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宋詞《青玉案》的格式
《青玉案》雙調六十七字,前后闋各五仄韻,上去通押。
辛棄疾 《青玉案(東風夜放花千樹)》
中平中仄平平仄,仄中仄、平平仄。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仄仄平平平仄仄。
寶馬雕車香滿路。
中平平仄,中平中仄,中仄平平仄。
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仄平仄。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仄仄平平平仄仄。
眾里尋他千百度。
中平平仄,中平中仄,中仄平平仄。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格律說明:詞牌格律與例詞交錯排列。格律使用宋體字排印,例詞使用楷體字排印。詞牌符號含義如下:
1、平:填平聲字;仄:填仄聲字(上、去或入聲);中:可平可仄。
2、逗號“,”和句號“。”:表示句;頓號“、”:表示逗。
3、粗體字:表示平聲或仄聲韻腳字,或可押可不押的韻腳。另,平仄轉換、平仄錯葉格以不同顏色區分韻部。
4、下劃線:領格字。
5、『』:例作對偶;〖〗:例作疊韻。
2.宋詞《青玉案》的格式
辛棄疾——《青玉案》
【年代】:宋
【作者】:辛棄疾——《青玉案》
【內容】:
東風夜放花千樹,
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
鳳簫聲動,玉壺光轉,
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
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里尋他千百度,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
燈火闌珊處
《青玉案》雙調六十七字,前后闋各五仄韻,上去通押。
(平)平(仄)仄平平仄(韻)。仄(仄)仄、平平仄(韻)。(仄)仄(平)平平仄仄(韻)。(仄)平(平)仄,(仄)平平仄(韻)。(仄)仄平平仄(韻)。
(平)平(仄)仄平平仄(韻)。(仄)仄平平仄平仄(韻)。(仄)仄(平)平平仄仄(韻。)(仄)平 (平)仄,(仄)平(平)仄(韻)。(仄)仄平平仄(韻)。
3.仿寫宋詞《青玉案》辛棄疾和《醉花陰》李清照
你們老師真實神經,宋詞的平仄規則是很嚴格的,沒有認真系統的學過詩詞格律,怎么可能仿作宋詞,即便寫出來也是牛頭不對馬嘴,甚至會影響學生對宋詞音律特點的理解,很多網上的詩詞其實只是勉強押韻的打油詩,算不得真正的詩詞,這樣的作業不做也罷,除非你真的懂詩詞格律,否則不要寫,要么就從專業的詩詞網站上抄一首。除非你真的想做白癡。
【青玉案】
漢張衡《四愁詩》:“美人贈我錦繡段,何以報之青玉案”。因取以為調名。六十七字,前后片各五仄韻。亦有第五句不用韻者。
【醉花陰】
小令,五十二字,前后片各三仄韻。茲以《漱玉詞》為準。
4.辛棄疾《青玉案》全詩的意思
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算是非常有名的一首宋詞,你隨便百度一下就有很多的資料。全詞極力渲染元宵節絢麗多彩的熱鬧場面,最后一句點睛之筆,反襯出一個孤高淡泊、超凡脫俗的女性形象。寄托著作者政治失意,不愿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翻譯如下:入夜一城花燈好象是春風吹開花兒掛滿千枝萬樹,又象是被輕風吹落星星點猶如下雨。寶馬拉著華麗的車子,香風飄滿一路。風簫的聲音悠揚激動,玉壺的燈光流轉,整夜的魚龍角抵的游戲到處飛舞。
女孩子的的頭上都戴著亮麗的飾物,身上穿著多彩的衣物,有的插滿蛾兒,有的戴著雪柳,有的飄著金黃的絲縷,一路上說說笑笑裊娜輕盈地朝人群走去。我在眾芳里千百次尋覓她的蹤影,卻在不經意一回首之間,看到她孤零零地立在燈火零落之處…
5.閱讀下面一首宋詞,完成8到10題:青玉案 元夕
《青玉案·元夕》為宋代大詞人辛棄疾的作品。
此詞從極力渲染元宵節絢麗多彩的熱鬧場面入手,反襯出一個孤高淡泊、超群拔俗、不同于金翠脂粉的女性形象,寄托著作者政治失意后,不愿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全詞采用對比手法,上片極寫花燈耀眼、樂聲盈耳的元夕盛況,下片著意描寫主人公在好女如云之中尋覓一位立于燈火零落處的孤高女子,構思精妙,語言精致,含蓄婉轉,余味無窮。
詞句注釋⑴青玉案:詞牌名。“案”讀wan,第三聲,與“碗”同音。
⑵元夕:夏歷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元宵節,此夜稱元夕或元夜。⑶“東風”句:形容元宵夜花燈繁多。
花千樹,花燈之多如千樹開花。⑷星如雨:指焰火紛紛,亂落如雨。
星,指焰火。形容滿天的煙花。
⑸寶馬雕車:豪華的馬車。⑹“鳳簫”句:指笙、簫等樂器演奏。
鳳簫,簫的美稱。⑺玉壺:比喻明月。
亦可解釋為指燈。⑻魚龍舞:指舞動魚形、龍形的彩燈,如魚龍鬧海一樣。
⑼“蛾兒”句:寫元夕的婦女裝飾。蛾兒、雪柳、黃金縷,皆古代婦女元宵節時頭上佩戴的各種裝飾品。
這里指盛裝的婦女。⑽盈盈:聲音輕盈悅耳,亦指儀態嬌美的樣子。
暗香:本指花香,此指女性們身上散發出來的香氣。⑾他:泛指第三人稱,古時就包括“她”。
千百度:千百遍。⑿驀然:突然,猛然。
⒀闌珊:零落稀疏的樣子。白話譯文像東風吹散千樹繁花一樣,又吹得煙火紛紛,亂落如雨。
豪華的馬車滿路芳香。悠揚的鳳簫聲四處回蕩,玉壺般的明月漸漸西斜,一夜魚龍燈飛舞笑語喧嘩。
美人頭上都戴著亮麗的飾物,笑語盈盈地隨人群走過,身上香氣飄灑。我在人群中尋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頭,不經意間卻在燈火零落之處發現了她。
[創創作背景編輯這首詞作于公元1174年或1175年(南宋淳熙元年或二年)。當時,強敵壓境,國勢日衰,而南宋統治階級卻不思恢復,偏安江左,沉湎于歌舞享樂,以粉飾太平。
洞察形勢的辛棄疾,欲補天穹,卻恨無路請纓。他滿腹的激情、哀傷、怨恨,交織成了這幅元夕求索圖。
文學賞析這首詞是辛棄疾的代表作之一。下面是著名紅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家周汝昌對此詞的賞析要點。
寫上元燈節的詞,不計其數,稼軒的這一首,卻誰也不能視為可有可無,即此亦可謂豪杰了。然究其實際,上片也不過渲染那一片熱鬧景況,并無特異獨出之處。
看他寫火樹,固定的燈彩也。寫星雨,流動的煙火也。
若說好,就好在想象:是東風還未催開百花,卻先吹放了元宵的火樹銀花。它不但吹開地上的燈花,而且還又從天上吹落了如雨的彩星——燃放煙火,先沖上云霄,復自空而落,真似隕星雨。
然后寫車馬,寫鼓樂,寫燈月交輝的人間仙境——“玉壺”,寫那民間藝人們的載歌載舞、魚龍曼衍的“社火”百戲,好不繁華熱鬧,令人目不暇給。其間“寶”也,“雕”也,“鳳”也,“玉”也,種種麗字,總是為了給那燈宵的氣氛來傳神,來寫境,蓋那境界本非筆墨所能傳寫,幸虧還有這些美好的字眼,聊為助意而已。
總之,稼軒此詞,前半實無獨到之勝可以大書特書。其精彩之筆,全在后半始見。
后片之筆,專門寫人。他先從頭上寫起:這些游女們,一個個霧鬢云鬟,戴滿了元宵特有的鬧蛾兒、雪柳、金縷纏就的春幡春勝。
這些盛妝的游女們,行走之間,說笑個不停,紛紛走過去了,只有衣香猶在暗中飄散。這么些麗者,都非主人公意中關切之人,在百千群中只尋找一個——卻總是蹤影皆無。
忽然,眼光一亮,在那一角殘燈旁側,分明看見了她,她原來在這冷落的地方,還未歸去,似有所待。這發現那人的一瞬間,是人生的精神的凝結和升華,是悲喜莫名的感激銘篆,詞人卻如此本領,竟把它變成了筆痕墨影,永志弗滅。
——讀到末幅煞拍,才恍然徹悟:那上片的燈、月、煙火、笙笛、社舞、交織成的元夕歡騰,那下片的惹人眼花繚亂的一隊隊的麗人群女,原來都只是為了那一個意中之人而設,而寫,倘無此人在,那一切都沒有意義與趣味。上片臨末,已出“一夜”二字,這是為“尋他千百度”說明了多少時光的苦心癡意,所以到得下片而出“燈火闌珊”,方才前早呼而后遙應,可見詞人筆墨之細,文心之苦。
王靜安《人間詞話》曾舉此詞,以為人之成大事業者,必皆經歷三個境界,而稼軒此詞之境界為第三即最終最高境。此特借詞喻事,與文學賞析已無交涉,王先生早已先自表明,吾人可以無勞糾葛。
從詞調來講,《青玉案》十分別致,它原是雙調,上下片相同,只上片第二句變成三字一斷的疊句,跌宕生姿。下片則無此斷疊,一連三個七字排句,可排比,可變幻,總隨詞人之意,但排句之勢是一氣呵成的,單單等到排比完了,才逼出煞拍的警策句。
北宋另有賀鑄一首(《青玉案·凌波不過橫塘路》),此義正可參看。[1] 名家評價清彭孫遹《金粟詞話》:稼軒:“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秦、周之佳境也。梁啟超《藝蘅館詞選》丙卷:自憐幽獨,傷心人別有懷抱。
王國維《人間詞話》云: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眾里尋他千百度。
6.仿寫宋詞《青玉案》辛棄疾和《醉花陰》李清照
你們老師真實神經,宋詞的平仄規則是很嚴格的,沒有認真系統的學過詩詞格律,怎么可能仿作宋詞,即便寫出來也是牛頭不對馬嘴,甚至會影響學生對宋詞音律特點的理解,很多網上的詩詞其實只是勉強押韻的打油詩,算不得真正的詩詞,這樣的作業不做也罷,除非你真的懂詩詞格律,否則不要寫,要么就從專業的詩詞網站上抄一首。
除非你真的想做白癡。【青玉案】漢張衡《四愁詩》:“美人贈我錦繡段,何以報之青玉案”。
因取以為調名。六十七字,前后片各五仄韻。
亦有第五句不用韻者。【醉花陰】小令,五十二字,前后片各三仄韻。
茲以《漱玉詞》為準。
7.高一<<;青玉案>>;詩鑒賞全詞主要運用哪些
辛棄疾《青玉案》賞析 青 玉 案 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
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
鳳簫聲動, 玉壺光轉, 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 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里尋他千百度, ——驀然回首, 那人卻在, 燈火闌珊處。 【生平簡介】 辛棄疾(1140 —1207)初幼安,號稼軒,濟南歷城(今屬山東)人。
受學于亳州劉瞻,與黨懷英為同舍生,號辛黨。紹興三十一年(1161),金兵南侵,中原起義軍烽起。
棄疾聚眾二千,隸耿京為掌書記,奉表南歸。 高宗于建康召見,授右承務郎,任滿。
改廣德軍通判。乾道四年(1168 ),通判建康府,上《美芹十論》、《九議 》,力主抗金并提出不少恢復失地的建議。
乾道八年(1172)知滁州。淳熙元年(1174),辟江東安撫司參議官,遷倉部郎官,出為江西提點刑獄,調京西轉運判官,差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撫,遷知隆興府兼江西安撫 。
五年(1178 ),召為大理少卿,出為湖北轉運副使,改湖南轉運副使。又改知潭州兼湖南安撫使,創建飛虎軍,雄鎮一方,為江上諸軍之冠 ,遷知隆興府兼江西安撫。
淳熙八年(1181)冬,臺臣王藺劾棄疾“用錢如泥沙,殺人如草芥”,落職,卜居上饒城北之帶湖,筑室百楹,以稼名軒,自號稼軒居士,自是投閑置散凡十年 。 紹熙三年(1192),起為提點福建刑獄,次年,知福州兼福建安撫使。
以諫官黃艾、謝深甫論列,丐祠歸。所居帶湖雪樓毀于火,徙鉛山期思之瓜山下,家居瓢泉長達八年。
嘉泰三年(1203 ),起知紹興府兼浙東安撫使,于會稽創建秋風亭。四年,改知鎮江府。
開禧元年(1205),復以言者論列,奉祠歸鉛山。 開禧三年,年六十八,葬鉛山南十五里陽原山中。
德祐元年(1275)追謚忠敏。平生以氣節自負,功業自許,謀猷略遠,然讒擯銷沮,南歸四十馀年間,大半皆廢棄不用,故陳亮《辛稼軒畫像贊》嘆為“真鼠枉用,真虎不用”。
其胸中古今,用資為詞,激昂排宕,別開生面,不可一世。 《宋史》有傳。
有《稼軒集》,又有《稼軒奏議》一卷,均佚。今人輯有《 稼軒詩文鈔存 》。
詞有四卷本《稼軒詞》及十二卷本 《稼軒長短句》兩種 。《四庫總目提要》云 :“其詞慷慨縱橫,有不可一世之概,于倚聲家為變調,而異軍特起,能于翦紅刻翠之外,屹然別立一宗,迄今不廢。
” 【賞析】 古代詞人寫上元燈節的詞,不計其數,辛棄疾的這一首,卻沒有人認為可有可無,因此也可以稱作是豪杰了。然而究其實際,上闋除了渲染一片熱鬧的盛況外,并無什么獨特之處。
作者把火樹寫成與固定的燈彩,把“星雨”寫成流動的煙火。若說好,就好在想象:東風還未催開百花,卻先吹放了元宵節的火樹銀花。
它不但吹開地上的燈花,而且還從天上吹落了如雨的彩星——燃放的煙火,先沖上云霄,而后自空中而落,好似隕星雨。然后寫車馬、鼓樂、燈月交輝的人間仙境——“玉壺”,寫那民間藝人們載歌載舞、魚龍漫衍的“社火”百戲,極為繁華熱鬧,令人目不暇接。
其間的“寶”也,“雕”也“鳳”也,“玉”也,種種麗字 ,只是為了給那燈宵的氣氛來傳神來寫境,大概那境界本非筆墨所能傳寫,幸虧還有這些美好的字眼,聊為助意而已。 上闋,專門寫人。
作者先從頭上寫起:這些游女們,一個個霧鬢云鬟,戴滿了元宵特有的鬧蛾兒、雪柳,這些盛裝的游女們,行走過程中不停地說笑,在她們走后,只有衣香還在暗中飄散。這些麗者,都非作者意中關切之人,在百千群中只尋找一個——卻總是蹤影難覓,已經是沒有什么希望了。
……忽然,眼睛一亮,在那一角殘燈旁邊,分明看見了,是她!是她!沒有錯,她原來在這冷落的地方,還未歸去,似有所待! 發現那人的一瞬間 ,是人生精神的凝結和升華,是悲喜莫名的感激銘篆,詞人竟有如此本領,竟把它變成了筆痕墨影,永志弗滅!—讀到末幅煞拍,才恍然大悟:那上闋的燈、月、煙火、笙笛、社舞、交織成的元夕歡騰,那下闋的惹人眼花繚亂的一隊隊的麗人群女,原來都只是為了那一個意中之人而設,而且,倘若無此人,那一切又有什么意義與趣味呢!此詞原不可講,一講便成畫蛇,破壞了那萬金無價的人生幸福而又辛酸一瞬的美好境界。 然而畫蛇既成 ,還須添足 :學文者莫忘留意,上闋臨末,已出“一夜”二字,這是何故?蓋早已為尋他千百度說明了多少時光的苦心癡意,所以到了下闋而出“燈火闌珊 ”,方才前后呼應,筆墨之細,文心之苦,至矣盡矣。
可嘆世之評者動輒謂稼軒“豪放 ”,“豪放”,好象將他看作一個粗人壯士之流,豈不是貽誤學人嗎?王靜安《人間詞話》曾舉此詞,以為人之成大事業者,必皆經歷三個境界,而稼軒此詞的境界為第三即終最高境界 。 此特借詞喻事 ,與文學賞析并無交涉,王先生早已先自表明,吾人在此無勞糾葛。
從詞調來講,《青玉案》十分別致,它原是雙調,上下闋相同 ,只是上闋第二句變成三字一斷的疊句,跌宕生姿。下闋則無此斷疊,一片三個七字排句,可排比,可變幻,隨詞人的心意,但排句之勢是一氣呵成的,單單等到排比完了,才逼出煞拍的警策句。
8.閱讀下面一首宋詞,完成后面題目青玉案賀鑄
【答案】 18.凌波微步,羅襪生塵//錦瑟//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19.設問結束,一問三答,以草、絮、雨三個喻體寫閑愁之多,之紛亂,之綿長。
【解析】18.試題分析:“凌波微步”此言出于曹子建《洛神賦》:“休迅飛鳧,飄忽若神,凌波微步,羅襪生塵。 ”“錦瑟華年” 此言出于李商隱《錦瑟》“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考點: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
19.試題分析:此句的意思是:要問此時的愁有多少,真好像一馬平川的衰草 ,又如同滿天飛舞的柳絮,也像是江南的梅雨,無有止期,將無形的情感化為有形的物體。 運用了比喻和排比的手法。
考點: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