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語文詩詞蘇軾的蝶戀花蝶戀花蘇軾br/>花褪殘紅
第一處,柳綿和芳草第二處,佳人和行人 多情卻被無情惱,按詞來理解是,佳人在墻里蕩秋千時笑,墻外行人聽見了,以為是在笑自己,或是被這笑聲吸引,于是就"多情"起來,但是蕩秋千的佳人可能只是開心一笑,并無任何情意,可能也不知道墻外有人吧,笑聲慢慢消去了,行人恍覺,只是自己多情罷了。
。最有意思的是在"惱"字,這可以理解為是會錯意,誤會,而不是直接意義上的"無情惱多情",因為誰也不知道誰嘛,怎么會惱,這就給人產生了江南古巷幽深的感覺,突然有笑聲的確很耐人尋味。
我個人認為,作者蘊涵的是他的人生感慨,他一生經歷也是坎坷的。 也許在官場上沒什么人欣賞他,或是有所冷落,于是笑聲也成惱意了。
再看,似乎覺得這詞的意思有點倒裝,他先明白了天涯何處無芳草,卻又說多情卻被無情惱。也許自己想開,但現實還是依然殘酷,還是有令他感慨的笑聲,如此婉轉的表達自己人生的無奈。
再做總結,作者對于笑聲奚落,所表現的一種無奈。哈哈,畢竟是我自己想的,不知對不對,但用自己的話說,能鍛煉自己。
2.蘇軾定風波(莫聽穿葉打林聲)的原文和賞析
定風波
蘇軾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聽穿林打葉聲,
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
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
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
也無風雨也無晴。
想象一下,在某個早晨是天高氣朗的日子,幾個朋友一起去郊游,待到高興時,卻下起了大雨,同行的人皆抱怨連連。怪天公不作美,這是游玩的興致全無,可是有一人卻與眾不同。別人都在奔跑找避雨的地方,而他卻聽著雨打竹葉聲,哼著小曲,慢慢的走著。同行的人一定都笑他瘋癲。
然而,別人笑‘癡’,誰解其中味啊。
此詞作于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貶謫黃州后的第三年。
上片,寫遇雨后的情境。
“莫聽穿林打葉聲”雨滴打在竹葉上發出響聲,你不要感到掃興。如果你把它當著美妙的音樂來欣賞,就不妨“吟嘯且徐行”了。可見“莫聽”兩字,到出了蘇軾的心境。對客觀事物,客觀存在不要太在意。不妨去欣賞它。人們都說,生活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那么如何才能善于發現呢?不妨學學蘇軾。我們多數人都被外界的各種不順心的事手煩惱,整天抱怨老天不公,有用嗎?沒用。可能當你抱怨后,卻來個“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真是讓人哭笑不得。這時人們又要說。真是 天意弄人呢?是嗎?我說你這么認為就應該好好像蘇軾學習了。不要被客觀存在所牽繞。不妨去學著欣賞,大不了就像學看一幕悲劇一樣,其實悲劇的人生才有價值。
生活條件不好。“竹杖芒鞋輕勝馬”又有什么好怕的呢,“一蓑煙雨任平生。”這樣才曠達嗎。
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既然朝廷不給我兼濟天下的機會。“芒鞋青竹杖,自掛百錢游;可怪深山里,人人識故侯。”(《初入廬山》詩)也涂個清凈逍遙,說到底。誰不想,逍遙自在的生活呢。我覺得這才是人追求的最終生活境界。
“一蓑煙雨任平生。”是我最喜歡的一句。有這樣一種解釋:“:“披著蓑衣在風雨里過一輩子,也處之泰然(這表示能夠頂得住辛苦的生活)。”(胡云翼《宋詞選》)。我到不這么覺得,我覺得是:我沒有什么身外之物,下雨也只要有一蓑衣就行了,管你三七二十一。燕子很輕盈才能飛的很敏捷。風箏很輕,才能飛的很高。人只有不被聲明榮譽所累才能,領悟人生真諦。
下片是寫,天轉晴了。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料峭的春風把酒吹醒了,有點冷,冷嗎。“山頭斜照卻相迎”不冷了吧。這個轉,轉出了味道:當你被外在的困境所困繞時,如果一味的抱怨,可能到順境時,你也不能把握了。你應該時刻記著“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天晴后,回頭看看“蕭瑟處”,剛才還是大雨,現在已經天晴了,大自然就是這樣,月圓了就缺,缺了有圓,反復循環。雨后便是天晴,天晴后便是下雨。如此循環,難道不是“也無風雨也無晴”嗎?佛說“菩提本無樹,明凈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當你心靜如湖水,全不在意外在事物的得失時,你便可以領悟“也無風雨也無晴”的快樂了。
前面我們已經說了:此詞作于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貶謫黃州后的第三年。官場黑暗。被貶不知道有沒有被升的機會,要想“也無風雨也無晴”,只有“歸去”了。(照應上文“一蓑煙雨任平生”。)
3.宋詞 蘇軾
語出典故《晏子辭謝更宅》
初,景公欲更晏子之宅,曰:“子之宅近市,湫隘囂塵,不可以居,請更諸爽塏者。”辭曰:“君之先臣容焉,臣不足以嗣之,于臣侈矣。且小人近市,朝夕得所求,小人之利也。敢煩里旅?”公笑曰:“子近市,識貴賤乎?”對曰:“既竊利之,敢不識乎?”公曰:“何貴何賤?”是時也,公繁于刑,有鬻踴者。故對曰:“踴貴而屨賤。”既已告于君,故與叔向語而稱之。公愀然改容。公為是省于刑。君子曰:“仁人之言,其利博哉。晏子一言而齊侯省刑。《詩》曰:‘君子如祉,亂庶遄已。’其是之謂乎!”
起初,齊景公想更換晏子的住宅,說:“您的住宅靠近市場,低濕狹窄,喧鬧多塵,不適合居住,請替您換一所明亮高爽的房子。”晏子辭謝說:“君主的先臣我的祖父輩就住在這里。臣不足以繼承先臣的業績,這對臣已經過分了。況且小人靠近市場,早晚能得到自己所需要的東西,這是小人的利益。哪敢麻煩鄰里遷居為我建房?”景公笑著說:“您靠近市場,了解物品的貴賤嗎?”晏子回答說:“既然以它為利,豈敢不知道呢?”景公說:“什么貴?什么賤?”當時齊景公刑名繁多苛嚴,有出售踴的,所以晏子回答說:“踴貴,鞋子賤。”晏子已經告訴了國君,所以向叔在談話中說到這個。齊景公聽后便減省了刑罰。君子說:“仁義之人的話,它的利益廣博啊!晏子一句話,齊侯就減少了刑罰。《詩》說:‘君子如行福佑,禍難差不多就可以急速止息了。’說的就是這個吧!”
據史書記載,晏子身為齊景公的相國,卻住在低矮的舊房子里。過意不去的齊景公要給他換一座高大明亮的大房,晏子不同意。有一次,晏子出使晉國,齊景公乘機命人將晏子的鄰居搬走,給晏子新造了一座豪宅。出使歸來的路上,晏子聞知,便將車停于城外,派人請求齊景公將新房子拆掉,找回舊鄰,直至齊景公無奈同意為止。
個人以為應該是在闡述為官之道~
4.關于葉子的葉的詩句
1)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 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2)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 蘇軾《定風波 三月七日》 3)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 賀知章《詠柳 》 4)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夜來風葉已鳴廊。 —— 蘇軾《西江月 世事一場大夢》 5) 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
—— 鄭燮《濰縣署中畫竹呈年伯包大丞括》 6) 誰念西風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沉思往事立殘陽。 —— 納蘭性德《浣溪沙 誰念西風獨自涼》。
5.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8分)行香子?過七里灘蘇軾一葉
試題答案:小題1:①詩句描寫了魚兒在明鏡似的水面暢游,白鷺在煙波浩淼的沙灘棲息的圖景;②練字精美。
著一“翻”字,寫出了游魚的自在閑適,著一“鑒”字,描寫出了水面的平靜清澈;著一“點”字,描摹沙洲朦朧背景下白鷺的素潔淡雅;③與上句描寫水面的平靜相呼應,動靜結合;④寫水中有魚,汀上有鷺,點面結合,生機盎然;⑤借景抒情,表現作者熱愛自然、淡看功名的思想情趣。(答對①點得1分,其他任意答對兩點得3分)小題2:①承上啟下的作用。
由嚴陵灘的風光,引發“虛老嚴陵”的感嘆,由“千古空名”的感嘆,回歸到對自然風景的贊美曠達人生的體味。(2分) ②深化主旨(表達感情)的作用;“但”既有對功名利祿的蔑視,也有對生活的熱愛對歷史的深沉思考。
(2分)。
6.求詠葉的詩詞~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詩經·陳風·月出》)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張九齡《望月懷遠》)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姮娥應斷腸(李商隱《月夕》) 中天懸明月,令嚴夜寂寥(〈后出塞五首〉其二) 暝色延山徑,高齋次水門。
薄云巖際宿,孤月浪中翻。 鸛鶴追飛靜,豺狼得食喧。
不眠憂戰伐,無力正乾坤。” ——(《宿江邊閣》) 水靜樓陰直,山昏塞月斜。
夜來歸鳥盡,啼殺后棲鴉。(《遣懷》)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明月千里寄相思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云鬢濕,清輝玉臂寒。
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 ——(杜甫《月夜》) 公本思家,偏想家人思己,已進一層。
至念及兒女不能思,又進一層。鬢濕臂寒,看月之久也。
月愈好而苦愈增,語麗情悲。末又想到聚首時,對月舒愁之狀,詞旨婉切,見此老鐘情之至。
(《杜臆》)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月夜憶舍弟》) 落月滿屋梁,猶疑照顏色(《夢李白二首》其一) 片云天共遠,永夜月同孤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旅夜抒懷》) 江漢思歸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遠,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猶壯,秋風病欲蘇。古來存老馬,不必取長途。
——(《江漢》) 清秋幕府井梧寒,獨宿江城蠟炬殘。 永夜角聲悲自語,中天月色誰好看? 風塵荏苒音書絕,關塞蕭條行路難。
已忍伶俜十年事,強移棲息一枝安。 ——(《宿府》) 客睡何曾著,秋天不肯明!入簾殘月影,高枕遠江聲。
計拙無衣食,途窮丈友生。老妻書數紙,應悉未歸情。
——(《客夜》) 回樂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
李益 :《夜上受降城聞笛》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李白:《渡荊門送別》 登舟望秋月,空憶謝將軍。 李白:《夜泊牛渚懷古》 多情只有春庭月,猶為離人照落花。
張泌:《寄人》 照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范仲淹 詞:《蘇幕遮》 年年今夜,月華如練;長是人千里。
范仲淹:《御街行》 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晏殊 詞:《蝶戀花》 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
縱芭蕉,不雨也颼颼。都道晚涼天氣好,有明月、怕登樓。
吳文英 詞:《唐多令》 胡蝶夢中家萬里,杜鵑技上月三更 唐 崔涂:《春夕》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遙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永結無情游,相期邈云漢。
李白:《月下獨酌》 念月榭攜手,露橋聞笛,沉思前事,似夢里,淚暗滴。 周邦彥 詞:《蘭陵王》 孤燈不如思欲絕,卷惟望月空長嘆……日色已盡花含煙,月明如素愁不眠。”
李白:《長相思》 當時明月在,曾照彩云歸。晏幾道 詞:《臨江仙》 聞道欲來相問訊,西樓望月幾回圓。
韋應物:《寄李儋元錫》 家住層城臨漢苑,心隨明月到胡天。 皇甫冉:《春思》 三湘愁鬢逢秋色,萬里歸心對月明。
盧綸:《晚次鄂州》。 時難年荒世業空,弟兄羈旅各西東……共看明月應淚垂,一夜鄉心五處同。
白居易:《望月有感》 ……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靖康恥。猶未雪,巨子恨,何時滅……。
岳飛 《滿江紅》 回 昭陽辭落日,傷心銅雀迎秋月, 妾身,不愿似天家,金 缺。文天祥 《滿江紅》 拜將名歌,懷賢閣杳,空指沖冠鬃,闌干拍遍,獨對中天明月。
胡世將 詞:《酹江月》 兩宮幽陷,此恨何時雪!……孤忠耿耿。劍铓冷侵秋月。
(南宋)黃中輔 詞:《念奴嬌》。 想故國,高臺月照,輦下風光,山中歲月,海上心情。
(南宋)劉辰翁 詞:《柳梢青》 璧月初晴,黛云遠澹,春事維主?……宣和舊日,臨安南渡,芳景猶自如故。……鄜州今夜,此苦又誰知否? 劉辰翁 龍虎敬,風云天。
千古恨憑誰說?對山河反二,淚盈襟血。客館夜驚塵土夢,宮東曉碾關山月。
問姮娥,于我肯從容,月圓缺。 王清惠;《滿江紅》 蜀鳥吳花殘照里,忍見荒城頹 !……伴人無寐,秦淮應是孤月。
鄧剡 詞《酹江月》 人間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蘇軾《赤璧懷古》詞《念奴嬌》 赤壁磯頭千古浪,銅鞮陌上三更月。
辛棄詞:《滿江紅》。 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蘇軾詞《江城子》。 沙上棄禽池上瞑,云破月來花弄影。
張先 詞:《天仙子》 中庭月色正清明,無數揚花過無影。 張先 詞:《木蘭花》 白草黃沙,月照孤村三兩家。
蔣氏女 詞《減字木蘭花》(題雄州驛) 驛路侵斜月,溪橋度曉霜。 呂本 《南歌子》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柳永 詞:《雨霖鈴》 新月娟娟,夜寒江靜山銜斗。 蘇過 《點繹唇》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辛棄疾 詞《西江月》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斗斜。 劉方平 《月夜》 月殿影開聞夜漏,水晶簾卷近秋河。
7.蘇軾的宋詞
我喜歡的兩首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崩云,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間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8.宋詞 蘇軾 賞析
蘇軾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夜記夢》 十年生死兩茫茫。
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
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岡。 ——蘇軾《江城子》 煙雨凄迷,一轉眼又到了春節前的掃墓時節。
本應再過幾天才去,不知是誰又創造了一個立春之后不掃墓的新“條款”。因明天就是立春,所以,在春節前準備掃墓的人,便把時間都擠在了立春前的今天。
雖然是瑞雪紛飛,卻沒有攔截住前來寄托哀思的人們。本來異常寂靜的公墓,今天卻人聲鼎沸。
還算晴朗的藍色天空下,有臘月的凜風,有薄云籠罩的懶陽,有飄飛的柔雪。我來了,我怕你孤寂的魂靈被寒冷的冰雪浸蝕,我怕你游蕩的魂魄還在四處飄蕩,我更怕你找不到歸來之路,于是我踏雪而來。
我的身后,留下了一串串清晰可見、深淺不一的腳印。我來了,帶來你喜歡的**、百合與勿忘我三種鮮花組成的花束,還有一份為你傾情寫下的祭文,另加一顆在歲月的磨損中還依舊無法忘記往日的一切歡樂與苦痛的寂心。
用這簡單的方式,在又一個春天到來的時候,祭奠你寂寞的魂靈! 人將去,冥冥之中有天意。十年前的那個凌晨,是我生命中的一個永遠的定格,是我記憶中的一個終結。
因此,我把那些曾經充滿著愛和溫暖的點滴片斷,悄然收藏起來。因為,你永遠地去了。
如煙的往昔歲月,你的生命在瞬間中猝然枯萎,留給我的是你生命終止時那掙扎過后的眼神和漸漸沒有了溫度的雙手…… 從那時起,你成了一座荒冢,孤居于此地,音容難再!潔白的瑞雪映照著你的墓碑,冰冷的墓碑下,掩埋著你倔強的靈魂,漆黑的大理石上面刻畫著你永恒的名字。你的一生,是那樣短暫,卻在我的生命里留下了永遠清晰的印痕。
春秋彈指,梅雪掛霜。“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十年,跨越時空的是怎樣的距離?無盡的思念又是怎樣的刻骨銘心?“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縱是相逢,卻也是陰陽相隔,夢里徘徊。
曾經熟悉的音容笑貌,早已被時間的齒輪剝離得支離破碎。你走后的我,不敢再輕啟記憶的閘門,深怕觸起心底最深處的隱痛。
多少次夢醒時分,我欲忘卻的音符,一次又一次地在我的耳畔回蕩,不疾不徐,婉轉清越。我欲忘卻的,卻怎么也忘卻不了。
十載春秋,彈指而逝。我的兩鬢尚未如霜,你卻在這千里孤冢中靜躺。
嗚呼!吾不見君久矣,猶能仿佛子之平生。曾經軒昂磊落,突兀崢嶸,均埋藏于地下。
然音容猶在眼前,話語仍繞耳際。人言生而為英,死而為靈。
今斯人已去,荊棘縱橫,風凄露下。感念疇昔,悲涼凄愴! 十年生死,十載死生。
對于逝去的人來說,可能已經沒有了任何記憶。可對于活在世上空留滿腹思念的人來說,真的感受到了一種相思的凄悲。
今天又一次面對你的時候,我滿目凄淚,吟出的只是蘇軾的這首《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寒光懶陽,有凄冷的清風陪伴著你。
遠方是一片蒼茫,偶爾有孤鳥哀鴻掠過。我清楚地知道,人生的盡頭是死亡的故鄉。
“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清明時你的墳頭枯草淺泣,讓我于“相思情長綿”的苦思中情魂盡斷;七月半你的墳頭芳草凄凄,遮掩了我“夜半無人私語時”的綿綿長恨;春天來臨前你的墳頭厚雪堆積,覆蓋了我“山回路轉不見君”的孤寂之心!你寂靜無語的孤冢啊!可知道這一年四季的思念盡在春去春會來、花謝花會再開的無盡歲月里,更在無處話凄涼的悲戚中…… 歲月如歌,時光泣血。
彈指一揮間,不知不覺已然過去十年。三千多個充滿思念的日子里,多少次想提筆寫下些什么,為你。
卻不知為何總有太多的東西哽在喉際,讓我無從下筆。十年來,獨對孤冢的“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讓我在過往與現時的紛亂迷離中,看到一滴可以保存千年的情淚。
有著死亡段落的愛情,被“十年生死兩茫茫”的哀怨感嘆,一言道盡于于輕輕淡淡情感描繪中。 又是一個月圓夜,夜深無底。
我從冥門飄了出來,飄過凄涼的荒野,飄過蕭蕭的江河,飄過萬水千山,回到了塵世的現實喧囂中來。戶外的寒風將思念擰成繩索,抽打我破碎的靈魂。
我無盡的思緒,被涂鴉成許許多多沒有平仄的無盡思念…… 似此星辰非昨夜,為誰風露立中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