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南宋的詩詞一般有哪些常見的思想感情
南宋時期的詩詞難免都帶有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
南宋初期的詩詞大多是感概南北分裂之苦 痛惜大好河山落入外敵手中 悲憤朝廷無力抵抗入侵者。以及對家鄉對故土對老友親人的昔年 和落魄他鄉的自憐自哀
例:葉紹翁的“萬古知心只老天,英雄堪恨復堪憐。如公少 緩須臾死,此虜安能八十年。漠漠疑塵空偃月,堂堂遺像在凌煙。早知埋骨西湖路,悔不鴟夷理釣船。”表現了南渡文士對國事的感慨。
到了中期 更多的是表達自己誓死抵御外敵 愿為國家奉獻自己的豪邁情懷
例:陸游《示兒》
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晚期 對生靈涂炭的悲哀 對水生火熱的無奈 對美好過去的懷念
例:范成大《州橋》
州橋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駕回。
忍淚失聲問使者:幾時真有六軍來。
2.古往今來,詩人常表達的情感有哪些(專業一點)
·詠史懷古詩——關鍵以過去事故、過去人物、過去遺跡為題材,借登高望遠、詠嘆史實、懷念古物來感慨興衰、寄托憂慮、托古諷今。如辛棄疾《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傷春傷別詩——隨時借對春色消逝的記敘描寫來抒發韶華易逝、激情難酬的感慨,或外露對親朋、朋友、愛人的無限戀念之情。如晚唐詞人溫庭筠的《菩薩蠻》。
·羈旅行役詩——關鍵是出行除非的游客浪子所作。他們眼中所見、耳中所聞、心中所感都間接著對悠遠故鄉的遠望,對溫馨家庭的憧憬。如歐陽修的《踏莎行》。
·山川田園詩——隨時以山川田園為審美對象,把光溜的筆觸投向強壯的山林,悠閑的田野,首創出一種田園牧歌式的存活,借以外露對穩固的不滿,對寂靜柔和存活的向往。如孟浩然的《過故人莊》。
·托物言志詩——隨時應用象征、興寄等手法,把本人的某種志愿和人格融于某種具體事物。明人于謙《石灰吟》。
即事感懷詩——隨時就某件事發表本人的探討,抒發本人的感慨。如岑參《逢入京使》。
·邊塞詩——隨時以反映唐朝邊境干戈存活為關鍵內容,或反映將士不畏勞碌、愛護邊陲的戰斗鬼魂;或描寫將士和親人相互戀念的低沉情感;或譏諷并勸諫拓土開邊、窮兵黷武的統治者。如王昌齡《出塞》。
======================================================================
不同題材的詩歌對應著不同的情感,以上是比較廣泛的幾種題材對應的詩人情感。
3.宋代著名女詞人李清照寫的《絕句》表達了詞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絕句(李清照)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詩詞注釋】 【注釋】: [1]這兩句說:(一個人要奮發有為,)活著應當是人中俊杰,死了也要做鬼中英雄。
[2]思:追思,懷念。項羽:即楚霸王。
秦朝末年他率領民眾起義,曾摧毀秦朝主力軍。秦亡后他和劉邦爭奪天下,最后失敗,在烏江自刎。
[3]江東:指江南沿海一帶。項羽原是跟隨叔父項梁在吳地(今江蘇省蘇州市)起義的。
自刎前表示沒顏面再見江東父老。這兩句說:到今天我們特別懷念項羽,因為他死得悲壯,不肯回江東,屈辱偷生。
【簡析】: 這首詩贊美了項羽不肯忍辱偷生的英雄本色。活著要做人中的豪杰,死要死得悲壯,做鬼中的英雄。
今天的人們還在思念項羽,就因崇敬他當年寧死不屈、不肯忍辱回江東的英雄氣概 。
4.南宋詞人劉過在這首登臨之作中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唐多令·蘆葉滿汀洲
安遠樓小集,侑觴歌板之姬黃其姓者,乞詞于龍洲道人,為賦此《糖多令》。同柳阜之、劉去非、石民瞻、周嘉仲、陳孟參、孟容。時八月五日也。
蘆葉滿汀洲,寒沙帶淺流。二十年重過南樓。柳下系船猶未穩,能幾日,又中秋。
黃鶴斷磯頭,故人曾到否?舊江山渾是新愁。欲買桂花同載酒,終不似,少年游。
詞人二十年前曾在安遠樓與朋友名士聚會,二十年后重游此地,感慨今昔,因此寫了這首詞。前人有云:"武昌系與敵分爭之地,重過能無今昔之感?"(《蓼園詞選》)可見詞中的今昔之感是和作者的愛國思想聯系在一起的.
此詞上半闋以簡潔的筆致勾勒出清麗的秋景,烘托氣氛,籠罩全篇."柳下系船猶未穩"三句就季節與時間落筆,又象征國家與個人均已進入中秋時分,晚景無多.
下半闋借景抒情,流露出感慨時事,抒寫出今昔之感和懷才不遇的思想感情."舊日江山渾是新愁"一句,是全詞的主旨.李攀龍云:"追憶故人不在,遂舉目有江上之感,詞意何等凄愴!又云:'系舟未穩','舊江山都是新愁',讀之使人下淚."(《草堂詩余雋》)
劉過的愛國詞篇,深得稼軒的神髓,多為豪爽奔放、淋漓痛快之作.但這首《唐多令》卻寫得溫婉含蓄,別具一格.此詞一出,"楚中歌者競唱之."(《詞苑叢談》引《山房筆叢》語)南宋愛國詞人劉辰翁在臨安失陷之后,曾次此詞之韻達七首之多,可見此詞影響之大
5.南宋詞人劉過在這首詩登臨之作中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唐多令
安遠樓小集,侑觴歌板之姬黃其姓者,乞詞于龍洲道人,為賦此《唐多令》,同柳阜之、劉云非、石民贍、周嘉仲、陳孟參、孟容,時八月五日也。
劉過
蘆葉滿汀洲,寒沙帶淺流。二十年重過南樓。柳下系船猶未穩,能幾日,又中秋。黃鶴斷磯頭,故人今在否?舊江山渾是新愁。欲買桂花同載酒,終不似,少年游。
這是一首名作,后人譽為“小令中之工品。”
詞的上片寫景。傍晚,剛下過一場雨,晚霞映得水面分外明亮。潮水退下去了,岸邊留下層層沙痕。風吹落葉,帶來寒意,而這寒意透過窗紗侵入室內,使屋子的主人感到在西風的催逼之下,季節已由夏入秋。同時,也使主人憐惜這些飄零的秋葉,將與自己一樣淪落天涯。“懊恨”,是懊惱可恨的意思。“催世換”的“世”,在這里雙關時世,借季節的變換來暗示朝代的更替。“天涯”,比喻極遙遠的地方。“落天涯”就是流落、飄泊于天涯的意思。這時南宋滅亡了,廣大人民處于異族的壓迫之下,不少人流離失所,無家可歸,所以,風吹落葉的情景,就格外容易使人聯想起漢民族的不幸遭遇。鄧剡用“懊恨”一詞,表明了他對催換季節的西風(隱喻滅亡宋朝的元人)的不滿和憤恨。
如果說上片是在寫景中隱含著亡國之痛,那么,下片就是更直截了當地寫這種哀痛的感情了。
“寂寞古豪華”以下四句,是剪裁和改寫了唐人劉禹錫的有名詩篇:“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朱雀橋、烏衣巷都是金陵城里的地名,是晉代大貴族王家、謝家世代聚居的地方。隨著王朝的變遷,這些原先聲勢顯赫的大族,相繼敗亡。寄居在這里的燕子年年飛來尋找原地筑巢,可是房子的主人早已不再是王、謝大族,而是尋常百姓了。鄧剡寫這首詞時,正在南宋亡后的金陵,所以很自然地借用這首唐詩的意境,比喻南宋的覆亡。這四句的意思是說:在殘破凄涼的金陵城下,古代的豪華景象消逝得無影無蹤了。慘淡的夕陽,照著烏衣巷口。南宋滅亡后僥幸活下來的人,談論著時代的又一次更替,慨嘆又有多少人家破人亡,竟使年年飛來的燕子,找不到棲身之處了。
詞的最后三句,作者又把筆觸落到眼前的景物上來:秋季來臨,燕子都飛走了,只剩下南來的無數大雁,在明月的輝映下,露宿在蘆花之中。這幅凄涼孤苦的圖景和作者痛傷亡國的感慨之情完全融會在一起,收到了感人的藝術效果。
6.宋代著名女詞人李清照寫的《絕句》表達了詞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絕句(李清照)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詩詞注釋】
【注釋】:
[1]這兩句說:(一個人要奮發有為,)活著應當是人中俊杰,死了也要做鬼中英雄。
[2]思:追思,懷念。項羽:即楚霸王。秦朝末年他率領民眾起義,曾摧毀秦朝主力軍。秦亡后他和劉邦爭奪天下,最后失敗,在烏江自刎。
[3]江東:指江南沿海一帶。項羽原是跟隨叔父項梁在吳地(今江蘇省蘇州市)起義的。自刎前表示沒顏面再見江東父老。這兩句說:到今天我們特別懷念項羽,因為他死得悲壯,不肯回江東,屈辱偷生。
【簡析】:
這首詩贊美了項羽不肯忍辱偷生的英雄本色。活著要做人中的豪杰,死要死得悲壯,做鬼中的英雄。今天的人們還在思念項羽,就因崇敬他當年寧死不屈、不肯忍辱回江東的英雄氣概 。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南宋詞人常表達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