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關“聞雞起舞”的詩詞有哪些
1.《念奴嬌》 宋代 松洲
麥埸桑隴,道都是、六代宮城遺跡。夢里江山經幾覺,還似堠旁征驛。燕去燕來,花開花謝,那個成端的。人煙牢落,晚風何處羌笛。
堪歡揮淚新亭,算興亡莫補、萬分之一。到我憑闌,休更向酒畔,是今非昔。緊楫誓清,聞雞起舞,畢竟英雄得。傷心殘照,塔尖遙露秋碧。
2.沁園春 宋代:李曾伯
喚麹生來,與常娥約,從太守游。把玉簫聲寄,蕭關短笛,霓裳曲換,清塞重裘。桂影飄搖,桐陰立盡,多少征人霜滿頭。油幢暇,不掀髯一笑,辜負中秋。
斗杓矗處中州。還有解聞雞起舞不。看鳴弦中鵠,穿楊電激,飛球戲馬,策_星流。繡帽歸軍,玳簪環客,薄晚同登庾亮樓。浮生事,是幾番玩月,何苦多愁。
3. 宋代 劉辰翁
不相見故耳,為此發歌。 吾鬢如霜蕊。自江南、西風塵起,倒騎禿尾。舊日汾陽中書令,何限門生兒子。到今也、陸沈草昧。醉里不行西州路,但斗間、看望成龍氣。聊寂寞,自相慰。
夫君自是人間瑞。嘆生兒、當如異日,孫仲謀耳。健筆風云蛟龍起,人物山川形勢。猶有封、狼居胥意。伐木嚶嚶出幽谷,問天之將喪斯文未。吾待子,望如歲。
4. 唐代 顏真卿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5.《沁園春·淮海知名》 宋 無名氏
淮海知名,今日劉郎,勝如舊時。記當年幕府,從容贊畫,云從萬騎,電掣千麾。威震新塘,氣吞漣楚,滌掃妖氛但指期。論功處,載驂鸞鶴,衣錦賦榮歸。九重詔已封泥。看穩上青云萬丈梯。況平生慷慨,聞雞起舞,中原事業,不付公誰。昨夜頒春。明朝獻歲,且對椒盤奉壽卮。功名事,不輸前輩,行到鳳凰池。
聞雞起舞的意思是?
原意為聽到雞啼就起來舞劍,后來比喻有志報國的人即時奮起。
2.(1)聞雞起舞的主人公是
聞雞起舞:聽到雞叫就起來舞劍。后比喻有志報國的人及時奮起。該典出自《晉書·祖逖傳》,傳說東晉時期將領祖逖年青時就很有抱負,每次和好友劉琨談論時局,總是慷慨激昂,滿懷義憤。為了報效國家,他們在半夜一聽到雞鳴,就披衣起床,拔劍練武,刻苦鍛煉。這就是成語聞雞起舞的來源了。同義詞:發奮圖強、自強不息。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李白
2、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李白
3、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 李白
4、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李白
5、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李白
6、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 李白
7、醉月頻中圣,迷花不事君。 李白
8、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 李白
9、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
10、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 李白
11、峨嵋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李白
12、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 王維
13、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王維
14、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王維
15、廣澤生明月,蒼山夾亂流。 馬戴
16、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 盧綸
17、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杜甫
18、星臨萬戶動,月傍九霄多。 杜甫
19、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陶淵明
20、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 李煜
3.描寫雄雞的詩句
1、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雞一聲天下白。
《致酒行》唐代:李賀
零落棲遲一杯酒,主人奉觴客長壽。主父西游困不歸,家人折斷門前柳。
吾聞馬周昔作新豐客,天荒地老無人識。空將箋上兩行書,直犯龍顏請恩澤。
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雞一聲天下白。少年心事當拿云,誰念幽寒坐嗚呃。
釋義:
我潦倒窮困漂泊落魄,唯有借酒消愁,主人持酒相勸,相祝身體健康。當年主父偃向西入關,資用困乏滯留異鄉,家人思念折斷了門前楊柳。哎,我聽說馬周客居新豐之時,天荒地老無人賞識。
只憑紙上幾行字,就博得了皇帝垂青。我有迷失的魂魄,無法招回,雄雞一叫,天下大亮。少年人應當有凌云壯志,誰會憐惜你困頓獨處,唉聲嘆氣呢?
2、一唱雄雞天下白,萬方樂奏有于闐,詩人興會更無前。
《浣溪沙·和柳亞子先生》近現代:**
長夜難明赤縣天,百年魔怪舞翩躚,人民五億不團圓。
一唱雄雞天下白,萬方樂奏有于闐,詩人興會更無前。
釋義:
舊中國的天黑夜茫茫,一百年來妖魔鬼怪肆意狂歡,五億各族人民卻無法團圓。雄雞終于高鳴祖國得了光明,東西南北盡歌舞其中還有新疆人,詩人們欣喜唱和興致無邊。
3、平生不敢輕言語,一叫千門萬戶開。
《畫雞》明代:唐寅
頭上紅冠不用裁,滿身雪白走將來。
平生不敢輕言語,一叫千門萬戶開。
釋義:
它頭上的紅色冠子不用裁剪是天生的,身披雪白的羽毛雄糾糾地走來。一生之中它從來不敢輕易鳴叫,但是它叫的時候,千家萬戶的門都打開。
4、東方欲明星爛爛,汝南晨雞登壇喚。
《雞鳴歌》未知:佚名
東方欲明星爛爛,汝南晨雞登壇喚。
曲終漏盡嚴具陳,月沒星稀天下旦。
千門萬戶遞魚鑰,宮中城上飛烏鵲。
釋義:
東方漸漸亮了,天已快明,這時夜空中還有星星閃耀,汝南的晨雞已經開始啼叫了。一曲終了后,夜盡天亮,戒嚴的設施都陳列好了。月亮隱沒,星星稀落,天大明了。耳畔傳來用鑰匙開宮門的聲音,其聲音之大就像千家萬戶都在開門。這時宮中城墻之上有烏鵲翩翩飛來。
5、晨雞初叫,昏鴉爭噪。那個不去紅塵鬧?
《山坡羊·晨雞初叫》元代:陳草庵
晨雞初叫,昏鴉爭噪。那個不去紅塵鬧?
路迢迢,水迢迢,功名盡在長安道。
今日少年明日老。山,依舊好;人,憔悴了。
釋義:
從早晨雄雞初叫,到黃昏烏鴉不停地聒噪。世上有哪一個人不去名利場上奔波?道路遙遙萬里,江水千里迢迢,為了求取功名人們苦苦跋涉在長安道上。今天的少年明天就會衰老。江山依舊那樣美好;可人的容顏卻憔悴不堪了。
4.“聞雞起舞”詩關于我國()代()的故事
晉朝人祖逖胸有大志。
起初他不喜歡讀書,后來發奮攻讀,他與志同道合的劉琨在司州(今洛陽一帶)擔任文官小職,晚上經常蓋著一床被子聊天,談起國家大事,二人慷慨激昂。一天半夜,祖逖被遠處傳來的雞啼聲驚醒,就把劉錕叫醒說:“你聽雞都叫了,我們起來練功吧!”二人同到院子里舞劍,一直練到天亮。
晉元帝時,祖逖在南方任豫州刺史,北渡長江討伐匈奴貴族,收復了中原不少失地。“聞雞起舞”這一千古佳話,后比喻有志者抓緊時間學習和鍛煉的奮發精神,其實,它也含有珍惜光陰之意 ---------東晉 祖逖。
5.七步成詩是誰寫的還有聞雞起舞
七步詩是曹植聞雞起舞的是祖逖 語出《晉書·祖逖傳》 祖逖(公元266-321年),字士稚,晉代范陽遒縣(今河北淶水縣北)人。
父親祖武,任上谷太守。祖逖少年喪父,有兄弟六人。
哥哥祖該、祖納都很有才干。祖逖性情豁達、狂放,十四五歲還未開始讀書,哥哥們都替他發愁。
然而,祖逖輕仗義,為人慷慨大方,每至農家,就以哥哥的名義散發谷、帛賑濟窮人,鄉里的人都很敬重他。后來,祖逖博覽群書,涉及古今,往來于京師之間,看到他的人都說他有濟世之才。
祖逖寓居在陽平。24歲時,陽平推舉他為孝廉,后來又被苊舉為秀才,但是他都不答應。
故事說,祖逖與司空劉琨都當過司州主簿,二人感情深厚,如影隨形,關系極為密切,經常蓋一條被子睡覺。有一天夜里,有一只雞在半誑就叫起來了。
按當時迷信的說法,在半夜鳴叫的雞是荒雞,聽到荒雞的叫聲是不吉祥的。可是,祖逖聽天荒雞的叫聲后,卻把劉琨踢醒,對他說:“這不是不祥的聲音。”
于是,他起來舞劍。 “聞雞起舞”就是從這個故事來的。
人們用它形容懷有壯志,勤勉奮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