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喝苦中藥心里難受的的表達句子
宋徐鉉《題廟》詩:“常嗟多病嫌中藥,擬問真經乞小還.”
西漢·司馬遷《史記·留侯世家》:“且‘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藥苦口利于病’,愿沛公聽樊噲言.”
《韓非子·外儲說左上》:“夫良藥苦于口,而智者勸而飲之,知其入而已己疾也.”
《孔子家語·六本》:“良藥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
唐·康駢《李使君》:“及至冰餐,俱置一匙于口,各相眄良久,咸若嚙檗吞針 .”
清金農《曲江之上雜書》詩之三:“辛苦服三苓,《本草》出袖內.”
《素問》:“辛補肝,咸補心,甘補腎,酸補脾,苦補肺.”
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醫學問答》:“夫藥本毒藥,故神農辨百草謂之‘嘗毒'.藥之治病,無非以毒拔毒,以毒解毒.”
《神農本草經》:“藥有酸、咸、甘、苦、辛五味”.
《素問·宣明五氣篇》:“五味所入: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腎”.
張仲景:“藥,謂草、木、蟲、魚、禽、獸之類,以能治病,皆謂之毒”,“大凡可避邪安正者,均可稱之為毒藥.”
夫藥有寒熱溫平之性,酸苦辛咸甘淡之味,升降浮沉之能.互相氣味厚薄不同,輕重不等,寒熱相雜,陰陽相混,或氣一而味殊,或味同而氣異,總而言之,不可混說,分而言之,各有所能.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輕清成象,重濁成形.清陽者發腠理,濁陰者走五臟.清中清者,養榮于神,濁中濁者,堅強骨髓.辛甘發散為陽,酸苦涌泄為陰.氣為陽,氣厚為陽中之陽,氣薄為陽中之陰,氣薄則發泄,氣厚則發熱.味為陰,味厚為陰中之陰,味薄為陰中之陽,味薄則通,味厚則泄.升降浮沉之理,胸中豁然而貫通矣.人徒知藥之神者乃藥之力也,殊不知乃用藥者之力也,人徒知辨真偽識藥之為難,殊不知分陰陽用藥之為尤難也.
2.描寫“中草藥”的詩句有哪些
1、白居易的《采地黃者》
麥死春不雨,禾橫秋早霜。
歲晏無口食,田中采地黃。
采之將何用?持以易糇糧。
凌晨荷鋤去,薄暮不盈筐。
攜來朱門家,賣與白面郎。
與君啖肥馬,可使照地光。
愿易馬殘粟,救此苦饑腸。
2、明代文學家、戲曲家馮夢龍的用藥名寫的情書:
你說我,負了心,無憑枳實,激得我蹬穿了地骨皮,愿對威靈仙發下盟誓。細辛將奴想,厚樸你自知,莫把我情書也當破故紙。
想人參最是離別恨,只為甘草口甜甜的哄到如今,黃連心苦苦嚅為伊耽悶,白芷兒寫不盡離情字,囑咐使君子,切莫做負恩人。你果是半夏當歸也,我情愿對著天南星徹夜的等。
(其中枳實、地骨皮、威靈仙、細辛、厚樸、破故紙、人參、甘草、黃連、半夏、當歸、天南星、白芷都是中藥)
3、龔自珍的《遠志》詩
九邊爛熟等雕蟲,遠志真看小草同。
枉說健兒身在手,青燈夜雪阻山東。
4、朱慶馀的《贈陳逸人》
樂道辭榮祿,安居桂水東。得閑多事外,知足少年中。
藥圃無凡草,松庭有素風。朝昏吟步處,琴酒與誰同。
5、陸游的《澗松》
出山來為小草,楸成樹后困長藤。
澗松郁郁何勞嘆,卻是人間奈廢興。
3.關于中藥的詩詞
1、關于李時珍跋山涉水而編了本草綱目用“跋涉無數窮山深谷,足跡遍及大江南北”形容。
2、轉貼一篇文章,供你參考:簡錄《本草綱目》中的詩歌(作者不詳)筆者近來閱讀《本草綱目》時,發現李時珍不僅是一位注重實踐具有革新思想的杰出醫藥學家,而且還是一位詩歌愛好者。在他編著《本草綱目》時,曾引據了古今經史書四百四十種,其中包括不少著名詩人的詩集,如《王維詩集》、《東坡詩集》、《劉禹錫集》、《陸放翁集》、《梅堯臣詩集》等,以增加可讀性,現摘錄如下:李時珍曰:“原生江南,葉似鴨腳。
宋初始入貢,改呼銀杏,因其形似小杏而核色白也。今名白果。
梅堯臣詩:‘鴨腳類緣李,其名因葉高。’歐陽修詩:‘絳囊初入貢,銀杏貴中州。
’”梅堯臣和歐陽修都是宋代著名詩人,編錄他兩人的詩句,顯得對銀杏的記述更加貼切、真實。“僧房藥樹依寒井,并有清泉藥有靈。
翠黛葉生籠石甃,殷紅子熟照銅瓶。枝繁本是仙人杖,根老能成瑞犬形。
上品功能甘露味,還知一勺可延齡。”這是《本草綱目》“枸杞篇”所編錄劉禹錫的枸杞詩,詳細描述了枸杞的外觀及藥用作用。
劉禹錫是唐代詩人,又頗通醫藥,著有“傳信方”。王維是唐代才華橫溢的詩人。
李時珍對他的詩引錄最多,曾3次記載于《本草綱目》中。其一在“百合篇”,李時珍曰:“按王維詩云:‘冥搜到百合,真使當熏肉。
果堪止淚無,欲縱望江目。’蓋取本草止涕淚之說。”
其二在“櫻桃篇”,云:“禮記仲春,天子以含桃薦宗廟即此,故王維詩:‘才是寢園春薦后,非干御苑鳥銜殘。’”其三也在“櫻桃篇”,李時珍曰:“王維詩云:‘飽食不須愁內熱,六官還有蔗漿寒。
’蓋謂寒物同食,猶可解其熱也。”“大葉聳長耳,一枝堪滿盤。
荔枝分與核,金橘卻無酸。”這是《本草綱目》“枇杷篇”中編錄的宋代詩人楊萬里的“枇杷詩”。
李時珍在詩后還說:“頗盡其狀。”。
4.喝中藥時的句子
1、過去的人,不要見。
不要賤。我們愛過的人渣,像是生命中一個個的里程碑,告訴我們到達了哪里,又曾經經過了什么。
那些無法面對的,其實根本早已過去,像喝過的中藥,當日那么苦,卻對日后有效,剩下的渣,該被慢慢倒掉。所以,少唱好久不見。
不如不見,當做紀念。2、咕咚咕咚大口喝下中藥不覺得苦 打羽毛球發現腳底磨起血泡襪子上都是血跡不覺得苦 雜事太多忙到一點半才吃午飯不覺得苦 喝中藥卻想起你最愛的可樂 看到襪子想起你穿了兩只不同襪子來打球的糗事 吃飯的時候想起你為我剝蝦的認真模樣 這樣的時候我才覺得最是苦不堪言 -3、有些傷痛就像陳年往事,被靜靜的擱放在無人察覺的角落里,如中藥般慢慢的沉淀在身體里吸取這溫度慢慢的擴散,不痛不癢。
直到某一個時刻像火山一樣爆發!讓人在深夜突然醒來,痛不欲生,我無法入睡。這時候記憶便如潮水打開,所有的痛苦洶涌而至。
你這時候什么都做不了,只能抓著床單咬著牙齒忍受這一切,看著它在身體里瘋狂的肆虐。夜靜靜的散發著地獄深處關于死亡與絕望的氣息,而我唯一能做的,只有在痛苦中備受煎熬,用看不到光明的眼眸期盼黎明能快點到來。
4、“可我卻把你弄哭了。”這粒圓溜溜的薄荷糖,一定滾進了中藥缸,全是苦味。
5.描寫草藥難吃的古詩有哪些
勁操比松寒不撓,忠言如藥苦非甘。——王安石
雄虺毒螫墮股肱,食中置藥肝心崩。——韓愈
《題酒甕呈夢得》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若無清酒兩三甕,爭向白須千萬莖?
麴糵銷愁真得力,光陰催老苦無情。
凌煙閣上功無分,伏火爐中藥未成。
更擬共君何處去,且來同作醉先生。
《寄韋子春(一作山中贈十四秘書兄)》
年代: 唐 作者: 王季友
出山秋云曙,山木已再春。食我山中藥,不憶山中人。
山中誰余密,白發日相親。雀鼠晝夜無,知我廚廩貧。
依依北舍松,不厭吾南鄰。有情盡棄捐,土石為同身。
夫子質千尋,天澤枝葉新。余以不材壽,非智免斧斤。
《題白鶴廟》
年代: 唐 作者: 徐鉉
平生心事向玄關,一入仙鄉似舊山。白鶴唳空晴眇眇,
丹沙流澗暮潺潺。嘗嗟多病嫌中藥,擬問真經乞小還。
滿洞煙霞互陵亂,何峰臺榭是蕭閑。
《六叔母生日》
年代: 宋 作者: 項安世
千歲光陰二十停,一停才向此時盈。
律筒又報三陽近,歷草還飛四莢輕。
冉冉春盤行細綠,泠泠臘琖瀉空清。
不須更煮囊中藥,氣息存神自久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