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本關于櫻花的詩句
(1)紀貫之的詠櫻花短歌
下榻山麓邊。
慣看春來花枝展。
夜深酣睡眠。
夢中繁花猶再現。
櫻瓣飄飄然。
(2)在原業平的詠櫻
世上若無櫻。
心情寬暢多安寧。
不盼花期訊。
何地何時睹倩影?
花落更傷神!
(3)安藤宏信的觀櫻啰
若問花何指,
準答是櫻花。
觀櫻啰,觀櫻啰!
好繽紛的櫻花雨。
笑也任性,
哭也任性。
短短的春日,
漫漫的長夜。
2.尋找有關日本櫻花的詩詞
以下都是櫻花的詩作:【櫻花花下作】
仙云昨夜墜庭柯,化作翩躚萬玉娥。映日橫陳酣國色,倚風小舞蕩天魔。春來惆悵誰人見,醉后風懷奈汝何。坐對名花應笑我,陋幫流俗似東坡。
嫣然欲笑媚東墻,綽約終疑勝海棠。顏色不辭污脂粉,風神偏帶綺羅香。園林盡日開圖畫,絲管含情趁艷陽。怪底近來渾自醉,一尊難發少年狂。
蘇曼殊
【櫻花落】
十日櫻花作意開,繞花豈惜日千回?昨宵風雨偏相厄,誰向人天訴此哀?
忍見胡沙埋艷骨,空將清淚滴深懷。多情漫作他年憶,一寸春心早已灰。
黃季剛
【向島觀櫻】
春風被廣堤,復值蠻花開。丹 映陽輝,媚此都人來。仙云既空靈,修路清氛埃。客心忌曛云,欲與春徘徊。燈繁葩杳冥,霞漾波縈回。豈謂俄頃歡,翻令羈思哀。故宇多芳華,何必棲蓬萊。
鄧(溥)爾雅
【櫻花】
昨日雪如花。今日花如雪。山櫻如美人,紅顏易消歇。
郁華
3.形容櫻花的詞句
每年四月,天氣乍暖,櫻花就漫山遍地的開了起來。
但又是那樣的短暫,不經意的,一陣風雨后…… 如果你有時間和實力,當然去日本看櫻花了;可是一樣的,你在國內的青島、大連、旅順、武漢都一樣可以趕上那場櫻花雨的。 櫻花爛漫游日本 櫻花和“瑞雪靈峰”的富士山一樣,成了日本的象征。
春天在 日本就是沉浸在彌漫的櫻花氣息里! 我的日本朋友告訴我,櫻花一共有三百多種,最多的是山櫻、吉野櫻和八重櫻。山櫻和吉野櫻不像桃花那樣地白中透紅,也不像梨花那樣地白中透綠,它是蓮灰色的。
八重櫻就豐滿紅潤一些,近乎北京城里春天的海棠。此外還有淺黃色的郁金櫻,花枝低垂的枝垂櫻,“春分”時節最早開花的彼岸櫻,花瓣多到三百余片的菊櫻……掩映重迭、爭妍斗艷。
“十日之游”是短促的,連陰之后,春陽暴暖,櫻花就漫山遍地的開了起來,一陣風雨,就又迅速地凋謝了,漫山遍地又是一片落英!(摘自冰心的《櫻花贊》) 寧靜的珞珈山櫻花 再見櫻花,又是在雨中。那日,雨蘊春意,飄飄灑灑,珞珈山也就顯得格外的空靈。
在櫻園,在櫻花大道上,滿是撐著傘賞花的人。而我卻瘦瘦的站在熱鬧的人群之外,心境如同這雨中的櫻花,出奇的寧靜與平和。
不太久遠的夢想。總能在這樣的時刻,隨著一片片雨,滑過櫻花的邊際,款步在我靈魂的阡陌。
櫻花,在紛紛的雨中。雨中的櫻花,卻在我們不經意的時候,寧靜成一種深刻的紀念,是的,在珞珈山的日子,當是我們最幸運的時光,心懷最純潔的愿望,…… 青島“櫻花公園” 據說這里的櫻花是除日本之外櫻花種植最密集的一個地方,有兩萬多株。
其實倒不是因為青島人喜歡櫻花,而是因為當年日本殖民者統治青島時從日本引入了大量的櫻花,青島的氣候與日本有很多相似之處,很適合櫻花生長,解放后又加以養護和引種,就有了中山公園今天成片的櫻花。每年四月中旬,櫻花盛開時,這里就會吸引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
怎么樣,如果您想看櫻花的話,別忘了,四月中旬最好。
4.跪求櫻花的詩句 要日本的
我一直在等待 和你重逢的那一天
在那櫻花飛舞的道路上 向你揮手 呼喊你的名字
因為 無論多么痛苦的時候 你總是那樣微笑著
讓我覺得 無論受到什么挫折 都能繼續努力下去
在被晚霞映紅的景色之中 仿佛能聽見 那天的歌聲
櫻花 櫻花 盛開著 就現在
明白了自己瞬間即逝的命運
再見了 朋友 在分手的那一刻 把那不變的心意 現在…
對于現在的我 不知能否說出口 那不經修飾的語言
那祈禱你充滿光輝的未來的 真正的語言
變化無常的街道 好象 在催促我們一樣
櫻花櫻花 就這樣靜靜飄落
相信著那 總有一天會到來的 轉生的瞬間
不要哭 朋友 在這離別的時刻 用我們不加掩藏的笑容 來吧…
櫻花 櫻花 絢爛飛舞吧
沐浴那 耀眼的光芒 永遠
再見了 朋友 讓我們在那里重逢 在那櫻花飄落的小路上
5.求有關日本櫻花的很美的句子,越多越好
皎潔的明月掛上樹梢,灑下輕紗般的月光籠罩著櫻花林中相擁的兩人,盛開的櫻花紛飛落下,宛若精靈起舞,不染塵世的喧囂。
潔白的櫻花如同白色的蝴蝶,掙扎著飛離枝頭,在空中紛飛著,在生命的最后盡情的舞著,似乎在向誰訴說自己的哀傷。
浪漫春季,璀璨的櫻花開滿枝頭,微風拂來,白色的花瓣隨風舞動之后悠悠飄落,地面上散落著潔白的花瓣,
風起,卷起的櫻花漫天飛舞,如夢似幻,落得很美,卻又如此的哀傷,凄艷,令人心碎的艷美,落花如淚,是在為誰哀傷?為誰哭泣?
6.關于描寫櫻花的詩詞
日本的櫻花 初戀的時候,想著要去看櫻花。
淡粉的櫻花,代表了短暫的戀情。只讓人去懷念和仰望。
在樹下看櫻花飄落到肩膀上,緬懷逝去的時光。 櫻花的花期很短,在日本有“櫻花七日”的諺語,每年的三月十五日是日本的櫻花節,許多慕名前往的男女,懷抱著對戀情的憧憬和愿望,觀賞那一大片柔軟的在微冷的風中輕輕下墜的櫻花。
有多少純潔的戀情等著有圓滿的結局,就有多少等待著被發現的美好的心。 Cherry blossoom代表著高雅,質樸純潔和清秀。
宛如懵懂少女的情懷,安靜的在春天開放,滿樹的白色粉色的櫻花,是對情人訴說愛情的最美語言。如果你有一段純潔如的戀情,不如就去日本吧,在櫻花紛紛降落的季節,在春天開始的時候告訴他你的鐘情和熱忱。
若是失望,也能去看看櫻花,讓Cherry blossoom和你一起懷念已經流失的美好。 心中的某個人,就如那場寂寞的櫻花雨,緩緩消失在時光的深處。
補充: 日本的櫻花花語:生命 山櫻的花語: 向你微笑,精神美 西洋櫻花的花語: 善良的教育 詩句 唐朝白居易有“小園新種紅櫻樹,閑繞花枝便當游” 李商隱的詩句“櫻花永巷垂楊岸” 還有明代于若瀛“三月雨聲細,櫻花疑杏花”。
7.跪求櫻花的詩句 要日本的
我一直在等待 和你重逢的那一天 在那櫻花飛舞的道路上 向你揮手 呼喊你的名字 因為 無論多么痛苦的時候 你總是那樣微笑著 讓我覺得 無論受到什么挫折 都能繼續努力下去 在被晚霞映紅的景色之中 仿佛能聽見 那天的歌聲 櫻花 櫻花 盛開著 就現在 明白了自己瞬間即逝的命運 再見了 朋友 在分手的那一刻 把那不變的心意 現在… 對于現在的我 不知能否說出口 那不經修飾的語言 那祈禱你充滿光輝的未來的 真正的語言 變化無常的街道 好象 在催促我們一樣 櫻花櫻花 就這樣靜靜飄落 相信著那 總有一天會到來的 轉生的瞬間 不要哭 朋友 在這離別的時刻 用我們不加掩藏的笑容 來吧… 櫻花 櫻花 絢爛飛舞吧 沐浴那 耀眼的光芒 永遠 再見了 朋友 讓我們在那里重逢 在那櫻花飄落的小路上。
8.關于櫻花的詩句有哪些
春雨樓頭尺八簫,何時歸看浙江潮?芒鞋破缽無人識,踏過櫻花第幾橋!
三百年來的詩人,最愛是曼殊。曼殊的作品,最愛是此篇。此篇于曼殊而言,正如《錦瑟》之于義山——都是壓卷之作,都是身世之感,都是言有盡而意無窮。
此詩易解,四句不過是兩層意思:前二句寫思鄉之情,后二句寫身世之感。而故國之思與飄零之感,又渾然交織,全無半點隔斷。
起首一句,七個字是三種意象:春雨;樓頭;尺八簫。三種意象,簡簡單單的陳列,譬如三面墻,圍起一個空間,留給人無限的想象。這三種意象乃是最好的詩料——春雨朦朧,不知是誰家的樓頭,吹起了一片簫聲。春雨易讓人惆悵,簫聲入耳,撩撥起的便是無邊的鄉愁了。
果不其然,接下來的一句,詩人便說起鄉愁。當時,詩人流落在異國他鄉的日本。尺八是日本的簫,櫻花是日本的國花,這兩樣都是對處境的點明。日本的簫,在式樣上與中國的不盡相同,但一樣是作詩的好材料。簫與笛,在中國詩歌里有著神奇的魔力,它們是鄉愁的催生劑。李白《春夜洛城聞笛》詩云:“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云:“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曼殊寫此篇的時候,潛意識里或許受他們的影響。由簫聲而及鄉愁,是舊詩常見的模式,但本篇并不因此減色。玫瑰和玫瑰總是相類,我們并不因此減少一分愛。
關于“春雨”、“尺八簫”和“浙江潮”,尚有幾句可以交代。《燕子龕隨筆》(二九則)云:“日本尺八,狀類中土洞簫,聞傳自金人。其曲有名《春雨》,陰深凄惘。余《春雨》絕句云:……”。相傳,日本僧人乞食,常吹尺八簫。曼殊流宕異國,心境近于乞食之僧。乞食簫中,最凄惘者,莫過于《春雨》一曲,故曼殊于此曲最是縈懷。“春雨”固然是曲名,但在篇中,毋寧解作實景。若于篇中,拘泥“春雨”只是曲名,則神色頓減。讀此詩,當知《春雨》是何種曲子,又不可拘泥其只是曲子。
《斷鴻零雁記》(第二十章)云:“……更二日,抵上海。余即入城,購僧衣一著易之,蕭然向武林去,以余素慕圣湖之美,今應順道酬吾夙愿也。既至西子湖邊,盈眸寂樂,迥絕塵寰。余復泛瓜皮舟,之茅家埠。既至,余舍舟,肩挑被席數事,投靈隱寺,即宋之問‘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處也。”“浙江潮”,即自宋之問詩中來。《斷鴻零雁記》是曼殊帶有自傳性質的作品,寫于日本歸來之后。武林是自古靈秀地,更兼有宋之問佳句添采,曼殊何日能忘之?故自異國歸來,第一站便奔此地。《斷鴻零雁記》是記已歸之事,《春雨》詩則寫未歸之思。總而言之,“浙江潮”于曼殊而言,是夢繞魂牽的埋骨地。“歸看浙江潮”,正是狐死必首丘之意。而“浙江潮”者,乃名震天下的錢塘潮,是激情和力量的象征。故“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是壯語,“歸看浙江潮”亦是壯語。全詩之悲,不掩此句之壯;此句之壯,更增全詩之悲。
三四句,則由故國之思轉入身世之感。芒鞋破缽是點明自家的僧人身份。僧人自然只能是一雙草鞋、一個破缽,走千村、求萬戶地討生活。“踏過櫻花第幾橋?”究竟走過了多少橋梁道路,記不清了。當然,詩人未必如此凄慘,以至于要化緣乞討。這兩句只是極力渲染身世的凄楚而已。“芒鞋破缽”與漫天櫻花之間又是何其的不相稱!一片絢爛美麗的背景里,走來的便是這樣一個地老天荒無人識的行腳僧。背景的絢爛,將主人公的潦倒反襯得異樣的顯目。
“踏過櫻花第幾橋?”又似從小山詞中來。小山《鷓鴣天》詞云:“夢魂慣得無拘檢,又踏楊花過謝橋。”“楊花”換成了“櫻花”,不變的是夢境和詩情。幾百年前的詞人小晏,是個多愁多病多情種;幾百年后的詩人蘇曼殊,亦復如是。小晏《臨江仙》詞又云:“相尋夢里路,飛雨落花中。”詩人總是敏感于飛雨落花交織成的夢境,該篇首句的“春雨”、末句的“落花”不正透漏出這一信息么?漫天花雨中,走來一個芒鞋破缽的詩僧,正是夢幻一般的意境呀!
櫻花是極美麗絢爛的一種花,但花期卻太短暫,不消半個月的時間,便在風雨中凋零了。我們震驚于她的絢爛,痛心于她的凋零。她是美的極至,卻不能永駐,一如我們美好的青春、美好的人生。生命一如飛雨落花的夢境,美麗,然而短暫。短得觸目驚心。以至于讓我們懷疑她的存在,以為她只是夢境,不曾真實。為我們留下這美麗篇章的詩人,也只在人間度過三十五個春秋,便在貧病之中永遠的走了。曼殊是詩人中的詩人,他用詩篇來抒寫生命,亦用生命來詮釋詩篇。詩人的詩篇與生命,相互應證。
記得曾問朋友:櫻花是什么樣的一種感覺?朋友回答:繁花如夢綴浮生。真是感動極了。
忽然想起北島的兩句詩:“路啊路,飄滿紅罌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