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梁任公(梁啟超)搜集宋詞中名句集成的幾副對聯
梁啟超賀贈聯 四十九年窮不死;
三百六日醉如泥。
——1926年集句賀蹇季常50歲壽誕 二十四考中書令;
萬八千戶冠軍侯。
——集句賀段祺瑞壽誕
兩腳踏中西文化;
一心評宇宙華章。
——梁啟超贈林語堂 世事滄桑心事定;
胸中海岳夢中飛。
——贈著名女作家冰心 清詩不敢私囊篋;
明月儻肯留庭隅。
——贈友人上聯謂清麗的詩句當與友人共賞,而不壓書囊篋底。下聯言明月或當肯留于庭角,亦足可供觀賞。“儻”,謂或者。聯語對仗雖不甚工穩,但在感情表達上飄逸自如,為其特點。 風波舊憶橫身過;
世事今歸袖手看。
——贈友人 以淺持博,以一持萬;
自知者明,自勝者強。
——集句題贈陳達
上聯集:《荀子》句;下聯集:《老子》句。 忽相思,更添了幾聲啼鴂;
屢回顧,最可惜一片江山。
——集句贈劉崧生
上聯集:姜白石《江梅引》、《琵琶仙》句;下聯集:姜白石《法曲獻仙音》、《八歸》、辛稼軒《新荷葉》句。 人在畫橋西,冷香飛上詩句;
酒醒明月下,夢魂欲渡蒼茫。
——集宋詞贈北京大學教授王力 蝴蝶兒,晚報春,又是一般閑暇;
梧桐院,三更雨,不知多少秋聲.
——集句贈北京大學教授兼文學院院長胡適 臨流可奈清癯,第四橋邊,呼棹過環碧;
此意平生飛動,海棠花下,吹笛到天明。
——集句贈著名詩人徐志摩
最有味,是無能,但醉來還醒,醒來還醉;
本不住,怎生去,笑歸處如客,客處如歸。
——集句贈蹇季常 述先圣之玄意,整百家之不齊,入世以來年七十矣;
奉觴豆于國叟,致歡欣于春酒,親受業者蓋三千焉。
——賀康有為70歲壽誕
2.梁啟超集對聯
春瘦三分輕陰便成雨 月明千里高處不勝寒 春水滿塘生鴻鶒還相趁 東岸綠陰少楊柳更須栽 春水滿塘生鴻鶒還相趁 蝴蝶上階飛風簾自在垂 獨上西樓天淡銀河垂地 高斟北斗酒酣鼻息如雷 忽相思更添了幾聲啼鴂 屢回頭最可惜一泛江山 忽相思更添了幾聲啼鴃 屢回顧最可惜一片江山 滿地橫斜梅花政自不惡 一春憔悴杜鵑欲勸誰歸 水殿風來冷香飛上詩句 芳徑雨歇流鶯喚起春酲 水殿風來冷香飛上詩句 空江月墮夢魂欲渡蒼茫 宿鷺圓沙又是一般閑暇 亂鴨斜日古今無此荒寒 西子湖邊遙山向晚更碧 清明時節驟雨才過還晴 笑索紅梅香亂石橋南北 醉眠芳草夢隨蝴蝶西東 一晌銷凝簾外曉鶯殘月 無限清麗雨余芳草斜陽 銀漢是紅墻一帶遙相隔 鸞鏡與花枝此情誰得知 月滿西樓獨鶴還自空碧 日烘晴晝流鶯喚起春酲 芳草接天涯幾重山幾重水 墜葉飄香澈一番雨一番風 高處不勝寒見姮娥瘦如束 無情應笑我摟虛空睡到明 寒雁先還為我南飛傳我意 江梅有約愛他風雪耐他寒 今夕是何年霜娥相伴孤照 輕陰便成雨海棠不分春寒 千里歸艎山映斜陽天接水 一聲長笛雁橫南浦月當樓 曲岸持觴記當時送君南浦 朱門映柳想如今綠到西湖 人在畫橋西冷香飛上詩句 酒醉明月下夢魂欲斷蒼茫 日暮更移舟望江國渺何處 明朝又寒食見梅枝忽相思 軟語商量海燕飛來窺畫棟 冷香搖動綠荷相倚滿橫塘 小樓吹徹玉笙寒自憐幽獨 水殿風來暗香滿無限思量 小院春寒燕子飛來窺畫棟 空江歲晚柳花無數送舟歸 燕子不歸幾日行云何處去 海棠依舊去年春恨卻來時 燕子來時更能消幾番風雨 夕陽無語最可惜一片江山 遙夜相思更漏殘不如休去 群芳過后西湖好曾有詩無 亦愛吾廬買波塘旋栽楊柳 頓成輕別問后約空指薔薇 有約不來空悵望蘭舟客輿 勸春且住幾回憑雙燕叮嚀 玉宇無塵時見疏星度河漢 春心如酒暗隨流水到天涯 欲寄此情鴻雁在云魚在水 偷催春暮青梅如豆柳如絲 海氣百重樓豈獨浮云能蔽日 文章千古事蕭條異代不同時 蝴蝶兒晚春時又是一般閑暇 梧桐樹三更雨不知多少秋聲 我本楚狂人五岳尋山不辭遠 地猶鄹氏邑萬方多難此登臨 細草和煙尚綠遙山向晚更碧 黃葉無風自落秋云不雨長陰 小樓昨夜東風吹皺一池春水 梧桐更兼細雨能消幾個黃昏 春欲暮思無窮應笑我早生華發 語已多情未了問何人會解連環 酒醒簾幕低垂燭影搖紅夜將半 雨過園林如繡東風吹柳日初長 樓上幾日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 西窗又吹暗雨紅藕香殘玉簟秋 滿身花影倩人扶我欲醉眠芳草 幾日行云何處去除非問取黃鸝 試憑他流水寄情卻道海棠依舊 但鎮日繡簾高卷為妨雙燕歸來 垂楊還裊萬絲金又恐被西風驚綠 斷紅尚有相思字試憑他流水寄情 呼酒上琴臺把吳鉤看了闌干拍遍 明朝又寒食正海棠開后燕子來時 冷照西斜正極目空寒故國渺天北 大江東去問蒼波無語流恨入秦淮 泣殘紅誰分掃地春空十日九風雨 舉大白為問舊時月色今夕是何年 酒酣鼻息如雷疊鼓清笳迤邐度沙漠 萬里夕陽垂地落花飛絮隨意繞天涯 臨流可奈清癯第四橋邊呼棹過環碧 此意平生飛動海棠影下吹笛到天明 羅衣特地春寒細雨夢回猶自聽鸚鵡 殊鄉又逢秋晚江上望極休去采芙蓉 笑倦游猶是天涯萬里乾坤不如歸去 驚客里又過寒食一樁心事會有詩無 最有味是無能但醉來還醒醒來還醉 本不住怎生去笑歸處如客客處如歸 歌扇輕約飛花高柳垂陰春漸遠汀洲自綠 畫橈不點明鏡芳蓮墜粉波心蕩冷月無聲 戲拋蓮菂種橫塘新綠生時水佩風裳無數 猛拍闌干呼鷗鷺五湖舊約煙蓑雨笠相過。
3.梁啟超對聯賞析
梁啟超對聯賞析梁啟超自題聯得劍乍如添健仆;閉門長似在深山。
——自題梁啟超撰題聯春盡花魂猶戀石;雨余山氣欲吞湖。——題廣東省南海縣西樵山天湖枕流亭 枕流亭在西樵山天湖畔。
上聯以一片深情描繪出暮春落紅圖,春天將盡,花瓣紛紛飄落在山間巖石上,迷人的景色中彌漫著一層傷春氣氛,以“戀”字表現作者對美好時光的深深懷念,有秀麗、柔婉的陰柔美。下聯以一腔豪情吟誦出雨氣吞潮詩,描繪出雨后山林中霧氣氤氳,翻騰奔涌,好像要吞沒山溪春潮,隱寓作者當時有志不得申的憤激之情,以“吞”字抒發作者對壯志難酬的憤憤不平,具有雄奇、勁健的陽剛美。
聯語一柔一剛,借景抒懷,柔婉中見雄奇,頗有意境,頗有深度。黨庠塾序式千古;智水仁山在此堂。
——題宏文學社壽頌南山瑤池瑞;樽聞北海蓬萊春。——題云南省賓川雞足山石刻門前學種先生柳;日暮聊為梁父吟。
——題北京袁崇煥祠細石平流,游魚可數;小山芳樹,珍禽時來。——題某園林 梁啟超賀贈聯四十九年窮不死;三百六日醉如泥。
——1926年集句賀蹇季常50歲壽誕二十四考中書令;萬八千戶冠軍侯。——集句賀段祺瑞壽誕兩腳踏中西文化;一心評宇宙華章。
——梁啟超贈林語堂 林語堂(1895-1976),現代散文家、小說家。原名玉堂。
福建龍溪人。曾赴美、德留學,專攻語言學。
20世紀20年代在北京大學等校任英文教授,20年代后期寓居上海愚園路“有不為齋”。此聯即為當時客廳墻壁上的懸聯;當為梁氏后期作品。
此聯十分貼切地寫出了林氏的治學思想和成就。林語堂最精彩的文章是用中文寫的《談西洋文化》和用英文寫的《談中國文化》。
一般來說,用異國文字來寫本國事情,最容易失之膚淺,林卻避免了這個缺點;這不能不說是他超人的地方。此聯正是寫出了這一點,妙!梁氏善于集句聯,也善于作聯。
此聯對仗工穩,不用典故,明白如話,當為其作聯中的上乘。世事滄桑心事定;胸中海岳夢中飛。
——贈著名女作家冰心清詩不敢私囊篋;明月儻肯留庭隅。——贈友人 上聯謂清麗的詩句當與友人共賞,而不壓書囊篋底。
下聯言明月或當肯留于庭角,亦足可供觀賞。“儻”,謂或者。
聯語對仗雖不甚工穩,但在感情表達上飄逸自如,為其特點。風波舊憶橫身過;世事今歸袖手看。
——贈友人以淺持博,以一持萬;自知者明,自勝者強。——集句題贈陳達上聯集:《荀子》句;下聯集:《老子》句。
忽相思,更添了幾聲啼鴂;屢回顧,最可惜一片江山。——集句贈劉崧生 上聯集:姜白石《江梅引》、《琵琶仙》句;下聯集:姜白石《法曲獻仙音》、《八歸》、辛稼軒《新荷葉》句。
人在畫橋西,冷香飛上詩句;酒醒明月下,夢魂欲渡蒼茫。——集宋詞贈北京大學教授王力蝴蝶兒,晚報春,又是一般閑暇;梧桐院,三更雨,不知多少秋聲.——集句贈北京大學教授兼文學院院長胡適臨流可奈清癯,第四橋邊,呼棹過環碧;此意平生飛動,海棠花下,吹笛到天明。
——集句贈著名詩人徐志摩 徐志摩(1896-1931),近代詩人,新月派代表。詩作甚多,1931年11月由南京赴北平途中因飛機失事遇難。
此系集宋人詞句為聯。上聯三句依次出自:首句陸壑《高陽臺》、次句姜夔《點絳唇》、三句陳允平《秋霽·平湖秋月》,聯語記述1924年4月12日,印度作家、詩人、社會活動家泰戈爾應邀抵上海。
14日詩人徐志摩陪同暢游杭州西湖。23日又陪他到北京名剎法源寺欣賞丁香。
下聯三句分別引自:首句李祁《西江月·云觀三山清露》、二句王之道《青玉案·送張文伯還朝》、末句陳簡齋《夜登小閣憶洛中舊游》,聯語描述了徐志摩曾在“海棠花下”通霄達旦作詩的佳話。為了紀念此事,梁啟超便集詞撰此聯書贈徐志摩。
此聯用八尺宣紙寫成,書作北魏體,箋用朱絲畫格,謹嚴古樸,在梁氏書法中推為上選。任公[即梁啟超]好集詞為聯。
此聯尤見剪裁之妙,語如己出,一副十五言聯,集了宋代六位詞人的六首詞的詞句,不僅對仗工穩,而且慷慨長歌,更饒意境,緣事而述,一氣呵成,真是談何容易!徐志摩為梁啟超弟子,聯語刻畫宛然,甚合徐志摩性格。梁啟超生前視此聯為自己最得意的一副作品,在《飲冰室詩話附錄》里曾這樣寫道:“我所集最得意的是贈徐志摩一聯……此聯極能看出志摩的性格,還帶著記他的故事,他曾陪泰戈爾游西湖,別有會心。
又嘗在海棠花下做詩做個通霄。”這恐怕就出于梁啟超“胸中有洪爐,皆歸熔鑄”的緣故吧。
最有味,是無能,但醉來還醒,醒來還醉;本不住,怎生去,笑歸處如客,客處如歸。——集句贈蹇季常 梁啟超的別一副得意之作是贈其好友蹇季常的。
蹇季常好酒,無日不醉,于是他集以這樣一聯相贈。上聯出自朱希真《江城子》和張梅厓《水龍吟》,下聯出自劉須溪《賀新郎》和柴仲山《齊天樂》。
蹇季常的朋友見了此聯,無不拍案叫絕,說是蹇季常的神態畢真描出。梁啟超正是因為自幼苦讀,胸有詩詞無數,所以才能融會貫通,信手拈來如神來之筆。
述先圣之玄意,整百家之不齊,入世以來年七十矣;奉觴豆于國叟,致歡欣于春酒,親受業者蓋三千焉。——賀康有為70歲壽誕 民國十六年丁卯(1927年)夏歷二月初五日(3。
4.梁啟超對聯賞析
梁啟超自題聯
得劍乍如添健仆;
閉門長似在深山。
——自題
梁啟超撰題聯
春盡花魂猶戀石;
雨余山氣欲吞湖。
——題廣東省南海縣西樵山天湖枕流亭
枕流亭在西樵山天湖畔。上聯以一片深情描繪出暮春落紅圖,春天將盡,花瓣紛紛飄落在山間巖石上,迷人的景色中彌漫著一層傷春氣氛,以“戀”字表現作者對美好時光的深深懷念,有秀麗、柔婉的陰柔美。
下聯以一腔豪情吟誦出雨氣吞潮詩,描繪出雨后山林中霧氣氤氳,翻騰奔涌,好像要吞沒山溪春潮,隱寓作者當時有志不得申的憤激之情,以“吞”字抒發作者對壯志難酬的憤憤不平,具有雄奇、勁健的陽剛美。聯語一柔一剛,借景抒懷,柔婉中見雄奇,頗有意境,頗有深度。
5.梁啟超集對聯
春瘦三分輕陰便成雨月明千里高處不勝寒 春水滿塘生鴻鶒還相趁東岸綠陰少楊柳更須栽春水滿塘生鴻鶒還相趁蝴蝶上階飛風簾自在垂獨上西樓天淡銀河垂地高斟北斗酒酣鼻息如雷忽相思更添了幾聲啼鴂屢回頭最可惜一泛江山忽相思更添了幾聲啼鴃屢回顧最可惜一片江山滿地橫斜梅花政自不惡一春憔悴杜鵑欲勸誰歸水殿風來冷香飛上詩句芳徑雨歇流鶯喚起春酲水殿風來冷香飛上詩句空江月墮夢魂欲渡蒼茫宿鷺圓沙又是一般閑暇亂鴨斜日古今無此荒寒西子湖邊遙山向晚更碧清明時節驟雨才過還晴笑索紅梅香亂石橋南北醉眠芳草夢隨蝴蝶西東一晌銷凝簾外曉鶯殘月無限清麗雨余芳草斜陽銀漢是紅墻一帶遙相隔鸞鏡與花枝此情誰得知月滿西樓獨鶴還自空碧日烘晴晝流鶯喚起春酲芳草接天涯幾重山幾重水墜葉飄香澈一番雨一番風高處不勝寒見姮娥瘦如束無情應笑我摟虛空睡到明寒雁先還為我南飛傳我意江梅有約愛他風雪耐他寒今夕是何年霜娥相伴孤照輕陰便成雨海棠不分春寒千里歸艎山映斜陽天接水一聲長笛雁橫南浦月當樓曲岸持觴記當時送君南浦朱門映柳想如今綠到西湖人在畫橋西冷香飛上詩句酒醉明月下夢魂欲斷蒼茫日暮更移舟望江國渺何處明朝又寒食見梅枝忽相思軟語商量海燕飛來窺畫棟冷香搖動綠荷相倚滿橫塘小樓吹徹玉笙寒自憐幽獨水殿風來暗香滿無限思量小院春寒燕子飛來窺畫棟空江歲晚柳花無數送舟歸燕子不歸幾日行云何處去海棠依舊去年春恨卻來時燕子來時更能消幾番風雨夕陽無語最可惜一片江山遙夜相思更漏殘不如休去群芳過后西湖好曾有詩無亦愛吾廬買波塘旋栽楊柳頓成輕別問后約空指薔薇有約不來空悵望蘭舟客輿勸春且住幾回憑雙燕叮嚀玉宇無塵時見疏星度河漢春心如酒暗隨流水到天涯欲寄此情鴻雁在云魚在水偷催春暮青梅如豆柳如絲海氣百重樓豈獨浮云能蔽日文章千古事蕭條異代不同時蝴蝶兒晚春時又是一般閑暇梧桐樹三更雨不知多少秋聲我本楚狂人五岳尋山不辭遠地猶鄹氏邑萬方多難此登臨細草和煙尚綠遙山向晚更碧黃葉無風自落秋云不雨長陰小樓昨夜東風吹皺一池春水梧桐更兼細雨能消幾個黃昏春欲暮思無窮應笑我早生華發語已多情未了問何人會解連環酒醒簾幕低垂燭影搖紅夜將半雨過園林如繡東風吹柳日初長樓上幾日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西窗又吹暗雨紅藕香殘玉簟秋滿身花影倩人扶我欲醉眠芳草幾日行云何處去除非問取黃鸝試憑他流水寄情卻道海棠依舊但鎮日繡簾高卷為妨雙燕歸來垂楊還裊萬絲金又恐被西風驚綠斷紅尚有相思字試憑他流水寄情呼酒上琴臺把吳鉤看了闌干拍遍明朝又寒食正海棠開后燕子來時冷照西斜正極目空寒故國渺天北大江東去問蒼波無語流恨入秦淮泣殘紅誰分掃地春空十日九風雨舉大白為問舊時月色今夕是何年酒酣鼻息如雷疊鼓清笳迤邐度沙漠萬里夕陽垂地落花飛絮隨意繞天涯臨流可奈清癯第四橋邊呼棹過環碧此意平生飛動海棠影下吹笛到天明羅衣特地春寒細雨夢回猶自聽鸚鵡殊鄉又逢秋晚江上望極休去采芙蓉笑倦游猶是天涯萬里乾坤不如歸去驚客里又過寒食一樁心事會有詩無最有味是無能但醉來還醒醒來還醉本不住怎生去笑歸處如客客處如歸歌扇輕約飛花高柳垂陰春漸遠汀洲自綠畫橈不點明鏡芳蓮墜粉波心蕩冷月無聲戲拋蓮菂種橫塘新綠生時水佩風裳無數猛拍闌干呼鷗鷺五湖舊約煙蓑雨笠相過。
6.描述梁啟超的詩句
金縷曲(梁啟超)
瀚海飄流燕。乍歸來、依依難認,舊家庭院。惟有年時芳儔在,一例差池雙剪。相對向、斜陽凄怨。
欲訴奇愁無可訴,算興亡、已慣司空見。忍拋得,淚如線。
故巢似與人留戀。最多情、欲黏還墜,落泥片片。我自殷勤銜來補,珍重斷紅猶軟。又生恐、重簾不卷。十二曲闌春寂寂,隔蓬山、何處窺人面?休更問,恨深淺。
讀陸放翁集(梁啟超)
詩界千年靡靡風,
兵魂銷盡國魂空。
詩中什九從軍樂,
亙古男兒一放翁。
太平洋遇雨(梁啟超)
一雨縱橫亙二洲,浪淘天地入東流。
卻余人物淘難盡,又挾風雷作遠游。
自勵(梁啟超)
平生最惡牢騷語,作態呻吟苦恨誰。
萬事禍為福所倚,百年力與命相持。
立身豈患無余地,報國惟憂或后時。
未學英雄先學道,肯將榮瘁校群兒。
7.贊美梁啟超的詩詞
少年中國說 梁啟超 日本人之稱我中國也,一則曰老大帝國,再則曰老大帝國。
是語也,蓋襲譯歐西人之言也。嗚呼!我中國其果老大矣乎?梁啟超曰:惡,是何言!是何言!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國在。
欲言國之老少,請先言人之老少: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將來。惟思既往也,故生留戀心;惟思將來也,故生希望心。
惟留戀也,故保守;惟希望也,故進取。惟保守也,故永舊;惟進取也,故日新。
惟思既往也,事事皆其所已經者,故惟知照例;惟思將來也,事事皆其所未經者,故常敢破格。老年人常多憂慮,少年人常好行樂。
惟多憂也,故灰心,惟行樂也,故盛氣。惟灰心也,故怯懦;惟盛氣也,故豪壯。
惟怯懦也,故茍且;惟豪壯也,故冒險。惟茍且也,故能滅世界;惟冒險也,故能造世界。
老年人常厭事,少年人常喜事。惟厭事也,故常覺一切事無可為者;惟好事也,故常覺一切事無不可為者。
老年人如夕照,少年人如朝陽;老年人如瘠牛,少年人如乳虎;老年人如僧,少年人如俠;老年人如字典,少年人如戲文;老年人如鴉片煙,少年人如潑蘭地酒;老年人如別行星之隕石,少年人如大洋海之珊瑚島;老年人如埃及沙漠之金字塔,少年人如西伯利亞之鐵路;老年人如秋后之柳,少年人如春前之草;老年人如死海之潴為澤,少年人如長江之初發源:此老年與少年性格不同之大略也。梁啟超曰:人固有之,國亦宜然。
梁啟超曰:傷哉,老大也!潯陽江頭琵琶婦,當明月繞船,楓葉瑟瑟,衾寒于鐵,似夢非夢之時,追想洛陽塵中春花秋月之佳趣;西宮南內,白發宮娥,一燈如穗,三五對坐,談開元、天寶間遺事,譜霓裳羽衣曲;青門種瓜人,左對孺人,顧弄孺子,憶侯門似海珠履雜遝之盛事;拿破侖之流于厄蔑,阿刺飛之幽于錫蘭,與三兩監守吏或過訪之好事者,道當年短刀匹馬,馳騁中原,席卷歐洲,血戰海樓,一聲叱咤,萬國震恐之豐功偉烈,初而拍案,繼而撫髀,終而攬鏡。嗚呼!面皴齒盡,白發盈把,頹然老矣。
若是者舍幽郁之外無心事,舍悲慘之外無天地,舍頹唐之外無日月,舍嘆息之外無音聲,舍待死之外無事業,美人豪杰且然,而況于尋常碌碌者耶?生平親友,皆在墟墓,起居 飲食,待命于人,今日且過,遑知他日,今年且過,遑恤明年,普天下灰心短氣之事,未有甚于老大者。于此人也,而欲望以拏云之手段,回天之事功,挾山超海之意氣,能 乎不能? 嗚呼!我中國其果老大矣乎?立乎今日,以指疇昔,唐虞三代,若何之郅治;秦皇 漢武,若何之雄杰,漢唐來之文學,若何之隆盛;康乾間之武功,若何之烜赫;歷史家 所鋪敘,詞章家所謳歌,何一非我國民少年時代良辰美景賞心樂事之陳跡哉。
而今頹然 老矣,昨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處處雀鼠盡,夜夜雞犬驚,十八省之土地財產,已為 人懷中之肉,西百兆之父兄子弟,已為人注籍之奴,豈所謂“老大嫁作商人婦”者耶? 嗚呼!憑君莫話當年事,憔悴韶光不忍看,楚囚相對,岌岌顧影,人命危淺,朝不慮夕,國為待死之國,一國之民為待死之民,萬事付之奈何,一切憑人作弄,亦何足怪。 梁啟超曰:我中國其果老大矣乎?是今日全地球之一大問題也。
如其老大也,則是 中國為過去之國,即地球上昔本有此國,而今漸漸滅,他日之命運殆將盡也;如其非老大也,則是中國為未來之國,即地球上昔未現此國,而今漸發達,他日之前程且方長也。欲斷今日之中國為老大耶?為少年耶?則不可不先明國字之意義。
夫國也者何物也?有土地;有人民;以居于其土地之人民而治其所居之土地之事;自制法律而自守之,有主權,有服從,人人皆主權者,人人皆服從者。夫如是斯謂之完全成立之國。
地球上之有完全成立之國也,自百年以來也。完全成立者,壯年之事也;未能完全成立而漸進于完全成立者,少 年之事也。
故吾得一言以斷之曰:歐洲列邦在今日為壯年國,而我中國在今日為少年國。夫古昔之中國者,雖有國之名,而未成國之形也。
或為家族之國,或為酋長之國, 或為諸候封建之國,或為一王專制之國,雖種類不一,要之其于國家之體質也,有其一 部而缺其一部。正如嬰兒自胚胎以迄成童,其身體之一二官支,先行長成,此外則全體 雖粗具,然未能得其用也。
故唐虞以前為胚胎時代,殷周之際為乳哺時代,由孔子而來 至于今為童子時代,逐漸發達,而今乃始將入成童以上少年之界焉。其長成所以若是之 遲者,則歷代之民賊有窒其生機者也。
譬猶童年多病,轉類老態,或且疑其死期之將至 焉,而不知皆由未完全未成立也。非過去之謂,而未來之謂也。
且我中國疇昔,豈嘗有國家哉,不過有朝廷耳。我黃帝子孫,聚族而居,立于此地 球之上者既數千年,而問其國之為何名,則無有也。
夫所謂唐、虞、夏、商、周、秦、漢、魏、晉、宋、齊、梁、陳、隋、唐、宋、元、明、清者,則皆朝名耳。朝也者,一家之私產也;國也者,人民之公產也。
朝有朝之老少,國有國之老少,朝與國既異物, 則不能以朝之老少而指為國之老少明矣。文、武、成、康,周朝之少年時代也;幽、厲、桓、赧、則其老年時代也。
高、文、景、武,漢朝之少年時代也;元、平、桓、靈,則其老年時代也。
8.更能消幾番風雨,只可惜一片江山
張中行先生去世后,鐘叔河先生寫了一篇懷念的文字。
其中談到一副對聯,引起我一點點考證的興趣。 對聯是鐘先生請張先生書寫的。
這是老派人的作風,有所仰慕,往往索一幅字以為留念。上聯為“更能消幾番風雨”,下聯為“最可惜一片江山”。
這副對聯值得一說。原聯是梁啟超先生集宋詞而成,不知何故,鐘叔河先生只是截取了其中一部分,又大約為了節省字數,張先生在書寫時隱去了原始出處。
于是,呈現出來的這副對聯,實則是一副殘聯,字數不整,且出處不明。 這里可以抄出梁啟超先生的足本: 春已堪憐,更能消幾番風雨; 樹猶如此,最可惜一片江山。
這副對聯非常有名,流傳甚廣。上聯分別出自張炎《高陽臺》和辛稼軒調寄《摸魚兒》,下聯則分別出自劉過《水龍吟》(典本出《世說新語》)和姜夔《八歸》。
真是一副好對聯,集得天衣無縫。梁啟超是何等才華,看似信手拈來,而多少憂傷憂患在其中,意境蒼茫,讀來令人感慨唏噓。
所謂傷心人別有懷抱,才可能單單摘出這幾句詞一澆心中塊壘吧。按,此聯集于1924年,斯時斯境,不難理解梁啟超集聯的心情和用意。
今天重讀,即便忽略集聯的大背景,單就對聯本身而言,也還是能讓人引起某種情感上的共鳴。鐘叔河和張中行倆先生應該是對這副對聯大有會意,才重新抄錄的吧。
就我個人來說,自然沒有梁啟超那樣的遠大抱負,所以對“一片江山”少了很多“可惜”的感慨,但“春已堪憐,更能消幾番風雨”一句,實在感同身受。
9.梁啟超為何又叫“梁任公”
梁啟超(1873一1929),字卓如,號任公.廣一位導師”.是他“外江佬”朋友里東新會人,人們常稱他為“梁任公”或“任公先頭認得的第一個朋友,他們一見面就生”.梁啟超何以要以“任公”為號呢?他在《亡談學問,甚至常常爭吵,直到意見一友夏穗卿先生》一文中,有過一段說明.他說:致為止,足見他倆是十分友善好學的. 穗卿為什么自名為別士呢?“別士”這句話從上述一段話中可以看出.梁、夏 出于墨子,是和“兼士”對稱的.墨子主張兼愛.兩人的別號雖出于墨.但由于看法不 常說“兼以易別”,所以墨家叫傲“兼士”,非墨同.所以稱名互異.梁啟超是位醉心 家便叫做“別士”.我是心醉墨學的人,所以于墨學的人.1921年他曾撰寫過《墨 自己號稱“任公”,又自命為“兼士”,穗卿子學案》認為我們中華民族舍己利人 說:“我卻不能做摩頂放踵利天下的人.只好的優秀品質部分來自墨子思想的陶 聽你們墨家排擠吧!”因此目號別士二冶.這一看法帶有極大偏頗.但從中 梁啟超說,夏穗卿是他“少年做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