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mii4i"></td>
  • <noscript id="mii4i"><kbd id="mii4i"></kbd></noscript>
  • <tt id="mii4i"></tt>
  • 金縷曲·贈梁汾 納蘭性德

    金縷曲·贈梁汾原文:

    德也狂生耳!
    偶然間、淄塵京國,烏衣門第。
    有酒惟澆趙州土,誰會成生此意?
    不信道、遂成知己。
    青眼高歌俱未老,向尊前、拭盡英雄淚。
    君不見,月如水。
    共君此夜須沉醉。
    且由他、娥眉謠諑,古今同忌。
    身世悠悠何足問,冷笑置之而已!
    尋思起、從頭翻悔。
    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緣、恐結他生里。
    然諾重,君須記。

    金縷曲·贈梁汾翻譯及注釋

    翻譯
      我原本也是個狂妄的小子,我在京城混跡于官場,這不過是因為出身于高貴門第和命運的偶然安排罷了。我真心仰慕平原君的廣結賢士,希望能有趙國平原君那樣招賢納士的人來善待天下賢德才士,可是卻沒有誰會理解我的這片心意。萬萬沒有想到,今天竟然遇到了您這位知己。今天,趁我們還不算老,擦去感傷的眼淚,縱酒高歌,把精神振作起來。
      今天我們一定要開懷暢飲,一醉方休。從古到今,才干出眾、品行端正的人遭受謠言中傷,這都是常有的事,姑且由他去吧。人生歲月悠悠,難免遭受點挫折苦惱,這些都沒必要放在心上,思過之后冷笑一聲放在一邊就完事兒了。若總是耿耿于懷,那么從人生一開始就錯了。今天我們一朝以心相許,成為知己,他日即使經歷千萬劫難,我們的友情也要依然長存。這后半生的緣分,恐怕要到來世也難以補足。這個諾言是很沉重的,您一定要牢牢記在心里。

    注釋
    (1)金縷曲:詞牌名。
    (2)梁汾:顧貞觀(1637~1714年),字華峰,號梁汾。江蘇無錫人,納蘭性德的朋友。清康熙五年(1666年)順天舉人。著有《積書巖集》及《彈指詞》。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與納蘭性德相識,從此交契,直至納蘭性德病歿。
    (3)德也狂生耳:我本是個狂放不羈的人。德,作者自稱。
    (4)偶然間,淄塵京國,烏衣門第:我在京城混跡于官場,又出身于高貴門第,這只是命運的偶然安排。淄塵京國,表居北京之無奈。淄塵,黑塵,喻污垢。此處作動詞用,指混跡。淄,通“緇”,黑色。京國,京城。烏衣門第:東晉王、謝大族多居金陵烏衣巷,后世遂以該巷名指稱世家大族。
    (5)有酒惟澆趙州土:用李賀《浩歌》“買絲繡作平原君,有酒唯澆趙州土”句意,是說希望有戰國時趙國平原君那樣招賢納士的人來善待天下賢德才士。澆,澆酒祭祀。趙州土,平原君墓土。
    (6)誰會成生此意:誰會理解我的這片心意。會,理解。成生,作者自稱。作者原名成德,后避太子諱改性德。
    (7)不信道、竟逢知己:萬萬沒有想到,今天竟然遇到了知己。
    (8)青眼高歌俱未老:趁我們青壯盛年,縱酒高歌。青眼,契重之眼光,此指青春年少。
    (9)向尊前、拭盡英雄淚:姑且面對酒杯,擦去英雄才有的眼淚。為二人均不得志而感傷。尊,同“樽”。
    (10)且由他、娥眉謠諑,古今同忌:姑且由他去吧,才干出眾,品行端正的人容易受到謠言中傷,這是古今常有的事。娥眉,亦作“蛾眉”,喻才能。謠諑,造謠毀謗。忌,語助詞,無實義。
    (11)身世悠悠何足問:人生歲月悠悠,遭受挫折苦惱,不必去追究。悠悠,遙遠而不定貌。
    (12)尋思起、從頭翻悔:若對挫折耿耿于懷,反復尋思,那么從人生一開始就錯了。
    (13)一日心期千劫在:一日以心相許成為知己,即使經歷千萬劫難,我們二人的友情也將依然長存。心期:以心相許,情投意合。
    (14)后身緣、恐結他生里:來世他生,我們的情緣還將保持。后身緣,來生情緣。
    (15)然諾重,君須記:朋友間信用為重,您要切記。然諾重,指守信譽,不食言。

    金縷曲·贈梁汾賞析

    “德也狂生耳”,起句十分奇兀,使人陡然一驚;因為納蘭性德的父親明珠,是當時權傾朝野的宰輔。納蘭性德風華正茂,文武雙全,在他面前正鋪設著一條榮華富貴的坦途。然而,他竟劈頭自稱“狂生”,而且還帶著頗為不屑的語氣,這一下就抓住了讀者的心,使人不得不注意品味。

    跟著三句,是他對自己身世的看法,“偶然間,緇塵京國,烏衣門第。”緇塵即塵污,比喻世俗的污垢。納蘭性德化用謝朓“誰能久京洛,緇塵染素衣”的詩意,說自己生長在京師的富貴人家,蒙受塵世的污濁。“偶然間”三字。表明他并不希罕金粉世家繁華喧囂的生活。在詞的開頭,他就坦率地把自己鄙薄富貴家庭的心境,告訴給顧貞觀,是希望出身寒素的朋友們理解他,不要把他看成是一般的貴介公子。

    “有酒惟澆趙州土”。原是唐代詩人李賀的詩句:“買絲繡作平原君,有酒惟澆趙州土。”平原君即戰國時代趙國的公子趙勝,此人平生喜歡結納賓客。李賀寫這兩句詩,對那些能夠賞識賢士的人表示懷念。他舉起酒杯,澆向趙州,覺得茫茫宇內,惟獨平原君值得景仰。納蘭性德徑用李詩入詞,同樣是表示對愛惜人才者的敬佩。當然,他和李賀的心情不盡相同。李賀懷才不遇,攀附無門;納蘭性德生長名門,青云有路。但是,他從顧貞觀、吳兆騫等人的遭遇里,深深感到社會的不平,感到人才總是無法逃脫遭受排擠的厄運,因而憂思重重,滿懷悲憤。他也知道,他的心境,很難得到世人的理解,他呼喊:“誰會成生此意”,透露出孤獨落寞的悲哀。總之,他的失望、彷徨、牢騷之情,統統包含在反詰的口吻之中。

    前幾句,作者極寫心情的抑郁,這正好為得遇知己朋友的興奮預作蓄勢。就在感到山窮水盡的時候,他遇到梁汾了。“不信道,遂成知己”。驟然看來,在“不信道”之后,又加上“遂”字,顯得有點累贅,但重復強調意外之感,是為了表達得友的狂喜。這幾句,筆勢馳驟,極盡騰挪變化之妙。

    接下去是寫知己相逢的情景。“青眼高歌俱未老,向尊前,拭盡英雄淚。”青眼是高興的眼色,據說晉代阮籍能為青白眼,遇見意氣相投的人,便露出青色的眼珠。杜甫《短歌行》有句云:“青眼高歌望吾子,眼中之人我老矣。”納蘭性德翻用其意,說他們相遇時彼此正當盛年,都還未老,于是青眼相向,慷慨高歌。不過,在舉杯痛飲之余,又不禁涕淚滂沱。英雄失路,惺惺相惜,得友的喜悅、落拓的悲哀,一齊涌上心頭。辛稼軒曾有句云:“倩何人,喚取翠袖紅巾,揾英雄淚。”納蘭性德的心情,與此相類。不過,辛詞“揾”字比較含蓄,納蘭用“拭盡”一語,卻是淋漓盡致地宣泄情感。這幾句,詩人把歌哭笑啼交錯在一起,比杜、辛的詩句顯得更鮮明更奔放。

    以“君不見,月如水”作收束。它是全篇唯一的景語。那一夜,月兒皎潔,涼浸浸的,似是映襯著他們悲涼的情懷,又似是他們純潔友誼的見證。

    一般人寫詞,包括納蘭性德在內,總喜歡較多敷寫眼前或內中看到的景色。因情寫景,情景相生,會收到形象生動境界雋永的藝術效果。象〔金縷曲〕這樣體制較長的詞調,完全不入景語,則易流于粗率。納蘭性德這首詞著眼于傳情,詩人直抒胸臆,但也注意順手拈來一二景語,約略點染。沈謙在《堪詞雜說》中認為:“長調要操縱自如,忌粗率,能于豪爽中著一二精微語,綿纏中著一二激厲語,尤見錯綜。”這是頗有見地的經驗之談。納蘭性德在歇拍中稍作跌宕,略寫月色,正是在豪爽中夾入工細之筆。這似乎是閑筆,卻使人感到,詩人極度激動的感情,又蘊含著深沉的意味。

    納蘭從同情顧貞觀、吳兆騫的坎坷遭遇著筆。“共君此夜須沉醉。”這里的“須”字很值得玩味。它表明,詩人要有意識地使自己神經麻木。從寫法上看,此句與杜甫的名句“白日放歌須縱酒”也頗相似,但意境大不相同。“縱酒”未必大醉,“沉醉”卻是醉得不省人事。為什么必須爛醉如泥?下面跟著作答。“且由他,蛾眉謠諑,古今同忌。”屈原說過:“眾女嫉余之蛾眉兮,謠諑謂余以善淫。”在納蘭性德看來,古往今來,有才識之士被排斥不用者多如牛毛,顧貞觀等受到不公的待遇也自不可避免。不合理的現實既已無法改變,他便勸慰好友,大家懶得去管,一醉了事。這種一醉解千愁的作法,固然是逃避現實的表現,但詩人冷峭的情緒,乃是憤怒與消極的混合物。

    “身世悠悠何足問,冷笑置之而已”。從顧貞觀等今古才人的遭遇中,詩人想到自己。在污濁的社會中,過去的生涯,毫無意趣,將來的命運,也不值一曬,因而他發出了“尋思起,從頭翻悔”的感嘆。在詞的開頭,詩人已透露出他對門閥出身的不屑,這里再一次申明,是強調他和顧貞觀有著同樣的煩惱,對現實有著同樣的認識,他和顧貞觀一起承受著不合理社會給予的壓力。在這里,通過詩人對朋友安慰體貼相濡以沫的態度,我們也看到了他對現實生活的不滿和激忿。

    在激動之余,納蘭性德把筆鋒拉回,用沉著堅定的調子抒寫他對友情的珍惜。“一日心期千劫在,后生緣,恐結在他生里。”劫是梵語劫簸的省略,是計算時間的數量詞。在不期然得遇知己的時刻。他鄭重表示,一旦傾心相許,友誼便地久天長,可以經歷千年萬載。同時,彼此相見恨晚,只好期望來世補足今生錯過的時間。用不著剖析,這番誓言,灼熱如火。結句“然諾重,君須記”。再三叮嚀,強烈地表達與顧貞觀世世為友的愿望。

    納蘭性德有些詞,寫得悲涼頑艷,象“春云吹散湘簾雨,絮粘蝴蝶飛還住”。象“急雪乍翻香閣絮,輕風吹到膽瓶梅”。使人讀來覺得香留齒頰。但是,納蘭詞最大的特點是直抒性靈,感情直率,他一貫認為,“詩乃心聲,性情之事也。”這種主張,體現在創作中,便顯得不事雕飾,天籟自鳴。王國維說:“納蘭容若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這比較準確地概括出納蘭性德的創作風格。就〔金縷曲〕《贈梁汾》而言,我們可以看到詩人運筆如流水行云,一任真純充沛的感情在筆端酣暢地抒發。不過,納蘭性德的詩歌直寫懷抱,又非不注意藝術錘煉,一味粗頭亂服。從〔金縷曲〕的分析中,我們發現作者經常化用名句,運用典故。劉熙載在《藝概》中說:“詞中用事,貴無事障。晦也,膚也,多也,板也,此類皆障也。姜白石用事入妙,其要訣所在,可于其《詩說》見之,曰:‘僻事實用,熟事虛用。學有余而約用之,善用事者也。乍敘事而間以理言,得活法者也。’”納蘭性德天衣無縫地流暢地運用故實,就是善與活的一例。正因如此,這首〔金縷曲〕顯得既酣暢,又深沉;既慷慨淋漓,又耐人尋味。這首詞沒有華麗的詞藻,卻使人讀來五內沸騰,神搖魄蕩,感覺到作者字字句句,出自肺腑。它的成就,證實了一條創作的真理:真情實感,是詩歌的生命。

    金縷曲·贈梁汾軼事典故

    納蘭容若寫的這首“金縷曲”有個故事,他這首詞是贈給好友顧梁汾的,但詞中的“蛾眉謠諑,古今同忌”說的卻是另一個朋友的事。這個朋友名叫吳漢槎,是當時有名的江南才子(籍貫江蘇吳江),和顧梁汾及納蘭的交情都很好。順治丁酉年,吳漢槎考中舉人,但不幸得很,這場考試,由于主考官有舞弊的事情發生,鬧成大獄。吳漢槎雖然是憑真才實學考中的,也受牽連,被判充軍寧古塔。

    顧梁汾全力營救朋友,想盡一切方法,過了二十年之久,順治換了康熙,仍然無濟于事。納蘭容若的父親納蘭明珠在康熙年間官封“太傅”(相當于宰相),顧梁汾就在納蘭的家里做他父親的幕客。他在太傅府中,想起好友在邊塞之地受盡寒苦,于是就寫了兩首金縷曲寄去給他。這是中國文學史上非常出名的兩首詞,被認為足可以比美李陵與蘇武的‘河梁生別詩’并向秀懷念嵇康的“思舊賦”的。

    納蘭容若看了大為感動,于是也寫了兩闋“金縷曲”給顧梁汾。其中之一就是開篇那首,詞中的“娥眉謠諑,古今同忌”指的就是那個“科場舞弊案”吳漢槎所受的冤枉事了。他又在另一首“金縷曲”的結尾說:“絕塞生還吳季子,算眼前此外皆閑事。知吾者,梁汾耳。”表示他和顧梁汾一樣,所要達成的目標,就是要把吳漢槎救回來。后來他等到了一個適當的機會,求他父親援手。納蘭明珠出了點力,朋友們大家再湊了點錢,終于把吳漢槎贖回來。時人稱顧梁汾那兩閨金縷曲為“贖命詞”。又有個名叫顧忠的寫詩記其事道:“金蘭倘使無良友,關塞終當老健兒。”贊美了顧梁汾、納蘭容若和吳漢槎的友情。

    金縷曲·贈梁汾創作背景

    清代詞壇,出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許多詞人,競用〔金縷曲〕這一詞牌填詞。像陳維崧,一生竟寫了〔金縷曲〕幾百首。而在清代眾多的〔金縷曲〕里,最受人注意的,有納蘭性德贈梁汾一首。據徐釚在《詞苑叢譚》中說,此詞一出,“都下競相傳寫,于是教坊歌曲間,無不知有《側帽詞》者。”

    納蘭性德字容若,是清代初年杰出的詞人,梁啟超在評價他的詞作時,說他“直追李主”。況周頤也認為:“納蘭容若為國初第一詞人。”現存納蘭性德的詞作,有三百多首。這些詞,有寫愛情的苦悶,有寫仕宦的煩惱,有寫塞外風光與江南景物,也有表現封建社會行將崩壞時地主階級有識之士的失落感。許多詞,寫得凄婉動人,其中又充塞著磊落不平之氣,在詞史上獨具一格。可惜,納蘭性德只活了三十一歲,作為貴介公子、皇室侍衛,生活面比較狹窄,這不能不對創作也有所影響。在二十四歲那年,納蘭性德把自己的詞作編選成集,名為《側帽詞》。顧貞觀后來重刊納蘭的詞作,更名《飲水詞》。〔金縷曲〕《贈梁汾》則是納蘭詞中熠熠生輝的一首絕唱。 本詞作于康熙十五年,亦是性德的成名之作。其時性德初識顧貞觀,作此《金縷曲》為顧貞觀題照。

    顧貞觀有一首和作,題為《金縷曲 酬容若見贈次原韻》。詩云:“且住為佳耳。任相猜、馳箋紫閣,曳裙朱第。不是世人皆欲殺,爭顯憐才真意。容易得、一人知己。慚愧王孫圖報薄,只千金、當灑平生淚。曾不直,一杯水。 歌殘擊筑心愈醉。憶當年、侯生垂老,始逢無忌。親在許身猶未得,俠烈今生矣已。但結記、來生休悔。俄傾重投膠在漆,似舊曾、相識屠沽里。名預藉,石函記。”

    梁汾,就是顧貞觀的別號。顧貞觀也是清初著名的詩人,他一生郁郁不得志,早年擔任秘書省典籍,因受人輕視排擠,忿而離職。李漁在《贈顧梁汾典籍》一詩中說:“鑷髭未肯棄長安,羨爾芳容忽解官;名重自應離重任,才高那得至高官。”這表明,顧貞觀的離任,實在是不得已的。納蘭性德在詞里說:“蛾眉謠琢,古今同忌”,正是有所為而發。

    顧貞觀是在四十歲時,才認識二十有二的納蘭性德,一見即恨識余之晚矣。他說:“歲丙午,容若二十有二,乃一見即恨識余之晚,閱數日,填此曲為余題照。極感其意,而私訝他生再結殊不祥,何意為乙丑之讖也。”那時,顧貞觀又一次上京,經人介紹,當了納蘭性德的家庭教師,兩人相見恨晚,成為忘年之交。

    納蘭性德與顧貞觀心心相印,很重要的原因,是他們對現實有共同的認識。據顧貞觀說,吳兆騫被誣流放,納蘭性德看了顧給吳的兩首〔金縷曲〕,異常感動,決心參予營救吳兆騫的活動,并且給顧貞觀寫了這首披肝瀝膽的詩篇。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金縷曲·贈梁汾 納蘭性德

    明清

    蝶戀花·滿地霜華濃似雪 王國維

    閱讀(177)

    蝶戀花·滿地霜華濃似雪原文:滿地霜華濃似雪。人語西風,瘦馬嘶殘月。一曲陽關渾未徹。車聲漸共歌聲咽。換盡天涯芳草色。陌上深深,依舊年時轍。自是浮生無可說。人間第一耽離別。蝶戀花·滿地霜華濃似雪翻譯及注釋翻譯滿地凝結著寒霜,濃得像

    明清

    采桑子·塞上詠雪花 納蘭性德

    閱讀(194)

    采桑子·塞上詠雪花原文:非關癖愛輕模樣,冷處偏佳。別有根芽,不是人間富貴花。謝娘別后誰能惜,飄泊天涯。寒月悲笳,萬里西風瀚海沙。采桑子·塞上詠雪花翻譯及注釋翻譯我喜歡雪花不在于其輕盈的形態,更在于其在寒處生長。雪花,雖與牡丹、海棠等

    明清

    水調歌頭·題西山秋爽圖 納蘭性德

    閱讀(163)

    水調歌頭·題西山秋爽圖原文:空山梵唄靜,水月影俱沉。悠然一境人外,都不許塵侵。歲晚憶曾游處,猶記半竿斜照,一抹界疏林。絕頂茅庵里,老衲正孤吟。云中錫,溪頭釣,澗邊琴。此生著幾兩屐,誰識臥游心?準擬乘風歸去,錯向槐安回首,何日得投簪。布襪青鞋約

    明清

    琵琶仙·中秋 納蘭性德

    閱讀(167)

    琵琶仙·中秋原文:碧海年年,試問取、冰輪為誰圓缺?吹到一片秋香,清輝了如雪。愁中看、好天良夜,知道盡成悲咽。只影而今,那堪重對,舊時明月。花徑里、戲捉迷藏,曾惹下蕭蕭井梧葉。記否輕紈小扇,又幾番涼熱.。只落得,填膺百感,總茫茫、不關離別。一

    明清

    春風 袁枚

    閱讀(202)

    春風原文:春風如貴客,一到便繁華。來掃千山雪,歸留萬國花。春風翻譯春風就像貴客一般,所到之地立刻繁華起來。春風吹來時融化千山的積雪,吹過后留下萬國的花香。

    明清

    濰縣署中畫竹呈年伯包大丞括/墨竹圖題詩 鄭燮

    閱讀(172)

    濰縣署中畫竹呈年伯包大丞括/墨竹圖題詩原文: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濰縣署中畫竹呈年伯包大丞括/墨竹圖題詩翻譯  在書齋躺著休息,聽見風吹竹葉發出蕭蕭之聲,立即聯想是百姓啼饑號寒的怨聲。雖然我

    明清

    地震 蒲松齡

    閱讀(143)

    地震原文: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刻,地大震。余適客稷下,方與表兄李篤之對燭飲。忽聞有聲如雷,自東南來,向西北去。眾駭異,不解其故。俄而幾案擺簸,酒杯傾覆;屋梁椽柱,錯折有聲。相顧失色。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趨出。見樓閣房舍,仆而復起;墻傾屋塌之聲,與

    明清

    浣溪沙·殘雪凝輝冷畫屏 納蘭性德

    閱讀(164)

    浣溪沙·殘雪凝輝冷畫屏原文:殘雪凝輝冷畫屏,落梅橫笛已三更,更無人處月朧明。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斷腸聲里憶平生。浣溪沙·殘雪凝輝冷畫屏翻譯及注釋翻譯殘雪凝輝讓溫暖的畫屏變得冰冷。梅花隨涼風飄落,憂傷的笛聲傳來,已是寂寞黃

    明清

    圓圓曲 吳偉業

    閱讀(178)

    圓圓曲原文:鼎湖當日棄人間,破敵收京下玉關。慟哭六軍俱縞素,沖冠一怒為紅顏。紅顏流落非吾戀,逆賊天亡自荒宴。電掃黃巾定黑山,哭罷君親再相見。相見初經田竇家,侯門歌舞出如花。許將戚里箜篌伎,等取將軍油壁車。家本姑蘇浣花里,圓圓小字嬌羅綺

    明清

    沁園春·丁巳重陽前 納蘭性德

    閱讀(234)

    沁園春·丁巳重陽前原文:丁巳重陽前三日,夢亡婦淡妝素服,執手哽咽,語多不復能記。但臨別有云:“銜恨愿為天上月,年年猶得向郎圓。”婦素未工詩,不知何以得此也,覺后感賦。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記繡榻閑時,并吹紅雨;雕闌曲處,同倚斜陽。夢好難

    明清

    問說 劉開

    閱讀(162)

    問說原文:君子之學必好問。問與學,相輔而行者也。非學無以致疑,非問無以廣識;好學而不勤問,非真能好學者也。理明矣,而或不達于事;識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細,舍問,其奚決焉?賢于己者,問焉以破其疑,所謂“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問焉以求一得,所謂“以能

    明清

    漫感 龔自珍

    閱讀(196)

    漫感原文:絕域從軍計惘然,東南幽恨滿詞箋。一簫一劍平生意,負盡狂名十五年。漫感注釋絕域:隔絕的地域,言其遠。此指我國邊疆。惘然:失志的樣子。指從軍的愿望未能實現。東南:指我國東南沿海一帶。當時英、美、葡等國已開始在東南沿海一帶的廣州

    明清

    如夢令·正是轆轤金井 納蘭性德

    閱讀(175)

    如夢令·正是轆轤金井原文:正是轆轤金井,滿砌落花紅冷。驀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難定。誰省,誰省。從此簟紋燈影。如夢令·正是轆轤金井翻譯及注釋翻譯天亮了,井臺上響起了轆轤聲。一夜風雨,滿階落花,凋零中透出一絲冷意。在這樣一個清晨,“我”和她

    明清

    元夕無月 丘逢甲

    閱讀(179)

    元夕無月原文:滿城燈市蕩春煙,寶月沉沉隔海天。看到六鰲仙有淚,神山淪沒已三年!三年此夕月無光,明月多應在故鄉。欲向海天尋月去,五更飛夢渡鯤洋。元夕無月翻譯及注釋翻譯滿城燈火蕩漾著一片春煙,天色陰沉,月亮隱在海天的那邊。看到鰲山燈彩,引起

    明清

    采桑子·塞上詠雪花 納蘭性德

    閱讀(194)

    采桑子·塞上詠雪花原文:非關癖愛輕模樣,冷處偏佳。別有根芽,不是人間富貴花。謝娘別后誰能惜,飄泊天涯。寒月悲笳,萬里西風瀚海沙。采桑子·塞上詠雪花翻譯及注釋翻譯我喜歡雪花不在于其輕盈的形態,更在于其在寒處生長。雪花,雖與牡丹、海棠等

    明清

    水調歌頭·題西山秋爽圖 納蘭性德

    閱讀(163)

    水調歌頭·題西山秋爽圖原文:空山梵唄靜,水月影俱沉。悠然一境人外,都不許塵侵。歲晚憶曾游處,猶記半竿斜照,一抹界疏林。絕頂茅庵里,老衲正孤吟。云中錫,溪頭釣,澗邊琴。此生著幾兩屐,誰識臥游心?準擬乘風歸去,錯向槐安回首,何日得投簪。布襪青鞋約

    明清

    琵琶仙·中秋 納蘭性德

    閱讀(167)

    琵琶仙·中秋原文:碧海年年,試問取、冰輪為誰圓缺?吹到一片秋香,清輝了如雪。愁中看、好天良夜,知道盡成悲咽。只影而今,那堪重對,舊時明月。花徑里、戲捉迷藏,曾惹下蕭蕭井梧葉。記否輕紈小扇,又幾番涼熱.。只落得,填膺百感,總茫茫、不關離別。一

    明清

    金縷曲二首 顧貞觀

    閱讀(176)

    金縷曲二首原文:寄吳漢槎寧古塔,以詞代書,丙辰冬,寓京師千佛寺,冰雪中作。季子平安否?便歸來,平生萬事,那堪回首!行路悠悠誰慰藉,母老家貧子幼。記不起,從前杯酒。魑魅搏人應見慣,總輸他,覆雨翻云手,冰與雪,周旋久。淚痕莫滴牛衣透,數天涯,依然骨肉,幾家能

    明清

    蝶戀花·辛苦最憐天上月 納蘭性德

    閱讀(172)

    蝶戀花·辛苦最憐天上月原文:辛苦最憐天上月,一昔如環,昔昔都成玦。若似月輪終皎潔,不辭冰雪為卿熱。無那塵緣容易絕,燕子依然,軟踏簾鉤說。唱罷秋墳愁未歇,春叢認取雙棲蝶。蝶戀花·辛苦最憐天上月翻譯及注釋翻譯  最辛苦和最讓人憐愛的是天

    明清

    山花子·風絮飄殘已化萍 納蘭性德

    閱讀(170)

    山花子·風絮飄殘已化萍原文:風絮飄殘已化萍,泥蓮剛倩藕絲縈。珍重別拈香一瓣,記前生。人到情多情轉薄,而今真個不多情。又到斷腸回首處,淚偷零。(不多情 一作:悔多情)山花子·風絮飄殘已化萍翻譯及注釋翻譯風中的柳絮殘飛到水面化作浮萍,河泥

    明清

    采桑子·九日 納蘭性德

    閱讀(174)

    采桑子·九日原文:深秋絕塞誰相憶,木葉蕭蕭。鄉路迢迢。六曲屏山和夢遙。 佳時倍惜風光別,不為登高。只覺魂銷。南雁歸時更寂寥。采桑子·九日翻譯及注釋翻譯深秋時分,在這遙遠的邊塞,有誰能記得我?樹葉發出蕭蕭的聲響。返鄉之路千里迢迢。家

    明清

    虞美人·曲闌深處重相見 納蘭性德

    閱讀(184)

    虞美人·曲闌深處重相見原文:曲闌深處重相見,勻淚偎人顫。凄涼別后兩應同,最是不勝清怨月明中。半生已分孤眠過,山枕檀痕涴。憶來何事最銷魂,第一折枝花樣畫羅裙。虞美人·曲闌深處重相見翻譯及注釋翻譯當年在曲折的回廊深處,我再一次與你相逢

  • <td id="mii4i"></td>
  • <noscript id="mii4i"><kbd id="mii4i"></kbd></noscript>
  • <tt id="mii4i"></tt>
  • 久久夜色撩人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