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mii4i"></td>
  • <noscript id="mii4i"><kbd id="mii4i"></kbd></noscript>
  • <tt id="mii4i"></tt>
  • 西郊落花歌 龔自珍

    西郊落花歌原文:

    西郊落花天下奇,古人但賦傷春詩。
    西郊車馬一朝盡,定庵先生沽酒來賞之。
    先生探春人不覺,先生送春人又嗤。
    呼朋亦得三四子,出城失色神皆癡。
    如錢塘潮夜澎湃,如昆陽戰晨披靡;
    如八萬四千天女洗臉罷,齊向此地傾胭脂。
    奇龍怪鳳愛漂泊,琴高之鯉何反欲上天為?
    玉皇宮中空若洗,三十六界無一青蛾眉。
    又如先生平生之憂患,恍惚怪誕百出無窮期。
    先生讀書盡三藏,最喜維摩卷里多清詞。
    又聞凈土落花深四寸,瞑目觀賞尤神馳。
    西方凈國未可到,下筆綺語何漓漓!
    安得樹有不盡之花更雨新好者,三百六十日長是落花時。

    西郊落花歌賞析

    這是一首詩人用靈魂來表現的一闋“落花”的贊歌。全詩描寫氣勢磅礴,感情強烈,筆力遒勁。作者運筆有如鬼斧神工,極盡夸飾渲染之能事,以豐富而奇特的想象,繽紛而璀璨的畫面,絢麗而斑斕的色彩。詩人在詩中運用了多種修辭藝術手法,透過落花隨風而逝、漫天飛舞、紛紛揚揚的壯美景觀,從而展示了詩人在不為世用、不為時重的挫折中,既失意苦悶而又不甘沉淪、不愿退伏的心路歷程。他一反傳統對落花的傾注深情、極致贊美,正是詩人對新的生命價值的追求、對個人感情的尊重的個性意識的流露。而這一切,又被藝術地、詩化地表現出來,透出一種昂揚向上、積極進取的倔強精神。

    全詩以新奇的藝術構思、巧妙的寓意把瑰麗的生命力量與崇高的理想相互結合起來,極寫生命隕落的輝煌、生命力迸發的盡致。生命雖極輝煌而畢竟隕落,雖隕落而曾經輝煌,這就揭示了生命的瑰麗璀璨與生命的凋謝隕滅、青春的美麗與青春的易逝之間的不可調和的矛盾規律,深深地寄托了詩人失意之中的悲哀與無奈。

    而正是這種深層的悲哀與無奈激發了詩人內在的傲岸不羈的個性意識的覺醒,以疏狂癡想之姿態向“落花”的傳統意蘊即陳舊的傳統思想文化意識發出挑戰,并積極探求個體生命與人生理想的真正價值所在,以期能為國家貢獻自已的國量。正因如此,這一闋“奇思古艷”(譚嗣同)的“落花”狂想曲,才真的是大放異彩,震撼人心。藝術上的成功使得這首詩成了藝苑奇珍。

    全詩共分為三大部分,詩的開頭八句是第一部分,主要寫詩人春日郊游,觀賞落花,并且深深被那奇麗壯美的景象吸引、陶醉的情景。

    “西郊落花天下奇,古人但賦傷春詩。”詩的開頭這兩旬就顯得落筆不凡,作者盛贊北京西郊的落花景象是天下奇觀,慨嘆古人只寫些傷春之詞,卻沒有一首贊美的詩篇。接著,詩人以調侃的筆調表達了不同流俗的情趣。

    “西郊車馬一朝盡,定庵先生沽酒來賞之。先生探春人不覺,先生送春人又嗤。呼朋亦得三四子,出城失色神皆癡。”“定庵先生”是作者自稱。花落了,來賞花的車馬也就沒有了,可詩人卻偏偏在這個時候買了酒,找來三四個朋友來欣賞落花。一般人只知道欣賞盛開的繁花,誰能想到那落花景象是何等綺麗,何等壯觀!“出城失色神皆癡”一句,既生動地勾畫了詩人和朋友們看到落花景象后那種如醉如癡的驚異神態,又為后面具體描繪落花景象作了鋪墊。

    詩的中間十句是第二部分。這部分是全詩的核心,筆墨最為精彩。詩人用一連串出人意想的比喻描寫落花:“如錢塘潮夜澎湃,如昆陽戰晨披靡;如八萬四千天女洗臉罷,齊向此地傾胭脂。”

    錢塘潮為杭州奇觀,宋朝周密的《武林舊事》記載,潮水暴漲的時候,“吞天沃日,勢極雄豪”。

    昆陽戰,指的是公元23年劉秀在昆陽以三千精銳一舉擊敗王莽四十萬大軍的戰役。詩人把落花的情景比作奔騰洶涌的錢塘江潮,又比作大破敵軍的昆陽之戰,氣勢是多么磅礴,形象是多么生動!落瓣繽紛、淡粉輕紅,詩人又把它比作八萬四千個天女洗完了臉,一齊傾倒下來的胭脂水,構想異常奇特,色彩非常鮮明!這樣的詩句,讓人好象看到那風吹落花,花逐清風,往來倏忽,上下翻飛的情景。

    把落花景象比作錢塘江潮,比作激戰;進而又比作天女傾倒下來的胭脂水、漂泊的奇龍怪鳳、仙人乘坐的鯉魚。最后“又如先生平生之憂患,恍惚怪誕百出無窮期”一句,將特定環境中的景物與漫長時間中的感受相比,十分新奇。詩人正是以這一系列獨造的比喻構成一幅幅動人的畫面,來強烈地感染讀者。比喻不僅新穎奇特,而且一個接著一個,一連串的比喻,不僅寫出了落花景象的艷麗色彩和磅礴氣勢,而且也把那種稍縱即逝、流轉變幻的奇妙之美極為形象地傳達了出來。

    琴高,是一個有道仙人,修煉得道,騎著巨大的紅鱗鯉魚飛上天空。玉皇宮,即道教中玉皇大帝的宮殿,詩中喻指海棠樹。三十六界,即道教所說的三十六層天,詩中喻指山野各處。蛾眉,指女人。

    詩人把神話故事用作比喻融進詩句里,更深一層增加了落花景象的神異色彩和神秘感。在詩人筆下,那紛紛揚揚的落花,隨風飄零,一會兒象東飄西泊的奇龍怪鳳;一會兒象仙人琴高騎著紅鱗鯉魚飛上天空。看那樹,花已落盡,就象玉皇宮殿水洗一空;看地,地上沒有一點青色,到處覆蓋著落花,滿眼都是紅色。詩人的想象力不斷升騰,絕妙的把落花景象比作自己平生所遭遇的憂患,模糊、隱約、離奇、怪誕,層出不窮。

    這一部分在寫法上也獨具匠心,連續十句都是別具特色的比喻,比喻的手法非常靈活,前四句是用明喻,中間四旬用借喻,后面兩句又用明喻,句式和韻律上也有相應的變化,避免了單調呆板。

    詩的最后八句,是第三部分。在這部分中,詩人熔鑄佛經故事和佛典詞句來抒寫他的激情:“先生讀書盡三藏,最喜維摩卷里多清詞。又聞凈土落花深四寸,暝目觀賞尤神馳。西方凈國未可到,下筆綺語何漓漓。安得樹有不盡之花更雨新好者,三百六十日長是落花時。”

    三藏,是佛教典籍經藏、律藏、論藏的總稱。維摩卷,指《維摩詰所說經》,天女散花的故事就出自這本佛經。清詞:清麗的詞句。這里的“凈土”、“西方凈國,”是指佛國。綺語,佛家的說法,在佛家看來,綺麗的言辭是一種罪惡。“雨”字用作動詞,花落如雨下。

    在這部分詩中,詩人感情的溪水在曲折流淌,從眼前的落花景象聯想到《維摩詰經》里天女散花的故事;這故事又引起他對佛國仙境的落花奇景“瞑目觀賞”,心馳神往;最后,他又從佛國想到人間,澎湃的激情變為意味深長的感嘆。“安得樹有不盡之花更雨新好者,三百六十日長是落花時”,既表達了詩人對佛國落花奇景的留戀與向往,也表達了他對人間落花景象的追求和渴望。

    這不是一般的即景之作。聯系詩人所處的時代和詩人的思想,讓人輕易的從中體會到浪漫主義歌唱所包含的現實內容。

    這首詩第一個顯著特色就是詩人不僅把紅消香斷的殘春景象寫得生意盎然,絲毫沒有零落凄清之感,而且并不停留在對自然景物的深情詠唱上,而是通過對落花的贊美表達了自己的社會理想。這樣,不僅使一系列的景物描繪煥發出奇光異彩,而且整個詩篇也顯得更加內蘊深厚,耐人尋味。反過來說,如果全詩的主旨只是為了贊美落花,那么即使寫得再美,也會顯得單薄淺露,給讀者的感染勢必淡漠得多。

    此詩另外一個顯著特色是譬喻奇警、想象異常豐富。詩中運用的比喻、寫景狀物,是中國古典詩歌的傳統手法,但是這首詩的比喻卻用得格外新穎奇特。

    西郊落花歌創作背景

    龔自珍是中國近代改良主義的先驅者,他滿懷為國家改良的夢想,他的一生寫下了許多詩篇,除了散佚的之外,流傳下來的有六百多首。《西郊落花歌》就是其中較有代表性的、富于浪漫主義的詩篇。

    這首詩寫于1827年(清朝道光七年)的春天,當詩人懷著改革時弊的熱望參加進士考試。這首詩是當時他與金應誠、汪潭、朱祖轂、龔自谷這幾個人同游三官廟時寫下的。詩前序:“出豐宜門一里,海棠大十圍者八九十本。花時車馬太盛,未嘗過也。三月二十六日,大風;明日,風少定,則偕金禮部應城、汪孝廉潭、朱上舍祖轂、家弟自谷出城飲而有此作。”序里記載著寫作這首詩的始末。

    在龔自珍生活的時代,雖然清王朝還保持著表面的繁榮,但清王朝的衰朽本質和沒落趨勢日益顯現。他始終關注著國家的命運和民生疾苦,并寄以熾烈的渴望和極大的熱情。詩就是這種情志的體現。詩人對落花的深情贊美,實質上體現著他對時代感受和改革渴望。那浪潮般壯闊、激戰般熾烈、神話般迷人的落花奇景,正是詩人心目中社會變革的象征;詩中對佛國仙境的追求,正是詩人在這種黑暗現實的壓抑下,向往光明美好事物的曲折反映。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西郊落花歌 龔自珍

    明清

    夜過借園見主人坐月下吹笛 袁枚

    閱讀(254)

    夜過借園見主人坐月下吹笛原文:秋夜訪秋士,先聞水上音。半天涼月色,一笛酒人心。響遏碧云近,香傳紅藕深。相逢清露下,流影濕衣襟。夜過借園見主人坐月下吹笛賞析全詩四聯均寫景,無一句議論,無一句抒懷,但卻彌漫著凄清的氛圍,滲透著悲涼的情思。細

    明清

    三垂岡 嚴遂成

    閱讀(166)

    三垂岡原文:英雄立馬起沙陀,奈此朱梁跋扈何。只手難扶唐社稷,連城猶擁晉山河。風云帳下奇兒在,鼓角燈前老淚多。蕭瑟三垂岡下路,至今人唱《百年歌》。三垂岡賞析中國古人留下了浩如煙海的詩歌,其中詠史詩所占的比例不大;而在詠史詩中,寫戰爭而且

    明清

    滿庭芳·水抱孤城 王國維

    閱讀(265)

    滿庭芳·水抱孤城原文:水抱孤城,云開遠戍,垂柳點點棲鴉。晚潮初落,殘日漾平沙。白鳥悠悠自去,汀洲外、無限蒹葭。西風起,飛花如雪,冉冉去帆斜。天涯。還憶舊,香塵隨馬,明月窺車。漸秋風鏡里,暗換年華。縱使長條無恙,重來處、攀折堪嗟。人何許,朱樓一

    明清

    淡黃柳·詠柳 納蘭性德

    閱讀(181)

    淡黃柳·詠柳原文:三眠未歇,乍到秋時節。一樹斜陽蟬更咽,曾綰灞陵離別。絮己為萍風卷葉,空凄切。長條莫輕折,蘇小恨、倩他說。盡飄零、游冶章臺客。紅板橋空,濺裙人去,依舊曉風殘月。淡黃柳·詠柳注釋①三眠:三眠柳,即檉柳(又名人柳)。此柳的柔弱

    明清

    臨江仙·點滴芭蕉心欲碎 納蘭性德

    閱讀(211)

    臨江仙·點滴芭蕉心欲碎原文:點滴芭蕉心欲碎,聲聲催憶當初。欲眠還展舊時書。鴛鴦小字,猶記手生疏。倦眼乍低緗帙亂,重看一半模糊。幽窗冷雨一燈孤。料應情盡,還道有情無?臨江仙·點滴芭蕉心欲碎翻譯及注釋翻譯窗外,雨打芭蕉的點滴聲,使我記起了

    明清

    金縷曲·悶欲呼天說 吳藻

    閱讀(177)

    金縷曲·悶欲呼天說原文:悶欲呼天說。問蒼蒼、生人在世,忍偏磨滅?從古難消豪氣,也只書空咄咄。正自檢、斷腸詩閱。看到傷心翻天笑,笑公然、愁是吾家物!都并入、筆端結。 英雄兒女原無別。嘆千秋、收場一例,淚皆成血。待把柔情輕放下,不唱柳邊風

    明清

    浣溪沙·舟泊東流 薛時雨

    閱讀(174)

    浣溪沙·舟泊東流原文:一幅云藍一葉舟,隔江山色鏡中收。夕陽芳草滿汀洲。客里鶯花繁似錦,春來情思膩于油。蘭橈扶夢駐東流。浣溪沙·舟泊東流注釋①鏡:謂水明如鏡。②汀洲:水邊或水中平地。③蘭橈:裝飾華美的舟船。東流:安徽東流縣,現與至德合并

    明清

    濰縣署中寄舍弟墨第一書 鄭燮

    閱讀(266)

    濰縣署中寄舍弟墨第一書原文:讀書以過目成誦為能,最是不濟事。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無多,往來應接不暇,如看場中美色,一眼即過,與我何與也?千古過目成誦,孰有如孔子者乎?讀《易》至韋編三絕,不知翻閱過幾千百遍來,微言精義,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

    明清

    相見歡·深林幾處啼鵑 莊棫

    閱讀(206)

    相見歡·深林幾處啼鵑原文:深林幾處啼鵑,夢如煙。直到夢難尋處倍纏綿。蝶自舞,鶯自語,總凄然。明月空庭如水似華年。相見歡·深林幾處啼鵑賞析莊棫此首《相見歡》詞是一首寫美人“春愁”的有味之作,表現的是暮春時分美人夢醒之后的一種纏綿和

    明清

    酒泉子·謝卻荼蘼 納蘭性德

    閱讀(169)

    酒泉子·謝卻荼蘼原文:謝卻荼蘼,一片月明如水。篆香消,猶未睡,早鴉啼。嫩寒無賴羅衣薄,休傍闌干角。最愁人,燈欲落,雁還飛。酒泉子·謝卻荼蘼翻譯及注釋翻譯在那一片月明如水的夜里,白色的茶蘼花凋謝了。篆香已經燃盡,可是我卻還沒有睡著,早起的烏

    明清

    菩薩蠻·端午日詠盆中菊 顧太清

    閱讀(212)

    菩薩蠻·端午日詠盆中菊原文:薰風殿閣櫻桃節,碧紗窗下沈檀爇。小扇引微涼,悠悠夏日長。野人知趣甚,不向炎涼問。老圃好栽培,菊花五月開。菩薩蠻·端午日詠盆中菊注釋[1]薰風:和暖的風。指初夏時的東南風。[2]沈(shěn)檀:用沉香木和檀木做的兩

    明清

    摸魚兒·午日雨眺 納蘭性德

    閱讀(189)

    摸魚兒·午日雨眺原文:漲痕添、半篙柔綠,蒲梢荇葉無數。臺榭空蒙煙柳暗,白鳥銜魚欲舞。紅橋路,正一派、畫船蕭鼓中流住。嘔啞柔櫓,又早拂新荷,沿堤忽轉,沖破翠錢雨。蒹葭渚,不減瀟湘深處。霏霏漠漠如霧,滴成一片鮫人淚,也似汨羅投賦。愁難譜,只彩線

    明清

    浪淘沙·寫夢 龔自珍

    閱讀(240)

    浪淘沙·寫夢原文:好夢最難留,吹過仙洲。尋思依樣到心頭。去也無蹤尋也慣,一桁紅樓。中有話綢繆,燈火簾鉤。是仙是幻是溫柔。獨自凄涼還自遣,自制離愁。浪淘沙·寫夢注釋①依樣:照原樣。句意即欲重溫舊夢。②一桁:一排。桁猶“行”。③綢繆:猶纏

    明清

    遠志 龔自珍

    閱讀(246)

    遠志原文:九邊爛數等雕蟲,遠志真看小草同。 枉說健兒身在手,青燈夜雪阻山東。

    明清

    相見歡·落花如夢凄迷 納蘭性德

    閱讀(185)

    相見歡·落花如夢凄迷原文:落花如夢凄迷,麝煙微,又是夕陽潛下小樓西。 愁無限,消瘦盡,有誰知?閑教玉籠鸚鵡念郎詩。相見歡·落花如夢凄迷翻譯及注釋翻譯落花如煙似夢,凄婉迷茫;紅日墜向小樓之西,室中麝蘭飄香。無限憂愁使閨中人容顏消瘦,可沒人知

    明清

    夜坐二首 龔自珍

    閱讀(217)

    夜坐二首原文:春夜傷心坐畫屏,不如放眼入青冥。一山突起丘陵妒,萬籟無言帝座靈。塞上似騰奇女氣,江東久殞少微星。從來不蓄湘累問,喚出嫦娥詩與聽。沉沉心事北南東,一睨人材海內空。壯歲始參周史席,髫年惜墮晉賢風。功高拜將成仙外,才盡回腸蕩氣

    明清

    詠史 龔自珍

    閱讀(198)

    詠史原文:金粉東南十五州,萬重恩怨屬名流。牢盆狎客操全算,團扇才人踞上游。避席畏聞文字獄,著書都為稻粱謀。田橫五百人安在,難道歸來盡列侯?詠史注釋此題雖為“詠史”,實為揭露社會現實,作于清道光五年乙酉(公元1825)。金粉:婦女化妝用品,用作繁華

    明清

    己亥雜詩(三百十五首選四) 龔自珍

    閱讀(175)

    己亥雜詩(三百十五首選四)原文:其八太行一脈走蝹蜿,莽莽畿西虎氣蹲。送我搖鞭竟東去,此山不語看中原。其八十三只籌一纜十夫多,細算千艘渡此河。我亦曾穈太倉粟,夜聞邪許淚滂沱!(五月十二日抵淮埔作) 其八十七故人橫海拜將軍,側立南天未蕆勛。我有

    明清

    漫感 龔自珍

    閱讀(193)

    漫感原文:絕域從軍計惘然,東南幽恨滿詞箋。一簫一劍平生意,負盡狂名十五年。漫感注釋絕域:隔絕的地域,言其遠。此指我國邊疆。惘然:失志的樣子。指從軍的愿望未能實現。東南:指我國東南沿海一帶。當時英、美、葡等國已開始在東南沿海一帶的廣州

    明清

    病梅館記 龔自珍

    閱讀(180)

    病梅館記原文:江寧之龍蟠,蘇州之鄧尉,杭州之西溪,皆產梅。或曰:“梅以曲為美,直則無姿;以欹為美,正則無景;以疏為美,密則無態。”固也。此文人畫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詔大號以繩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刪密,鋤正,以夭梅病梅為業以求錢也。梅之

  • <td id="mii4i"></td>
  • <noscript id="mii4i"><kbd id="mii4i"></kbd></noscript>
  • <tt id="mii4i"></tt>
  • 久久夜色撩人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