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幾首適合毛筆行書書法的詩詞
詩詞實在是太多了 都可以用行書寫的 只看自己愛好選擇詩詞罷了 給你詩名選擇喜好的詩詞百度之 可得詩詞內容 ~~~~~~·五言古詩~~~~~~~ 感遇·其一 感遇·其二 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 月下獨酌 春思 望岳 贈衛八處士 佳人 夢李白·其一 夢李白·其二 送綦毋潛落第還鄉 送別 青溪 渭川田家 西施詠 秋登蘭山寄張五 夏日南亭懷辛大 宿業師山房待丁大不至 同從弟南齋玩月憶山陰崔少府 尋西山隱者不遇 春泛若耶溪 宿王昌齡隱居 與高適薛據登慈恩寺浮圖 賊退示官吏·并序 郡齋雨中與諸文士燕集 初發揚子寄元大校書 寄全椒山中道士 長安遇馮著 夕次盱眙縣 東郊 送楊氏女 晨詣超師院讀禪經 溪居 ~~~~~~~五言樂府~~~~~~~ 塞下曲·其一塞下曲·其二 關山月 子夜秋歌 長干行 列女操 游子吟 ~~~~~五言律詩~~~~~ 經鄒魯祭孔子而嘆之 望月懷遠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在獄詠蟬·并序 和晉陵陸丞相早春游望 雜詩 題大庾嶺北驛 次北固山下 破山寺后禪院 寄左省杜拾遺 贈孟浩然 渡荊門送別 送友人 聽蜀僧浚彈琴 夜泊牛渚懷古 春望 月夜 春宿左省 月夜憶舍弟 天末懷李白 奉濟驛重送嚴公四韻 別房太尉墓 旅夜書懷 登岳陽樓 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 山居秋暝 歸嵩山作 終南山 酬張少府 過香積寺 送梓州李使君 漢江臨泛 終南別業 臨洞庭上張丞相 與諸子登峴山 宴梅道士山房 歲暮歸南山 過故人莊 秦中感秋寄遠上人 宿桐廬江寄廣陵舊游 留別王維 早寒江上有懷 秋日登吳公臺上寺遠眺 送李中丞歸漢陽別業 餞別王十一南游 尋南溪常山道人隱居 新年作 送僧歸日本 谷口書齋寄楊補闕 淮上喜會梁川故人 賦得暮雨送李胄 酬程延秋夜即事見贈 闕題 江鄉故人偶集客舍 送李端 喜見外弟又言別 云陽館與韓紳宿別 喜見外弟盧綸見宿 賊平后送人北歸 蜀先主廟 沒蕃故人 草 旅宿 秋日赴闕題潼關驛樓 早秋 蟬 風雨 落花 涼思 北青蘿 送人東游 灞上秋居 楚江懷古 書邊事 除夜有懷 孤雁 春宮怨 章臺夜思 尋陸鴻漸不 ~~~~~五言絕句~~~~~~ 鹿柴 竹里館 送別 相思 雜詩 送崔九 終南望余雪 宿建德江 春曉 夜思 怨情 八陣圖 登鸛雀樓 送靈澈 彈琴 送上人 秋夜寄邱員外 聽箏 新嫁娘 玉臺體 江雪 行宮 問劉十九 何滿子 登樂游原 尋隱者不遇 渡漢江 春怨 哥舒歌 再給你來點古詩詞句子 1 遡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詩經 蒹葭 2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
詩經 渡易歌 3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 屈原 離騷 4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堅。
屈原 離騷 5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屈原 離騷 6 竹竿何裊裊,魚尾何簁簁。
卓文君 白頭呤 7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古詩十九首 迢迢牽牛星 8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漢樂府 長歌行 9 枯桑知天風,海水知天寒。
漢樂府 飲馬長城窟行 10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月明星稀,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在高,海不厭深。曹操短歌行 11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曹操 觀滄海 12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曹操 龜雖壽 13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漢西流夜未央。 曹丕 短歌行 14 高樹多悲風,朝日照北林。
曹植 雜詩其一 15 仰手接飛猿,府身散馬蹄。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曹植 白馬篇 16 利劍不在掌,結友何須多? 曹植 野田黃雀行 17 明月照高樓,流光正徘徊。 曹植 七哀詩 18 振衣千仞岡,濯足萬里流。
左思 詠史 19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巔。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
陶淵明 歸田園居 20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陶淵明 飲酒 21 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
謝靈運 登池上樓 22 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梅。 陸凱 贈范曄詩 23 精衛銜其木,將以填滄海。
陶淵明 讀《山海經》 24 余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 謝眺 晚登三山望京邑 25 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
王籍 入若耶溪 26 含情出戶腳無力,拾得楊花淚沾臆。春去秋來雙燕子,愿銜楊花入窠里。
胡太后 楊白花 27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南北民歌 敕勒歌 28 暗牖懸蛛網,空梁落燕泥。
薜道衡 昔昔鹽 29 居高聲自遠,非是籍秋風。 虞世南 詠蟬 30 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
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駱賓王 在獄詠蟬 31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王勃 送杜少俯之任蜀州 32 少小季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賀知章 回鄉偶書 33 不知細葉誰栽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賀知章 詠柳 34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星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35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
念天地不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陳子昂 登幽州臺歌 36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張九齡 望月懷鄉 37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王之渙 登黃鶴樓 38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王之渙 涼州詞 39 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 孟浩然 臨洞庭 40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王昌齡 出塞 41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王昌齡 芙蓉樓送辛漸 42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王翰 涼州詞。
2.顏體書法作品欣賞楷書古詩
楷書,代表人物顏真卿。
楷書又稱正書,或稱真書。宋宣和書譜:“漢初有王次仲者,始以隸字作楷書”認為楷書是由古隸演變而成的。
據傳:“孔子墓上,子貢植的一株楷樹,枝干挺直而不屈曲。”楷書本筆畫簡爽,必須如楷樹之枝干也。
初期“楷書”,仍殘留極少的隸筆,結體略寬,橫畫長而直畫短,在傳世的魏晉帖中,如鍾繇的《宣示表》(左圖)、《薦季直表》、王羲之的樂毅論黃庭堅等,可為代表作。觀其特點,誠如翁方綱所說:“變隸書之波畫,加以點啄挑,仍存古隸之橫直”。
東晉以后,南北分裂,書法亦分為南北兩派。北派書體,帶著漢隸的遺型,筆法古拙勁正,而風格質樸方嚴,長于榜書,這就是所說的魏碑。
南派書法,多疏放妍妙,長于尺牘。南北朝,因為地域差別,個人習性、書風迥然不同。
北書剛強,南書蘊藉,各臻其妙,無分上下,而包世臣與康有為,卻極力推崇兩朝書,尤重北魏碑體。康氏舉十美,以強調魏碑的優點。
唐代的楷書,亦如唐代國勢的興盛局面,真所謂空前。書體成熟,書家輩出,在楷書方面,唐初的虞世南、歐陽詢、褚遂良、中唐的顏真卿、晚唐的柳公權,其楷書作品均為后世所重,奉為習字的模范。
古人學書法有這一種說法:“學書須先楷法,作字必先大字。大字以顏為法,中楷以歐為法,中楷既熟,然后斂為小楷,以鍾王為法”。
然根據多年實驗研究結果表明:初學寫字,不宜先學太大的字,中楷比較適合。 初唐三大書法家,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的楷書,都最適宜作中楷的臨摹范本。
茲分別簡介如后: 歐陽詢的正楷,源出古隸,以二王體為基礎,參以六朝北派書風,結體特異,獨創一格,權威尤熾,其勢力深入社會,幾為學書的標準本。究其楷書特點,用筆剛勁峻拔,筆畫方潤整齊,結體開朗爽健。
他的楷書碑帖代表作有《九成宮醴泉銘》、《化度寺碑》碑等。 虞世南的楷書,婉雅秀逸,上承智永禪師的遺軌,為王派的嫡系。
雖源出魏晉,但其外柔內剛,沉厚安詳之韻,卻一掃魏晉書風之怯懦。其楷書代表作,當以《夫子廟堂碑》為最。
褚遂良的楷書,以疏瘦勁練見稱,雖祖右軍,而能得其媚趣。其字體結構看似非常奔放,卻能巧妙的調和著靜謐的風格,開創了前人所未到的境地,其楷書代表作,當以《雁塔圣教序》為最。
小楷,顧名思義,是楷書之小者,創始于三國魏時的鍾繇,他原是位隸書最杰出的權威大家,所作楷書的筆意,亦脫胎于漢隸,筆勢恍如飛鴻戲海,極生動之致。惟結體寬扁,橫畫長而直畫短,仍存隸分的遺意,然已備盡楷法,實為正書之祖。
到了東晉王羲之,將小楷書法更加以悉心鉆研,使之達到了盡善盡美的境界,亦奠立了中國小楷書法優美的欣賞標準。
3.硬筆書法的格式、字體、內容
格式
如果是稿紙 就像寫文章一樣寫下去 落款 和寫信一樣
寫
如果是專用的紙張(豎列的或方格的) 要由右到左 由上到下寫 沒有標點符號 直接往下寫 寫完 另起一列 空一格 寫落款(用較小的字) 后面空 一格 蓋章 注意圖章不要太大 章的大小 和落款的字差不多 如果是有色紙 就先將圖章蓋在白紙上 剪下來 粘上去
切忌 作品不要 太飽滿 正文最后最好空半行(或列)的格子
字體
硬筆書法,體式源于毛筆書法(毛筆也有軟硬之分)。現在多見二者的字帖以楷書和行書為主。建議您先學龐中華楷書,再學司馬炎行書。適當欣賞些毛筆書法作品。如王羲之的《蘭亭集序》、柳公權的《神策軍碑》等。體會書體的源流關系。
內容
樓主好,我覺得硬筆書法的內容還是寫一些經典的詩詞為好,好字配美文
結合你的要求,我推薦《岳陽樓記》.
岳 陽 樓 記
范仲淹
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之詩賦于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蕩蕩,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麟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耀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皆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歟。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4.毛筆行書作品成語欣賞
楷書是由隸書演變來的。
人們用它取代隸書而作為漢字書寫的楷模,就是“字體端正,用筆合法之謂也”(清周星蓮《臨池》)。 “楷書”之名似乎由此而得。
楷書始于漢末,真正的發展和高峰時期是六朝和唐代。所以,楷書主要包括六朝和唐代碑刻兩大體系。
其共同特征是:完全筆畫化,徹底完成了漢字由象形向表意的過渡,完全方塊化,世稱漢字為“方塊字”由此而來。六朝碑刻體系是楷書的發展時期,代表作有《云峰山諸刻石》、《龍門二十品》、《張猛龍碑》、《爨寶子碑》、《爨龍顏碑》、《始興忠武王碑》以及《龍藏寺碑》等等,各抒天真。
而隋一代的楷法,不僅“薈萃六朝之美”,且“風神疏朗,體格峻整,大開唐風”。唐碑體系是楷書高峰時期,它比六朝碑刻體系有著較多的人工文飾的宮廷之致。
田英章字存青、存卿,1950年生于天津,書法研究生,國家人事部干部。先后畢業于首都師范大學、日本東京學藝大學。
書法家。上面前兩幅作品就是出自他之手,《紫氣東來》,《致高泉松》。
這兩幅作品屬于歐楷的范疇,是不可多得的作品。《寧靜致遠》出自劉江波之手,也是一幅四字楷書中的佳作。
5.毛筆字——行書作品如何賞析
行書作品賞析方法:
1、大小相兼。就是每個字呈現大小不同,存在著一個字的筆與筆相連,字與字之間的連帶,既有實連,也有意連,有斷有連,顧盼呼應。
2、收放結合。一般是線條短的為收,線條長的為放;回鋒為收,側鋒為放;多數是左收右放,上收下放,但也可以互相轉換,不排除左放右收,上放下收。
3、疏密得體。一般是上密下疏,左密右疏,內密外疏。中宮緊結,凡是框進去的留白越小越好,劃圈的筆畫留白也是越小越好。布局上字距緊壓,行距拉開,跌撲縱躍,蒼勁多姿。
4、濃淡相融。行書書寫應輕松、活潑、迅捷,掌握好疾與遲、動與靜的結合。墨色安排上應首字為濃,末字為枯。線條長細短粗,輕重適宜,濃淡相間。和草書差不多,但沒那么草。
6.宋詞鋼筆字帖誰的好
書法是沒有速成的,想要寫好字必須要用心.常年累月的鉆研練習。要在日常生活中養成隨時動筆的習慣,形式不重要,用毛筆,鋼筆,鉛筆,手指,木棍,大腿,被子。皆可為練習書法的工具,加以時日,效果立現。
說到書體,也因人而異。如果平時寫字雖然不好看但是結字基本正確,書寫基本規整的話。建議從行書或從行楷轉行書開始練習,不建議描紅,可以買一些古人的字帖認真臨習,如《蘭亭序》或者宋徽宗的瘦金書類的書體都是硬筆書法大有好處的。因為你說想要快速練成,所以從行書入手也是無奈之舉。
其實想要領會書法的精華,做到點畫呼應,字字精到的境界,還是應該從楷書開始練習的。譬如初學走路只有走得穩才能跑得快,無需多言。練習楷書時,應注意平心靜氣,拿來一篇字帖應先看一遍熟悉點畫,結字,運筆。再臨不遲。 臨習之外亦可在平時隨時信手涂鴉,涂涂畫畫發現看著不順眼的地方立刻進行調整,直至自己滿意為止。這和臨帖一樣重要。所謂每個人的書體,就是在平時的不斷鉆研,揣摩.融入自己的思想后慢慢形成的。
最后希望所有的書法愛好者都能練就生花妙筆,書寫爛漫人生!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毛筆行楷書法宋詞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