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關于廉潔的古詩詞
《三年為刺史》(其二)
【唐】白居易
三年為刺史,飲冰復食蘗。
唯向天竺山,取得兩片石。
此抵有千金,無乃傷清白。
《詠史》
【唐】李商隱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
何須琥珀方為枕,豈得真珠始是車。
運去不逢青海馬,力窮難拔蜀山蛇。
幾人曾預南薰曲,終古蒼梧哭翠華。
《游山西村》
【宋】陸游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
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書憤》(其一)
【宋】陸游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冷泉亭》
【宋】林稹
一泓清可沁詩脾,冷暖年來只自知。
流出西湖載歌舞,回頭不似在山時。
《石灰吟》
【明】于謙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2.廉潔的古詩
《愛蓮說》周敦頤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石 灰 吟(于謙)
千錘萬鑿出深山,
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身碎骨渾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間。
詠竹 鄭板橋
其 二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峭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金陵懷古四首
【宋】王安石
(其一)
霸祖孤身取二江,子孫多以百城降。
豪華盡出成功后,逸樂安知與禍雙。
東府舊基留佛剎,后庭余唱落船窗。
黍離麥秀從來事,且置興亡近酒缸。
詠史
【唐】李商隱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
何須琥珀方為枕,豈得真珠始是車?
運去不逢青海馬,力窮難拔蜀山蛇。
幾人曾預南薰曲,終古蒼梧哭翠華。
3.廉潔古詩
知道>文化/藝術> 問題頁已解決關于清正廉潔的古詩關《游山西村》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
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書憤》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訴衷情》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
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州!《卜算子·詠梅》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
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釵頭鳳其一:紅酥手,黃縢酒,滿城春色宮墻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其二: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曉風乾,淚痕殘,欲箋心事,獨語斜欄,難、難、難。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聲寒,夜闌珊,怕人詢問,咽淚裝歡,瞞、瞞、瞞。《示兒》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鷓鴣天》家住蒼煙落照間。
絲毫塵事不相關。斟殘玉瀣行穿竹,卷罷黃庭臥看山。
貪嘯傲,任衰殘。不妨隨處一開顏。
元知造物心腸別,老卻英雄似等閑。《漁家傲》東望山陰何處是。
往來一萬三千里。寫得家書空滿紙。
流清淚,書回已是明年事。寄語紅橋橋下水。
扁舟何日尋兄弟。行遍天涯真老亦。
愁無寐。鬢絲幾縷茶煙里。
《朝中措。
4.廉潔的古詩
詠 史 (唐 李商隱)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
何須琥珀方為枕,豈得真珠始是車? 運去不逢青海馬,力窮難拔蜀山蛇。 幾人曾預南薰曲,終古蒼梧哭翠華。
翻譯:盡看前朝舊事,成功來自勤儉節約,而奢侈浪費最終會導致國破家亡。 教育國人遠離奢侈,勤勞樸素,家運國運將永久興旺。
詩人擇取了一個嶄新的視角來考察歷史興亡,在批判帝王淫奢昏愚足以敗國亡國的同時,還對勤儉圖治而最終失敗的當朝皇帝文宗表示了嘆惋、悲悼,其痛惜哀惋中滲透著不得其解的迷茫,包含著對歷史興敗定規前所未有的質疑。《詠史》(歷覽前賢國與家)代表了詩人在這方面的思考和困惑:“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
何須琥珀方為枕,豈得珍珠始是車?運去不逢青海馬,力窮難拔蜀山蛇。幾人曾預南薰曲,終古蒼梧哭翠華。”
雖然詩篇主要表達對文宗的哀惋之情,但我們還可從多個層面對其豐富的內涵予以另外的解讀。我們從這首作品流露的深切哀惋情緒中,還能讀出作者對文宗勤儉賢德而失敗的深深不解,對“成由勤儉破由奢”這個歷史定規的質疑。
詩人雖然對自己的困惑不得其解,但這個思考質疑本身就是詠史詩歷史視野的新突破;詩人無可奈何的悲嘆惋惜也啟示我們,單純將道德與興亡作因果聯系的德型政治文化自身存在觀念的盲區。 入京詩 (明 于謙) 絹帕蘑菇與線香, 本資民用反為殃。
清風兩袖朝天去, 免礙閻羅話短長。 此詩的大意是說:蘑菇、絹帕和線香是供人們使用的,如果都被當官的拿去討好了上司,就會給人民生活所需帶來困難;自己一身清白去做京官,就不會讓老百姓指戳脊梁。
于謙還將“兩袖清風朝天去”這句話寫成橫匾,掛上自家的門楣,以示不為利祿所動。但是,同僚并不以其為謙虛清廉,反而說他壞了官場規矩,而且是“居心叵測”。
于謙對此置若罔聞,還是沒有隨波逐流,言行始終如一。從此,于謙空手入京就職這個故事廣泛傳開了,“兩袖清風”還被引申為“品德正直清廉官員”的代名詞。
書端州郡齊壁 (宋 包拯) 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秀干終成棟,精鋼不作鉤。
倉充鼠雀喜,草盡狐兔愁。史冊有遺訓,毋貽來者羞。
含義:這首詩充分表明了包拯廉潔奉公、剛直不阿的從政為人的道德準則,也表明了他立志做國家的棟梁、為民造福的決心。 包公不但嚴于律己而且制定了一條“家訓”,勸誡子孫將來永遠清廉。
這則家訓說:“后世子孫仕宦有犯贓濫者,不得放歸本家;亡歿之后,不得葬于大塋之中。不從吾志,非吾子孫。
仰工刊石,豎于堂屋東壁,以詔后世。”這則家訓真是獨特而嚴厲。
據史書記載包拯子孫如其子包綬、其孫包永年等,也都一直恪守家訓,居官清廉,并且深受世人的稱贊。包拯的清正廉潔之風,到其子包綬時,也更加發揚光大了 包公所到之處,都深入體察民情,興利除弊,為百姓做好事。
例如他知端州時,發現老百姓由于飲用江水,身體多病,他就發動群眾,在端州城內打了七眼水井。百姓改飲井水,健康狀況大為改善。
包公辦案公正、機智,為人正直、作官清廉,為世人,也為我所欽佩死后也更可以說是鞠躬盡瘁。他為官清廉,愛民精神和品質也將永遠被世人所傳頌! 關于古代的廉政格言警句有: [清]李惺《西漚外集?冰言》:公生明,廉生威。
翻譯:官員一心為公、辦事公正則會心明眼亮;居官清廉則會樹立威信。 [春秋]《論語?里仁》: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居也。 翻譯:財富和高官顯爵,是人們都想得到的。
但對有道德的人來說,如果它們來路不正,就不要它們。 [春秋]《論語?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翻譯:當官的如果自身清正廉明,就是不發命令,老百姓也會好好干;如果自身貪邪不正,百姓何以從。 [唐]李商隱《詠史》: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
翻譯:遍觀歷代圣賢治國治家的經驗教訓,成功皆因勤儉,敗亡皆因奢侈。 [宋]包拯《乞不用贓吏疏》:廉者,民之表也;貪者,民之賊也。
翻譯:廉潔的官吏,是人民的表率;貪贓的官吏,是人民的盜賊。 [宋]岳飛:文臣不愛錢,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翻譯:文官清正廉潔,武將拼死報國,這樣國家就可以太平了。 [宋]朱熹:世路無如貪欲險,幾人到此誤平生。
翻譯:世上的路沒有比貪欲更險惡的,多少人都是因此誤了一生。 [宋]歐陽修《五代史伶官傳序》: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翻譯:憂患勞苦,可以使國家興盛;一味貪圖安逸享樂,就可以葬送自身。 另為還有: 古代“砥廉詩” 下文試對歷代“砥廉詩”作簡要分析。
一是詠廉。“公生廉,明生威”,自古以來,廉政作為一種道德,一份操守,一直為人深情期待和吟詠著。
宋代歌謠《襄陽人歌》:“葉光化,豐谷城;清如水,平如衡。”,光化縣令葉康直,谷城縣令豐稷,均行善政,百姓便擷取“水”、“衡”兩種意象來歌頌他們的清廉、公正;明代文學家馮夢龍亦寫到:“吏肅唯遵法,官清不愛錢;豪強皆斂手,百姓盡安眠。”
同樣深刻反映了百姓對清廉政治和安居樂業的渴求。 二是刺貪。
“貪”為“廉”之反,歷來為人所不恥。 明代有詩:“來如獵犬去如。
5.關于“廉潔”的古詩詞有哪些
1、書憤五首·其一
宋代:陸游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譯文:
年輕時就立志北伐中原, 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艱難。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 熱血沸騰啊怨氣如山啊。
記得在瓜州渡痛擊金兵, 雪夜里飛奔著樓船戰艦。秋風中跨戰馬縱橫馳騁, 收復了大散關捷報頻傳。
想當初我自比萬里長城, 立壯志為祖國掃除邊患。到如今垂垂老鬢發如霜, 盼北伐盼恢復都成空談。
不由人緬懷那諸葛孔明, 出師表真可謂名不虛傳,有誰像諸葛亮鞠躬盡瘁, 率三軍復漢室北定中原!
2、卜算子·詠梅
宋代:陸游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
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譯文:
驛站之外的斷橋邊,梅花孤單寂寞地綻開了花,無人過問。
暮色降臨,梅花無依無靠,已經夠愁苦了,卻又遭到了風雨的摧殘。
梅花并不想費盡心思去爭艷斗寵,對百花的妒忌與排斥毫不在乎。
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塵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樣散發出縷縷清香。
3、訴衷情·當年萬里覓封侯
宋代:陸游
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
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
譯文:
回憶當年鵬程萬里為了尋找建功立業的機會,單槍匹馬奔赴邊境保衛梁州。如今防守邊疆要塞的從軍生活只能在夢中出現,夢一醒不知身在何處?灰塵已經蓋滿了舊時出征的貂裘。
胡人還未消滅,鬢邊已呈秋霜,感傷的眼淚白白地淌流。這一生誰能預料,原想一心一意抗敵在天山,如今卻一輩子老死于滄洲!
4、石灰吟
明代:于謙
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譯文:(石頭)只有經過多次撞擊才能從山上開采出來。它把烈火焚燒看成平平常常的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懼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間。
5、游山西村
宋代:陸游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
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譯文:
不要笑農家臘月里釀的酒濁而又渾,在豐收的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豐繁。
山巒重疊水流曲折正擔心無路可走,柳綠花艷忽然眼前又出現一個山村。
吹著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經接近,村民們衣冠簡樸古代風氣仍然保存。
今后如果還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閑游,我一定拄著拐杖隨時來敲你的家門。
6.關于廉潔的古詩句
1、贈劉景文(宋 蘇軾)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須記,正是橙黃橘綠時。【注釋】 橙黃橘綠時:指橙子發黃、橘子將黃猶綠的時候,指農歷秋末冬初。
【砥廉哲理啟示】 菊花雖已凋謝殘落,但在那寒風霜雪中卻仍有傲立不屈的菊枝。作者以“菊殘猶有傲霜枝”這句詩贊美菊花的傲骨耐寒。
以至于后人常常用這一句詩來比喻和贊賞有氣節的人風骨凜然、不向惡勢力低頭的高尚品格。我們的為官從政者也應具備這樣的品格。
2、芙蓉樓送辛漸(唐 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注釋】 平明:黎明。楚山:指鎮江一帶的山。
冰心:清明純潔的心,比喻心地瑩潔。毛壺:玉制的壺,比喻高潔。
【砥廉哲理啟示】 王昌齡的這首詩以蒼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出詩人送別客人時的凄寒孤寂之情,更展現了詩人開朗的胸懷和堅強的性格。屹立在江天之中的孤山與冰心置于玉壺的景象之間形成一種有意無意的照應,令人自然聯想到詩人孤介傲岸、冰清玉潔的形象,也告訴我們這樣的砥廉哲理。
要做一個清正廉潔的好官員,就必須做到“一片冰心在玉壺”,即在心靈深處清心寡欲、一塵不染,樹立高尚的道德情操。3、石灰吟(明 于謙)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間。
【砥廉哲理啟示】 高尚的情感和堅韌的意志,不是生來就有的,而是要像石灰那樣,頂住千千萬萬的誘惑,經過千錘萬擊、烈火焚燒、粉身碎骨的磨煉,才能夠形成,并且將清白留在人間。4、竹石 (清 鄭燮(xiè))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南西北風。【砥廉哲理啟示】 高尚的情感和堅韌的意志,不是生來就有的,而是要像石灰那樣,頂住千千萬萬的誘惑,經過千錘萬擊、烈火焚燒、粉身碎骨的磨煉,才能夠形成,并且將清白留在人間。
5、己亥雜詩 (清 龔自珍)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注釋】 ①浩蕩離愁:無邊的離愁。離:指離京。
②吟鞭:詩人的馬鞭。東指:向東指。
當時作者從北京城東的廣渠門離開北京。【砥廉哲理啟示】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從詩人看來,落花作為個體,它的生命是終止了,但當它化作春泥,就能保護、滋養出新的花枝,它的生命就在下一代群體身上得以延續,體現出新的生命價值,并終將孕育出一個繁花似錦、絢麗燦爛的春天!我們的所有為官從政者都應該具有龔自珍這樣的胸懷,將自己的一切無私奉獻給社會,培養棟梁人才,培育廉潔風氣,即使犧牲自己也無怨無悔。
6、無題 (唐 李商隱)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砥廉哲理啟示】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是李商隱這首詩中流傳千古的名句。曾經使多少人為之感動,為之感慨。
我的心要不相思,就像蠶兒吐絲,除非自己身死,決不結束。相思的眼淚,就像蠟炬自焚,只有燒盡成灰,才會停止。
這兩句詩原本在于寫相思之苦,并表達出至死方休的堅貞愛情。但是,同樣也為我們提供了深刻的砥廉啟示。
我們的人民公仆,作為社會精英,作為先進分子,理應像春蠶一樣,為了百姓幸福,為了社會進步,無私奉獻,吐完最后一縷絲;理應像蠟燭一樣,犧牲自己,成就他人,生命不息,奉獻不止。7、寒菊(南宋·鄭思肖) 花開不并百花叢,獨立疏籬趣未窮。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注釋】 ①鄭思肖:1241-1381,字憶翁,號所南,福建連江人。
南宋末年著名詩人。曾為宋太學生。
宋亡后,便隱居蘇州寺廟,終生不仕,過著隱士般的“遺民”生活。②不并:不合、不靠在一起。
③疏籬:稀疏的籬笆。未窮:無窮無盡。
④“寧可”句:謂菊花寧可抱香枯萎在枝頭。⑤何曾:哪曾、不曾。
北風:寒風。此處語意雙關,亦指元朝的殘暴勢力。
【砥廉哲理啟示】 在這首詩中,菊花不與百花一齊開,表現了它不同流俗、卓然超絕的氣質與格調。它雖然“獨立疏籬”,但并不感到寂寞、孤獨,反而“趣未窮”。
之所以如此,就在于它具有寧愿“枝頭抱香死”,也不“吹落北風中”的高尚節操和精神境界。我們的從政為官者在任。
7.關于崇尚廉潔方面的古詩詞
關于崇尚廉潔方面的古詩詞有:
1.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于謙。
翻譯: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懼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間。
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孔子
翻譯:自我品行端正了,即使不發布命令,老百姓也會去實行,若自身不端正,即使發布命令,老百姓也不會服從。
3.臨官莫如平,臨財莫如廉.——白居易
翻譯:面臨著做官,沒有什么比公平端正更得民心;面臨著錢財,沒有什么比廉潔不貪更為可貴。
4.激濁而揚清,廢貪而立廉.——柳宗元
翻譯:沖去污水,讓清水上來。比喻清除壞的,發揚好的。激:沖去;濁:臟水;清:清水。5.此抵有千金,無乃傷清白.——唐.白居易
5.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浩氣滿乾坤。——王冕
翻譯:它不需要別人夸獎顏色美好,只要留下充滿乾坤的清香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