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mii4i"></td>
  • <noscript id="mii4i"><kbd id="mii4i"></kbd></noscript>
  • <tt id="mii4i"></tt>
  • 招隱二首 左思

    招隱二首原文:

    杖策招隱士,荒涂橫古今。
    巖穴無結構,丘中有鳴琴。
    白云停陰岡,丹葩曜陽林。
    石泉漱瓊瑤,纖鱗或浮沉。
    非必絲與竹,山水有清音。
    何事待嘯歌?灌木自悲吟。
    秋菊兼餱糧,幽蘭間重襟。
    躊躇足力煩,聊欲投吾簪。

    經始東山廬,果下自成榛。
    前有寒泉井,聊可瑩心神。
    峭蒨青蔥間,竹柏得其真。
    弱葉棲霜雪,飛榮流余津。
    爵服無常玩,好惡有屈伸。
    結綬生纏牽,彈冠去埃塵。
    惠連非吾屈,首陽非吾仁。
    相與觀所尚,逍遙撰良辰。

    招隱二首注釋

    ①策:細的樹枝。招:尋。這句是說手持樹枝去招尋隱士。
    ②荒涂:荒蕪的道路。橫:塞。橫古今:從古至今被阻塞。這句是說道路荒蕪,好象從古代到現在都沒有通行過。
    ③巖穴:山洞。結構:指房屋建筑。這句和下句是說只有山洞沒有房屋,山丘之中卻有人彈琴。
    ④白云:《世說新語·任誕》篇注作“白雪”,可從。陰:山北為陰。岡:山脊。丹葩(pā趴):紅花。陽:山南為陽。陽林:山南的樹林。這兩句是說山北停白雪,山南曜丹葩。
    ⑤漱:激。瓊瑤:美玉,這里指山石。纖鱗:小魚。或浮沉:時沉時浮。這兩句是說泉水激蕩于山石之間,小魚沉浮于溪水之中。
    ⑥絲:弦樂器。竹:管樂器。這句和下句是說不須管弦樂器,山水自有清妙的聲音。
    ⑦嘯歌:吟詠。灌木:叢生的樹木。這兩句是說何必歌唱,風吹灌木的聲音自是一種悲戚的吟哦了。
    ⑧糇(hóu侯):食。兼糇糧:兼作糧食。間:雜。間重襟:雜佩在衣襟上。這兩句是說食物里兼有秋菊,衣襟上雜佩幽蘭。
    ⑨躊躇:徘徊。煩:疲乏。這句是說在世途上徘徊,腳力疲乏。
    ⑩簪:古人用它連結冠和發。投簪:猶棄冠,指放棄官職。這句是說且棄官在此隱居吧!

    招隱二首選析

    楚辭中有淮南小山的《招隱士》,《文選》中有左思的《招隱》詩,題目相似,而意趣不同。《招隱士》是召喚隱士離開山林回到人群中來,到宮廷里去;而左思的《招隱》卻是去招尋隱士,欲與之同隱。同題兩首,這里選取第一首進行賞析。

    左思《招隱》中的第一首,招隱,是招還,尋防隱士之意,寫入山招還隱士,卻被隱士生活環境所吸引,決意同隱以表現社會黑暗,詩人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第一首詩首句“杖策招隱士”,開門見山,點清題目。“策”,據揚雄《方言》,是樹木細枝。中國人向來強調“見微知著”:紂設象筯(即箸字),比干以為奢侈之漸;五月披裘,即可知其人之不貪。折樹枝為杖,則持杖者舊袍蔽屣的形象及厭棄豪華的性格已可見一斑。“荒涂橫古今”和“巖穴無結構”兩句寫隱士居室及其周圍的道路。既是隱士,當然就應當絕交息游,摒棄繁華。室開三徑、蛙作鼓吹這些傳為佳話的典故,“草堂”、“蓬戶”這些常見的作為隱士(或寒士)居室代稱的文字,便足以說明這一點。然而,作者筆下的隱士豈只是“草萊不翦”、“茅屋數椽”而已,他根本就沒有房屋,而是像巢父一般的巖居穴處;他的住處周圍也根本就沒有道路,好像從古到今無人從這里走過(橫,塞)。然則其人避世之深,可以想見。唯有山丘中傳出的隱隱琴聲,才能顯示出他的存在。這幾句寫的是眼前近景。其中“荒涂橫古今”也隱寓著與紫陌紅塵的對比,“巖穴無結構”則隱與高堂華屋作比,這一點讀到下文自可領悟。接下來“白云”二句寫仰觀,“石泉”二句寫俯視。白云飄忽,去來無跡,正是隱士們最愛欣賞、最感會心的景物;樹木蔥蘢、丹花掩映,清泉潺潺,游魚嬉戲,這是十分寧靜、自由、充滿生機和自然之美的世界。莊子就是非常羨慕濠水中的鯈魚之樂;曹孟德也是把“枕石漱流飲泉”(《秋胡行·晨上散關山》)看作是神仙生活。這些與喧囂嘈雜、勾心斗角、扼殺人性的現實社會是非常鮮明的對比。作者對隱士生活環境的描寫,處處在在,都流露出他對現實的強烈憎惡。

    以上六句多寫所見,是隱士的生活環境;“丘中有鳴琴”則是寫所聞,寫隱士的活動。彈琴在古人詩文中向來是高雅之士、尤其是隱逸之士的愛好,這種例證太多,無煩列舉,只須看不會彈琴的陶淵明也要取一張無弦琴在手上擺弄擺弄,就可知它在隱士生活中的地位了。而在這樣一個幽靜空寂的所在獨坐拂弦,更可見其人情逸云上,非尋常隱士可比。

    “非必絲與竹”四句續寫所聞。這四句的寫法與上文相比稍有變化。上面都是直陳所見所聞而暗寓對比之意,這里卻是首先提出了用作比較的對象。絲竹猶言管弦,指官僚貴族飲酒作樂時所欣賞的音樂。(需要說明,一般講“絲竹”時,是指由女伎演奏的音樂,所以高士獨自彈弄以遣懷的琴,是不包括在內的。所以劉禹錫的《陋室銘》既說“可以調素琴”,又說“無絲竹之亂耳”,把琴排除在絲竹之外了。)聒耳的笙歌與山水之音相比,前者代表的是富貴和庸俗,后者代表的卻是高情雅趣。史載梁昭明太子蕭統“(嘗)泛舟后池,番禺侯軌盛稱此中宜奏女樂。太子不答,詠左思《招隱》詩云:‘何必絲與竹,山水有清音。’軌慚而止”。就很可以說明這一點。嘯歌則是魏晉以來名士包括隱士常常喜歡用來抒發感情的一種方式。《三國志·諸葛亮傳》注引《魏略》說諸葛亮“每晨夜從容,常抱膝長嘯”;西晉的阮籍也是善嘯的;《晉書·阮籍傳》說他遇到過一個蘇門山真人名叫孫登的,嘯起來“聲若鸞鳳之音,響乎巖谷。”如此看來,嘯歌和彈琴一樣,也是高人雅士的舉動。然而作者對此卻不以為然。在作者看來,再動聽的人為之音也無法與泉水漱石,泠然清越,風吹陽林,嗚嗚悲吟的“天籟”相比。在這四句中,前兩句用的是對比手法,后兩句則是襯托,更突出地強調了作者對隱居生活的熱愛。

    在著力描寫了隱士的居處環境之后,作者又將視線投向他的衣著食物。古來寫隱士衣食,多以“黃精白術”、“石髓茯苓”以見其食之稀少而精潔;“鶉衣百結”、“短褐不完”以見其衣之破舊單寒。然而作者寫食只用了一句“秋菊兼餱糧”,寫衣也只用了一句“幽蘭間重襟”。秋菊幽蘭之為物,具芳香之性,秉貞潔之姿,正是隱士人格與形象的象征。只此一點,足蓋其余。紆青拖紫、懷金佩玉,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貴族與以秋菊為食、以幽蘭為佩的隱士比起來,其蠢俗不堪愈見明顯了。詩至此,已寫足了隱士的居行服食,不著一主觀評價,已足以使人悠然神往。于是乎詩人不由得感慨系之:“躊躇足力煩,聊欲投吾簪。”他也要抽去帽子上的簪子,意欲掛冠棄仕,追步隱者遺跡去了。這兩句是詩中唯一的直抒,但置于對隱士所居的精心描繪之后,寫來猶如水到渠成,略無突兀之感。而此二句亦是畫龍點睛之筆,以此收勢,亦使全詩顯得神完氣足,發人深思。

    此詩寫景簡淡素樸,語言亦高古峻潔,非有如詩人者之胸襟,不得出此。這就是“詩如其人”。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招隱二首 左思

    魏晉

    七哀詩三首·其二 王粲

    閱讀(659)

    七哀詩三首·其二原文:荊蠻非我鄉,何為久滯淫。方舟泝大江,日暮愁我心。山岡有余映,巖阿增重陰。狐貍馳赴穴,飛鳥翔故林。流波激清響,猴猿臨岸吟。迅風拂裳袂,白露沾衣襟。獨夜不能寐,攝衣起撫琴。絲桐感人情,為我發悲音。羈旅無終極,憂思壯難任。

    魏晉

    赴洛道中作 陸機

    閱讀(614)

    赴洛道中作原文:遠游越山川,山川修且廣。振策陟崇丘,安轡遵平莽。夕息抱影寐,朝徂銜思往。頓轡倚嵩巖,側聽悲風響。清露墜素輝,明月一何朗。撫枕不能寐,振衣獨長想。赴洛道中作注釋修:長。振策:揮動馬鞭。陟(zhì):登上。崇丘:高丘、高山。案轡:

    魏晉

    畫工棄市 葛洪

    閱讀(609)

    畫工棄市原文:元帝后宮既多,不得常見,乃使畫工圖形,案圖召幸之。諸宮人皆賂畫工,多者十萬,少者亦不減五萬。獨王嬙不肯,遂不得見。匈奴入朝,求美人為閼氏。于是上案圖,以昭君行。及去,召見,貌為后宮第一,善應付,舉止優雅。帝悔之,而名籍已定。帝重信于

    魏晉

    癸卯歲十二月中作與從弟敬遠 陶淵明

    閱讀(648)

    癸卯歲十二月中作與從弟敬遠原文:寢跡衡門下,邈與世相絕。顧盼莫誰知,荊扉晝常閉。凄凄歲暮風,翳翳經日雪。傾耳無希聲,在目皓已潔。勁氣侵襟袖,簞瓢謝屢設。蕭索空宇中,了無一可悅!歷覽千載書,時時見遺烈。高操非所攀,謬得固窮節。平津茍不由,棲遲

    魏晉

    輕薄篇 張華

    閱讀(672)

    輕薄篇原文:末世多輕薄,驕代好浮華。志意既放逸,貲財亦豐奢。被服極纖麗,肴膳盡柔嘉。僮仆馀梁肉,婢妾蹈綾羅。文軒樹羽蓋,乘馬鳴玉珂。橫簪刻玳瑁,長鞭錯象牙。足下金鑮履,手中雙莫邪。賓從煥絡繹,侍御何芬葩。朝與金張期,暮宿許史家。甲笫面長街

    魏晉

    門有車馬客行 陸機

    閱讀(608)

    門有車馬客行原文:門有車馬客,駕言發故鄉。念君久不歸,濡跡涉江湘。投袂赴門涂,攬衣不及裳。拊膺攜客泣,掩淚敘溫涼。借問邦族間,惻愴論存亡。親友多零落,舊齒皆凋喪。市朝互遷易,城闕或丘荒。墳壟日月多,松柏郁茫茫。天道信崇替,人生安得長。慷慨

    魏晉

    詠史八首·其一 左思

    閱讀(556)

    詠史八首·其一原文:弱冠弄柔翰,卓犖觀群書。著論準《過秦》,作賦擬《子虛》。邊城苦鳴鏑,羽檄飛京都。雖非甲胄士,疇昔覽《穰苴》。長嘯激清風,志若無東吳。鉛刀貴一割,夢想騁良圖。左眄澄江湘,右盼定羌胡。功成不受爵,長揖歸田廬。詠史八首·其

    魏晉

    詠史八首 左思

    閱讀(694)

    詠史八首原文:弱冠弄柔翰,卓犖觀群書。著論準過秦,作賦擬子虛。邊城苦鳴鏑,羽檄飛京都。雖非甲胄士,疇昔覽穰苴。長嘯激清風,志若無東吳。鉛刀貴一割,夢想騁良圖。左眄澄江湘,右盻定羌胡。功成不受爵,長揖歸田廬。郁郁澗底松,離離山上苗。以彼徑寸

    魏晉

    癸卯歲始春懷古田舍二首 陶淵明

    閱讀(331)

    癸卯歲始春懷古田舍二首原文:在昔聞南畝,當年竟未踐。屢空既有人,春興豈自免。夙晨裝吾駕,啟涂情己緬。鳥弄歡新節,泠風送馀善。寒竹被荒蹊,地為罕人遠;是以植杖翁,悠然不復返。即理愧通識,所保詎乃淺。先師有遺訓,憂道不憂貧。瞻望邈難逮,轉欲志長

    南北朝

    別詩二首·其二 范云

    閱讀(309)

    別詩二首·其二原文:孤煙起新豐。候雁出云中。草低金城霧。木下玉門風。別君河初滿。思君月屢空。折桂衡山北。摘蘭沅水東。蘭摘心焉寄。桂折意誰通。別詩二首·其二翻譯孤煙從新豐升起,遷飛的大雁離開了云中。金城的衰草籠罩著寒霧,玉門的

    魏晉

    善哉行二首 曹植

    閱讀(326)

    善哉行二首原文:來日大難,口燥唇干。今日相樂,皆當喜歡。經歷名山,芝草翩翩。仙人王喬,奉藥一丸。自惜袖短,內手知寒。慚無靈輒,以救趙宣。月沒參橫,北斗闌干。親友在門,饑不及餐。如彼翰鳥,或飛戾天。

    兩漢

    天馬二首·其二 劉徹

    閱讀(287)

    天馬二首·其二原文:天馬徠,從西極,涉流沙,九夷服。天馬徠,出泉水,虎脊兩,化若鬼。天馬徠,歷無草,徑千里,循東道。天馬徠,執徐時,將搖舉,誰與期?天馬徠,開遠門,竦予身,逝昆侖。天馬徠,龍之媒,游閶闔,觀玉臺。天馬二首·其二翻譯及注釋翻譯 

    魏晉

    詠懷八十二首·其三十二 阮籍

    閱讀(306)

    詠懷八十二首·其三十二原文:朝陽不再盛,白日忽西幽。去此若俯仰,如何似九秋。人生若塵露,天道邈悠悠。齊景升丘山,涕泗紛交流。孔圣臨長川,惜逝忽若浮。去者余不及,來者吾不留。愿登太華山,上與松子游。漁父知世患,乘流泛輕舟。詠懷八十二首·其

    魏晉

    送應氏二首 曹植

    閱讀(325)

    送應氏二首原文:其一步登北邙阪,遙望洛陽山。洛陽何寂寞,宮室盡燒焚。垣墻皆頓擗,荊棘上參天。不見舊耆老,但睹新少年。側足無行徑,荒疇不復田。游子久不歸,不識陌與阡。中野何蕭條,千里無人煙。念我平常居,氣結不能言。其二清時難屢得,嘉會不可常

    兩漢

    天馬二首·其一 劉徹

    閱讀(289)

    天馬二首·其一原文:太一況,天馬下,沾赤汗,沫流赭。志俶儻,精權奇,籋浮云,晻上馳。體容與,迣萬里,今安匹,龍為友。天馬二首·其一翻譯及注釋翻譯  天神太一賜福,使天馬飄然下凡。這天馬真是與眾不同,它奔馳時流出的汗是紅色的,好像滿臉紅血,此馬

    魏晉

    詠懷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籍

    閱讀(317)

    詠懷八十二首·其七十九原文:林中有奇鳥,自言是鳳凰。清朝飲醴泉,日夕棲山岡。高鳴徹九州,延頸望八荒。適逢商風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侖西,何時復回翔。但恨處非位,愴悢使心傷。詠懷八十二首·其七十九句解(1)林中有奇鳥,自言是鳳凰。直譯:樹林有

  • <td id="mii4i"></td>
  • <noscript id="mii4i"><kbd id="mii4i"></kbd></noscript>
  • <tt id="mii4i"></tt>
  • 久久夜色撩人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