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落魄的詩句
1、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聲聲慢》
2、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離思》
3、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蝶戀花·柳永》
4、一枝紅艷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斷腸。《清平調詞》
5、一封朝奏九重天, 夕貶潮州路八千。 欲為圣明除弊事, 肯將衰朽惜殘年! 《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6、相見爭如不見,有情何似無情。《西江月》
7、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無題》
8、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江城子》
9、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上邪》
10、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虞美人》
11、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長恨歌》
12、思悠悠,恨悠悠,恨到歸時方始休。《長相思》
13、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相見歡》
14、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江城子》
15、人生自是有情癡,此恨不關風與月。《玉樓春》
16、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一剪梅》
17、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金縷衣》
18、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雨霖鈴》
19、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野望》
20、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錦瑟》
21、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無題》
2.求描寫生活落魄的詩句
1,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出自唐代:白居易《賣炭翁》
白話文釋義:滿臉灰塵,顯出被煙熏火燎的顏色,兩鬢頭發灰白,十個手指也被炭燒得很黑。賣炭得到的錢用來干什么?買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可憐他身上只穿著單薄的衣服,心里卻擔心炭賣不出去,還希望天更寒冷。
2,老妻寄異縣,十口隔風雪。誰能久不顧,庶往共饑渴。入門聞號啕,幼子饑已卒。——出自唐代:杜甫《自京赴奉先詠懷五百字》
白話文釋義:老婆和孩子寄居在奉先,無依無傍,漫天風雪,把一家人隔在兩個地方。受凍挨餓的窮生活,我怎能長久不管?這一次去探望,就為了有難同當。一進門就聽見哭聲酸楚,我那小兒子,已活活餓死!
3,翠柏苦猶食,晨霞高可餐。世人共鹵莽,吾道屬艱難。不爨井晨凍,無衣床夜寒。囊空恐羞澀,留得一錢看。——出自唐代:杜甫《空囊》
白話文釋義:縱然翠柏味苦,朝霞高高,也還可以當作飯餐。世人大多茍且偷生,我持節守道顯得異常艱難。早晨開不了火,井水也凍了,夜來無衣難御寒。太貧窮了怕人笑話,袋中還是應該留下一文錢。
4,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出自唐代: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白話文釋義:八月里秋深,狂風怒號,狂風卷走了我屋頂上好幾層茅草。南村的一群兒童欺負我年老沒力氣,竟忍心這樣當面做“賊”搶東西,毫無顧忌地抱著茅草跑進竹林去了。我嘴唇干燥也喝止不住,回來后拄著拐杖,獨自嘆息。
5,強飯日逾瘦,狹衣秋已寒。兒童漫相憶,行路豈知難。露氣入茅屋,溪聲喧石灘。——出自金朝:元好問《倪莊中秋》
白話文釋義:不想吃飯身體日漸消瘦,穿著平破爛的衣服,秋天的寒意不知不覺中到來。不知不覺中慢慢的回憶童年,那時候怎么知道人生的艱難。早上的露氣飄進茅屋,在沙灘邊能聽到溪水的聲音。
3.描寫落魄的詩句
八月秋高風怒號(háo),卷我屋上三重(chóng)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juàn)長(cháng)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ào).
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喪(sāng)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白居易的賣炭翁
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
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
夜來城外一尺雪,曉駕炭車輾冰轍.
牛困人饑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
翩翩兩騎來是誰?黃衣使者白衫兒.
手把文書口稱敕,回車叱牛牽向北.
一車炭,千余斤,宮使驅將惜不得.
半匹紅綃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
伶仃孤葉風寒擻
饑腸轆轆衣單薄
囊中羞澀何故此
滄桑歷程影單孑
《孤雁》 魄荒野意沉沉,夜靜風寒草驚魂. 哀鳴孤雁凄聲遠,仰望秋月照前程.
衣上征塵雜酒痕
塵埃落魄誰如我(宋·張耒·《寄晁應之二首》)
2、落魄竟何成(宋·張耒·《次韻淵明飲酒詩:》)
3、玉帳髯奴落妖魄(宋·張耒·《于湖曲》)
4、布衣落魄來新豐(宋·張耒·《馬周》)
5、落魄閑來客(宋·張耒·《山光寺》)
6、生涯落魄定何亡(宋·張耒·《潘處士挽詩》)
、落魄何所挾(宋·周文璞·《野薔薇》)
2、孤蹤雖落魄(宋·周文璞·《再如金陵》)
平日甚豪今潦倒(宋·晃沖之·《留別江子之》)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風急天高猿嘯哀,(猿嘯:猿叫,代悲哀)
渚清沙白鳥飛回.(渚zhǚ:水中小洲.沙:沙灘.回:盤旋)
無邊落木蕭蕭下,(落木:落葉)
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萬里:家鄉遙遠.悲秋:悲自然之秋與人生之秋.
常作客:多年飄泊不定)
百年多病獨登臺.(百年:一生.獨:身獨心更孤.
登臺:登高飲酒是重陽節風俗)
艱難苦恨繁霜鬢,(苦恨:痛苦憂愁,個人的國家的,同"艱難".
繁:使……多.霜鬢:白發)
潦倒新停濁酒杯.(潦倒:困頓.新停:剛剛因病戒酒,
“新”字更顯難挨.濁酒:質量差的酒.
兩腳踏翻塵世路,一肩擔盡古今愁.
4.形容一個人落魄到讓人很失望的古代詩句
1、遣懷 唐代:杜牧 落魄江南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
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 譯文 失意潦倒,攜酒漂泊江湖,沉湎于楚靈王喜好的細腰女子和趙飛燕的輕盈舞姿。
揚州十年的縱情聲色,好像一場夢,醒悟回頭,卻在青樓女子這中落得一個薄情的名聲。 2、金縷曲·姜西溟言別賦此贈之 清代:納蘭性德 誰復留君住。
嘆人生、幾翻離合,便成遲暮。最憶西窗同剪燭,卻話家山夜雨。
不道只、暫時相聚。袞袞長江蕭蕭木,送遙天、白雁哀鳴去。
黃葉下,秋如許。 曰歸因甚添愁緒。
料強似、冷煙寒月,棲遲梵宇。一事傷心君落魄,兩鬢飄蕭未遇。
有解憶、長安兒女。裘敝入門空太息,信古來、才命真相負。
身世恨,共誰語? 譯文:誰能夠把你挽留?可嘆人生在幾番傷感離別之后就匆匆老去,最令人思念的,是一起在西窗下秉燭夜談,聽你講家鄉的事情。沒想到這次相聚卻如此短暫,長江滾滾,落葉紛紛,大雁哀鳴著向遠方飛去。
黃葉飄落,秋天的景象如此凄涼。 聽你說要離去,我平添了許多愁緒一但你想回鄉還是回去吧,總好過勉強寄居在京城凄涼的寺院里。
你兩鬢斑白來京城求取功名卻不能及第,兒女在家鄉思念著你,我一直為你的落魄傷心不已。看來無論古今,才華與命運總是彼此相背離,這對不公命運的滿腔怨恨,又能夠對誰說呢? 3、醉落魄·離京口作 宋代:蘇軾 輕云微月,二更酒醒船初發。
孤城回望蒼煙合。記得歌時,不記歸時節。
巾偏扇墜藤床滑,覺來幽夢無人說。此生飄蕩何時歇?家在西南,常作東南別。
譯文:云朵輕輕飄,月色微微亮,二更天時從酒醉中醒來,船剛開始出發。回頭遙望京口,孤城已經隱沒在灰蒙蒙的霧氣當中。
記得喝酒時歡歌笑語的場面,不記得上船時的情景。 酒醒后頭巾偏斜,扇子墜落,藤床格外細膩,連身子都快掛不住了。
一覺醒來,夢中的幽靜無人可傾述,此生的飄蕩什么時候才能休止呢?家住西南眉山,卻經常向東南道別。 4、木蘭詞·擬古決絕詞柬友 清代:納蘭性德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零鈴終不怨。
何如薄幸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愿。 譯文: 與意中人相處應當總像剛剛相識的時候,是那樣地甜蜜,那樣地溫馨,那樣地深情和快樂。
但你我本應當相親相愛,卻為何成了今日的相離相棄?如今輕易地變了心,你卻反而說情人間就是容易變心的。 我與你就像唐明皇與楊玉環那樣,在長生殿起過生死不相離的誓言,卻又最終作決絕之別,即使如此,也不生怨。
但你又怎比得上當年的唐明皇呢,他總還是與楊玉環有過比翼鳥、連理枝的誓愿。 5、《自京赴奉先詠懷五百字》 唐代:杜甫 兀兀遂至今,忍為塵埃沒。
終愧巢與由,未能易其節。 天衢陰崢嶸,客子中夜發。
霜嚴衣帶斷,指直不得結。 老妻寄異縣,十口隔風雪。
誰能久不顧,庶往共饑渴。 入門聞號啕,幼子饑已卒。
吾寧舍一哀,里巷亦嗚咽。所愧為人父,無食致夭折。
譯文: 到現在還窮困潦倒,怎忍心埋沒在灰塵之中?沒有像許由、巢父那樣飄然世外,實在慚愧,雖然慚愧,卻不愿改變我的操行。黑云像山一樣壓下來,大街上一片陰森,我這個孤零零的客子,半夜里離開京城。
撲落滿身寒霜,斷了衣帶,想結上它,指頭兒卻凍成僵硬。 老婆和孩子寄居在奉先,無依無傍,漫天風雪,把一家人隔在兩個地方。
受凍挨餓的窮生活,我怎能長久不管?這一次去探望,就為了有難同當。 一進門就聽見哭聲酸楚,我那小兒子,已活活餓死!我怎能壓抑住滿腔悲痛,鄰居們也嗚嗚咽咽,淚流不止!說不出內心里多么慚愧,做父親的人,竟然沒本事養活孩子。
5.形容落魄的詩句
1、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聲聲慢》2、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離思》3、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蝶戀花·柳永》4、一枝紅艷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斷腸。《清平調詞》5、一封朝奏九重天, 夕貶潮州路八千。
欲為圣明除弊事, 肯將衰朽惜殘年! 《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6、相見爭如不見,有情何似無情。《西江月》7、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無題》8、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江城子》9、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
《上邪》10、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虞美人》11、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長恨歌》12、思悠悠,恨悠悠,恨到歸時方始休。《長相思》13、是離愁。
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相見歡》14、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江城子》15、人生自是有情癡,此恨不關風與月。《玉樓春》16、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一剪梅》17、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金縷衣》18、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雨霖鈴》19、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
《野望》20、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錦瑟》21、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
《無題》。
6.形容一個人落魄到讓人很失望的古代詩句有哪些
1、《自京赴奉先詠懷五百字》唐代詩人杜甫 原文: 入門聞號啕,幼子饑已卒。
吾寧舍一哀,里巷亦嗚咽。 所愧為人父,無食致夭折。
譯文:一進門就聽見哭聲酸楚,我那小兒子,已活活餓死!我怎能壓抑住滿腔悲痛,鄰居們也嗚嗚咽咽,淚流不止!說不出內心里多么慚愧,做父親的人,竟然沒本事養活孩子! 2、《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唐代詩人杜甫 原文: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
俄頃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
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 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譯文:南村的一群兒童欺負我年老沒力氣,竟忍心這樣當面做“賊”搶東西,明目張膽地抱著茅草跑進竹林里去了。
我費盡口舌也喝止不住,回到家后拄著拐杖獨自嘆息。 不久后風停了天空上的云像墨一樣黑,秋季的天空陰沉迷蒙漸漸黑了下來。
布質的被子蓋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鐵板似的,孩子睡覺姿勢不好把被子蹬破了。如遇下雨整個屋子沒有一點兒干燥的地方,雨點像下垂的麻線一樣不停地往下漏。
自從安史之亂后我的睡眠時間就很少了,長夜漫漫屋子潮濕不干如何才能挨到天亮? 3、《遣懷》唐代詩人杜牧 原文: 落魄江南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 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
譯文:失意潦倒,攜酒漂泊江湖,沉湎于楚靈王喜好的細腰女子和趙飛燕的輕盈舞姿。揚州十年的縱情聲色,好像一場夢,醒悟回頭,卻在青樓女子這中落得一個薄情的名聲。
4、《空囊》唐代詩人杜甫 原文: 翠柏苦猶食,晨霞高可餐。世人共鹵莽,吾道屬艱難。
不爨井晨凍,無衣床夜寒。囊空恐羞澀,留得一錢看。
譯文:縱然翠柏味苦,朝霞高高,也還可以當作飯餐。世人大多茍且偷生,我持節守道顯得異常艱難。
早晨開不了火,井水也凍了,夜來無衣難御寒。太貧窮了怕人笑話,袋中還是應該留下一文錢。
5、《駕去溫泉后贈楊山人》唐代詩人李白 原文: 少年落魄楚漢間,風塵蕭瑟多苦顏。 自言管葛竟誰許,長吁莫錯還閉關。
譯文:我年輕時在楚漢一帶落魄失意,到處受到冷遇,流落風塵而郁郁寡歡。自言有管葛之才而有誰推許?只好長吁短嘆,閉門謝客,在家賦閑。
7.描寫文人窮酸的詩句
“窮”指“貧窮”,“酸”指“寒酸”。
譏諷之意,皆現于此。讀書人多以貧窮寒酸,窮而迂腐,又有幾人能真正科舉獲雋,飛黃騰達?然又有幾個讀書人真正敢不走此路,來渴望一場奇跡的救援?自有張恨水“無用書生”,楊炯“寧為百夫長,不作一書生。”
更有黃景仁深刻的剝骨:仙佛茫茫兩未成 只知獨夜不平鳴風逢飄盡悲歌氣 泥絮招來薄幸名十有九八堪白眼 百無一用是書生莫因詩卷愁難成 春鳥秋蟲自作聲書,諧音為“輸”;讀書,諧音為“賭輸”,可見讀書是件很晦氣的事,智者是從來不為的。自古以來,讀書人的別稱就不太好,如“酸丁”、“細酸”、“措大”、“腐儒”等等,就是專指讀書人的。
吾鄉父老素來稱讀書人為“書呆子”,相比之下這還是客氣的說法。吾鄉又有俏皮話云:孔夫子搬家——光輸(書);秀才造反——十年不成;秀才拿笤帚——斯文掃地;——秀才家里失火——酸氣沖天;捧著書本要飯——窮酸……全是沖著讀書人來的。
歷來“窮酸”、“落魄”、“潦倒”、“無聊”之類的不祥之詞,好象是專門用來和“文人”搭配的,如“落魄文人”、“窮酸文人”……無論看起來還是讀起來,都是那么自然和諧,幾曾聽說過有“落魄大款”、“窮酸公仆”?文人為何“窮酸”?這么說是不確切的,確切的是,“窮酸”為何總是文人?幾千年得來不過是一個模糊的答復,如今外邊的繁榮別不代表內里的富有,幾千年后的高考依然如此,何時能真正跳出“窮酸”,擺脫這根深蒂固的譏諷?。
8.描寫文人窮酸的詩句
“窮”指“貧窮”,“酸”指“寒酸”。譏諷之意,皆現于此。
讀書人多以貧窮寒酸,窮而迂腐,又有幾人能真正科舉獲雋,飛黃騰達?然又有幾個讀書人真正敢不走此路,來渴望一場奇跡的救援?
自有張恨水“無用書生”,楊炯“寧為百夫長,不作一書生。”
更有黃景仁深刻的剝骨:
仙佛茫茫兩未成 只知獨夜不平鳴
風逢飄盡悲歌氣 泥絮招來薄幸名
十有九八堪白眼 百無一用是書生
莫因詩卷愁難成 春鳥秋蟲自作聲
書,諧音為“輸”;讀書,諧音為“賭輸”,可見讀書是件很晦氣的事,智者是從來不為的。
自古以來,讀書人的別稱就不太好,如“酸丁”、“細酸”、“措大”、“腐儒”等等,就是專指讀書人的。吾鄉父老素來稱讀書人為“書呆子”,相比之下這還是客氣的說法。吾鄉又有俏皮話云:孔夫子搬家——光輸(書);秀才造反——十年不成;秀才拿笤帚——斯文掃地;——秀才家里失火——酸氣沖天;捧著書本要飯——窮酸……全是沖著讀書人來的。歷來“窮酸”、“落魄”、“潦倒”、“無聊”之類的不祥之詞,好象是專門用來和“文人”搭配的,如“落魄文人”、“窮酸文人”……無論看起來還是讀起來,都是那么自然和諧,幾曾聽說過有“落魄大款”、“窮酸公仆”?
文人為何“窮酸”?這么說是不確切的,確切的是,“窮酸”為何總是文人?
幾千年得來不過是一個模糊的答復,如今外邊的繁榮別不代表內里的富有,幾千年后的高考依然如此,何時能真正跳出“窮酸”,擺脫這根深蒂固的譏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