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關于詩歌知識問答
一、什么叫詩歌 “詩”一詞,本是四書、五經(詩、書、禮、易、春秋)中的《詩經》的簡稱。
《詩經》本稱“詩”,后被儒家奉為經典,才稱《詩經》。《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
詩,原本是配樂來唱的,所以也稱“詩歌”,后演變成脫離音樂的一種文學體裁。 1、對詩歌的定義: 〈1〉《辭海》:是最早產生的一種文學體裁。
它按照一定的音節、聲調和韻律要求,用凝練的語言,充沛的感情,豐富的想象,高度集中地表現社會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 〈2〉現代漢語詞典:文學體裁的一種,通過有節奏、韻律的語言反映生活、抒發感情 2、對詩歌定義的詮釋(依《現代漢語詞典》說) (1)有節奏、韻律的語言。
舊體詩在節奏、韻律方面有嚴格要求。尤其是唐代的近體詩和宋代的詞,在字數、平仄、對仗、用典、韻腳等方面都有嚴格規定。
①節奏(或稱節拍):指聲音的輕重緩急與抑揚頓挫,主要表現在語氣的間歇停頓上。 △王維《相思》: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杜牧《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詩歌可以沒有嚴格的韻律,但必須有鮮明的節奏。
郭沫若說:“沒有節奏的便不是詩。” ②韻律:指詩詞中的平仄格式和押韻規則。
《辭海》:指詩歌中的聲韻和節律。 △平仄:漢語古音有平、上、去、入四聲(現入聲字已在普通話中消失)。
按現代漢語的四聲(除輕生)分為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入聲字在京劇念白中還有:街。 平仄聲的特點:平聲:平緩悠長;仄聲:短促急收。
利用文字的平仄,可以使詩歌具有很強的韻律感。唱歌時的拖腔都要落平聲上才能延長, 例: 歌詞 “十五的月亮” 中的 “亮”, 落在liang聲上。
△押韻:指詩歌中某些句子末韻母相同或相近,使音調和諧優美。一般偶句押,首句可押可不押。
新詩有幾句押一次韻或不押韻的。例王之渙的詩: △《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涼洲詞》: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2)反映生活 ①反映勞動生活:△古歌謠:斷竹,續竹。
飛土,逐肉。 △《詩經·伐檀》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河水清且漣猗。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產廛兮?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②反映社會 石壕吏 新婚別 △杜甫的《三史》 潼關吏 《三別》 垂老別 新安吏 無家別 △杜甫的《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名句:“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杜甫《兵東行》:“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
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干云霄……” △《詩經·碩鼠》 ③反映邊塞生活 △王昌齡《從軍行》: (一)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白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二)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前軍夜戰洮河北,已報生擒土谷渾。
△王昌齡《出塞》: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王翰《涼州詞》: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哭,古人征戰幾人回。
④反映愛情生活:△《關雎》△《孔雀東南飛》△李季《王貴與李香香》 ⑤反映山水田園: △陶淵明《歸園田居》: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戴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
△陶淵明《飲酒·結廬在人境》中句: “采局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王維《渭川田家》: 斜光照墟落,窮巷牛羊歸。野老念牧童,依杖候荊扉。
雉雊麥苗秀, 蠶眠桑葉稀。田夫荷鋤立,相見語依依。
即此羨閑逸,悵然吟式微。 △賀敬之《桂林山水歌》 (3)抒發感情: 別林斯基:“感情是詩情天性的最主要的動力因素;沒有感情就沒有詩人,也沒有詩歌。”
詩歌抒發感情是多方面的:喜、怒、哀、樂、驚、恐、思。例: ①喜: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塞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②怒:岳飛《滿江紅》: 怒發沖冠,憑闌處、瀟瀟雨歇。
抬眼望、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憾,何時滅。
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③哀:△李清照《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談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李瑛《一月的哀思》: 敬愛的**,我不能去醫院瞻仰你,只好攥一張冰冷的報紙,靜靜地,佇立在長安街的暮色里。任一月的風,撩起我的頭發,任昏黃的路燈照著冰冷的淚滴…… ④閨怨婦思: △李清照《點降唇·閨思》: “寂寞深閨,柔腸一寸愁千縷。
惜春春去,幾點催花雨……” △李清照《一剪梅·別愁》: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
2.古詩知識問答題競賽題目
1.關于母愛——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2.關于送別好友——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3.表達對背井離鄉的邊塞軍人深切同情的詩句: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4.宋代詩人(蘇軾)寫的《題西林壁》中的詩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說明了“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這個問題。
5.《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的“(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這句在當今廣為流傳,人們常引用來表達思想之情。
6.看見兄弟相殘,我們就會想到(曹植)的《七步詩》中的詩句“(本子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7.人們常用杜甫的詩句“(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來形容老師對學生默默無聞的教育,潛移默化的熏陶。
8.諷刺的詩句——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9.關于春天——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10.關于思鄉——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3.詩歌知識競賽題目帶答案急需的
一、必答題:答對1題得10分。
1、詩經共有多少篇?2、《詩經 采薇》中的“今我來思”中的“思”是什么意思?3、《春夜喜雨》中的哪一句詩是詩人想到的?4、《西江月 夜行黃沙道中》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5、《天凈沙 秋》哪一句使詩中的靜景轉為動景?6、《白樺》的作者是誰?7、你覺得古代詩與現代詩歌有哪些區別?8、《春夜喜雨》一詩中,“隨風潛入夜”的“潛”是什么意思?9、《西江月 夜行黃沙道中》一詞中的“社林”是什么意思?10、《天凈沙 秋》中的“天凈沙”是什么?11、請背誦一首友情詩。 12、填空:( ),家祭無忘告乃翁。
13、詩仙是誰?14、當我們浪費糧食時,老爺爺經常用唐代李紳的詩句來教育我們:( )15、當我們要報答母親的深恩時,我們會很自然地吟誦起( )16、當我們在外地過節時,常引用唐代詩人王維在《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的哪句詩來表達對家人的懷念?17、來到瀑布腳下,仰望瀑布傾瀉而下,潑灑飛流,我不禁想起哪句詩?18、“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出自( )的《無題》。 A李賀 B李清照 C李商隱19、“海上生明月,( )共此時 (1)天地 (2)天下(3)天涯20、說出使用夸張修辭手法的詩句。
21、《游子吟》中的“寸草”比喻什么?22、《游子吟》中的“三春暉”比喻什么?23、歌詠春柳如絲,細葉如裁的詩句是什么?24、描繪雪天垂釣圖的詩句是什么?25、“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中“坐”的意思是( )。 A因為 B坐下 C座位二、搶答題:答對1題得10分,答錯扣10分1、《春夜喜雨》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2、背一首與夏天有關的詩。
3、“但使龍城飛將在”中的“飛將”指誰?4、背出表現詩人喜愛菊花的詩句。 5、背出四句與“月亮”有關的詩句。
6、背一首與秋天有關的詩。7、《春夜喜雨》中的“潤物”是什么意思?8、背誦《示兒》9、背誦王昌齡的《出塞》10、“小李杜”是誰1。
在期末寫評語時,老師會祝你來年:(“更上一層樓。”)2。
小明成天心思不在學習上,請你用學過的詩句勸他:(“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3。
當我們浪費糧食時,老爺爺經常用唐代李紳的詩句來教育我們:(“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4。
有時候,有些人對自己所處的環境下正在做的事情反而不及旁人看得清楚,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宋朝詩人蘇軾在《題西林壁》中的詩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說明的就是這個樸素的道理。
5。 當我們要報答母親的深恩時,我們會很自然地吟誦起唐代詩人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6。當我們在外地過節時,常引用唐代詩人王維在《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的(“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來表達對家人的懷念。
7。現在人們常用《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來表達對遠別好友的深情厚誼。
8。來到瀑布腳下,仰望瀑布傾瀉而下,潑灑飛流,我不禁想起(“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詩句。
9。昨晚有一道數學題,我絞盡腦汁,百思不得其解。
就在我(“山重水復疑無路”)時,爸爸走過來,經他一點撥,我豁然開朗,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10?爺爺七十大壽,大家祝爺爺:“福如東海,壽比南山”。
爺爺卻嘆道:(“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我趕緊把爺爺的話打住:“(‘霜葉紅于二月花’)。
爺爺,您的身子骨比年輕人還壯實呢。”爺爺高興地笑了。
11。“少壯不努力,老大徒(2)”出自《漢樂府·長歌行》。
(1)悲傷 (2)傷悲 (3)憂傷12。 晏殊的《浣溪沙》中“無可奈何花落去”的下句是(3)。
(1)似曾相識鳥歸來 (2)似曾相識雁歸來(3) 似曾相識燕歸來13。《七步詩》的作者是(1)。
(1)曹植 (2)曹丕 (3)曹操14。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1)”。
(1)陰山 (2)邊關 (3)燕山15。杜甫的《春夜喜雨》中“曉看紅濕處”的下句是(2)。
(1)花重綿陽城 (2)花重錦州城 (3)花重錦官城16。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出自葉紹翁的(1)。
(1)《游園不值》 (2)《春望》 (3)《春夜喜雨》17。“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是(1)的詩句。
(1)王勃 (2)李白 (3)白居易18。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2)”是文天祥的詩句。
(1)漢青 (2)汗青 (3)汗清19。“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中“坐”的意思是(1)。
(1)因為 (2)坐下 (3)座位20?杜牧的《江南春》中“南朝四百八十寺”的下句是(3)。 (1)多少樓臺煙波中 (2)多少樓臺風雨中 (3)多少樓臺煙雨中21。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是(1)的詩句。(1)王維 (2)王之渙 (3)王勃22。
《天凈沙·秋思》是一首小令,作者是元代的(2)。(1)張養浩 (2)馬致遠 (3)元好問23。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一句出自(1)。 (1)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2)王昌齡《出塞》 (3)杜牧《江南春》24。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寫的是(3)。(1)春色 (2)梨花 (3)雪景25。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出自(3)的《無題》。
4.有關現代詩歌知識競賽的題目(帶答案)注意:現代詩歌題目找10條問
期末寫評語師祝:(更層樓) 2。明思習請用詩句勸:(少壯努力徒傷悲) 3。
我浪費糧食爺爺經用唐代李紳詩句教育我:(誰知盤餐粒粒皆辛苦) 4。候些自所處環境做事情反及旁看清楚說(局者迷旁觀者清)宋朝詩蘇軾《題西林壁》詩句(識廬山真面目緣身山)說明樸素道理 5。
我要報答母親深恩我自吟誦起唐代詩孟郊《游吟》(慈母手線游身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報三春暉) 6。我外節引用唐代詩王維《九月九憶山東兄弟》(獨異鄉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表達家懷念 7。
現用《杜少府任蜀州》名句(海內存知涯若比鄰)表達遠別友深情厚誼 8。 瀑布腳仰望瀑布傾瀉潑灑飛流我禁想起(飛流直三千尺疑銀河落九)詩句 9。
昨晚道數題我絞盡腦汁百思其解我(山重水復疑路)爸爸走經點撥我豁朗真(柳暗花明村) 10?爺爺七十壽家祝爺爺:福東海壽比南山爺爺卻嘆道:(夕陽限近黃昏)我趕緊爺爺打住:(‘霜葉紅于二月花’)爺爺您身骨比輕壯實呢爺爺高興笑 11。 少壯努力徒(2)自《漢樂府·歌行》 (1)悲傷 (2)傷悲 (3)憂傷 12。
晏殊《浣溪沙》奈何花落句(3) (1)似曾相識鳥歸 (2)似曾相識雁歸(3) 似曾相識燕歸 13。 《七步詩》作者(1) (1)曹植 (2)曹丕 (3)曹操 14。
使龍城飛教胡馬度(1) (1)陰山 (2)邊關 (3)燕山 15。杜甫《春夜喜雨》曉看紅濕處句(2) (1)花重綿陽城 (2)花重錦州城 (3)花重錦官城 16。
春色滿園關住枝紅杏墻自葉紹翁(1) (1)《游園值》 (2)《春望》 (3)《春夜喜雨》 17。海內存知涯若比鄰(1)詩句 (1)王勃 (2)李白 (3)白居易 18。
自古誰死留取丹照(2)文祥詩句 (1)漢青 (2)汗青 (3)汗清 19。停車坐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坐意思(1) (1) (2)坐 (3)座位 20?杜牧《江南春》南朝四百八十寺句(3) (1)少樓臺煙波 (2)少樓臺風雨 (3)少樓臺煙雨 21。
獨異鄉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1)詩句 (1)王維 (2)王渙 (3)王勃 22。《凈沙·秋思》首令作者元代(2) (1)張養浩 (2)馬致遠 (3)元問 23。
野火燒盡春風吹句自(1) (1)白居易《賦古原草送別》 (2)王昌齡《塞》 (3)杜牧《江南春》 24。忽夜春風千樹萬樹梨花寫(3) (1)春色 (2)梨花 (3)雪景 25。
春蠶死絲盡蠟炬灰淚始干自(3)《題》 (1)李賀 (2)李清照 (3)李商隱 26。邊落木蕭蕭盡江滾滾自杜甫(2) (1)《茅屋秋風所破歌》 (2)《登高》 (3)《蜀相》 27。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路云月(2)詞句 (1)岳飛 (2)辛棄疾 (3)陸游 28。龔自珍《亥雜詩》落紅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句紅指(2) (1)紅色 (2)花 (3)樹葉 29。
海明月(3)共張九齡名句 (1) (2) (3)涯 30?莫愁前路知誰識君自(1)《別董》 (1)高適 (2)岑參 (3)王昌齡 31。江南風景落花節逢君君指(2) (1)李延 (2)李龜 (3)崔九 32。
別容易見難相見難別亦難別(3)詩句 (1)李煜、柳永 (2)柳永、李清照 (3)李煜、李商隱。
5.關于古詩的知識競賽
1、不知細葉誰裁出,( )2、洛陽親友如相問,( ) 3、勸君更盡一杯酒,( )4、( ),孤帆一片日邊來。
5、莫愁前路無知己,( )6、春種一粒粟,( )。 7、( ),牧童遙指杏花村。
8、夕陽無限好,( )。 9、路人借問遙招手,( )10、松下問童子,( )。
11、( ),春江水暖鴨先知。12、君看一葉舟,( )。
13、( ),西湖歌舞幾時休。14、意欲捕鳴蟬,( )。
15、黃沙百戰穿金甲,( )。16、愿君多采擷,( )。
二、有的詩就像一個謎語,你能猜出下面詩句寫的是什么嗎? 我家洗硯池頭樹,個個花開淡墨痕。 ( )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 )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 ( ) 采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
( ) 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 ( ) 剛被太陽收拾去,卻教明月送將來。
( ) 三、找數字,找找下面的古詩中藏有哪些數字。 《出塞》——( ) 《芙蓉樓送辛漸》——( )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 《山行》——( ) 《烏衣巷》——( )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 《陶者》——( )《春日》——( )《村居》——( ) 四、古詩中有許多對仗,如:天對地,雨對風,大陸對長空,下面古詩中的詞語,你能寫出與哪些詞對仗嗎? 蒼山遠——( ) 窗含西嶺——( ) 泥融——( ) 三萬里——( ) 千山——( ) 五、請把下面表示氣象的詞填入詩句中。
風、雪、霜、雷、云、霧、雨 1、朝辭白帝彩( )間 2、北風吹雁( )紛紛 3、月落烏啼( )滿天 4、斜風細( )不須歸 5、日照澄州江( )開 6、水村山郭酒旗( ) 7、九州生氣恃風( ) 六、連線題。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描寫山水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歌頌情誼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蘊含哲理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熱愛祖國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思念故鄉 七、在括號內填上古詩的作者。 孟浩然 楊萬里 白居易 杜牧 賀知章 李白 《詠柳》—( )《春曉》—( )《望廬山瀑布》—( ) 《山行》—( )《小池》—( )《憶江南》—( )一、補充詩句。
(共16分,每小題1分) 1、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2、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3、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4、(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5、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6、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7、(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8、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9、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10、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 11、(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12、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 13、(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14、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15、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16、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二、有的詩就像一個謎語,你能猜出下面詩句寫的是什么嗎?(每小題3分) 我家洗硯池頭樹,個個花開淡墨痕。
( 梅花 )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 石灰 )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
( 竹子 ) 采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 ( 蜂 ) 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
( 風 ) 剛被太陽收拾去,卻教明月送將來。 ( 花影 ) 三、找數字,找找下面的古詩中藏有哪些數字。
(共12分) 《出塞》——( 萬 ) 《芙蓉樓送辛漸》——( 一 )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三 ) 《山行》——( 二 ) 《烏衣巷》——( 百 )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六、四 ) 《陶者》——( 十 )《春日》——( 一、萬、千 )《村居》——( 二 ) 四、古詩中有許多對仗,如:天對地,雨對風,大陸對長空,下面古詩中的詞語,你能寫出與哪些詞對仗嗎?(共15分) 蒼山遠——(白屋貧) 窗含西嶺——(門泊東吳) 泥融——(沙暖) 三萬里——(五千仞) 千山——( 萬徑 ) 五、請把下面表示氣象的詞填入詩句中。(共14分,每小題2分) 風、雪、霜、雷、云、霧、雨 1、朝辭白帝彩( 去 )間 2、北風吹雁( 雪 )紛紛 3、月落烏啼( 霜 )滿天 4、斜風細( 雨 )不須歸 5、日照澄州江( 霧 )開 6、水村山郭酒旗( 風 ) 7、九州生氣恃風( 雷 ) 六、連線題 (共10分)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描寫山水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歌頌情誼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蘊含哲理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熱愛祖國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思念故鄉 七、在括號內填上古詩的作者。(共12分) 孟浩然 楊萬里 白居易 杜牧 賀知章 李白 《詠柳》—(賀知章)《春曉》—( 孟浩然 )《望廬山瀑布》—(李白) 《山行》—( 杜牧 )《小池》—( 楊萬里 )《憶江南》—( 白居易 )。
6.【有關詩歌的知識和故事】
(一)詩歌的起源 詩是最古老也是最具有文學特質的文學樣式.來源于古代人們的勞動號子和民歌,原是詩與歌的總稱.開始詩和歌不分,詩和音樂、舞蹈結合在一起,統稱為詩歌.中國詩歌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遺產,如,《詩經》《楚辭》和《漢樂府》以及無數詩人的作品.西歐的詩歌,由古希臘的荷馬、薩福和古羅馬的維爾吉、賀拉斯等詩人開啟創作之源. (二)詩歌的特點 詩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裁,它飽含著作者的思想感情與豐富的想象,語言凝練而形象性強,具有鮮明的節奏,和諧的音韻,富于音樂美,語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結構形式的美. 我國現代詩人、文學評論家何其芳曾說:“詩是一種最集中地反映社會生活的文學樣式,它飽含著豐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來表現,而且在精煉與和諧的程度上,特別是在節奏的鮮明上,它的語言有別于散文的語言.”這個定義性的說明,概括了詩歌的幾個基本特點: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第二,抒情言志,飽含豐富的思想感情;第三,豐富的想象、聯想和幻想;第四,語言具有音樂美. (三)詩歌的表現手法 詩歌的表現手法很多,我國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 的傳統表現手法有“賦、比、興”.《毛詩序》說:“故詩有六義焉:一曰風,二曰賦,三曰比,四曰興,五曰雅,六曰頌.” 這“六義”中,“風、雅、頌”是指《詩經》的詩篇種類,“賦、比、興”就是詩中的表現手法. 賦:是直接陳述事物的表現手法.宋代學者朱熹在《詩集傳》的注釋中說:“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也.”如,《詩經》中的《葛覃》《芣苢》就是用的這種手法. 比:是用比喻的方法描繪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劉勰在《文心雕龍·比興》中說:“且何謂為比也?蓋寫物以附意,揚言以切事者也.”朱熹說:“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如,《詩經》中的《螽斯》《碩鼠》等篇即用此法寫成. 興:是托物起興,即借某一事物開頭來引起正題要描述的事物和表現思想感情的寫法.唐代孔穎達在《毛詩正義》中說:“興者,起也.取譬引類,起發己心,詩文諸舉草木鳥獸以見意者,皆興辭也.”朱熹更明確地指出:“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如《詩經》中的《關雎》《桃夭》等篇就是用“興”的表現手法. 這三種表現手法,一直流傳下來,常常綜合運用,互相補充,對歷代詩歌創作都有很大的影響. 詩歌的表現手法是很多的,而且歷代以來不斷地發展創造,運用也靈活多變,夸張、復沓、重疊、跳躍等等,難以盡述.但是各種方法都離不開想象,豐富的想象既是詩歌的一大特點,也是詩歌最重要的一種表現手法.在詩歌中,還有一種重要的表現手法是象征.象征,簡單說就是“以象征義”,但在現代詩歌中,象征則又表現為心靈的直接意象,這是應予注意的.用現代的觀點來說,詩歌塑造形象的手法,主要的有三種: 1.比擬.劉勰在《文心雕龍》一書中說:比擬就是“或喻于聲,或方于貌,或擬于心,或譬于事.”這些在我們前面列舉的詩詞中,便有許多例證.比擬中還有一種常用的手法,就是“擬人化”:以物擬人,或以人擬物.前者如徐志摩的《再別康橋》: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艷影,/在我的心里蕩漾.把“云彩”“金柳”都當作人來看待.以人擬物的,如,洛夫的《因為風的緣故》:……我的心意/則明亮亦如你窗前的燭光/稍有曖昧之處/勢所難免/因為風的緣故/……以整生的愛/點燃一盞燈/我是火/隨時可能熄滅/因為風的緣故.把“我的心”比擬為燭光,把我比作燈火.當然,歸根結底,實質還是“擬人”. 2.夸張.就是把所要描繪的事物放大,好像電影里的“大寫”“特寫”鏡頭,以引起讀者的重視和聯想.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贈汪倫》)“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望廬山瀑布》),其中說到“深千尺”“三千尺”,雖然并非事實真相,但他所塑造的形象,卻生動地顯示了事物的特征,表達了詩人的激情,讀者不但能夠接受,而且能信服,很驚喜.然而這種夸張,必須是藝術的、美的,不能過于荒誕,或太實、太俗.如,有一首描寫棉花豐收的詩:“一朵棉花打個包/壓得卡車頭兒翹/頭兒翹,三尺高/好像一門高射炮.”讀后卻反而使人覺得不真實,產生不出美的感覺. 3.借代.就是借此事物代替彼事物.它與比擬有相似 之處,但又有所不同,不同之處在于:比擬一般是比的和被比的事物都是具體的、可見的;而借代卻是一方具體,一方較為抽象,在具體與抽象之間架起橋梁,使詩歌的形象更為鮮明、突出,以引發讀者的聯想.這也就是艾青所說的“給思想以翅膀,給感情以衣裳,給聲音以彩色,使流逝變幻者凝形.” 塑造詩歌形象,不僅可以運用視角所攝取的素材去描繪畫面,還可以運用聽覺、觸覺等感官所獲得的素材,從多方面去體現形象,做到有聲有色,生動新穎.唐代詩人賈島騎在毛驢上吟出“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但又覺得用“僧敲月下門”亦可.究竟是“推”還是“敲”,他拿不定主意,便用手作推敲狀,不料毛驢擋住一位大官的去路,此人乃大文豪韓愈,當侍衛將賈島。
7.關于詩歌的知識競賽的問題
1.在期末寫評語時,老師會祝你來年:(“更上一層樓。”
) 2.小明成天心思不在學習上,請你用學過的詩句勸他:(“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3.當我們浪費糧食時,老爺爺經常用唐代李紳的詩句來教育我們:(“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 4.有時候,有些人對自己所處的環境下正在做的事情反而不及旁人看得清楚,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宋朝詩人蘇軾在《題西林壁》中的詩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說明的就是這個樸素的道理。
5.當我們要報答母親的深恩時,我們會很自然地吟誦起唐代詩人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6.當我們在外地過節時,常引用唐代詩人王維在《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的(“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來表達對家人的懷念。
7.現在人們常用《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來表達對遠別好友的深情厚誼。 8.來到瀑布腳下,仰望瀑布傾瀉而下,潑灑飛流,我不禁想起(“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詩句。
9.昨晚有一道數學題,我絞盡腦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山重水復疑無路”)時,爸爸走過來,經他一點撥,我豁然開朗,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10?爺爺七十大壽,大家祝爺爺:“福如東海,壽比南山”。爺爺卻嘆道:(“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我趕緊把爺爺的話打住:“(‘霜葉紅于二月花’)。爺爺,您的身子骨比年輕人還壯實呢。”
爺爺高興地笑了。 11.“少壯不努力,老大徒(2)”出自《漢樂府·長歌行》。
(1)悲傷 (2)傷悲 (3)憂傷 12.晏殊的《浣溪沙》中“無可奈何花落去”的下句是(3)。 (1)似曾相識鳥歸來 (2)似曾相識雁歸來(3) 似曾相識燕歸來 13.《七步詩》的作者是(1)。
(1)曹植 (2)曹丕 (3)曹操 14.“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1)”。 (1)陰山 (2)邊關 (3)燕山 15.杜甫的《春夜喜雨》中“曉看紅濕處”的下句是(2)。
(1)花重綿陽城 (2)花重錦州城 (3)花重錦官城 16.“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出自葉紹翁的(1)。 (1)《游園不值》 (2)《春望》 (3)《春夜喜雨》 17.“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是(1)的詩句。
(1)王勃 (2)李白 (3)白居易 18.“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2)”是文天祥的詩句。 (1)漢青 (2)汗青 (3)汗清 19.“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中“坐”的意思是(1)。
(1)因為 (2)坐下 (3)座位 20?杜牧的《江南春》中“南朝四百八十寺”的下句是(3)。 (1)多少樓臺煙波中 (2)多少樓臺風雨中 (3)多少樓臺煙雨中 21.“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是(1)的詩句。
(1)王維 (2)王之渙 (3)王勃 22.《天凈沙·秋思》是一首小令,作者是元代的(2)。 (1)張養浩 (2)馬致遠 (3)元好問 23.“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一句出自(1)。
(1)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2)王昌齡《出塞》 (3)杜牧《江南春》 24.“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寫的是(3)。 (1)春色 (2)梨花 (3)雪景 25.“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出自(3)的《無題》。
(1)李賀 (2)李清照 (3)李商隱 26.“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出自杜甫的(2)。 (1)《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2)《登高》 (3)《蜀相》 27.“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是(2)的詞句。
(1)岳飛 (2)辛棄疾 (3)陸游 28.龔自珍《己亥雜詩》“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句中,“紅”是指(2)。 (1)紅色 (2)花 (3)樹葉 29.“海上生明月,(3)共此時”是張九齡的名句。
(1)天地 (2)天下 (3)天涯 30?“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出自(1)的《別董大》。 (1)高適 (2)岑參 (3)王昌齡 31.“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中的“君”是指(2)。
(1)李延年 (2)李龜年 (3)崔九 32.“別時容易見時難”“相見時難別亦難”分別是(3)的詩句。 (1)李煜、柳永 (2)柳永、李清照 (3)李煜、李商隱 蘇軾,蘇徹,蘇洵并稱三蘇。
8.有關詩歌的知識問答
什么叫詩歌 “詩”一詞,本是四書、五經(詩、書、禮、易、春秋)中的《詩經》的簡稱。
《詩經》本稱“詩”,后被儒家奉為經典,才稱《詩經》。《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
詩,原本是配樂來唱的,所以也稱“詩歌”,后演變成脫離音樂的一種文學體裁。 1、對詩歌的定義: 〈1〉《辭海》:是最早產生的一種文學體裁。
它按照一定的音節、聲調和韻律要求,用凝練的語言,充沛的感情,豐富的想象,高度集中地表現社會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 〈2〉現代漢語詞典:文學體裁的一種,通過有節奏、韻律的語言反映生活、抒發感情 2、對詩歌定義的詮釋(依《現代漢語詞典》說) (1)有節奏、韻律的語言。
舊體詩在節奏、韻律方面有嚴格要求。尤其是唐代的近體詩和宋代的詞,在字數、平仄、對仗、用典、韻腳等方面都有嚴格規定。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和詩句有關的知識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