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mii4i"></td>
  • <noscript id="mii4i"><kbd id="mii4i"></kbd></noscript>
  • <tt id="mii4i"></tt>
  • 刺世疾邪賦 趙壹

    刺世疾邪賦原文:

    伊五帝之不同禮,三王亦又不同樂。數極自然變化,非是故相反。德政不能救世溷亂,賞罰豈足懲時清濁?春秋時禍敗之始,戰國逾增其荼毒。秦漢無以相踰越,乃更加其怨酷。寧計生民之命?為利己而自足。

    于茲迄今,情偽萬方。佞謅日熾,剛克消亡。舐痔結駟,正色徒行。嫗名勢,撫拍豪強。偃蹇反俗,立致咎殃。捷懾逐物,日富月昌。渾然同惑,孰溫孰涼?邪夫顯進,直士幽藏。

    原斯瘼之所興,實執政之匪賢。女謁掩其視聽兮,近習秉其威權。所好則鉆皮出其毛羽,所惡則洗垢求其瘢痕。雖欲竭誠而盡忠,路絕險而靡緣。九重既不可啟,又群吠之狺狺。安危亡于旦夕,肆嗜慾于目前。奚異涉海之失柁,坐積薪而待然?榮納由于閃榆,孰知辨其蚩妍?故法禁屈橈于勢族,恩澤不逮于單門。寧饑寒于堯舜之荒歲兮,不飽暖于當今之豐年。乘理雖死而非亡,違義雖生而匪存。

    有秦客者,乃為詩曰:河清不可俟,人命不可延。順風激靡草,富貴者稱賢。文籍雖滿腹,不如一囊錢。伊優北堂上,抗髒依門邊。

    魯生聞此辭,緊而作歌曰:勢家多所宜,咳唾自成珠;被褐懷金玉,蘭蕙化為芻。賢者雖獨悟,所困在群愚。且各守爾分,勿復空馳驅。哀哉復哀哉,此是命矣夫! 

    刺世疾邪賦翻譯及注釋

    翻譯
      五帝時候的禮儀制度不同,三王時候的禮儀制度也各不相同,氣數到了極限,自然就要發生變化,非和是本來就是互相排斥的,施行仁德不能拯救社會的混亂,實行賞罰難道就可以懲戒時代的清濁嗎?春秋時代是禍亂破敗的開始,戰國時又加重了人民的苦難,秦漢時期也沒有什么改變,更增加了人民的怨恨和苦難,哪里還考慮百姓的死活,只要對自己有利就滿足了。
      從那時到現在,弄虛作假的現象表現在各個方面,虛偽奉承的歪風日甚一日,剛強正直的品德逐漸消亡,舔痔瘡的人可以乘四匹馬拉的車,正派的人只能徒步而行,對豪強之家溜須拍馬,稍微有點骨氣、敢于反抗這惡劣風氣的,立即遭到禍殃。不擇手段追逐名利者指日高升。富貴昌盛,好壞不分,冷熱難辨,奸邪之人飛黃騰達,正直的人只能隱居潛藏。
      追究這弊病的興起實在是因為當政者不賢明。女人和宦官掩住了皇帝的耳目,寵臣把持了國家的大權。他們所喜好的人,千方百計讓其長出羽毛;他們所討厭的人,就不擇手段找缺點毛病。正直之士即便想謁誠盡忠,為國效命,也如同面臨絕險的境地,找不到路徑。皇宮的大門既然打不開,又加上一群惡狗汪汪亂叫,國家的危亡就在旦夕,還在放縱自己的嗜好欲望,只貪眼前之歡。這和渡海的大船失去了舵盤,坐在干柴上等待燃燒有什么兩樣。
      榮幸地被重用者都是些善于阿諛奉承之輩,有誰知道辨別他們的美丑。所以,連法律禁令都屈于豪門貴族,皇恩厚澤怎么能到達貧寒之家。寧可忍饑耐寒在堯舜時的災荒之歲,也不吃飽穿暖在現在的豐收之年。堅持真理即使死去也,違背正義即使活著也等于死了。
      有一秦地的人作詩說:“太平盛世不能等到了,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只好看風使舵,順水推舟吧!誰有權勢誰就是賢德之人,滿肚子學問比不上一袋子錢更實用。卑躬屈膝就可以成為富貴人家,剛直的人只能依門而立。”
      魯地的人聽到這些話,接著作歌說:“豪門勢家處處遂心滿意,咳出的唾沫都能被當作珍珠。貧苦的人空懷美好的理想和才華,如同芬芳的花卉變成喂牛的干草。有才德的人即使一個人很清醒,也只能被那些愚蠢的人所困。暫且守你的本分吧!不要再白白地奔走,痛苦、悲哀,這就是命運。

    注釋
    ⑴伊:發語詞。
    ⑵溷亂:混亂。
    ⑶捷懾逐物:急切而唯恐落后地追逐名利權勢。
    ⑷原:推究。瘼:病,這里指弊病。
    ⑸狺狺:狗叫聲。
    ⑹柂:同“舵”。
    ⑺河清:語出《左傳·襄公八年》:“俟河之清,人壽幾何?”古人傳說黃河一千年清一次,黃河一清,清明的**面就將出現。
    ⑻激:指猛吹。靡:倒下。
    ⑼文籍:文章典籍。代指才學。
    ⑽伊優:逢迎諂媚之貌。北堂:指富貴者所居。
    ⑾抗臟:高尚剛正之貌。倚門邊:是“被疏棄”的意思。
    ⑿勢家:有權有勢的人。
    ⒀被褐:披著短褐的人,借指貧窮的人。金玉:借喻美好的才德。
    ⒁蘭蕙:兩種香草名。芻:飼草。
    ⒂獨悟:猶“獨醒”。《楚辭·漁父》中有“眾人皆醉我獨醒”的話。
    ⒃爾分:你的本分。
    ⒄空馳驅:白白奔走。

    刺世疾邪賦鑒賞

    東漢時期,處于外戚、宦官篡權爭位的夾縫中的士人,志向、才能不得施展,憤懣郁結,便紛紛以賦抒情,宣泄胸中的壘塊。趙壹《刺世疾邪賦》就是這類抒情小賦的代表作。壓抑在胸中的郁悶和不平,在文中化為激切的言詞,尖銳揭露了東漢末年邪孽當道、賢者悲哀的的黑暗腐朽的社會本質:“舐痔結駟,正色徒行”,“邪夫顯進,直士幽藏”。甚至敢于把批評的矛頭直指“執政”的最高統治者:“原斯瘼之攸興,實執政之匪賢”。最后由“刺世”發展到同這黑暗的世道徹底絕決的程度:“寧饑寒于堯舜之荒歲兮,不飽暖于當今之豐年”。

    此賦在僅四百余字的篇幅中,對黑暗腐敗政治的揭露抨擊,其尖銳激烈直截了當,在整個漢賦中都是無與倫比的,尤其引人矚目。賦一開始,就將批判的鋒芒毫不含糊地指向了自五帝三王以來迄今一切封建末世:“德政不能救世溷亂,賞罰豈足懲時清濁”,而只能愈演愈烈:“春秋時禍敗之始,戰國愈復增其荼毒”;“秦漢無以相逾越,乃更加其怨酷”。并一針見血地指出其根源即在于統治者“寧計生民之命,唯利己而自足!”其深刻犀利,實為一般慣于恪守正統思想的士大夫所不能及。繼之又通過反復對比,對種種丑惡現象進行了公開曝光:“于茲迄今,情偽萬方:佞諂日熾,剛克消亡。舐痔結駟,正色徒行。嫗名勢,撫拍豪強;偃蹇反俗,立致咎殃。捷懾逐物,日富月昌。渾然同惑,孰溫孰涼,邪夫顯進,直士幽藏。”而這一切又都由于“實執政之匪賢,近習秉其威權”,那么不賢之人能執政、宦官近習能秉權的原因說到底還在于“九重既不可啟”。

    這樣就層層深入地活畫出了具有東漢末世時代特點的那種法“禁屈撓于勢族,恩澤不逮于單門”極端腐敗的政局。因此,他義無返顧地表示:寧饑寒于堯舜之荒歲兮,不飽暖于當今之豐年。乘理雖死而非亡,違義雖生而非存。與之毫不妥協地抗爭,憤怒激越的感情,直如火山噴發,震人心魄。

    此賦在抒發自己感情時直率猛烈,痛快淋漓,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韙,揭露批判時政的深度和力度都是空前的。與思想內容相協調,此賦一改堂皇典雅而為疏朗明快。龔克昌先生《漢賦研究》認為:此賦藝術上的獨特之處是:篇幅短小,感情噴發,鋪陳夸飾之風盡棄,從而使賦風為之一變。鋪陳敘事的漢大賦,從此以后就漸漸為抒情小賦所代替了。賦后結構也頗別致,頗具獨創性地以兩首在文學史上有重要價值的優秀五言詩作結尾,更增強了藝術上的清捷簡勁。馬積高先生《賦史》也說,無論從哪一方面說,趙壹《刺世疾邪賦》在東漢文學史上有極為重要的地位。《刺世疾邪賦》的出現,表明了漢末抒情小賦已經迅速發展起來,并以強勁的藝術活力,令人信服地取代了僵化的大賦,而躍居于賦壇主體地位。其批判的尖銳性在文學史上始終放射出不滅的異彩,為歷代文士所矚目,甚至有人評價《刺世疾邪賦》一篇壓倒兩漢所有的辭賦。全國高校中文專業通用的游國恩、科學院、劉大杰、袁行霈等不同版本的《中國文學史》教材,無一不列《刺世疾邪賦》為重點評析篇目。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刺世疾邪賦 趙壹

    兩漢

    游俠列傳序 司馬遷

    閱讀(292)

    游俠列傳序原文:韓子曰:“儒以文亂法,而俠以武犯禁。”二者皆譏,而學士多稱于世云。至如以術取宰相、卿、大夫,輔翼其世主,功名俱著于《春秋》,固無可言者。及若季次、原憲,閭巷人也,讀書懷獨行君子之德,義不茍合當世,當世亦笑之。故季次、原憲,終身

    兩漢

    文帝議佐百姓詔 劉恒

    閱讀(240)

    文帝議佐百姓詔原文:間者數年比不登,又有水旱疾疫之災,朕甚憂之。愚而不明,未達其咎。意者朕之政有所失、而行有過與?乃天道有不順、地利或不得、人事多失和、鬼神廢不享與?何以致此?將百官之奉養或費、無用之事或多與?何其民食之寡乏也?夫度田非

    兩漢

    武帝求茂才異等詔 劉徹

    閱讀(241)

    武帝求茂才異等詔原文:蓋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故馬或奔踶而致千里,士或有負俗之累而立功名。夫泛駕之馬,跅弛之士,亦在御之而已。其令州郡察吏民有茂材異等可為將相及使絕國者。武帝求茂才異等詔翻譯及注釋翻譯  要建立不同一般的事業,必

    兩漢

    天馬二首·其二 劉徹

    閱讀(288)

    天馬二首·其二原文:天馬徠,從西極,涉流沙,九夷服。天馬徠,出泉水,虎脊兩,化若鬼。天馬徠,歷無草,徑千里,循東道。天馬徠,執徐時,將搖舉,誰與期?天馬徠,開遠門,竦予身,逝昆侖。天馬徠,龍之媒,游閶闔,觀玉臺。天馬二首·其二翻譯及注釋翻譯 

    兩漢

    日出入 佚名

    閱讀(260)

    日出入原文:日出入安窮?時世不與人同。故春非我春,夏非我夏,秋非我秋,冬非我冬。泊如四海之池,遍觀是邪謂何?吾知所樂,獨樂六龍,六龍之調,使我心若。訾黃其何不徠下。日出入翻譯及注釋翻譯  太陽每天早上升起,晚上落下,循環往復沒有窮盡的時候。世

    兩漢

    九嘆 劉向

    閱讀(260)

    九嘆原文:逢紛  伊伯庸之末胄兮,諒皇直之屈原。  云余肇祖于高陽兮,惟楚懷之嬋連。  原生受命于貞節兮,鴻永路有嘉名。  齊名字于天地兮,并光明于列星。  吸精粹而吐氛濁兮,橫邪世而不取容。  行叩誠而不阿兮,遂見排而逢讒。  后

    兩漢

    鴻鵠歌 劉邦

    閱讀(279)

    鴻鵠歌原文:鴻鵠高飛,一舉千里。羽翮已就,橫絕四海。橫絕四海,當可奈何?雖有矰繳,尚安所施?鴻鵠歌翻譯及注釋翻譯天鵝飛向天空,一下能飛數千里(高)。羽翼已經豐滿了,可以四海翱翔。可以四海翱翔后,(你)能將它怎么樣?即使擁有利箭,又能把它怎么樣

    兩漢

    孤兒行 佚名

    閱讀(233)

    孤兒行原文:孤兒生,孤子遇生,命獨當苦。父母在時,乘堅車,駕駟馬。父母已去,兄嫂令我行賈。南到九江,東到齊與魯。臘月來歸,不敢自言苦。頭多蟣虱,面目多塵土。大兄言辦飯,大嫂言視馬。上高堂,行取殿下堂。孤兒淚下如雨。使我朝行汲,暮得水來歸。手為

    兩漢

    匈奴歌 佚名

    閱讀(306)

    匈奴歌原文:失我焉支山,令我婦女無顏色。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匈奴歌翻譯及注釋翻譯  失去了焉支山,我們放牧困難,生活貧困,婦女們因過著窮苦的日子都沒有好的容顏。失去了祁連山,使我們喪失了良好的牧場,牲畜不能繁殖。我們是多么凄傷

    兩漢

    舊題蘇武詩/別詩四首·其一 佚名

    閱讀(292)

    舊題蘇武詩/別詩四首·其一原文:骨肉緣枝葉,結交亦相因。四海皆兄弟,誰為行路人。況我連枝樹,與子同一身。昔為鴛與鴦,今為參與辰。昔者常相近,邈若胡與秦。惟念當離別,恩情日以新。鹿鳴思野草,可以喻嘉賓。我有一罇酒,欲以贈遠人。愿子留斟酌,敘

    兩漢

    塘上行 甄宓

    閱讀(300)

    塘上行原文:蒲生我池中,其葉何離離。傍能行仁義,莫若妾自知。眾口鑠黃金,使君生別離。念君去我時,獨愁常苦悲。想見君顏色,感結傷心脾。念君常苦悲,夜夜不能寐。莫以豪賢故,棄捐素所愛。莫以魚肉賤,棄捐蔥與薤。莫以麻枲賤,棄捐菅與蒯。出亦復苦愁

    兩漢

    五噫歌 梁鴻

    閱讀(286)

    五噫歌原文:陟彼北芒兮,噫!顧瞻帝京兮,噫!宮闕崔嵬兮,噫!民之劬勞兮,噫!遼遼未央兮,噫!五噫歌翻譯及注釋翻譯登上北芒山啊,噫!回首遙望那皇帝住的京城啊,噫!宮殿那高大壯麗啊,噫!百姓那辛勤勞作啊,噫!遙遠漫長那無止境啊,噫!注釋①陟(zh

    兩漢

    東門行 佚名

    閱讀(286)

    東門行原文:出東門,不顧歸。來入門,悵欲悲。盎中無斗米儲,還視架上無懸衣。拔劍東門去,舍中兒母牽衣啼:“他家但愿富貴,賤妾與君共哺糜。上用倉浪天故,下當用此黃口兒。今非!”“咄!行!吾去為遲!白發時下難久居。”東門行翻譯及注釋翻譯剛才出東門的

    兩漢

    洞簫賦 王褒

    閱讀(274)

    洞簫賦原文:原夫簫干之所生兮,于江南之丘墟。洞條暢而罕節兮,標敷紛以扶疏。徒觀其旁山側兮,則嶇嵚巋崎,倚巇迤,誠可悲乎其不安也。彌望儻莽,聯延曠蕩,又足樂乎其敞閑也。托身軀于后土兮,經萬載而不遷。吸至精之滋熙兮,稟蒼色之潤堅。感陰陽之變化

  • <td id="mii4i"></td>
  • <noscript id="mii4i"><kbd id="mii4i"></kbd></noscript>
  • <tt id="mii4i"></tt>
  • 久久夜色撩人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