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世界最長的《唐伯虎詩詞曲全集》書法長卷有多長
紀錄編號:11610-1310-01
紀錄性質:世界紀錄協會世界紀錄
紀錄來源:世界紀錄協會數據庫
紀錄詳細:
世界最長的《唐伯虎詩詞曲全集》書法長卷——葉兆景創作的《唐伯虎詩詞曲全集》書法長卷
證書編號:11610-1310-01
頒證日期:2014年8月15日
中國江蘇省蘇州市葉兆景先生于2013年6月20日至9月20日創作的《唐伯虎詩詞曲全集》書法長卷,共23卷,寬0.46米,總長214.85米,創世界紀錄協會《唐伯虎詩詞曲全集》書法長卷世界紀錄。
The longest scroll of calligraphy named with Tang Bohu's Poetry Collection in the world
----The long scroll of calligraphy named with Tang Bohu's Poetry Collection created by Ye Zhaojing
From June 20, 2013 to September 20, 2013, Mr. Ye Zhaojing from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China, created the long scroll of calligraphy named with Tang Bohu's Poetry Collection. With a total of 23 scrolls, a width of 0.46 m and a total length of 214.85 m, it set the world record granted by the World Record Association for being the longest scroll of calligraphy named with Tang Bohu's Poetry Collection in the world.
2.唐寅古詩畫雞
畫雞
朝代:明代
作者:唐寅
原文:
頭上紅冠不用裁,滿身雪白走將來。
平生不敢輕言語,一叫千門萬戶開。
《畫雞》是一首題畫,描繪了雄雞的優美高潔的形象,贊頌了輕易不鳴,鳴則動人的品格,也表現了詩人的精神面貌和思想情懷。
“頭上紅冠不用裁,滿身雪白走將來”,這是寫公雞的動作、神態。頭戴無須剪裁的天然紅冠,一身雪白,興致沖沖地迎面走來。詩人運用了描寫和色彩的對比,勾畫了一只冠紅羽白、威風凜凜,相貌堂堂的大公雞。起句的“頭上紅冠”,從局部描寫公雞頭上的大紅冠,在這第一句里,詩人更著重的是雄雞那不用裝飾而自然形成的自然美本身,所以詩人稱頌這種美為“不用裁”。承句“滿身雪白”又從全身描寫公雞渾身的雪白羽毛。狀物明確,從局部到全面;用大面積的白色(公雞)與公雞頭上的大紅冠相比,色彩對比強烈,描繪了雄雞優美高潔的形象。
“平生不敢輕言語,一叫千門萬戶開”。這是寫公雞的心理和聲音。詩人擬雞為人揭開了它一生中不敢輕易說話的心理狀態,它一聲嗚叫,便意味著黎明的到來。它一聲嗚叫,千家萬戶都要打開門,迎接新的一天的到來。“平身不敢輕言語”,詩人的詩路急轉,說公雞一生不敢隨便啼叫,此句的氣色收斂,還很低調,尤其“不敢”一詞,用的很貼切,為第四句的結句做了鋪墊,并對下句有反襯效果。后兩句用擬人法寫出了雄雞在清晨報曉的情景,動靜結合,運用了詩歌的藝術手法,使兩句產生了強烈的對比樹立了雄雞高偉的形象,表現了公雞具備的美德和權威。
這首詩,詩人表達含蓄又不失些許豪放之情,借助詩中的雪白大公雞表達了自己渴望成為時代先驅者的遠大志向。
3.唐寅詩詞特點
唐寅詩風相當特別,據說他早年曾下苦工鉆研過《昭明文選》,因此早年作品工整妍麗,很接近六朝的氣息。泄題案以后的詩作,多描寫自己的處境,寫起來情真意摯,自然流暢,雖然在字句上推敲得不是很精煉,但可以感覺到唐寅信手拈來的才氣。
他的詩作有《百忍歌》、《上吳天官書》、《江南四季歌》、《桃花庵歌》、《一年歌》、《閑中歌》等。
唐寅詩文真切平易,不拘成法,大量采用口語,意境清新,對人生、社會常常懷著傲岸不平之氣。
除詩文外,唐寅也嘗作曲,多采用民歌形式,由于多方面深厚的文學藝術修養,經歷坎坷,見聞廣博,對人生、社會的理解較深,所以作品雅俗共賞,聲名遠揚。
4.唐伯虎如何練書法
一、唐伯虎的生平 唐伯虎,(1470-1524),明朝人,因生於寅年寅月寅時,便取名「寅」,因為寅為虎,又取字伯虎,后改字子畏。
號桃花庵主,晚年信佛,有六如居士等別號。江蘇蘇州人。
舉鄉試第一(解元)。后因科場舞弊案受牽連,功名受挫,又遭家難,經歷坎坷。
后半生在蘇州城西北桃花塢建一“桃花庵”,以賣文鬻畫聞名天下。時與徐禎卿,祝允明,文徵明,切磋文藝,號“吳中四才子”。
唐寅“任逸不羈,頗嗜聲色”,自署印“江南第一風流才子。”他博學多能,吟詩作曲,能書善畫,是我國繪畫史上杰出的大畫家,擅人物、山水、花鳥。
唐寅書法為畫名所掩,主要學趙孟頫,更受李北海影響,筆畫俊逸挺秀,婉轉流暢,筆力稍弱,鉤挑綿軟,看不出一絲狂態。王世貞評曰:“伯虎入吳興堂廡,差薄弱耳。”
(《州山人稿》)流傳墨跡有《自書詩》、《聯句詩》、《落花詩卷》等。 唐伯虎自幼聰穎,能詩擅畫,十六歲便中秀才,十九歲娶徐氏。
徐氏文靜秀氣,溫柔體貼,夫妻恩愛。其父唐廣德,經營一家唐記酒店,正在唐伯虎意氣風發時,父親突然中風過世,母親因太悲傷也隨父親而去,后又驚聞妹妹在夫家喪亡,心愛的妻子在生育孩子時,產后熱盛,悄悄離世,可憐的小嬰兒在出世三天后,也隨親娘而去。
親人接連病故,打擊甚大,使他意志消沉。后在好友祝枝山、文徵明……的鼓勵下,重拾古文,發憤苦讀,結果鄉試名列榜首,「解元公唐伯虎」一時名遍南京城。
二十七歲時續弦,娶了何氏。當唐寅上京考取進士時,被同行的同鄉都元敬出賣,被誣告行賄主考官,拖入刑堂棍打,押入大牢。
經幾番周折后,證實無罪。釋獄后,落魄潦倒,妻子何氏離他而去,弟嫂要求分家,此時幸有好友、九娘(青樓女子)在精神上援濟他。
后來,他娶了能干貼心的九娘為妻,自此也潛心作畫,在丹青上大有進展。 唐寅31歲開始“千里壯游”,足跡遍及江、浙、皖、湘、鄂、閔、贛七省,貧困之下以賣畫為生。
唐寅擅畫山水及工筆人物,尤其是仕女,筆法秀潤縝密、瀟灑飄逸,“唐畫”為后世畫家所宗。傳世作品有《騎驢歸思圖》、《秋風紈扇圖》、《李瑞瑞圖》、《一世姻緣圖》、《山路松聲圖》等。
詩詞散文有《六如居士全集》。 他和九娘育有一女。
九娘三十七歲即因操勞過度而過世。 明正德四年(1509年),唐寅在蘇州城北的宋人章莊簡廢園址上筑室桃花塢,有學圃堂、夢墨亭、竹溪亭、蚊蝶齋等(亦稱唐家園,遺址在今桃花塢大街)。
他自稱桃花塢主,曾作《桃花庵歌》,自比采花仙人。他的后半生主要生活在桃花塢,一生中的主要藝術作品也產生于此。
唐寅坎坷一生,貧困凄苦,享年五十四歲。 二、唐伯虎的軼聞軼事 「吳門四才子」之一的唐伯虎。
人們只知道他少年時候頑皮;青年時風流;中年老了,玩世不恭。所以世人將他的一些故事添枝加葉,以至於編造成許多傳奇小說,例如:唐伯虎三點秋香……等等。
但關於傳說中唐伯虎的故事,未必完全真實,但可以透露出,這位才子畫家性格上的風流狂放,不居禮法。 當時,唐伯虎已是明代有名的畫家。
所以,許多有錢有勢的人都想仗著自己的權勢,向唐伯虎要幾幅畫,但唐伯虎生性不畏權勢,而好結窮人。就因如此,所以唐伯虎寧愿作畫送給窮人,也不愿理會那些高官貴人。
從前有本叫《九美圖》的書,講的是唐伯虎娶了九位美女的故事,情節很離奇,其實歷史上并沒有這樁事,不過唐伯虎畫九美圖倒是真的。九美圖的由來,是祝枝山有一次去拜訪唐伯虎,而與唐伯虎打賭,只要唐伯虎能在一年內,將蘇州城里有名望的小姐,畫出十張美女圖來,祝枝山將付給他三百兩銀子。
但當時唐伯虎卻忽略了:大家閨秀,平日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哪來十張美女圖?這時,書僮唐興建議唐伯虎,每月初一、月半到玄妙觀去,必可輕易的得到十張美女圖,但唐伯虎只完成了九張,而這九張美女圖也就因此被保存了 三、祝、文、張與唐伯虎的奇文逸事 祝枝山,字希哲,是唐伯虎最要好的朋友,雖為舉人,但無意於功名,心思全在書法上,草書尤其聞名。兩人性情相近,時常拎著酒壺,乘著漁船,一面飲酒賦詩,一面欣賞山水,頗有避世棄俗之意。
在唐伯虎於京都被都元敬陷害后不久,祝枝山也辭了知縣,兩人更是結伴冶游,放情詩酒,寄意名花。曾傳說兩人有一次抵揚州,發現所帶銀兩已用盡,聽說揚州的鹽政御史喜好風雅,便化身為化緣道士來到衙門。
御史請他們以石為題,聯句成詩,於是兩人之作,御史極為滿意,便大賞銀子,兩人又因此多玩好幾天。而祝枝山著名的草書,加上唐伯虎精湛的畫技,更使得「唐畫祝字」遠近馳名。
文璧,字徵明,亦是唐伯虎的好友。但因為小時受父親文林的嚴格管教,從不敢拈花惹草,所以當唐伯虎和祝枝山瞞著他請來兩小妓對他開玩笑時,徵明即為此寫了封長信,規勸唐伯虎。
而唐伯虎亦不服他把玩笑當真,兩人二十年的友情從此失和。直到十年后,唐伯虎給徵明寫信,坦率檢討自己的過失,徵明讀畢即趕往桃花塢,兩位摯友才在淚水中化了心中的芥蒂。
因此,兩人友情更加深厚,無話不談,直至唐伯虎過世。 張靈,字夢晉,自幼聰明過人,曾在童子。
5.唐伯虎寫過什么詩詞
唐伯虎寫過的詩詞一覽如下:
《一剪梅》
《醉詩》
《白發》
《絕筆》
《閶門即事》
《嘆世》
《感懷》
《言懷》
《詩贈寧王》
《悵悵詞》
《把酒對月歌》
《貧士吟》
《桃花庵歌》
《一年歌》
《落花詩》
《元 宵》
《伯虎自贊》
唐寅(1470年3月6日-1524年1月7日)生于成化六年二月初四,卒于嘉靖二年十二月二日,字伯虎,后改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魯國唐生、逃禪仙吏等,明代畫家、書法家、詩人。
三十歲時進京會試,涉會試泄題案而被革黜,妻子改嫁,一生坎坷。后游歷名山大川,以賣文鬻畫聞名天下。
早年隨沈周、周臣學畫,宗法李唐、劉松年,融會南北畫派,筆墨細秀,布局疏朗,風格秀逸清俊。人物畫師承唐代傳統,色彩艷麗清雅,體態優美,造型準確;亦工寫意人物,筆簡意賅,饒有意趣。其花鳥畫長于水墨寫意,灑脫秀逸。書法奇峭俊秀,取法趙孟頫。
詩文上,與祝允明、文徵明、徐禎卿并稱“吳中四才子”。繪畫上與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稱“吳門四家”,又稱“明四家”。
電視劇中總是說唐伯虎是風流才子,有多個妻子,其實不然,唐伯虎是才子,但不風流,并且家里也很窮。他老婆去世了,都沒有女子愿意嫁給他。后來一個女子仰慕他的才學,自愿嫁他為妻。這個女子估計就是秋香的原型了。
6.唐寅詩詞特點
(1470一1523) 中國明代畫家,文學家。
唐寅于明憲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時出世,故名唐寅,又因屬虎,故又名唐伯虎,字子畏、伯虎,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逃禪仙吏、魯國唐生、南京解元等,自稱江南第一風流才子(見:江南四大才子)。吳縣(今江蘇蘇州)人,漢族。
出身商販家庭,父親唐廣德,母親邱氏,少時讀書發奮,青年時中應天府解元,后赴京會試,因同考生,江陰大地主徐經,暗中賄賂了主考官的家僮,伯虎也因該舞弊案受牽連入獄,出獄后又投寧王朱宸濠幕下,但發現朱有謀反之意,即裝瘋而脫身返回蘇州。從此絕意仕途,潛心書畫,形跡放縱,性情狂放不羈。
擅山水、人物、花鳥,其山水早年隨周臣學畫,后師法李唐、劉松年,加以變化,畫中山重嶺復,以小斧劈皴為之,雄偉險峻,而筆墨細秀,布局疏朗,風格秀逸清俊。人物畫多為仕女及歷史故事,師承唐代傳統,線條清細,色彩艷麗清雅,體態優美,造型準確;亦工寫意人物,筆簡意賅,饒有意趣。
其花鳥畫,長于水墨寫意,灑脫隨意,格調秀逸。除繪畫外,唐寅亦工書法,取法趙孟。
7.找唐伯虎寫的詩
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 但愿老死花酒間,不愿鞠躬車馬前;車塵馬足貴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
若將富貴比貧賤,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將貧賤比車馬,他得驅馳我得閑。 世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世人看不穿;不見五陵豪杰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唐寅生平簡介 唐寅,字伯虎,更字子畏,號桃花庵主,魯國唐生,逃禪仙史,南京解元,江南第一風流才子等。晚年信佛,有六一居士等別號。
吳縣(今江蘇蘇州)人。生于明憲宗成化六年(1470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二年(1523年)。
明代的著名畫家,歷來均推崇唐寅、仇英、沈周、文征明,世稱“吳門四家”。“明四大家”之一唐寅,被譽為明中葉江南第一才子。
他博學多能,吟詩作曲,能書善畫,經歷坎坷。是我國繪畫史上杰出的大畫家。
唐寅出身于商人家庭,地位比較低下,在當世“顯親揚名”主導下,刻苦學習,11歲就文才極好,并寫得一手好字。16歲中秀才,29歲參加南京應天鄉試,獲中第一名“解元”。
次年赴京匯考,“功名富貴”指日可待.與他同路趕考的江陰大地主徐經,暗中賄賂了主考官的家僮,事先得到試題。事情敗露,唐寅也受牽連下獄,遭受刑拷凌辱。
自此才高自負的唐寅對官場的“逆道”產生了強烈的反感。性格行為流于放浪不羈。
唐寅與同鄉“狂生”張靈交友,縱酒不視諸生業,后在好友祝允明規勸下,才發奮讀書,決心以詩文書畫終其一生。后遠游祝融、匡廬、天臺、武夷諸名山,并蕩舟于洞庭湖、彭蠢,然后郁郁回到蘇州。
晚年信奉佛教,自號六一居土。曾作詩自責,說大丈夫雖不名,也應慨當以慷,又何必效楚囚的樣子呢,遂自刻了“江南第一風流才子”的印章。
被南昌寧王宸濠聘用后,發現寧王有反意,于是裝瘋回到蘇州,從此放蕩不羈,思想比較頹廢。 唐寅性格狂放不羈,在繪畫中則獨樹一幟,自成一路。
他行筆秀潤縝密,具瀟灑清逸的韻度。他的山水畫大多表現雄偉險峻的重山復嶺,樓閣溪橋,四時朝暮的江山勝景,有的描寫亭榭園林,文人逸士優閑的生活。
山水人物畫,大幅氣勢磅礴,小幅清雋瀟灑,題材面貌豐富多樣。人物畫多描寫古今仕女生活和歷史故事。
他畫《秋風紈扇圖》,筆墨富于變化,含蓄有思致,并自題一首絕句:“秋來紈扇合當收,何事佳人重感傷,請把世情詳細看,大家誰不逐炎涼。”所畫名山,都是江南山川名勝,很現實具體,令人有可游可居之感。
其所畫《山路松聲圖》,松泉相映,似可聞聲,極盡清妙。 唐寅在詩詞中有其獨創的成就,其詩真切平易,不拘成法,大量采用口語,意境警拔清新,對人生、社會常常懷著岸傲不平之氣。
如《把酒對月歌》中:“我愧雖無李白才,料應月不嫌我丑;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長安眠;姑蘇城外一茅屋,萬枝桃花月滿天。”又如詩云:“萬事由天莫強求,何需苦苦用機謀;飽三餐飯常知足,得一帆風便可收。
生事事生何時了,害人人害幾時休;冤家宜解不宜結,各自回頭看后頭。”反映出消極宿命論的情緒。
唐寅書法出自趙孟頫一體,俊邁軼群,很有功力。除詩文外,也能作曲,多采用民歌形式。
由于唐寅多方面深厚的文學藝術修養,經歷坎坷,見聞廣博,對人生、社會的理解較深,并具有高度的描繪客觀事物的能力及熟練的表達主觀思想情感的技巧,作品雅俗共賞,聲名遠播。
8.唐伯虎如何練書法
一、唐伯虎的生平 唐伯虎,(1470-1524),明朝人,因生於寅年寅月寅時,便取名「寅」,因為寅為虎,又取字伯虎,后改字子畏。
號桃花庵主,晚年信佛,有六如居士等別號。江蘇蘇州人。
舉鄉試第一(解元)。后因科場舞弊案受牽連,功名受挫,又遭家難,經歷坎坷。
后半生在蘇州城西北桃花塢建一“桃花庵”,以賣文鬻畫聞名天下。時與徐禎卿,祝允明,文徵明,切磋文藝,號“吳中四才子”。
唐寅“任逸不羈,頗嗜聲色”,自署印“江南第一風流才子。”他博學多能,吟詩作曲,能書善畫,是我國繪畫史上杰出的大畫家,擅人物、山水、花鳥。
唐寅書法為畫名所掩,主要學趙孟頫,更受李北海影響,筆畫俊逸挺秀,婉轉流暢,筆力稍弱,鉤挑綿軟,看不出一絲狂態。王世貞評曰:“伯虎入吳興堂廡,差薄弱耳。”
(《州山人稿》)流傳墨跡有《自書詩》、《聯句詩》、《落花詩卷》等。 唐伯虎自幼聰穎,能詩擅畫,十六歲便中秀才,十九歲娶徐氏。
徐氏文靜秀氣,溫柔體貼,夫妻恩愛。其父唐廣德,經營一家唐記酒店,正在唐伯虎意氣風發時,父親突然中風過世,母親因太悲傷也隨父親而去,后又驚聞妹妹在夫家喪亡,心愛的妻子在生育孩子時,產后熱盛,悄悄離世,可憐的小嬰兒在出世三天后,也隨親娘而去。
親人接連病故,打擊甚大,使他意志消沉。后在好友祝枝山、文徵明……的鼓勵下,重拾古文,發憤苦讀,結果鄉試名列榜首,「解元公唐伯虎」一時名遍南京城。
二十七歲時續弦,娶了何氏。當唐寅上京考取進士時,被同行的同鄉都元敬出賣,被誣告行賄主考官,拖入刑堂棍打,押入大牢。
經幾番周折后,證實無罪。釋獄后,落魄潦倒,妻子何氏離他而去,弟嫂要求分家,此時幸有好友、九娘(青樓女子)在精神上援濟他。
后來,他娶了能干貼心的九娘為妻,自此也潛心作畫,在丹青上大有進展。 唐寅31歲開始“千里壯游”,足跡遍及江、浙、皖、湘、鄂、閔、贛七省,貧困之下以賣畫為生。
唐寅擅畫山水及工筆人物,尤其是仕女,筆法秀潤縝密、瀟灑飄逸,“唐畫”為后世畫家所宗。傳世作品有《騎驢歸思圖》、《秋風紈扇圖》、《李瑞瑞圖》、《一世姻緣圖》、《山路松聲圖》等。
詩詞散文有《六如居士全集》。 他和九娘育有一女。
九娘三十七歲即因操勞過度而過世。 明正德四年(1509年),唐寅在蘇州城北的宋人章莊簡廢園址上筑室桃花塢,有學圃堂、夢墨亭、竹溪亭、蚊蝶齋等(亦稱唐家園,遺址在今桃花塢大街)。
他自稱桃花塢主,曾作《桃花庵歌》,自比采花仙人。他的后半生主要生活在桃花塢,一生中的主要藝術作品也產生于此。
唐寅坎坷一生,貧困凄苦,享年五十四歲。 二、唐伯虎的軼聞軼事 「吳門四才子」之一的唐伯虎。
人們只知道他少年時候頑皮;青年時風流;中年老了,玩世不恭。所以世人將他的一些故事添枝加葉,以至於編造成許多傳奇小說,例如:唐伯虎三點秋香……等等。
但關於傳說中唐伯虎的故事,未必完全真實,但可以透露出,這位才子畫家性格上的風流狂放,不居禮法。 當時,唐伯虎已是明代有名的畫家。
所以,許多有錢有勢的人都想仗著自己的權勢,向唐伯虎要幾幅畫,但唐伯虎生性不畏權勢,而好結窮人。就因如此,所以唐伯虎寧愿作畫送給窮人,也不愿理會那些高官貴人。
從前有本叫《九美圖》的書,講的是唐伯虎娶了九位美女的故事,情節很離奇,其實歷史上并沒有這樁事,不過唐伯虎畫九美圖倒是真的。九美圖的由來,是祝枝山有一次去拜訪唐伯虎,而與唐伯虎打賭,只要唐伯虎能在一年內,將蘇州城里有名望的小姐,畫出十張美女圖來,祝枝山將付給他三百兩銀子。
但當時唐伯虎卻忽略了:大家閨秀,平日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哪來十張美女圖?這時,書僮唐興建議唐伯虎,每月初一、月半到玄妙觀去,必可輕易的得到十張美女圖,但唐伯虎只完成了九張,而這九張美女圖也就因此被保存了 三、祝、文、張與唐伯虎的奇文逸事 祝枝山,字希哲,是唐伯虎最要好的朋友,雖為舉人,但無意於功名,心思全在書法上,草書尤其聞名。兩人性情相近,時常拎著酒壺,乘著漁船,一面飲酒賦詩,一面欣賞山水,頗有避世棄俗之意。
在唐伯虎於京都被都元敬陷害后不久,祝枝山也辭了知縣,兩人更是結伴冶游,放情詩酒,寄意名花。曾傳說兩人有一次抵揚州,發現所帶銀兩已用盡,聽說揚州的鹽政御史喜好風雅,便化身為化緣道士來到衙門。
御史請他們以石為題,聯句成詩,於是兩人之作,御史極為滿意,便大賞銀子,兩人又因此多玩好幾天。而祝枝山著名的草書,加上唐伯虎精湛的畫技,更使得「唐畫祝字」遠近馳名。
文璧,字徵明,亦是唐伯虎的好友。但因為小時受父親文林的嚴格管教,從不敢拈花惹草,所以當唐伯虎和祝枝山瞞著他請來兩小妓對他開玩笑時,徵明即為此寫了封長信,規勸唐伯虎。
而唐伯虎亦不服他把玩笑當真,兩人二十年的友情從此失和。直到十年后,唐伯虎給徵明寫信,坦率檢討自己的過失,徵明讀畢即趕往桃花塢,兩位摯友才在淚水中化了心中的芥蒂。
因此,兩人友情更加深厚,無話不談,直至唐伯虎過世。 張靈,字夢晉,自幼聰明過人,曾在童子。
9.唐伯虎的落花詩冊有幾個版本
蘇州市博物館藏本 普林斯頓大學附屬美術館藏本 遼寧省博物館藏本 中國美術館藏本 各版本書法風格比較 自從王世貞在《弇州山人稿》中評價『伯虎書入吳興堂廡。
差薄弱耳』之后,通常認為唐寅的書法深受趙孟頫的影響,娟秀有余而力度不足,缺少變化。其實唐寅學書多門,在不同時期又側重不同,其書風隨著年齡的變化而有較大的差別。
唐寅年輕時書體清瘦,結體端正,點畫嚴謹,有唐楷功底。而他在正德五年(一五一O)四十一歲時即興所寫的聯句詩,則深得李北海之筆意。
體勢欹斜,用筆強健。其間也寫過豐美圓轉的行書,不過真正做到化骨力于妙姿,融合各家之長而透出自身風格則是梢近晚年的事了。
唐寅的作品,因其秀麗俊俏,流轉自如,特別容易被拿來與趙孟頫相類比。其實,唐書清峻瀟灑的隱士氣與趙書流光溢彩的富貴氣還是有一定差別的。
唐寅書法柔中帶剛、娟秀中見勁峭的特點在蘇博藏本和普林斯頓藏本中相對表現得更為突出。這兩個藏本面目清秀,書風十分接近,且都是行偏于楷的風貌。
字的結體都比較工整,大多是每字獨立,很少有連筆牽絲。用筆圓潤清雅,點畫比較到位。
如『一』、『十』等字,逆鋒落筆,回鋒收筆,交待得清清楚楚,顯示了極好的楷書功底。 節奏相當輕松,粗細長短的搭配也極其自然,不顯一絲做作的痕跡。
單人偏旁的斜撇一筆,果敢快捷,有明顯李北海的筆意,骨力清遒。章法安排也一隨自然,每律詩占八行的空間,各行宇數并不一致,但中垂線筆直,形式感很強。
而遼博藏本與中國美術館藏本的落花詩卷,其書風是行偏于草的體貌。 用筆、結字和章法都與前兩個藏本不同。
如遼博藏本的首句『斷送』的『送』字,已作了簡化,是草體的結法了。用筆上,多露鋒側鋒,橫畫的起筆大多微尖,這樣帶來了書寫的更大自由。
遼博藏本和中國美術管藏本中都有大量的連筆牽絲。書寫暢達流轉,一片神機流走。
如遼博藏本『簇簇雙攢出繭眉』一首的末句,幾乎是一筆書,七字一氣呵成,筆勢順流而下。 中國美術館藏本此句的處理也是這樣。
這可以說明遼博藏本確系唐寅晚年的作品。此外,遼博藏本中還出現了非常夸張的筆觸。
如『重到』的『到』字,末筆豎畫形態夸張。抒情味極強。
『玄』字的末筆,本來可以處理成一點,而唐寅偏偏寫成形貌夸張的一豎,給人以強烈的震撼。 這樣的純熟技巧到了其臨終前一年所書的中國美術館藏本中,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此卷的字跡筆畫略肥,結體梢扁。與兩個早年藏本的疏朗清秀相比,添了幾分蒼老遒勁。
由于書寫的快速,出現跳脫和漏宇,隨意補在行旁,表明書寫過程中完全是情感在驅筆行走奔飛。 筆勢的流轉因此如行云流水,連綿不絕,給人一種雄渾而舒展的氣勢。
其中收錄十首漫興詩,內容較落花詩更為滄桑。尤其是最后一首,『交游零落綈袍冷,風雪飄飖瓦罐冰』,浸透著凄涼,也寫得沉郁蒼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