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論語》中所有關于“顏回(顏淵)”的語句
為政第二 9 子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
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
公冶長第五 9 子謂子貢曰:“女與回也孰愈?”對曰:“賜也何敢望回。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
子曰:“弗如也!吾與女弗如也。” 26 顏淵、季路侍。
子曰:“盍各言爾志?”子路曰:“愿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
顏淵曰:“愿無伐善,無施勞。”子路曰:“愿聞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雍也第六 3 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
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未聞好學者也。” 7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其馀則日月至焉而已矣。”
11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賢哉回也!” 述而第七 11子謂顏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唯我與爾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軍,則誰與?”子曰:“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
子罕第九 11顏淵喟然嘆曰:“仰之彌高,鉆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
欲罷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末由也已。”
20子曰:“語之而不惰者,其回也與!” 21子謂顏淵,曰:“惜乎!吾見其進也,未見其止也。” 先進第十一 3 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
言語:宰我,子貢。政事:冉有,季路。
文學:子游,子夏。 4 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無所不說。”
7 季康子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 8 顏淵死,顏路請子之車以為之槨。
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鯉也死,有棺而無槨。
吾不徒行以為之槨。以吾從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9 顏淵死。子曰:“噫!天喪予!天喪予!” 10 顏淵死,子哭之慟。
從者曰:“子慟矣。”曰:“有慟乎?非夫人之為慟而誰為!” 11 顏淵死,門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
門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視予猶父也,予不得視猶子也。
非我也,夫二三子也。” 19 子曰:“回也其庶乎,屢空。
賜不受命,而貨殖焉,億則屢中。” 23 子畏于匡,顏淵后。
子曰:“吾以女為死矣。”曰:“子在,回何敢死?” 顏淵第十二 1 顏淵問仁。
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
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衛靈公第十五 11 顏淵問為邦。
子曰:“行夏之時,乘殷之輅,服周之冕,樂則韶舞。放鄭聲,遠佞人。
鄭聲淫,佞人殆。” 子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
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論語·為政》子謂子貢曰:“女與回也孰愈?”對曰:“賜也何敢望回?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
子曰:“弗如也;吾與女弗如也。”——《論語·公冶長》顏淵喟然嘆曰:“仰之彌高,鉆之彌堅。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
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末由也已。”
——《論語·子罕》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
一日克己復己,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仁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
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
——《論語·顏淵》顏回死,門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門人厚葬之。
子曰:“回也,視予猶父也,予不得視猶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論語·先進》顏淵、季路侍。
子曰:“盍各言爾志。”子路曰:“原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
顏淵曰:“愿無伐善,無施勞。”子路曰:“愿聞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論語·公冶長》子謂顏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惟我與爾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軍,則誰與?”子曰:“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
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
——《論語·述而》季康子問曰:”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
——《論語·先進》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未聞好學者也。”
——《論語·雍也》子謂顏淵曰:“惜乎!吾見其進也,未見其止也。”——《論語·子罕》子畏於匡。
顏淵后。子曰:“吾以女為死矣。”
曰:“子在,回何敢死!” ——《論語.先進》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其余則日月至焉而已矣。”——《論語·雍也》 顏淵死,顏路請子之車以為之槨。
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鯉也死,有棺而無槨。
吾不徒行以為之槨。以吾從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論語.先進》。
2.幫我翻譯兩句論語里寫顏回的句子
子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
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
譯:孔子說:我整天和顏回討論學問,他從來沒有提出異議,像個愚蠢的人。等他回去之后,我考察他私下的言論,發現他對我所講授的內容也能充分發揮,顏回并不愚蠢啊。”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賢哉回也!” 譯:孔子說:“顏淵的德行修養真不錯啊!一竹筐飯,一瓜瓢水,住在破舊的巷子里,一般人都會對這樣的生活感到憂愁,顏淵卻能持續地保有他的快樂。顏淵的德行修養真不錯啊!”。
3.孔子贊美顏回的話,至少5句,最好帶上翻譯
【原文】 顏淵喟然嘆曰:“仰之彌高,鉆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
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未由也已。”
【翻譯】 顏回非常感嘆地說:“我們老師的道真高啊,越抬頭仰望,越感覺高大,越鉆研,越感覺深奧堅實,眼看著它在前面,忽然好像又到了后面。老師善于一步步引導我們教育我們,用淵博的文獻知識來使我們有文采,用禮儀制度來約束教導我們,使我們想停止都不可能。
我已經用盡我的才能和心力,好像高高站立起來了。但想要跟從老師繼續前行,卻又感覺好像不知怎么走了。”
【注釋】 [喟然]嘆息貌。 [仰]仰頭望。
[鉆]鉆研,指往下。堅,堅硬,這里有艱深意。
[瞻]尊敬地看。 [欲罷不能]想要停止下來都不能,指被老師的道德人品所吸引。
[竭]盡。 [卓]高拔挺立的樣子。
【評析】 顏回是最理解孔子的弟子,在對于老師內心世界和崇高理想的理解方面,顏回確實是孔門弟子中最深刻最全面的人。因此他對于孔子的贊嘆和評價很有感染力和說服力。
孔子因材施教,對于學生除具體知識技能的教育和培養之外,更注重整體人格和完美道德之人生境界的塑造。這構成孔子教育具有宗教性的道德方面,具有拯救人之苦難靈魂而超越世俗痛苦的準宗教功能,儒家被稱為儒教,與這種特殊性有關系。
顏回是孔子最鐘愛的弟子,對孔子極其敬仰。孔子有時感覺顏回對自己的教誨完全聽從,從來也不提出異議便感覺顏回對自己沒有幫助,甚至有時感覺顏回有點愚笨,但仔細體會,顏回的做法對于自己也有很多啟發,又感覺“回也不愚”。
顏回不但取得老師的贊美,同學們也都很敬佩他。曾子曾經說:“以能問于不能,以多問于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嘗從事于斯矣。”
很多學者都認為曾子說的就是顏回,是可信的。顏回確實是孔子最欣賞寄以厚望的弟子。
4.【論語中描寫顏回窮的句子】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論語·雍也》魯國的顏氏家族到顏路、顏回父子時,除了保有祖傳的貴族身份及顏路的魯卿大夫頭銜外,便只有陋巷簡樸的住宅及五十畝郭外之田,十畝郭內之圃了.在生產力極為低下的春秋時期,些許田產難以維持一個貴族家庭的生計,顏回父子不得不省去作為貴族家庭的一般性開支,簡居于陋巷.顏淵死,顏路請子之車以為之槨.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鯉也死,有棺而無槨.吾不徒行以為之槨.以吾從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論語·先進》這講的是顏回死的時候他父親向孔子請求用孔子的車賣來作顏回的槨(外棺)的事情.這應該也可以算窮了吧?.。
5.《論語》中所有關于“顏回(顏淵)”的語句
1、子曰:“賢哉!回也。
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賢哉!回也。” ——春秋孔子《論語·雍也》 譯文:孔子說:“顏回的品質是多么高尚啊!一簞飯,一瓢水,住在簡陋的小屋里,別人都忍受不了這種窮困清苦,顏回卻沒有改變他好學的樂趣。
顏回的品質是多么高尚啊!” 2、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
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春秋孔子《論語·顏淵》 譯文:顏淵問怎樣做才是仁。孔子說:“克制自己,一切都照著禮的要求去做,這就是仁。
一旦這樣做了,天下的一切就都歸于仁了。實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難道還在于別人嗎?”顏淵說:“請問實行仁的條目。”
孔子說:“不合于禮的不要看,不合于禮的不要聽,不合于禮的不要說,不合于禮的不要做。”顏淵說:“我雖然愚笨,也要照您的這些話去做。”
3、顏淵死,顏路請子之車以為之槨。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
鯉也死,有棺而無槨。吾不徒行以為之槨。
以吾從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春秋孔子《論語·先進》 譯文:顏淵死,顏路請求孔子賣了車子(給顏淵)買槨。
孔子說:“有沒有才能也各說說自己的兒子,要是孔鯉死了,有棺而無槨,我也不步行給他買槨。 4、顏淵問為邦。
子曰:“行夏之時,乘殷之輅,服周之冕,樂則韶舞。放鄭聲,遠佞人。
鄭聲淫,佞人殆。——春秋孔子《論語》 譯文:顏淵問怎樣去治理國家。
孔子道:“用夏朝的歷法,坐殷朝的車子,戴周朝的禮帽,音樂就用韶和武。舍棄鄭國的樂曲,斥退小人。
鄭國的樂曲靡曼淫穢,小人危險。” 5、顏淵、季路侍。
子曰:“盍各言爾志?”子路曰:“愿車馬衣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顏淵曰:“愿無伐善,無施勞。”
子路曰:“愿聞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春秋孔子《論語·雍也第六》 譯文:顏回、子路在孔子身邊陪著。孔子說:“為什么不說說你們每個人的志向呢?”子路說:“愿將車馬和裘衣和朋友共用,即使用壞了,也不遺憾。”
顏淵說:“愿不夸耀自己的好處、不宣揚自己的功勞。”子路說:“我們想聽聽老師您的愿望。”
孔子說:“使老人能過得安適,使朋友信任我,使年輕人歸依我。”。
6.《論語》中,孔子贊嘆顏回安貧樂道的高尚品質的句子
《論語》中,孔子贊嘆顏回安貧樂道的高尚品質的句子是: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賢哉,回也! 注釋1.簞:音dān,古代盛飯用的竹器。2.巷:此處指顏回的住處。
3.樂:樂于學。 翻譯孔子說:“顏回的品質是多么高尚啊!一簞飯,一瓢水,住在簡陋的小屋里,別人都忍受不了這種窮困清苦,顏回卻沒有改變他好學的樂趣。
顏回的品質是多么高尚啊!” 孔子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 ,子姓, 孔氏,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人(今山東曲阜),祖籍宋國栗邑(今河南夏邑), 中國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是儒家學派創始人。
孔子曾受業于老子,帶領部分弟子周游列國十四年,晚年修訂六經,即《詩》《書》《禮》《樂》《易》《春秋》。相傳他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賢人。
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儒家經典《論語》。孔子在古代被尊奉為“天縱之圣”、“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的最博學者之一,被后世統治者尊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師、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師、萬世師表。
其儒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孔子被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被尊為儒教始祖(非儒學),隨著孔子影響力的擴大,孔子祭祀也一度成為和上帝、和國家的祖宗神同等級別的“大祀”。
顏回顏回(公元前521年-公元前481年)尊稱顏子,字子淵,春秋末期魯國人。十四歲拜孔子為師,終生師事之,是孔子最得意的門生。
孔子對顏回稱贊最多,贊其好學、仁人。歷代文人學士對顏回推尊有加,以顏回配享孔子、祀以太牢,歷代帝王封贈有加。
7.《論語》中所有關于“顏回(顏淵)”的語句一定要是所有的
為政第二 9 子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 公冶長第五 9 子謂子貢曰:“女與回也孰愈?”對曰:“賜也何敢望回.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與女弗如也.” 26 顏淵、季路侍.子曰:“盍各言爾志?”子路曰:“愿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顏淵曰:“愿無伐善,無施勞.”子路曰:“愿聞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雍也第六 3 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未聞好學者也.” 7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其馀則日月至焉而已矣.” 11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述而第七 11子謂顏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唯我與爾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軍,則誰與?”子曰:“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 子罕第九 11顏淵喟然嘆曰:“仰之彌高,鉆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末由也已.” 20子曰:“語之而不惰者,其回也與!” 21子謂顏淵,曰:“惜乎!吾見其進也,未見其止也.” 先進第十一 3 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語:宰我,子貢.政事:冉有,季路.文學:子游,子夏. 4 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無所不說.” 7 季康子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 8 顏淵死,顏路請子之車以為之槨.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鯉也死,有棺而無槨.吾不徒行以為之槨.以吾從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9 顏淵死.子曰:“噫!天喪予!天喪予!” 10 顏淵死,子哭之慟.從者曰:“子慟矣.”曰:“有慟乎?非夫人之為慟而誰為!” 11 顏淵死,門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門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視予猶父也,予不得視猶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 19 子曰:“回也其庶乎,屢空.賜不受命,而貨殖焉,億則屢中.” 23 子畏于匡,顏淵后.子曰:“吾以女為死矣.”曰:“子在,回何敢死?” 顏淵第十二 1 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衛靈公第十五 11 顏淵問為邦.子曰:“行夏之時,乘殷之輅,服周之冕,樂則韶舞.放鄭聲,遠佞人.鄭聲淫,佞人殆.” 子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論語·為政》子謂子貢曰:“女與回也孰愈?”對曰:“賜也何敢望回?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與女弗如也.”——《論語·公冶長》顏淵喟然嘆曰:“仰之彌高,鉆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末由也已.”——《論語·子罕》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己,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仁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論語·顏淵》顏回死,門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門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視予猶父也,予不得視猶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論語·先進》顏淵、季路侍.子曰:“盍各言爾志.”子路曰:“原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顏淵曰:“愿無伐善,無施勞.”子路曰:“愿聞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論語·公冶長》子謂顏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惟我與爾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軍,則誰與?”子曰:“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 ——《論語·述而》季康子問曰:”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 ——《論語·先進》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未聞好學者也.”——《論語·雍也》子謂顏淵曰:“惜乎!吾見其進也,未見其止也.”——《論語·子罕》子畏於匡.顏淵后.子曰:“吾以女為死矣.”曰:“子在,回何敢死!” ——《論語.先進》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其余則日月至焉而已矣.”——《論語·雍也》 顏淵死,顏路請子之車以為之槨.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鯉也死,有棺而無槨.吾不徒行以為之槨.以吾從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論語.先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