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宋詞江梅引注釋全文
這首詞是睹梅懷人之作。作者在小序中說:“丙辰之冬,予留梁溪,將詣淮南不得,因夢思以述志”。丙辰,是宋寧宗慶元二年,即1196年。梁溪,是指江蘇無錫。淮南,是指安徽合肥。所以這是作者在宋寧宗慶元二年丙辰之冬,住在無錫梁溪張鑒的莊園里,正值園中臘梅綻放,他見梅而懷念遠在安徽合肥的戀人,是借記夢而抒相思之作。
上片主要寫結思成夢。“人間離別易多時”,開篇就寫出“人間離別”的詞作主題,從人生多離別的人生感喟引入。“見梅枝,多相思”,這句是寫睹物思人,看到了梅枝,突然思念起他的戀人,相思之情,悄然而生。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抒發作者的相思之苦。唐詩人盧仝《有所思》中也有“相思一夜梅花發,忽到窗前疑是君”的句子。此句和姜夔的這句有異曲同工之妙,表達了作者類似的心境。“幾度小窗幽夢手同攜”,寫兩人歡會夢境,是寫作者思而不見,就只能在夢中尋覓。兩人在夢中相會,小窗之下,攜手同游,十分愜意。這里詞人相思的內容,夢見的內容都沒有直接表露,是欲說還休,欲露還藏,讓人產生無限遐想。沈祖棻在《宋詞賞析》中說:“相思在‘見梅枝’之后,似見花而懷人,然證之‘幾度’一句,則固未嘗一日忘也”。這不禁讓人想起蘇軾的《江城子》:“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都是寫現實中不能相見,只能在夢中見面。“今夜夢中無覓處,漫徘徊”,是寫另一種夢境,與前一種夢境形成對比。今夜伊人不曾入夢,毫無蹤跡,作者只好在凄冷的庭院中獨自徘徊,然最終還是一無所獲,無限凄涼。“寒侵被,尚未知”作者太專注于在夢中尋找伊人,以致寒氣侵入衾被,也感覺不到。這里作者筆鋒一轉,回到現實,更加表現了詞人全身心的投入對戀人的追尋。兩種夢境相比,前者能給予暫時的安慰,后者卻帶來無限的傷感。夢境,本來是虛無縹緲的,詞人正是借此進一步訴說別后對情人刻骨銘心的相思之情。
下片是寫醒后離思。“濕紅恨墨淺封題”,這是寫詞人所思念的戀人,含淚給詞人寫信的情景。淚痕滴濕了香箋,滿含離恨的墨跡已變得模糊不清。一個“淺”字,卻恰好透露出離恨之深。晏幾道的《思遠人》中說:“淚彈不盡當窗滴,就硯旋研墨。漸寫到別來,此情深處,紅箋為無色”,姜夔的這句就是化用其意。薄薄香箋,和淚寫成,而無限傷心往事,盡在其中。“寶箏空,無雁飛”追憶戀人,古箏尤在,然人已在他鄉,只有伊人當年彈奏的寶箏,徒然閑置。“無雁飛”有的解釋說“雁”是指飛雁傳信的意思,那這句是在說明通信困難,寫好的信也無從傳遞,已經沒有聯系了。而有的解釋“雁”是指古箏上的短柱。這句與“寶箏空”相連,還是在說詞人與戀人相別離,寶箏猶在,只是再也無人彈奏。“俊游巷陌,算空有,古木斜暉”,孤獨無奈之中詞人轉向了對俊游舊地的揣想,“巷陌”依然而人事已非,大概只有枯樹斜陽依舊,平添凄涼感傷之情。“舊約扁舟,心事已成非”,回想早時扁舟同游的約定,現在已經是很難實現了,這種凄苦的心境只好以低吟悲歌來抒發“歌罷淮南春草賦,又萋萋”,“春草賦”是指淮南小山賦春草之作:“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這是感嘆游者不歸,暮春來臨,歲月悄然消逝。姜夔也是化用其句,傾盡了無盡了離思。最后兩句,“漂零客,淚滿衣”,總收全詞,戛然而止。是既恨相見之難,兼以自嘆飄泊,自傷身世,詞人將對身世的感嘆,離思的酸楚推到了極致。
縱觀這首詞,時空的不斷轉移是其重要特點。整首詞夢境與現實,追憶過去與當下交織在一起。姜夔的這首戀情詞注重的不是聲色描寫,也不是行動描寫,而主要是反復傾訴一種難言的內心感受,以蘊藉深摯見長,可說是落落而多低徊不盡的風致。
2.滿江紅 岳飛 宋詞全文
岳飛
滿江紅
怒發沖冠,憑闌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今譯】
倚在欄桿旁,我不由得怒發沖冠,一場瀟瀟秋雨剛剛停歇。
舉目遠望,仰天長嘯,萬千思緒,奔涌激烈。
為祖國奮斗,三十年的功名,自當視若塵土;
與敵人周旋,八千里的征程,何懼披星戴月。
千萬不要隨便虛擲了少年時光,等到頭發白了才徒自悲切!
靖康年間的國恥啊,還沒洗雪;臣子的復仇之恨啊,何時能滅?
駕起遠征的戰車吧,直把那賀蘭山踏裂!壯志凌云,餓了就飽餐敵人肉;
談笑風聲,渴了就痛飲敵人血。
期待著這一天吧,讓我們從頭收拾好舊日的山河,
向祖國獻捷!
3.滿江紅 岳飛 宋詞全文
岳飛
滿江紅
怒發沖冠,憑闌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今譯】
倚在欄桿旁,我不由得怒發沖冠,一場瀟瀟秋雨剛剛停歇。
舉目遠望,仰天長嘯,萬千思緒,奔涌激烈。
為祖國奮斗,三十年的功名,自當視若塵土;
與敵人周旋,八千里的征程,何懼披星戴月。
千萬不要隨便虛擲了少年時光,等到頭發白了才徒自悲切!
靖康年間的國恥啊,還沒洗雪;臣子的復仇之恨啊,何時能滅?
駕起遠征的戰車吧,直把那賀蘭山踏裂!壯志凌云,餓了就飽餐敵人肉;
談笑風聲,渴了就痛飲敵人血。
期待著這一天吧,讓我們從頭收拾好舊日的山河,
向祖國獻捷!
4.《永遇樂》(千古江山)辛棄疾的宋詞全文是什么
永遇樂 京口北固亭懷古
辛棄疾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
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
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
可堪回首,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
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1.詞人登北固亭所見眼前之景“舞榭歌臺”“斜陽草樹”等多是實寫,登北固亭所抒懷古之思“千古英雄”“金戈鐵馬”等是虛寫.虛實結合,表達詞人對英雄人物的景仰,對前人功業后繼無人的惋惜,也暗含對偏安一隅的南宋統治者的失望.(意對即可)
2.全詞以千古英雄功業開篇,借以表現詞人渴望收復山河;眼前淪陷區民眾安于異族統治,似不再指望恢復,詞人頗感不安.眼前的茍安與南宋小朝廷的草率用兵,讓詞人很是憂患,也感傷自己的壯志難酬.
5.唐詩宋詞元曲中的《江杜》誰知道
是杜甫的《江村》吧? 《江村》 [唐]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來梁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 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鉤。
但有故人供祿米,微軀此外更何求? 注釋 1、抱:圍繞。 2、長夏:盛夏。
3、微軀:微賤的身軀,詩人自指。 4、但有故人供祿米:此句或為“多病所須惟藥物” 譯文 清澈的江水曲折地繞村流過,長長的夏日里,村中的一切都顯得幽雅。
梁上的燕子自由自在地飛來飛去,水中的鷗鳥互相追逐嬉戲,親親熱熱。妻子在紙上畫著棋盤,小兒敲針作魚鉤。
我老了,多病的身體需要的只是治病的藥物,除此之外,還有別的什么奢求呢? 賞析 這首詩寫于唐肅宗上元元年(760)。在幾個月之前,詩人經過四年的流亡生活,從同州經由綿州,來到了這不曾遭到戰亂騷擾的、暫時還保持安靜的西南富庶之鄉成都郊外浣花溪畔。
他依靠親友故舊的資助而辛苦經營的草堂已經初具規模;飽經離鄉背井的苦楚、備嘗顛沛流離的艱虞的詩人,終于獲得了一個暫時安居的棲身之所。時值初夏,浣花溪畔,江流曲折,水木清華,一派恬靜幽雅的田園景象。
詩人拈來《江村》詩題,放筆詠懷,愉悅之情是可以想見的。 本詩首聯第二句“事事幽”三字,是全詩關緊的話,提挈一篇旨意。
中間四句,緊緊貼住“事事幽”,一路敘下。梁間燕子,時來時去,自由而自在;江上白鷗,忽遠忽近,相伴而相隨。
從詩人眼里看來,燕子也罷,鷗鳥也罷,都有一種忘機不疑、樂群適性的意趣。物情如此幽靜,人事的幽趣尤其使詩人愜心快意:老妻畫紙為棋局的癡情憨態,望而可親;稚子敲針做釣鉤的天真無邪,彌覺可愛。
棋局最宜消夏,清江正好垂釣,村居樂事,件件如意。經歷長期離亂之后,重新獲得家室兒女之樂,詩人怎么不感到欣喜和滿足呢?結句“但有故人供祿米,微軀此外更何求”,雖然表面上是喜幸之詞,而骨子里正包藏著不少悲苦之情。
曰“但有”,就不能保證必有;曰“更何求”,正說明已有所求。杜甫確實沒有忘記,自己眼前優游閑適的生活,是建筑在“故人供祿米”的基礎之上的。
這是一個十分敏感的壓痛點。一旦分祿賜米發生了問題,一切就都談不到了。
所以,我們無妨說,這結末兩句,與其說是幸詞,倒毋寧說是苦情。艱窶貧困、依人為活的一代詩宗,在暫得棲息,杜甫能安居的同時,便吐露這樣悲酸的話語,實在是對封建統治階級摧殘人才的強烈控訴。
中聯四句,從物態人情方面,寫足了江村幽事,然后,在結句上,用“此外更何求”一句,關合“事事幽”,收足了一篇主題,最為簡凈,最為穩當。 《江村》一詩,在藝術處理上,也有獨特之處: 一是復字不犯復。
此詩首聯的兩句中,“江”字、“村”字皆兩見。照一般做律詩的規矩,頷、頸兩聯同一聯中忌有復字,首尾兩聯散行的句子,要求雖不那么嚴格,但也應該盡可能避復字。
現在用一對復字,就有一種輕快俊逸的感覺,并不覺得是犯復了。這情況,很象律句中的拗救,拗句就要用拗句來救正,復字也要用復字來彌補。
況且,第二句又安下了另外兩個疊字“事事”,這樣一來,頭兩句詩在讀起來的時候,就完全沒有枝撐之感了。 二是全詩前后嚙合,照應緊湊。
“梁上燕”屬“村”,“水中鷗”屬“江”:“棋局”正頂“長夏”,“釣鉤”又暗寓“清江”。頷聯“自去自來梁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兩“自”字,兩“相”字,當句自對:“去”“來”與“親”“近”又上下句為對。
自對而又互對,讀起來輕快流蕩。頸聯的“畫”字、“敲”字,字皆現成。
且兩句皆用樸直的語氣,最能表達夫妻投老,相敬彌篤,稚子癡頑,不隔賢愚的意境。 三是結句,忽轉凄婉,很有杜甫詠懷詩的特色。
杜甫有兩句詩自道其做詩的甘苦,說是“愁極本憑詩遣興,詩成吟詠轉凄涼”(《至后》)。此詩本是寫閑適心境,但他寫著寫著,最后結末的地方,也不免吐露落寞不歡之情,使人有悵悵之感。
杜甫很多登臨即興感懷的詩篇,幾乎都是如此。前人謂杜詩“沉郁”,其契機恐怕就在此處。
作者簡介 杜甫(公元712--770),漢族,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生于河南鞏縣(今河南省鞏縣),是名詩人杜審言的孫子。
我國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并稱“大李杜”,人稱“詩圣”。一生寫詩一千四百多首。
原籍湖北襄陽,生于河南鞏縣(現鞏義市)。遠祖為晉代功名顯赫的杜預,乃祖為初唐詩人杜審言,乃父杜閑。
唐肅宗時,官左拾遺。后入蜀,友人嚴武推薦他做劍南節度府參謀,加檢校工部員外郎。
故后世又稱他杜拾遺、杜工部。 杜甫(七一二-七七零),三十五歲以前讀書與游歷。
天寶年間到長安,仕進無門,困頓了十年,才獲得右衛率府胄曹參軍的小職。安史之亂開始,他流亡顛沛,竟為叛軍所俘;脫險后,授官左拾遺。
乾元二年(七五九),他棄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劍南節度使嚴武幕中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稱。晚年舉家東遷,途中留滯夔州二年,出峽。
漂泊鄂、湘一帶,貧病而卒。 子美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蕩、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譽為「詩史」。
其人憂國憂民。
6.宋詞蝶戀花的全文
蝶戀花·赤花褪殘紅青杏小
·蘇東坡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 。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墻里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 。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蝶戀花
柳永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里,無言誰會憑欄意。
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蝶戀花
歐陽修
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玉勒雕鞍游冶處,樓高不見章臺路。
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
蝶戀花
晏殊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無尺素,山長水遠知何處。
蝶戀花 辛棄疾
九畹芳菲蘭佩好,空谷無人,自怨蛾眉巧。寶瑟泠泠千古調,朱絲弦斷知音少。
冉冉年華吾自老,水滿汀洲,何處尋芳草?喚起湘累歌未了,石龍舞罷松風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