大自然的鳴奏曲。滴滴答答,那是春天的聲音。這一首新曲,是誰譜就?每一個少女,都是一

    明清

    菩薩蠻·闌風伏雨催寒食 納蘭性德

    閱讀(240)

    菩薩蠻·闌風伏雨催寒食原文:闌風伏雨催寒食,櫻桃一夜花狼藉。剛與病相宜,鎖窗薰繡衣。畫眉煩女伴,央及流鶯喚。半晌試開奩,嬌多直自嫌。菩薩蠻·闌風伏雨催寒食注釋①“闌風”二句:闌風伏雨,即闌風長雨,本指夏秋之交的風雨,后泛指風雨不止。寒食

    明清

    鬢云松令·詠浴 納蘭性德

    閱讀(193)

    鬢云松令·詠浴原文:鬢云松,紅玉瑩。早月多情,送過梨花影。半餉斜釵慵未整,暈入輕潮,剛愛微風醒。露華清,人語靜。怕被郎窺,移卻青鸞鏡。羅襪凌波波不定,小扇單衣,可耐星前冷。鬢云松令·詠浴注釋①紅玉:紅色寶石,比喻女子紅潤之肌膚。參見《山花子

    明清

    沁園春·夢冷蘅蕪 納蘭性德

    閱讀(269)

    沁園春·夢冷蘅蕪原文:夢冷蘅蕪,卻望姍姍,是耶非耶。悵蘭膏漬粉,尚留犀合;金泥蹙繡,空掩蟬紗。影弱難持,緣深暫隔,只當離愁滯海涯。歸來也,趁星前月底,魂在梨花。鸞膠縱續琵琶,問可及、當年萼綠華。但無端摧折,惡經風浪;不如零落,判委塵沙。最憶相看,嬌

    明清

    于中好·獨背殘陽上小樓 納蘭性德

    閱讀(179)

    于中好·獨背殘陽上小樓原文:獨背殘陽上小樓,誰家玉笛韻偏幽。一行白雁遙天暮,幾點黃花滿地秋。驚節序,嘆沉浮,秾華如夢水東流。人間所事堪惆悵,莫向橫塘問舊游。于中好·獨背殘陽上小樓賞析“獨背斜陽上小樓”,一開場先擺動作,畫面里,納蘭性德(納

    明清

    憶秦娥·山重疊 納蘭性德

    閱讀(200)

    憶秦娥·山重疊原文:山重疊。懸崖一線天疑裂。天疑裂。斷碑題字,苔痕橫嚙。風聲雷動鳴金鐵。陰森潭底蛟龍窟。蛟龍窟。興亡滿眼,舊時明月。憶秦娥·山重疊注釋①龍潭口:龍潭山口,地在清代吉林府伊通州西南,即今吉林市東郊龍潭山。此處有“龍潭

    明清

    減字木蘭花·相逢不語 納蘭性德

    閱讀(180)

    減字木蘭花·相逢不語原文:相逢不語,一朵芙蓉著秋雨。小暈紅潮,斜溜鬟心只鳳翹。待將低喚,直為凝情恐人見。欲訴幽懷,轉過回闌叩玉釵。減字木蘭花·相逢不語翻譯及注釋翻譯相逢時你默默不語,像一朵芙蓉,在秋雨中輕顫。容顏嬌羞而紅潤,鳳翹斜插在

  • <td id="mii4i"></td>
  • <noscript id="mii4i"><kbd id="mii4i"></kbd></noscript>
  • <tt id="mii4i"></tt>
  • 久久夜色撩人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