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mii4i"></td>
  • <noscript id="mii4i"><kbd id="mii4i"></kbd></noscript>
  • <tt id="mii4i"></tt>
  • 書項王廟壁 王象春

    書項王廟壁原文:

    三章既沛秦川雨,入關又縱阿房炬,漢王真龍項王虎。
    玉玦三提王不語,鼎上杯羹棄翁姥,項王真龍漢王鼠。
    垓下美人泣楚歌,定陶美人泣楚舞,真龍亦鼠虎亦鼠。

    書項王廟壁注釋

    ① “三章”句:漢·司馬遷《史記·高祖本紀》記載:劉邦進入秦川后,“與父老約,法三章耳: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沛:水多,此為沐浴的意思。秦川:指陜西、甘肅秦嶺以北的平原地帶。
    ②“入關”句:指項羽火燒阿房宮。
    ③“玉玦”句:《史記·項羽本紀》記載,鴻門宴上,范增三提玉玦,暗示項羽起伏兵殺掉劉邦以除后患,但“項王默然不應”。
    ④“鼎上”句: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記載:楚漢相爭時期,項羽擔心長期對峙下去對他不利,于是抓了劉邦的父親,揚言劉邦不投降就殺了他父親燉成肉羹吃,劉邦聽說后說:“吾與項羽俱北面受命懷王,曰:約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即幸分我一杯羹。”
    ⑤“垓下”句:指霸王別姬。
    ⑥定陶美人:劉邦的寵姬戚夫人是山東定陶人,故稱。

    書項王廟壁鑒賞

    中國文人喜歡在詩中臧否人物。王象春這首詩,就對項羽、劉邦這兩位大人物作了一番評說。

    項羽、劉邦當初并不是什么大人物,不過都是有野心的人。照司馬遷的記載,他倆都見過秦始皇。項羽見了說:“彼可取而代也!”劉邦見了說:“大丈夫當如此也!”雖然一個藐視,一個艷羨,目標卻都是自己想當皇帝。后來果然為了天下,龍爭虎斗,打得個昏天黑地,野心得遂,小人物也就進入了“大人物”的圈子。在這場爭奪中,劉邦勝了,項羽敗了。在以成敗論英雄的中國,自然會為勝者送上無量贊歌,對失敗者則大抵少有好話,能像司馬遷那樣把項羽列入《本紀》,還有不少贊許之辭,就算很不容易了。王象春從功業的成就來觀察,以為劉邦能去秦苛法,約法三章,如天降甘霖,深得民心,可謂真龍;項羽勇可稱虎,但入關后只知掮槍綽棒、縱火劫掠,不懂收拾人心,只是一介莽夫,終較劉邦遜色。

    這一評論雖很簡潔,但未有新意。不過,王象春的劉項比較論還有后面兩層意思,讀來就頗不俗了。

    一層是從人格上比較。鴻門宴上,范增三提玉玦,暗示項羽起伏兵殺掉劉邦以除后患,但“項王默然不應”。他堂堂做人,寧可一刀一槍在戰場決勝負,不愿意在背后搞陰謀詭計。劉邦不同,當項羽把劉邦他爹綁在砧板上,威脅劉邦退軍時,劉邦竟完全不以老子的安危為念,嬉皮笑臉地對項羽說:我們曾約為兄弟,我老子就是你老子。如果你想把你老子煮來吃,請分一碗肉羹給我嘗嘗。完全是一副潑皮無賴的樣子。兩相比較,論人格,王象春以為“項王真龍漢王鼠”。中外歷史上,政治家都是玩弄詭計的高手,翻云覆雨、朝令夕改、弄虛作假、背信棄義,是家常便飯。成功了,這一切都可以當作靈活的手腕兒載入經典。如果失敗,自然另作別論。項羽勇猛,不擅詭計,終于失敗,但王象春以為項羽的人格高于劉邦。這樣的評論,就有點意思了。做人,總要講點人格,如果不講人格,整日玩弄些陰謀陽謀,雖然得了天下,可稱梟雄,也難得到人們心底的尊敬。

    再一層是從人性的層面作比較。他選擇的切入點是劉、項同自己心愛女人的關系。男女的情愛,應當是人性的至潔至純。湯顯祖《牡丹亭》題詞中所謂“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正是說的從情愛之深淺可以窺探人性的真偽。一個人如果為物欲、權欲所迷,便不會有真正的男女情愛。即或他們養小妾、包二奶也曾信誓旦旦,一朝同物欲、權欲的利益相左,山盟海誓的女人便被棄如敝屣,成為他們的攫取私欲的犧牲。“垓下美人泣楚歌”是說虞姬的故事。這個故事在京劇《霸王別姬》中項王不舍,虞姬自盡,被梅蘭芳演得纏綿悱惻。但在《史記》中只說項王“悲歌忼慨”,“美人和之”,然后項王“泣下數行”。“虞兮虞兮奈若何”——譯成白話,就是“虞啊虞啊,怎么來安頓你呢?”怎么安頓?沒見記述,只說他帶著八百從騎突圍走了,看來是把虞姬丟下沒管。后來的《楚漢春秋》說虞姬有和歌道:“漢兵已略地,四面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看來是出于假托,就像京戲里寫虞姬自刎在先,項王突圍在后一樣,不過是后人以為應當如此罷了。“定陶美人泣楚舞”,是說劉邦的寵姬戚夫人的。戚夫人是定陶人,恃寵固位是這類女人的毛病,戚夫人也不能免,所以纏著劉邦要把自己的兒子立為太子。劉邦也曾答應過,但因張良設計,為太子找了幾個出色的保護人,使劉邦不敢另行廢立。于是,對戚夫人說,太子羽翼已成,動不了了。呂后真是你的主子了。劉邦是否真是因為有了商山四皓輔佐太子,就不敢有所動作,姑置勿論。他的這一舉動是否有利漢室也暫不討論,但明知呂后狠辣,戚姬命運堪憂,卻不做任何安排,只是說:你為我跳楚舞,我為你唱楚歌。戚夫人“噓唏流涕”他也不管,自顧自走了,那薄情也同項羽差不多了。后來戚夫人母子都慘死于呂后之手,劉邦是不能辭其咎的。從人性的角度看劉、項,王象春以為二人都是“鼠”。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書項王廟壁 王象春

    明清

    原州九日 趙時春

    閱讀(126)

    原州九日原文:秋聲咽塞笳,邊氣肅霜華。九日登高處,群山入望賒。蒼蒹仍碧水,綠酒對黃花。鴻鵠歸何處,長天空落霞。原州九日注釋①這首詩選自《宣統固原州志》。原州,北魏至唐代州名。治今固原市原州區城關。北魏正光五年(524年)始置,因治高平城,蓋

    明清

    唐多令·寒食 陳子龍

    閱讀(138)

    唐多令·寒食原文:時聞先朝陵寢,有不忍言者。碧草帶芳林,寒塘漲水深。五更風雨斷遙岑。雨下飛花花上淚,吹不去,兩難禁。雙縷繡盤金,平沙油壁侵。宮人斜外柳陰陰。回首西陵松柏路,腸斷也,結同心。唐多令·寒食注釋①選自《陳忠裕公全集》。先朝:

    明清

    謁金門·五月雨 陳子龍

    閱讀(121)

    謁金門·五月雨原文:鶯啼處,搖蕩一天疏雨。極目平蕪人盡去,斷紅明碧樹。費得爐煙無數,只有輕寒難度。忽見西樓花影露,弄晴催薄暮。謁金門·五月雨注釋⑴涼雨:一作“疏雨”。⑵平蕪:草木叢生之曠野。⑶斷虹:一作“斷紅”。⑷費得爐煙無數:宋周邦彥

    明清

    踏莎行·晚景 陳霆

    閱讀(168)

    踏莎行·晚景原文:流水孤村,荒城古道。槎牙老木烏鳶噪。夕陽倒影射疏林,江邊一帶芙蓉老。風暝寒煙,天低衰草,登樓望極群峰小。欲將歸信問行人,青山盡處行人少。踏莎行·晚景注釋槎牙:錯雜不齊貌。鳶:俗稱鷂鷹。芙蓉老:荷花凋殘。 踏莎行·晚景評

    明清

    吳山圖記 歸有光

    閱讀(132)

    吳山圖記原文:吳、長洲二縣,在郡治所,分境而治。而郡西諸山,皆在吳縣。其最高者,穹窿、陽山、鄧尉、西脊、銅井。而靈巖,吳之故宮在焉,尚有西子之遺跡。若虎丘、劍池及天平、尚方、支硎,皆勝地也。而太湖汪洋三萬六千頃,七十二峰沉浸其間,則海內之

    明清

    浣溪沙·語燕鳴鳩白晝長 劉基

    閱讀(146)

    浣溪沙·語燕鳴鳩白晝長原文:語燕鳴鳩白晝長,黃蜂紫蝶草花香。蒼江依舊繞斜陽。泛水浮萍隨處滿,舞風輕絮霎時狂。清和院宇麥秋涼。浣溪沙·語燕鳴鳩白晝長注釋①蒼江:泛指江。因江水是青蒼色而稱。②麥秋:指農歷四月,為麥收季節。漢蔡邕《月令

    明清

    古戍 劉基

    閱讀(128)

    古戍原文:古戍連山火,新城殷地笳。九州猶虎豹,四海未桑麻。天迥云垂草,江空雪覆沙。野梅燒不盡,時見兩三花。

    明清

    謁金門·春欲去 施紹莘

    閱讀(135)

    謁金門·春欲去原文:春欲去,如夢一庭空絮。墻里秋千人笑語,花飛撩亂處。無計可留春住,只有斷腸詩句。萬種消魂多寄與:斜陽天外樹。謁金門·春欲去注釋①謁金門:詞牌名。原唐教坊曲名。重頭四十五字,仄韻。又名“醉花春”、“出塞”、“空相憶”

    明清

    錦堂春·半壁橫江矗起 歸莊

    閱讀(127)

    錦堂春·半壁橫江矗起原文:半壁橫江矗起,一舟載雨孤行。憑空怒浪兼天涌,不盡六朝聲。隔岸荒云遠斷,繞磯小樹微明。舊時燕子還飛否?今古不勝情。錦堂春·半壁橫江矗起注釋1、燕子磯:在江蘇南京附近之觀音山。山上有石,俯瞰大江,形如飛燕,故名。2、

    明清

    代父送人之新安 陸娟

    閱讀(154)

    代父送人之新安原文:津亭楊柳碧毿毿,人立東風酒半酣。萬點落花舟一葉,載將春色過江南。代父送人之新安注釋毿毿(sānsān),形容柳條細長柔軟。 代父送人之新安鑒賞題中“代父”當指代父親作送別詩,不是代父送客。“新安”是歙州(今安徽歙縣)的別

    明清

    游云居懷古 真可

    閱讀(151)

    游云居懷古原文:千尺盤桓到上方,云居蕭索實堪傷。趙州關外秋風冷,佛印橋頭夜月涼。唐宋碑題文字古,蘇黃翰墨蘚苔蒼。最憐清凈金仙地,返作豪門放牧場。游云居懷古注釋①千尺:云居山真如寺海拔在八百米以上,此為概數。盤桓:此處意為盤旋,指山路曲折

    明清

    官橋柳色 朱栴

    閱讀(129)

    官橋柳色原文:橋北橋南千百樹,綠煙金穗映清流。青閨娟眼窺人過,翠染柔絲帶雨稠。沒幸章臺成別恨,有情灞岸管離愁。塞垣多少思歸客,留著長條贈遠游。官橋柳色注釋①這首詩選自《宣德寧夏志》。“官橋柳色”是朱栴刪修的西夏八景之一。官橋,原詩

    明清

    登雨花臺 魏禧

    閱讀(139)

    登雨花臺原文:生平四十老柴荊,此日麻鞋拜故京。誰使山河全破碎?可堪翦伐到園陵!牛羊踐履多新草,冠蓋雍容半舊卿。歌泣不成天已暮,悲風日夜起江生。登雨花臺翻譯及注釋翻譯四十年來,甘守貧困度殘生,腳穿麻鞋,此日登臺望舊京。滿目破碎,大好河山誰摧

    明清

    青玉案·庭下石榴花亂吐 文征明

    閱讀(157)

    青玉案·庭下石榴花亂吐原文:庭下石榴花亂吐,滿地綠陰亭午。午睡覺來時自語,悠揚魂夢,黯然情緒,蝴蝶過墻去。骎骎嬌眼開仍,悄無人至還凝佇。團扇不搖風自舉,盈盈翠竹,纖纖白苧,不受些兒暑。青玉案·庭下石榴花亂吐注釋①亭午:正午。②骎骎:形容眼光

  • <td id="mii4i"></td>
  • <noscript id="mii4i"><kbd id="mii4i"></kbd></noscript>
  • <tt id="mii4i"></tt>
  • 久久夜色撩人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