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mii4i"></td>
  • <noscript id="mii4i"><kbd id="mii4i"></kbd></noscript>
  • <tt id="mii4i"></tt>
  • 代別離·秋窗風雨夕 曹雪芹

    代別離·秋窗風雨夕原文:

    秋花慘淡秋草黃,耿耿秋燈秋夜長。
    已覺秋窗秋不盡,那堪風雨助凄涼!
    助秋風雨來何速?驚破秋窗秋夢綠。
    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移淚燭。
    淚燭搖搖爇短檠,牽愁照恨動離情。
    誰家秋院無風入?何處秋窗無雨聲?
    羅衾不奈秋風力,殘漏聲催秋雨急。
    連宵脈脈復颼颼,燈前似伴離人泣。
    寒煙小院轉蕭條,疏竹虛窗時滴瀝。
    不知風雨幾時休,已教淚灑窗紗濕。

    代別離·秋窗風雨夕翻譯及注釋

    翻譯
    秋天花草凋零,微明的燈光使秋夜顯得更加漫長。
    已經覺得窗外是無盡的秋色,哪能忍受秋日的風雨使秋天更加凄涼。
    秋天的風雨來的何其迅速,驚破了夢中的綠色。
    懷著秋日的感傷無法入眠,向著屏風移動流淚的蠟燭。
    晃動的燭焰點燃了短柄的燈臺,牽動了愁怨和離別的情緒。
    誰家的庭院沒有秋風侵入,那里秋日的窗外沒有雨聲?
    絲綢的被子無法抵擋秋風的力量,秋夜將盡的更漏聲催來更急的雨聲。
    整夜連綿的秋雨,就像陪伴著即將離別的人哭泣。
    庭院在秋日雨霧籠罩下更加蕭條,窗前稀疏的竹葉上時有水珠滴落。
    不知風雨何時才能停止,淚已經打濕了窗紗。

    注釋
    (1)耿耿:微明的樣子。另一義是形容心中不寧。這里字面上是前一義,要表達的意思上兼有后一義。
    (2)助凄涼:《紅樓夢》庚辰本另筆涂去“凄”字,添改作“秋”,當是為復疊“秋”字而改,有損文義,不從。
    (3)秋夢綠:秋夜夢中所見草木蔥籠的春夏景象。《紅樓夢》程高本作“秋夢續”,“續”與“驚破”相反,又與下句“不忍眠”矛盾。
    (4)秋情:指秋天景象所引起的感傷情懷。
    (5)“自向”句:暗用唐代李商隱《嫦娥》詩中“云母屏風燭影深”句意,寫寂寞。淚燭,融化的蠟脂如淚,故名。也是以物寫人。“移”,《紅樓夢》程高本作“挑”,燈草才用“挑”,燭芯只用“剪”。
    (6)搖搖:指燭焰晃動。爇,點燃。檠,燈架,蠟燭臺。
    (7)“誰家”二句:張若虛《春江花月夜》:“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小說中所謂擬其格,這類句法最明顯。
    (8)羅衾:絲綢面子的被褥。不奈:不耐,不能抵擋。
    (9)殘漏:夜里將盡的更漏聲。
    (10)連宵:整夜。脈脈:通“霢霢”,細雨連綿。颼颼:狀聲詞,形容風聲。
    (11)寒煙:秋天的細雨或霧氣。
    (12)滴瀝:水珠下滴。

    代別離·秋窗風雨夕賞析

    小說中,林黛玉病臥瀟湘館,秋夜聽雨聲淅瀝,燈下翻看《樂府雜稿》,見有《秋閨怨》、《別離怨》等詞,“不覺心有所感,亦不禁發于章句,遂成《代別離》一首,擬《春江花月夜》之格,乃名其詞曰《秋窗風雨夕》。”《春江花月夜》系初唐詩人張若虛所作,是一首寫離愁別恨的歌行。這首詩在格調和句法上都有意模仿它。“代別離·秋窗風雨夕”,前者是樂府題。代,如同“擬”,仿作的意思。用“代”字的樂府題,南朝詩人鮑照的集中特多。一般情況下,樂府詩不另外再加題目,這里因為又仿初唐歌行《春江花月夜》而作,所以又擬一個字面上與唐詩完全對稱的、更具體的詩題。

    《秋窗風雨夕》的作意,如果不加深求,可以說與《葬花吟》一樣,都可以看作是林黛玉傷悼身世之作,所不同的是它已沒有《葬花吟》中那種抑塞之氣和傲世態度,而顯得更加苦悶、頹傷。這可以從以下的情況得到解釋:林黛玉當時被病魔所纏,薛寶釵對她表示關心,使她感激之余深自悔恨,覺得往日種種煩惱皆由她自己多心而生,以至自誤到今。林黛玉本來脆弱,在病勢加深的情況下,又加上了這樣的精神負擔,就變得更加消沉。但是,如果讀者認為作者寫此詩并非只為了一般地表現林黛玉的多愁善感,要細究其深意,那么也就會發現一些問題。首先,無論是《秋閨怨》、《別離怨》或者《代別離》這類題目,在樂府中從來都有特定的內容,即只寫男女別離的愁怨,而并不用來寫背鄉離親、寄人籬下的內容。此時林黛玉雙親都已過世,家中又別無親人,詩中“別離”、“離情”、“離人”等等用語更是用不上的。再從其借前人“秋屏淚燭”詩意及所擬《春江花月夜》原詩來看,也都是寫男女別離之思。可見,要說“黛玉不覺心有所感”感的是她以往的身世遭遇是很難說得通的。這首詩只能是寫一種對未來命運的隱約預感,而這一預感恰恰被后半部佚稿中賈寶玉獲罪被拘走因而與林黛玉生離死別的情節所證實(參見《紅樓夢曲·枉凝眉》、《葬花吟》等詩鑒賞),曹雪芹的文字正有這種草蛇灰線的特點。《紅樓夢曲》中寫林黛玉的悲劇結局是:“想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兒,怎禁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脂硯齋所讀到的瀟湘館后來的景象是:“落葉蕭蕭,寒煙漠漠。”這些也都在這首詩中預先作了寫照。

    小說中林黛玉剛寫完詩擱下筆,賈寶玉就進來了,下面所描寫的主要細節是:林黛玉先說賈寶玉像漁翁,接著說漏了嘴,又把她自己比作“畫兒上畫的和戲上扮的漁婆”,因而羞紅了臉。對此,用心極細的脂硯齋用批語揭示作者這樣寫的用意說:“妙極之文!使黛玉自己直說出夫妻來,卻又云‘畫的’,‘扮的’,本是閑談,卻是暗隱不吉之兆,所謂‘畫中愛寵’是也。誰曰不然?”這一批語,對幫助讀者理解作者寫這首詩的用意,是很有啟發的。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代別離·秋窗風雨夕 曹雪芹

    明清

    南鄉子·秋暮村居 納蘭性德

    閱讀(182)

    南鄉子·秋暮村居原文:紅葉滿寒溪,一路空山萬木齊。試上小樓極目望,高低。一片煙籠十里陂。吠犬雜鳴雞,燈火熒熒歸路迷。乍逐橫山時近遠,東西。家在寒林獨掩扉。南鄉子·秋暮村居翻譯及注釋翻譯寒冷的溪上飄滿紅色落葉,一路上山林寂靜無人,樹木

    明清

    南鄉子·為亡婦題照 納蘭性德

    閱讀(176)

    南鄉子·為亡婦題照原文:淚咽卻無聲,只向從前悔薄情。憑仗丹青重省識,盈盈,一片傷心畫不成。別語忒分明,午夜鶼鶼夢早醒。卿自早醒儂自夢,更更,泣盡風檐夜雨鈴。南鄉子·為亡婦題照翻譯及注釋翻譯熱淚雙流卻飲泣無聲,只是痛悔從前沒有珍視你的一

    明清

    鳳凰臺上憶吹簫·寸寸微云 賀雙卿

    閱讀(206)

    鳳凰臺上憶吹簫·寸寸微云原文:寸寸微云,絲絲殘照,有無明滅難消。正斷魂魂斷,閃閃搖搖。望望山山水水,人去去,隱隱迢迢。從今后,酸酸楚楚,只似今宵。青遙。問天不應,看小小雙卿,裊裊無聊。更見誰誰見,誰痛花嬌?誰望歡歡喜喜,偷素粉,寫寫描描?誰還管,生生

    明清

    雜感 黃景仁

    閱讀(200)

    雜感原文:仙佛茫茫兩未成,只知獨夜不平鳴。風蓬飄盡悲歌氣,泥絮沾來薄幸名。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用是書生。莫因詩卷愁成讖,春鳥秋蟲自作聲。雜感翻譯及注釋翻譯自己成仙成佛的道路渺茫,都無法成功,只能在深夜獨自作詩,抒發心中的不平。飄泊不

    明清

    不怕鬼/曹司農竹虛言 紀昀

    閱讀(159)

    不怕鬼/曹司農竹虛言原文:曹司農竹虛言,其族兄自歙往揚州,途經友人家。時盛夏,延坐書屋,甚軒爽,暮欲下榻其中。友人曰:“是有魅,夜不可居。”曹強居之。夜半,有物自門隙蠕蠕入,薄如夾紙。入室后,漸開展作人形,乃女子也。曹殊不畏。忽披發吐舌作縊鬼

    明清

    詠芭蕉 鄭板橋

    閱讀(267)

    詠芭蕉原文:芭蕉葉葉為多情,一葉才舒一葉生。自是相思抽不盡,卻教風雨怨秋聲。詠芭蕉翻譯  芭蕉葉是那樣多情,一片葉子才舒展開一片葉子又生長了。(芭蕉葉初生多卷曲,到一定程度才舒展開,詩人認為就像相思之情那樣綿綿不斷。)芭蕉自己相思之情

    明清

    菩薩蠻·朔風吹散三更雪 納蘭性德

    閱讀(178)

    菩薩蠻·朔風吹散三更雪原文:朔風吹散三更雪,倩魂猶戀桃花月。夢好莫催醒,由他好處行。無端聽畫角,枕畔紅冰薄。塞馬一聲嘶,殘星拂大旗。菩薩蠻·朔風吹散三更雪翻譯及注釋翻譯凜冽的北風,將三更天還在飄落的大雪吹得四散飛揚。在夢中,相思之人

    明清

    偶然作 屈復

    閱讀(166)

    偶然作原文:百金買駿馬,千金買美人;萬金買高爵,何處買青春?

    明清

    蝶戀花·十二樓前生碧草 邵瑞彭

    閱讀(212)

    蝶戀花·十二樓前生碧草原文:十二樓前生碧草。珠箔當門,團扇迎風小。趙瑟秦箏彈未了,洞房一夜烏啼曉。忍把千金酬一笑?畢竟相思,不似相逢好。錦字無憑南雁杳,美人家在長干道。蝶戀花·十二樓前生碧草簡析  十二樓前的春草有綠了起來,門簾處,拿

    明清

    梅花(二首) 錢澄之

    閱讀(219)

    梅花(二首)原文:何處花先放?向南三兩村。未春天似夢,徹夜月無言。且喜昏鴉散,毋嫌翠羽喧。眾芳久寂寞,賴汝照乾坤。離離壓殘雪,脈脈照溪濱。一任夜五月,何妨天不春!芳華憑俗賞,風味與誰親?只覺閉門后,徘徊似有人。

    明清

    牧童逮狼 蒲松齡

    閱讀(195)

    牧童逮狼原文:兩牧童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謀分捉之,各登一樹,相去數十步。少傾,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倉皇。童于樹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聞聲仰視,怒奔樹下,且號且抓。其一童嗥又在彼樹致小狼鳴急。狼聞聲四顧,始望見之;乃舍此趨彼,號抓如

    明清

    錢若賡斷鵝 褚人獲

    閱讀(212)

    錢若賡斷鵝原文:明萬歷中,錢若賡守臨江,有異政。有鄉人持一鵝入市,寄店中后他往。還,索鵝,店主賴之,云:“群鵝我鵝也。”鄉人不平,訟于官。公令人取店中鵝,計四只,各以一紙,給筆硯,分四處,令其供狀。人莫不訝之。食頃,使人問鵝供不?答曰:“未。”又頃,下堂

    明清

    詠史 龔自珍

    閱讀(200)

    詠史原文:金粉東南十五州,萬重恩怨屬名流。牢盆狎客操全算,團扇才人踞上游。避席畏聞文字獄,著書都為稻粱謀。田橫五百人安在,難道歸來盡列侯?詠史注釋此題雖為“詠史”,實為揭露社會現實,作于清道光五年乙酉(公元1825)。金粉:婦女化妝用品,用作繁華

    明清

    清平樂·風鬟雨鬢 納蘭性德

    閱讀(205)

    清平樂·風鬟雨鬢原文:風鬟雨鬢,偏是來無準。倦倚玉蘭看月暈,容易語低香近。軟風吹遍窗紗,心期便隔天涯。從此傷春傷別,黃昏只對梨花。清平樂·風鬟雨鬢翻譯及注釋翻譯情人冒著風雨前來約會,因為是背著人偷偷跑出來的,所以常常不能如約而至。

    明清

    訪妙玉乞紅梅 曹雪芹

    閱讀(196)

    訪妙玉乞紅梅原文:酒未開樽句未裁,尋春問臘到蓬萊。不求大士瓶中露,為乞孀娥檻外梅。入世冷挑紅雪去,離塵香割紫云來。槎枒誰惜詩肩瘦,衣上猶沾佛院苔。訪妙玉乞紅梅注釋(1)開樽:動杯,開始喝酒。樽,酒杯。句未裁:詩未做。裁,裁奪,構思推敲。(2)

    明清

    詠白海棠 曹雪芹

    閱讀(213)

    詠白海棠原文:秋容淺淡映重門,七節攢成雪滿盆。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為魂。曉風不散愁千點,宿雨還添淚一痕。獨倚畫欄如有意,清砧怨笛送黃昏。詠白海棠注釋(1)秋容:指白海棠花,“秋”點明花開的季節,“容”用擬人的手法喻其美好。(2)攢:簇聚

    明清

    唐多令·柳絮 曹雪芹

    閱讀(202)

    唐多令·柳絮原文:粉墮百花洲,香殘燕子樓。一團團、逐隊成球。飄泊亦如人命薄,空繾綣,說風流。草木也知愁,韶華竟白頭。嘆今生、誰舍誰收!嫁與東風春不管,憑爾去,忍淹留!唐多令·柳絮注釋①粉墮:形容柳絮飄落。百花洲:指百花盛開處。②燕子樓:相傳是

    明清

    詠菊 曹雪芹

    閱讀(182)

    詠菊原文:無賴詩魔昏曉侵,繞籬欹石自沉音。毫端蘊秀臨霜寫,口齒噙香對月吟。滿紙自憐題素怨,片言誰解訴秋心?一從陶令評章后,千古高風說到今。詠菊翻譯及注釋翻譯難以抑制的詩興從早到晚把我糾纏,只好圍繞著籬笆散步或倚在石頭上獨自低吟。筆端

    宋代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二首 陸游

    閱讀(185)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二首原文:風卷江湖雨暗村,四山聲作海濤翻。溪柴火軟蠻氈暖,我與貍奴不出門。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二首翻譯及注釋翻譯天空黑暗,大風卷著江湖上的雨,四周的山上

    明清

    葬花吟 曹雪芹

    閱讀(193)

    葬花吟原文: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游絲軟系飄春榭,落絮輕沾撲繡簾。閨中女兒惜春暮,愁緒滿懷無釋處。手把花鋤出繡簾,忍踏落花來復去。柳絲榆莢自芳菲,不管桃飄與李飛;桃李明年能再發,明年閨中知有誰?三月香巢已壘成,梁間燕子太無情!明年花

    明清

    終身誤 曹雪芹

    閱讀(156)

    終身誤原文: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對著,山中高士晶瑩雪;終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嘆人間,美中不足今方信:縱然是齊眉舉案,到底意難平。終身誤注釋(1)金玉良姻:指寶玉與寶釵的婚姻。小說中曾寫薛寶釵的金鎖“是個癩頭和尚送的”,上面所鏨

    明清

    水龍吟·雞鳴風雨瀟 劉基

    閱讀(153)

    水龍吟·雞鳴風雨瀟原文:雞鳴風雨瀟瀟,側身天地無劉表。啼鵑迸淚,落花飄恨,斷魂飛繞。月暗云霄,星沈煙水,角聲清裊。問登樓王粲,鏡中白發,今宵又添多少。極目鄉關何處,渺青山髻螺低小。幾回好夢,隨風歸去,被渠遮了。寶瑟弦僵,玉笙指冷,冥鴻天杪。但侵

  • <td id="mii4i"></td>
  • <noscript id="mii4i"><kbd id="mii4i"></kbd></noscript>
  • <tt id="mii4i"></tt>
  • 久久夜色撩人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