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寫草鞋的詩句有哪些
1、踏破草鞋參到了
宋
黃庭堅
《漁家傲·踏破草鞋參到了》
2、草鞋貼腳
宋
葛長庚
《摸魚兒·這身兒》
3、草鞋著腳
元
完顏?
《沁園春·壯歲耽書》
4、草鞋藜杖
元
姬翼
《太常引·幻塵擾擾夢魂飛》
5、便收□、草鞋藜杖
宋
無名氏
《滿江紅·買得青山》
6、草鞋短襦
宋
無名氏
《水龍吟·本自出家離塵世》
7、于今且趁草鞋壯
宋
白玉蟾
《安分歌》
8、不知費幾草鞋錢
宋
白玉蟾
《華陽吟三十首》
9、墊腳的草鞋丟在山洼
清
賈鳧西
《木皮散人鼓詞》
10、草鞋不用田中藁
宋
白玉蟾
《快活歌二首》
11、頭戴草鞋重漏泄
宋
釋安永
《頌古三十一首》
12、當甚破草鞋
宋
釋安永
《頌古三十一首》
13、草鞋直掛龍床角
宋
釋道璨
《偈頌十二首》
14、漿水錢在草鞋里
宋
釋道昌
《頌古五十七首》
15、踏破草鞋回首看
宋
釋道寧
《頌古十六首》
16、拈起草鞋如未委
宋
釋法泰
《頌古四十四首》
17、草鞋掛龍休
宋
釋慧開
《偈頌八十七首》
18、草鞋對頰聳八耳
宋
釋妙倫
《偈頌二十二首》
19、又著三文買草鞋
宋
釋普度
《偈頌一百二十三首》
20、善財腳瘦草鞋寬
宋
釋普濟
《頌古》
21、草鞋頭戴自知時
宋
釋如本
《頌古三十一首》
22、草鞋泥滑青山遠
宋
釋如珙
《頌古四十五首》
2.描寫草鞋的詩句
《草鞋歌》
年代: 宋 作者: 釋梵琮
村里人,有意知,就手織成最容易。
長短大小在目前,密用工夫多快利。
草窠里面跳出來,結卻繩頭有巴鼻。
牢束跟,緊在耳。
擲地作金聲,舉步離泥水。
著入千山與萬山,把定腳頭并腳尾。
趙州盡力載不起,玄沙吃絆耀著指。
拖來拖去底頭穿,輕輕飏在糞里。
《謝云居山人草鞋》
年代: 宋 作者: 張詠
云居山客草為鞋,路轉千峰此寄來。
昨日公余偷步躡,萬端心緒憶天臺。
3.贊揚“紅軍”的詩句有哪些
詩歌:長征 一部兩萬五千里的浩瀚史詩 獨版在二十世紀的中華大地 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千古絕唱 抄在了斯諾的美式筆記里 讓全人類的讀者 為之顫栗 史詩因圍剿的抑窒奮然起筆 幾萬雙草鞋的靈感奔涌如鐵流決堤 七百二十個日日夜夜 展開了萬水千山立體交叉的磅礴運思 艱難險阻多項輻合驚心動魄 力挽狂瀾伏筆照應百感交集 聲東擊西運籌帷幄回腸蕩氣 霞光曙色彩線穿珠升華妙筆 風瀟瀟馬嘶嘶穿越雪山 天蒼蒼地茫茫爬過草地 路迢迢人意志如鋼 詩浩浩歌漫漫創造壯舉 造就了一種精神 震驚了兩個世紀 把瀕臨絕境的舊中國 走出了柳暗花明翻天覆地 這條英雄的路啊 還要我們繼續 堅定不移勇往直前 一直走下去 憶秦娥·婁山關1935年 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馬蹄聲碎,喇叭聲咽。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從頭越,蒼山如海,殘陽如血。 清平樂·六盤山1935年10月 天高云淡,望斷南飛雁。
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 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卷西風。
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 長征 (**)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翰。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注釋】 長征:一九三四年十月中央紅軍從江西、福建出發,于一九三五年十月到達陜北,行程二萬五千余里。五嶺:大庾嶺,騎田嶺,都龐嶺,萌渚嶺,越城嶺,或稱南嶺,橫亙在江西、湖南、兩廣之間。
逶迤(wei yi):彎彎曲曲延續不絕的樣子。烏蒙:云貴間金沙江南岸的山脈。
走泥丸:《漢書·蒯通轉》,“阪上走丸”,從斜坡滾下泥丸,形容跳動之快。鐵索:大渡河上瀘定橋,它是用十三根鐵索組成的橋。
山民山:在四川和甘肅邊界,海拔四千米左右。一九三五年九月紅軍長征經此。
七律長征 ---** 紅軍不怕遠征難, 萬水千山只等閑。 五嶺逶迤騰細浪, 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軍過后盡開顏。
**同志這首詞最早發表在《詩刊》一九五七年一月號。 【注釋】 [編輯本段] 長征:一九三四年十月中央紅軍從江西、福建出發,于一九三五年十月到達陜北,行程二萬五千余里。
五嶺:大庾嶺,騎田嶺,都龐嶺,萌渚嶺,越城嶺,或稱南嶺,橫亙在江西、湖南、兩廣之間。 逶迤:彎彎曲曲連綿不斷的樣子。
烏蒙:云貴間金沙江南岸的山脈。 走泥丸:《漢書?蒯通轉》,“阪上走丸”,從斜坡滾下泥丸,形容跳動之快。
鐵索:大渡河上瀘定橋,它是用十三根鐵索組成的橋。 三軍:指紅軍一、二、四方面軍。
【譯詩】 [編輯本段] 紅軍不怕長征中上的艱難險阻, 萬水千山只當作平平常常的小事情。 山勢綿延,蜿蜒曲折的五嶺就像小河里翻滾的細小波浪, 廣大無邊的烏蒙山如同腳下滾動的小泥球。
金沙江的滔滔江水拍打著兩岸高聳入云的山崖,(“暖”的理解只能通過詩句和有關資料,感悟到它寫出紅軍渡江的熱烈情景和旺盛熱情,不能作明確的解釋。) 大渡河上的鐵索橋橫跨兩岸。
(“寒”的意義與暖類似,在于烘托瀘定橋自然環境的險惡和奪橋戰斗的激烈,不能作確切的解釋。) 最令人欣喜的是岷山的千里白雪, 三個方面軍從這些地方經過以后全都笑逐顏開。
【賞析】 [編輯本段] 長征如此偉大復雜的題目,**以一首短短的七律濃縮了它的景觀,其中包括了多少驚險,多少曲折,多少悲壯,多少感天地泣鬼神的故事。詩人就長征的題材寫過《憶秦娥?婁山關》、《十六字令三首》、《念奴嬌?昆侖》、《清平樂?六盤山》,這些詩都是寫一景一地,并以此來表達心情,著重在于側寫。
而這首《長征》,從題目就可看出,是寫整個長征的經過與感受,詩人從正面挺身而出,運酣暢之筆朝四面八方抒寫,景致轉換向前,一首八行七律擔當了二萬五千里,擔當了一個龐大的包羅萬象的主題。 如今“長征”這個詞語已成了我們日常生活中頻頻使用的一個詞語(含有豐富的引伸意義),它是**畢身提倡的一個主題——繼續革命的主題。
那就是“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要不停步,要前進,前進,更前進。即便在**時代改革開放的草創時期,就曾提出出自“長征”的一個口號:**號召全國人民,尤其是全國青年爭當“新長征的突擊手”,它的意義是重大的。
猶如詩人**在奪取江山后也說過類似的話,萬里長征只邁開了第一步,同志們任重而道遠。打了江山還要建設江山,這些都真正形同長征。
而且在中國人的傳統文化中,長征也比喻一個人應一生奮斗,自強不息,沖鋒不止,直到生命的盡頭。再推而廣之于全人類,任何一個人的一生不正好就是各自的一場長征嗎?由此可以想見這個詞語的輻射面,及博大豐富的意義了。
在我們中國更是如此,不僅有“新長征的突擊手”,還有任何新的領導人出來都要提出新時期及新時期的任務,而新時期就意味著新長征,新長征就是指新奮斗。 我在此僅舉一真實的例子,說明“長征”在我們生活中所形成的一個新的文化語境的魅力。
那是1988年初春,我同重慶的一個好朋友李光來往密切,據他說,他的父親是楊尚昆過世的夫人李伯釗的哥哥。因此楊尚昆來重慶時(當時他任。
4.描寫草鞋的詩句有哪些
1、踏破草鞋參到了宋黃庭堅 《漁家傲·踏破草鞋參到了》2、草鞋貼腳宋葛長庚 《摸魚兒·這身兒》3、草鞋著腳元完顏? 《沁園春·壯歲耽書》4、草鞋藜杖元姬翼 《太常引·幻塵擾擾夢魂飛》5、便收□、草鞋藜杖宋無名氏 《滿江紅·買得青山》6、草鞋短襦宋無名氏 《水龍吟·本自出家離塵世》7、于今且趁草鞋壯宋白玉蟾 《安分歌》8、不知費幾草鞋錢宋白玉蟾 《華陽吟三十首》9、墊腳的草鞋丟在山洼清賈鳧西 《木皮散人鼓詞》10、草鞋不用田中藁宋白玉蟾 《快活歌二首》11、頭戴草鞋重漏泄宋釋安永 《頌古三十一首》12、當甚破草鞋宋釋安永 《頌古三十一首》13、草鞋直掛龍床角宋釋道璨 《偈頌十二首》14、漿水錢在草鞋里宋釋道昌 《頌古五十七首》15、踏破草鞋回首看宋釋道寧 《頌古十六首》16、拈起草鞋如未委宋釋法泰 《頌古四十四首》17、草鞋掛龍休宋釋慧開 《偈頌八十七首》18、草鞋對頰聳八耳宋釋妙倫 《偈頌二十二首》19、又著三文買草鞋宋釋普度 《偈頌一百二十三首》20、善財腳瘦草鞋寬宋釋普濟 《頌古》21、草鞋頭戴自知時宋釋如本 《頌古三十一首》22、草鞋泥滑青山遠宋釋如珙 《頌古四十五首》。
5.關于紅軍草鞋的作文
1935年秋天,紅四方面軍進入草地,許多同志得了腸胃(wèi)病。
我和兩個小同志病得實在趕不上隊伍了,指導員派炊事班長照顧我們,讓我們走在后面。 炊事班長快四十歲了,個兒挺高,背有點兒駝,四方臉,高顴(quán)骨,臉上布滿皺紋,兩鬢(bìn)都斑白了。
因為全連數他歲數大,對大家又特別親,大伙都叫他“老班長”。 三個病號走不快,一天只走二十來里路。
一路上,老班長帶我們走一陣歇一陣。到了宿營地,他就到處去找野菜,和[huò]著青稞(kē)面給我們做飯。
不到半個月,兩袋青稞吃完了。饑餓威脅(xié)著我們。
老班長到處找野菜,挖草根,可是光吃這些東西怎么行呢!老班長看我們一天天瘦下去,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攏眼。其實他這些天比我們還瘦得厲害呢。
一天,他在一個水塘邊給我們洗衣裳,忽然看見一條魚跳出水面。他喜出望外地跑回來,取出一根縫衣針,燒紅了,彎成了釣魚鉤。
這天夜里,我們就吃到了新鮮的魚湯(tāng)。盡管沒加作料,可我們覺得沒有比這魚湯更鮮美的了,端起碗來吃了個精光。
以后,老班長盡可能找有水塘的地方宿營,把我們安頓好,就帶著魚鉤出去了。第二天,他總能端著熱氣騰騰的鮮魚野菜湯給我們吃。
我們雖然還是一天一天衰(shuāi)弱下去,比起光吃草根野菜來畢竟好多啦。可是老班長自己呢,我從來沒見他吃過一點兒魚。
有一次,我禁不住問他:“老班長,你怎么不吃魚啊?” 他摸了摸嘴,好像回味似的說:“吃過了。我一起鍋就吃,比你們還先吃呢。”
我不信,等他收拾完碗筷(kuài)走了,就悄悄地跟著他。走近前一看,啊!我不由得呆住了。
他坐在那里捧著搪(táng)瓷(cí)碗,嚼著幾根草根和我們吃剩下的魚骨頭,嚼了一會兒,就皺緊眉頭硬咽(yàn)下去。我覺得好像有萬根鋼針扎著喉管,失聲喊起來:“老班長,你怎么……” 老班長猛抬起頭,看見我目不轉睛地看著他手里的搪瓷碗,就支吾(wǔ)著說:“我,我早就吃過了。
看到碗里還沒吃干凈,扔了怪可惜的……” “不,我全知道了。”我打斷了他的話。
老班長轉身朝兩個小同志睡覺的地方看了一眼,一把把我摟到身邊,輕聲說:“小聲點兒,小梁!咱們倆是黨員,你既然知道了,可不要再告訴別人。” “可是,你也要愛惜自己啊!” “不要緊,我身體還結實。”
他抬起頭,望著夜色彌(mí)漫的草地。好久,才用低沉的聲音說,“指導員把你們三個人交給我,他臨走的時候說:‘他們年輕。
一路上,你是上級,是保姆,是勤務員,無論多么艱苦,也要把他們帶出草地。’小梁,你看這草地,無邊無涯,沒個盡頭。
我估計,還要二十天才能走出去。熬(áo)過這二十天不簡單啊!眼看你們的身子一天比一天衰弱,只要哪一天吃不上東西,說不定就會起不來,真有個三長兩短,我怎么去向黨報告呢?難道我能說,‘指導員,我把同志們留在草地上,我自己克服了困難出來啦’?” “可是,你總該跟我們一起吃一點兒呀!” “不行,太少啦。”
他輕輕地搖搖頭,“小梁,說真的,弄點兒吃的不容易啊!有時候等了半夜,也不見魚上鉤。為了弄一點兒魚餌(ěr),我翻了多少草皮也找不到一條蚯(qiū)蚓(yǐn)……還有,我的眼睛壞了,天色一暗,找野菜就得一棵一棵地摸……” 我再也忍不住了,搶著說:“老班長,以后我幫你一起找,我看得見。”
“不,咱們不是早就分好工了嗎?再說,你的病也不輕,不好好休息會支持不住的。” 我還堅持我的意見。
老班長忽然嚴厲地說:“小梁同志,**員要服從黨的分配。你的任務是堅持走路,安定兩個小同志的情緒,增強他們的信心!” 望著他那十分嚴峻的臉,我一句話也說不上來,竟撲倒在他懷里哭了。
第二天,老班長端來的魚湯特別少,每個搪瓷碗里只有小半條貓魚,上面漂[piāo]著一丁點兒野菜。他笑著說:“吃吧,就是少了點兒。
唉(ài)!一條好大的魚已經上了鉤,又跑啦!” 我端起搪瓷碗,覺得這個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邊。兩個小同志不知道為什么,也端著碗不往嘴邊送。
老班長看到這情況,收斂(liǎn)了笑容,眉頭擰成了疙(gē)瘩(da)。他說:“怎么了,吃不下?要是不吃,咱們就走不出這草地。
同志們,為了革命,你們必須吃下去。小梁,你不要太脆弱!”最后這句話是嚴厲的,意思只有我知道。
我把碗端到嘴邊,淚珠大顆大顆地落在熱氣騰騰的魚湯里。我悄悄背轉身,擦擦眼睛,大口大口地咽著魚湯。
老班長看著我們吃完,臉上的皺紋舒展開了,嘴邊露出了一絲笑意。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鉛塊似的,沉重極了。
挨了一天又一天,漸漸接近草地的邊了,我們的病卻越來越重。我還能勉強挺著走路,那兩個小同志連直起腰來的力氣也沒有了。
老班長雖然瘦得只剩皮包骨頭,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還一直用飽滿的情緒鼓勵著我們。我們就這樣扶一段,攙(chān)一段,終于走到草地邊上,遠處,重重疊疊的山峰已經看得見了。
這天上午,老班長快活地說:“同志們,咱們在這兒停一下,好好弄點兒吃的,鼓一鼓勁,一口氣走出草地去。”說罷,他就拿起魚鉤找水塘去了。
我們的精神顯得特別好,四處去找野菜,拾干草。
6.關于紅軍革命的古詩
1,《蒼溪紅軍渡》當代 吳金水 人間多變換,轉眼即滄桑。
大地曾留跡,登臨憶戰場。 譯文:人間變化多端,轉瞬間滄海桑田。
大地上曾經留下紅軍的蹤跡,登樓望遠回憶紅軍革命的時候。 2,《蒼溪紅軍渡》當代 陳仁德 一片殘陽似血凝,嘉陵江畔說長征。
我來碑下沉吟久,想見當年殺氣騰。 譯文:一片殘陽像血液凝固一樣,在嘉陵江岸邊說著紅軍長征的事情。
我來到烈士碑下沉吟很久,想看到當年紅軍戰士的殺氣騰騰。 3,《七律·長征》現代 **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譯文:紅軍將士不怕遠征路上的艱難,萬水千山只當做游玩。
五嶺雖然逶迤綿亙,但在紅`軍戰士看來不過如同水中騰起的細浪一般微不足道。烏蒙山地勢磅礴,然而在紅`軍戰士看來,不過如同泥丸一般,根本不放在眼里。
4,《七律·吊羅榮桓同志》現代 ** 記得當年草上飛,紅軍隊里每相違。長征不是難堪日,戰錦方為大問題。
譯文:記得當年長征在沼澤上走過,紅軍隊伍里每次都充滿困難。長征的日子不是最難過的,戰士的服裝才是最大的問題。
5,《漁家傲·反第三次大圍剿》現代 ** 英勇紅軍憑肉搏,紅旗翻處白旗沒。 譯文:英勇的紅軍戰士用肉體與敵人搏斗,紅旗被打翻,白起也都淹沒。
7.關于紅軍的古詩
1、《七律·長征》 **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2、《清平樂·會昌》 ** 東方欲曉,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 會昌城外高峰,顛連直接東溟。
戰士指看南粵,更加郁郁蔥蔥。3、《十六字令三首》 ** 山,快馬加鞭未下鞍。
驚回首,離天三尺三。 山,倒海翻江卷巨瀾。
奔騰急,萬馬戰猶酣。 山,刺破青天鍔未殘。
天欲墮,賴以拄其間。4、《憶秦娥·婁山關》 ** 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馬蹄聲碎,喇叭聲咽。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從頭越,蒼山如海,殘陽如血。5、《念奴嬌·昆侖》 ** 橫空出世,莽昆侖,閱盡人間春色。
飛起玉龍三百萬,攪得周天寒徹。 夏日消溶,江河橫溢,人或為魚鱉。
千秋功罪,誰人曾與評說? 而今我謂昆侖:不要這高,不要這多雪。 安得倚天抽寶劍,把汝裁為三截? 一截遺歐,一截贈美,一截還東國。
太平世界,環球同此涼熱。6、《清平樂·六盤山》 ** 天高云淡,望斷南飛雁。
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 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卷西風。
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7、《過草地》 張愛萍 綠原無垠漫風煙,蓬高沒膝步泥潭。 野菜水煮果腹暖,干草火燒驅夜寒。
隨意坐地堪露宿,臥看行云逐浪翻。 帳月席茵刀槍枕,談笑低吟道明天。
8、《長征》 林伯渠 剛過草地到巴阿,無那西風日末斜。 且喜境界新耳目,不虞糧秣少胡麻。
巨猿解纜技殊巧,野虻射人事可嗟。 前路縱遙知馬力,誰予便利敢分家。
9、《七律》 烏蘭夫 共話長征憶昔年,朝朝塞北望江南。 行蹤奇正敵圍破,信息浮沉民意淺。
捷報迅傳逾朔漠,義詩響應度陰山。 此生留得豪情在,再作長征豈畏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