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再見的詩句有哪些
1.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李白《渡荊門送別》
故鄉之水戀戀不舍,不遠萬里送我行舟。
2. 寒雨連天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二首》
冷雨灑滿江天的夜晚我來到吳地,天明送走好友只留下楚山的孤影。
3. 當時輕別意中人,山長水遠知何處。——晏殊《踏莎行·碧海無波》
當初就該雙飛去。想當時,輕別意中人,現如今,山高水遠何處尋。
4. 一別都門三改火,天涯踏盡紅塵。——蘇軾《臨江仙·送錢穆父》
自從我們在京城分別一晃又三年,遠涉天涯你奔走輾轉在人間。
5. 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溫庭筠《更漏子·玉爐香》
窗外的梧桐樹,正淋著三更的冷雨,也不管屋內的她正為別離傷心。
6.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浮云像游子一樣行蹤不定,夕陽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戀。
7. 別來春半,觸目柔腸斷。——李煜《清平樂·別來春半》
離別以來,春天已經過去一半,映入目中的景色掠起柔腸寸斷。
8. 難相見,易相別,又是玉樓花似雪。——韋莊《應天長·別來半歲音書絕》
相見的機會是那樣難得,悔不該就那樣輕易地離分,又是去年一樣梨花白如雪,登樓看花更傷春。
9. 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駱賓王《于易水送人 / 于易水送別》
那時的人已經都不在了,今天的易水還是那樣的寒冷。
10. 離多最是,東西流水,終解兩相逢。——晏幾道《少年游·離多最是》
離別跟這樣的情景最為相同,二水分流,一個向西,一個朝東,但最終還能再度相逢。
2.表示”再見“的詩句有哪些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李商隱《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柳永《雨霖鈴·寒蟬凄切》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渭城曲 / 送元二使安西》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贈汪倫》
【再見】屬動詞,禮貌用語。意指希望能夠再一次見面。用于分別時。也指猶言再見個高低,再次出現。古人在詩詞中多次表達對離別的思念,表示再見的想念,都含有此意
1.《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李商隱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2.《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3.《雨霖鈴·寒蟬凄切》--柳永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
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多情自古傷離別,
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
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4.《渭城曲 / 送元二使安西》--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5.《贈汪倫》--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3.描寫再見的詩句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 —— 元稹《離思五首·其四》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 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 王維《渭城曲 》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 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 李商隱《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 高適《別董大二首》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 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 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 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 —— 蘇軾《和董傳留別》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 李白《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云 》
4.有什么描寫再見的詩句
1、人生自是有情癡,此恨不關風與月。____歐陽修《玉樓春·尊前擬把歸期說》
2、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____李白《南陵別兒童入京》
3、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____柳永《雨霖鈴·寒蟬凄切》
4、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____高適《別董大二首》
5、月有盈虧花有開謝,想人生最苦離別。____張鳴善《普天樂·詠世》
6、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____賀鑄《行路難·縛虎手》
7、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____李煜《浪淘沙令·簾外雨潺潺》
8、曾與美人橋上別,恨無消息到今朝。____劉禹錫《楊柳枝 / 柳枝詞》
9、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____李商隱《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
10、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____王維《渭城曲 / 送元二使安西》
11、多情只有春庭月,猶為離人照落花。____張泌《寄人》
12、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____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13、昔去雪如花,今來花似雪。____范云《別詩》
14、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____柳永《雨霖鈴·寒蟬凄切》
15、相逢一醉是前緣,風雨散、飄然何處。____蘇軾《鵲橋仙·七夕》
16、去年花里逢君別,今日花開已一年。____韋應物《寄李儋元錫》
17、悲莫悲生離別,樂莫樂新相識,兒女古今情。____辛棄疾《水調歌頭·壬子三山被召陳端仁給事飲餞席上作》
18、老來情味減,對別酒、怯流年。____辛棄疾《木蘭花慢·滁州送范倅》
19、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____柳永《雨霖鈴·寒蟬凄切》
20、若教眼底無離恨,不信人間有白頭。____辛棄疾《鷓鴣天·晚日寒鴉一片愁》
21、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____杜甫《春望》
22、為誰醉倒為誰醒,到今猶恨輕離別。____呂本中《踏莎行·雪似梅花》
23、功名萬里外,心事一杯中。____高適《送李侍御赴安西》
24、梧桐葉上三更雨,葉葉聲聲是別離。____周紫芝《鷓鴣天·一點殘紅欲盡時》
25、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____李白《贈汪倫》
26、離別家鄉歲月多,近來人事半消磨。____賀知章《回鄉偶書二首》
27、丈夫非無淚,不灑離別間。____陸龜蒙《別離》
28、醉別西樓醒不記。春夢秋云,聚散真容易。____晏幾道《蝶戀花·醉別西樓醒不記》
29、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____晏殊《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
30、聚散匆匆,此恨年年有。____魏夫人《點絳唇·波上清風》
31、一別如斯,落盡梨花月又西。____納蘭性德《采桑子·當時錯》
32、恨君不似江樓月,南北東西,南北東西,只有相隨無別離。____呂本中《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樓月》
33、離多最是,東西流水,終解兩相逢。____晏幾道《少年游·離多最是》
34、春未綠,鬢先絲。人間別久不成悲。____姜夔《鷓鴣天·元夕有所夢》
35、獨自凄涼還自遣,自制離愁。____龔自珍《浪淘沙·寫夢》
37、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閑離別易銷魂。酒筵歌席莫辭頻。____晏殊《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38、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____駱賓王《于易水送人 / 于易水送別》
39、難相見,易相別,又是玉樓花似雪。____韋莊《應天長·別來半歲音書絕》
參考資料
360問答:/s?ie=utf-8&src=hao_360so_b&shb=1&hsid=2cedd708a5b5ece1&q=%E6%8F%8F%E5%86%99%E7%A6%BB%E5%88%AB%E7%9A%84%E8%AF%97%E5%8F%A5
5.表達告別的詩句
送兄七歲女別路云初起,離亭葉正稀。
所嗟人異雁,不作一行飛。這首詩表達小作者送別哥哥時依戀不舍的深情。
哥哥要上路了,天邊秋云初起,天色灰蒙蒙的;分別處的路亭周圍,樹葉紛紛飄落,氣氛蕭索。令人感嘆的是人不能跟大雁一樣,雁行能一起飛向遠方,而此時我們兄妹卻不能同去遠地。
詩中寫景的氣氛與離別時的心情相應,兄妹不忍分離與雁行齊飛相對照,顯得自然,真摯。送友人李白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青翠的山巒橫在外城的北面,靜靜的白水繞城東潺潺流過。
在此地一分別,就像蓬草隨風飛轉,萬里遠行。你像天上的浮云飄忽不定,我就如落日依山那樣對你依依不舍。
我們在馬上相互揮手告別,那馬兒也不愿分離而禁不住蕭蕭長鳴。這首詩像一幅油畫,人情美與自然美交織在一起,有聲有色。
全詩豁達樂觀,情意深切。別董大高適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北國千里,滿天的陰云使白日顯得昏昏暗暗,北風吹來,大雁在分飛的雪花里朝南方飛去。不要憂愁前面路上沒有知心朋友,天下有誰不認識您呢?前兩句寫的北國風光,所繪之景烘托出詩人送別董大時的失意心情,后兩句則對友人進行安慰與鼓勵,慷慨激昂,落落大方,是一首出自肺腑的感人的贈別詩。
易水送別駱賓王此地別燕丹,壯士發沖冠。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
當年荊軻在這里告別燕太子丹入秦刺殺秦王,臨行時,壯士慷慨激昂,怒發沖冠。如今古代的壯士早已死去,但這里的水還是像當年一樣冰冷。
這首詩與一般的送別詩的那種傷感情緒不同,詩人對古代壯士的追懷,似乎在激勵友人也要學習荊軻去干一番事業。贈別杜牧多情卻似總無情,惟覺樽前笑不成。
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分別的時候,分明是多情的,總覺得難以表達自己內心的感情而感到好似無情。
別宴上想要強顏歡笑,卻笑不成。宴席上的蠟燭好像也理解我們的惜別之心,替我們垂淚點點滴滴一直到天明。
詩人借物抒情,表達了與友人分別時那難舍難分的深沉而真摯的感情。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李 白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李白由衷佩服孟浩然。
首先是佩服其人品。這有《贈孟浩然》可證:吾愛孟夫子 風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 白首臥松云醉月頻中圣 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 徒此揖清芬其次,也佩服孟浩然的詩歌藝術。
孟作《游精思觀回王白云在后》:出谷未停午 到家日已昏回瞻下山路 但見牛羊群樵子暗相失 草蟲寒不聞衡門猶未掩 佇立待夫君寫自己凝情望著“下山路”,所見所聞一樁一件地在眼前和耳邊飄過,在心底則漾起種種的情感波瀾,無非是要傳達出對那位落伍朋友的關切。那種癡癡守望的神情如在目前。
李白那兩句“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正是靈活運用這一手法的出色的匯報演出。至于前兩句,西辭的是“黃鶴樓”,東下的是“揚州”,都帶著“迷花不事君”的瀟灑,作為客體的孟浩然之神躍然紙上,而“徒此揖清芬”的情意也躍然紙上了。
這首詩和《送元二使安西》大不相同:它沒有普泛性,是只能送給孟浩然一個人的。喜見外弟又言別李 益十年離亂后 長大一重逢問姓驚初見 稱名憶舊容別來滄海事 語罷暮天鐘明日巴陵道 秋山又幾重事態原是這樣:李益與表弟邂逅于旅途,問姓稱名才相認,皆大驚喜。
但如果按照這個次序來寫,詩情洶涌處就被平庸的敘述掩蓋了。詩人把“十年離亂后,長大一重逢”放在前頭,反映著他自己被觸動之深,也更能喚起讀者悲憫人生苦難的心思。
“問姓”兩句非常細膩:初見而“驚”,實際心中已經有個揣測,于是去“問”對方姓名——我們要是把這一聯作互文句來看,當時那種“請教臺甫”的情景就如在目前了。而當對方一說出姓名,他就不免端詳著表弟勾起串串回憶。
其后竟日長談,親情濃濃的,時光飛逝,會少離多,讀者自會用自己的生活體驗灌注其中,為之驚喜,為之嘆息。然而樂事還來不及充分高揚,詩人的心卻早已被次日的離別折磨了。
他凝想著來日的巴陵道上,依舊是孤身一人,過了一山又一山,一山放出一山攔,就未免沮喪得很了。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 勃城闕輔三秦 烽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 同是宦游人海內存知己 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 兒女共沾巾唐代士大夫階級其實都以能“致君堯舜上”、作“帝王師”為人生最高價值的實現。
因此,他們做官也要做京官,外放就有失落感。這首詩中的送人者和被送者都有這種“戀京情結”,故而對送別處的長安城依依不舍,而向將要赴任的方向一望,就覺得特別的風煙迷漫。
送人者安慰被送者,又特別點明自己“同是宦游人”,等待著自己的也許同樣是外放的命運。命運既然相同,那就心有靈犀,什么悲哀都能分擔了。
然而初唐士子畢竟有樂觀的底色,因此很快就能擺脫悲切切的情調,喊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豪言壯語。我們仿佛看到他堅定地把手一揮,就把前面的萬縷愁思通通斬斷。
這首詩的起承轉合是最規范的。一、二句點出送別之地,三、四句承接著傳達離別之愁,五、六句擺脫離愁轉向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