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mii4i"></td>
  • <noscript id="mii4i"><kbd id="mii4i"></kbd></noscript>
  • <tt id="mii4i"></tt>
  • 雜詩七首·其一 曹植

    雜詩七首·其一原文:

    高臺多悲風,朝日照北林。
    之子在萬里,江湖迥且深。
    方舟安可極,離思故難任!
    孤雁飛南游,過庭長哀吟。
    翹思慕遠人,愿欲托遺音。
    形影忽不見,翩翩傷我心。

    雜詩七首·其一翻譯及注釋

    翻譯
    高臺上常常吹著悲風,早晨的太陽照著北林。
    我懷念的人在萬里外,大江大湖很遠很深。
    這舟船哪能順利到達?實難安置我懷念的心。
    掠過庭院南飛的孤雁,長聲哀吖真使人傷神。
    抬頭望著孤雁,我在想——托你帶個信給遠地的人。
    孤雁不理睬地飛過去了,飛動的影子更使我傷心。

    注釋
    ①北林:泛指樹林。《詩經·秦·晨風》有“郁彼北林”句,作為懷念君子的起興。
    ②之子:那個人,指所懷念的人。
    ③方舟:兩船并在一起。極,至,到達。難任,難以承擔。這四句是說我所懷念的那個人遠在萬里之外,中間隔著大江大湖,連遠航的方舟也難以到達,離別的愁苦真是使人難于承受。
    ④翹(qiáo):思仰頭而思,形容思念之切。這句是說:很想托南飛的孤雁給他帶個音信。
    ⑤景:通影。形景指孤雁的形影。

    雜詩七首·其一賞析

    這是一首懷念遠別親友的詩。雖然作者和這一親友的遠別,或許是有統治者內部矛盾這一特殊原因,但在漢末魏初那個動亂流離的年代,遠別而不能團聚,甚至不能相見,實是普通現象。所以這首詩很容易引起共鳴,富有典型性與現實性。

    這首詩開頭“高臺多悲風,朝日照北林”實屬景語,并無影射比喻之意。而“高臺多悲風”亦屬秋景。登高是因為要眺望遠處,所以是思念遠方的人;而時值秋令,亭臺越高那么風自然就會越凄厲,登亭臺的人于是就因為風急而越感受到心情的沉重悲哀。這一句簡括凝煉,開后人無數法門。直是把此一句衍化為五十六字的長詩。所以曹植這五字能成為名句的原因,正因為這雖然作為景語,其實是寓意深情。

    接下來的第二句“朝日照北林”,本來也是屬于景語,但是卻化用《詩·秦風·晨風》之首章。故作者《種葛篇》寫思婦有“徘徊步北林”之句,而這篇以“朝日照北林”起興。古人以夫婦與兄弟關系相互為喻,都是起始于《詩三百篇》,在曹植詩集中也屢見不鮮。

    由于上句點出北林,正隱含《詩》中下文“未見君子,憂心欽欽”之意,所以作者緊接著寫到“之子在萬里”了。意思是自己所思念的人是遠在萬里之外,而下面“江湖迥且深”一句更是寓意深遠,情韻不匱。因為江湖阻隔彼此的消息是一層;而“之子”卻經過這樣遙遠而艱難的路程走向萬里之外,其身心所受的摧傷折磨可想而知,又是一層;況且其身既然在遠方,以后回來不是件容易事,為對方設身處地著想,自然更深了一層。

    下面的“方舟安可極,離思故難任!”二句又緊承“江湖”句而言。把“離思”寫得十分沉重壓抑,可見其中有多少愁苦優怨之情。這雖只就自己一面說,實際上也體現出所思之人同樣是不勝其愁苦憂怨了。

    下句“孤雁飛南游”,表面上是寫實,即作者在登高望遠之際看到孤雁南飛,實則蘊涵著好幾層意思。以前古人用“雁行”比喻兄弟,曹彪封吳,無異流放,和孤雁南游很像;又因為自己也像孤雁一樣,故“過庭”而“長哀吟”。“過庭”雖用《論語·季氏篇》“鯉趨而過庭”的字面,實借喻自己的入朝。

    最后的四句“翹思慕遠人,愿欲托遺音。形影忽不見,翩翩傷我心”。李善注:“翹,懸也。”“翹思”,等于說“懸念”;“慕”,有念念不忘之意。不但見孤雁而思遠人,并且把希望寄托于雁,問它是否愿為自己捎個信兒去。但雁飛甚速,形影倏忽間便不見了,這就更使作者黯然神傷了。“翩翩”,形容鳥疾飛之貌。連孤雁都翩然而逝,說明自己怨懷無托,結語似意猶未盡而已令人不忍卒讀,是真正寫情的高手。

    此詩用筆似淺直而意實深曲,前六句以賦體為主,卻似比興;后六句以比興為主,反而趨近賦體。這說明作者深得《詩三百篇》之三昧,而做出用五言新體裁,所以是從建安以來的詩人作品當中的絕唱。

    雜詩七首·其一鑒賞

    舊說大都以此詩為作者懷念其弟曹彪之作,較可信。近人古直《曹子建詩箋定本》系于公元223年(魏文帝黃初四年)。這一年曹植自鄄城王徙封雍丘王,曾入朝。古直以為此詩即入朝時所作。而黃節《曹子建詩注》則謂當作于徙封雍丘之前,兩家之說先后相去不及一年。當時曹彪封吳王,都廣陵(今江蘇揚州),古直注云:“魏地東盡廣陵。吳當為廣陵。廣陵,(西漢)吳王濞都也。”廣陵是魏王朝當時東南邊界,隔江與東吳相對,距魏都最遠,故詩中有“之子在萬里”之句。

    這首詩開頭兩句實屬景語,并無影射比喻之意。自李善《文選注》引《新語》:“高臺喻京師,悲風言教令。朝日喻君之明,照北林言狹,比喻小人。”下文又云:“江湖喻小人隔蔽。”后人乃多從其說。這就把兩句摹繪秋日景色的名句給牽強比附得全無詩意。此詩下文既有“孤雁飛南游”之句,自當作于秋天,則首句“高臺多悲風”亦屬秋景。登高所以望遠,所以思遠人也;而時值秋令,臺愈高則風自然愈凄厲,登臺之人乃因風急而愈感心情之沉重悲哀。說風悲正寫人之憂傷無盡。這一句簡括凝煉,開后人無數法門。如大謝句云:“明月照積雪,朔風勁且哀。”是化一句為兩句;又如老杜之《登高》七律(“風急天高猿嘯哀”一首),直是把此一句衍化為五十六字的長詩。故曹植此五字之所以為名句,正以其雖作景語,實寓深情也。次句“朝日照北林”,固亦屬景語,卻化用《詩·秦風·晨風》之首章。《詩》云:“鴥彼晨風,郁彼北林;未見君子,憂心欽欽。”“北林者,乃女子思其夫之地。故作者《種葛篇》寫思婦有“徘徊步北林”之句,而此篇亦以“朝日照北林”起興。古人以夫婦與兄弟關系相互為喻,蓋始于《詩三百篇》,即曹植詩集中也屢見不鮮。此處點出北林,正隱含《詩》中下文“未見君子,憂心欽欽”之意,所以作者緊接著寫到“之子在萬里”了。夫自己所思之人既遠在萬里之外,而下面“江湖迥且深”一句更是寓意深遠,情韻不匱。蓋江湖阻隔彼此之消息是一層;而“之子”卻經過這樣遙遠而艱難的路程走向萬里之外,其身心所受之摧傷折磨可想而知,又是一層;況其身既遠,他日歸來更非易事,為對方設身處地著想,自然更深了一層。只寫道路隔闊,已訴不盡離愁別恨,則不必節外生枝,再添上一個局外的“小人”。故李善注文不確。“方舟”二句又緊承“江湖”句而言。“方舟”,二舟相并,古時為大夫所乘用;“極”,至。江湖深迥,舟不能及,故“離思難任”,“任”者,負荷也。把“離思”寫得十分沉重壓抑,可見其中有多少愁苦優怨之情。這雖只就自己一面說,實際上也體現出所思之人同樣是不勝其愁苦憂怨了。

    以上六句為第一段;自“孤雁”句以下六句為第二段。“孤雁飛南游”,表面上是寫實,即作者在登高望遠之際看到孤雁南飛,實則蘊涵著好幾層意思。蓋古人以“雁行”喻兄弟,曹彪封吳,無異流放,已似孤雁南游;今自己亦如孤雁,故“過庭”而“長哀吟”。“過庭”雖用《論語·季氏篇》“鯉趨而過庭”的字面,實借喻自己的入朝。但詩句仍作實寫,故見孤雁哀鳴而自己“翹思慕遠人。李善注:“翹,懸也。”“翹思”,等于說“懸念”;“慕”,有念念不忘之意。不但見孤雁而思遠人,并且把希望寄托于雁,問它是否愿為自己捎個信兒去。但雁飛甚速,形影倏忽間便不見了,這就更使作者黯然神傷了。“翩翩”,形容鳥疾飛之貌。連孤雁都翩然而逝,說明自己怨懷無托,結語似意猶未盡而已令人不忍卒讀,是真正寫情的高手。

    此詩用筆似淺直而意實深曲,前六句以賦體為主,卻似比興(也難怪前人用比附之意去勉強解釋);后六句以比興為主,反近于賦體。這說明作者深得《詩三百篇》之三昧,而出以五言新體,故為建安以來詩人中之絕唱。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雜詩七首·其一 曹植

    魏晉

    隆中對 陳壽

    閱讀(217)

    隆中對原文: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身長八尺,每自比于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惟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謂為信然。時先主屯新野。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愿見之乎?”先主曰:“君與俱來。”庶曰

    魏晉

    雜詩 陶淵明

    閱讀(316)

    雜詩原文: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分散逐風轉,此已非常身。落地為兄弟,何必骨肉親!得歡當作樂,斗酒聚比鄰。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雜詩翻譯及注釋翻譯人生在世沒有根蒂,飄泊如路上的塵土。生命隨風飄轉,此身歷盡了艱難,已

    魏晉

    冬十月 曹操

    閱讀(215)

    冬十月原文:孟冬十月,北風徘徊,天氣肅清,繁霜霏霏。鵾雞晨鳴,鴻雁南飛,鷙鳥潛藏,熊羆窟棲。錢镈停置,農收積場。逆旅整設,以通賈商。幸甚至哉!歌以詠志。冬十月翻譯  初冬十月,北風呼呼地吹著,氣氛肅殺,天氣寒冷,寒霜又厚又密。鹍雞鳥在清晨鳴叫

    魏晉

    蘭亭集序/蘭亭序 王羲之

    閱讀(238)

    蘭亭集序/蘭亭序原文: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

    魏晉

    一毛不拔 邯鄲淳

    閱讀(257)

    一毛不拔原文:一猴死,見冥王,求轉人身。王曰:“既欲做人,須將毛盡拔去。”即喚夜叉拔之。方拔一根,猴不勝痛叫。王笑曰:“看你一毛不拔,如何做人?”一毛不拔翻譯及注釋翻譯一只猴子死后見到了閻王,(向閻王)要求投胎做人。閻王說:“既然你想做人,就

    魏晉

    詠荊軻 陶淵明

    閱讀(271)

    詠荊軻原文:燕丹善養士,志在報強嬴。招集百夫良,歲暮得荊卿。君子死知己,提劍出燕京;素驥鳴廣陌,慷慨送我行。雄發指危冠,猛氣沖長纓。飲餞易水上,四座列群英。漸離擊悲筑,宋意唱高聲。蕭蕭哀風逝,淡淡寒波生。商音更流涕,羽奏壯士驚。心知去不歸,且

    魏晉

    洛神賦 曹植

    閱讀(212)

    洛神賦原文:黃初三年,余朝京師,還濟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對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賦,其詞曰:余從京域,言歸東藩,背伊闕 ,越轘轅,經通谷,陵景山。日既西傾,車殆馬煩。爾乃稅駕乎蘅皋,秣駟乎芝田,容與乎陽林,流眄乎洛川。于是精移神駭,忽

    魏晉

    七哀詩 曹植

    閱讀(252)

    七哀詩原文:明月照高樓,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婦,悲嘆有余哀。借問嘆者誰?言是宕子妻。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獨棲。君若清路塵,妾若濁水泥。浮沉各異勢,會合何時諧?愿為西南風,長逝入君懷。君懷良不開,賤妾當何依?七哀詩翻譯及注釋翻譯明月照在高樓之上

    魏晉

    歸去來兮辭·并序 陶淵明

    閱讀(267)

    歸去來兮辭·并序原文:余家貧,耕植不足以自給。幼稚盈室,瓶無儲粟,生生所資,未見其術。親故多勸余為長吏,脫然有懷,求之靡途。會有四方之事,諸侯以惠愛為德,家叔以余貧苦,遂見用于小邑。于時風波未靜,心憚遠役,彭澤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為酒。故便求

    魏晉

    飲酒·其四 陶淵明

    閱讀(242)

    飲酒·其四原文: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泛此忘憂物,遠我遺世情。一觴雖獨盡,杯盡壺自傾。日入群動息,歸鳥趨林鳴。嘯傲東軒下,聊復得此生。飲酒·其四翻譯及注釋翻譯秋菊花盛正鮮艷,含露潤澤采花英。菊泡酒中味更美,避俗之情更深濃。一揮而盡杯

    魏晉

    陳情表 李密

    閱讀(296)

    陳情表原文:臣密言:臣以險釁,夙遭閔兇。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祖母劉愍臣孤弱,躬親撫養。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無伯叔,終鮮兄弟,門衰祚薄,晚有兒息。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煢煢孑立,形影相吊。而劉夙

    魏晉

    思吳江歌 張翰

    閱讀(267)

    思吳江歌原文:秋風起兮木葉飛,吳江水兮鱸正肥。三千里兮家未歸,恨難禁兮仰天悲。思吳江歌翻譯及注釋翻譯秋風起,樹葉飛,吳江的鱸魚鮮又肥。離家三千里,想回未能回。思念家鄉的愁和恨,怎么也壓抑不住,只能向天悲嘆!注釋①木葉:樹葉。②鱸魚:即桂花魚

    魏晉

    七哀詩三首·其一 王粲

    閱讀(291)

    七哀詩三首·其一原文:西京亂無象,豺虎方遘患。復棄中國去,委身適荊蠻。親戚對我悲,朋友相追攀。出門無所見,白骨蔽平原。路有饑婦人,抱子棄草間。顧聞號泣聲,揮涕獨不還。“未知身死處,何能兩相完?”驅馬棄之去,不忍聽此言。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長安

    魏晉

    歸園田居·其一 陶淵明

    閱讀(243)

    歸園田居·其一原文: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誤落 一作:誤入)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顛 通 巔

    魏晉

    雜詩 陶淵明

    閱讀(316)

    雜詩原文: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分散逐風轉,此已非常身。落地為兄弟,何必骨肉親!得歡當作樂,斗酒聚比鄰。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雜詩翻譯及注釋翻譯人生在世沒有根蒂,飄泊如路上的塵土。生命隨風飄轉,此身歷盡了艱難,已

    魏晉

    洛神賦 曹植

    閱讀(212)

    洛神賦原文:黃初三年,余朝京師,還濟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對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賦,其詞曰:余從京域,言歸東藩,背伊闕 ,越轘轅,經通谷,陵景山。日既西傾,車殆馬煩。爾乃稅駕乎蘅皋,秣駟乎芝田,容與乎陽林,流眄乎洛川。于是精移神駭,忽

    魏晉

    白馬篇 曹植

    閱讀(227)

    白馬篇原文: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借問誰家子,幽并游俠兒。 少小去鄉邑,揚聲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參差。控弦破左的,右發摧月支。仰手接飛猱,俯身散馬蹄。狡捷過猴猿,勇剽若豹螭。邊城多警急,虜騎數遷移。羽檄從北來,厲馬登高堤。長驅蹈匈

    兩漢

    七步詩 曹植

    閱讀(248)

    七步詩原文: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版本一)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菽 一作:豉)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版本二)七步詩翻譯及注釋翻譯鍋里煮著豆子,豆秸在鍋底下燃燒,豆子在鍋里面哭泣。豆子和豆秸本

    詩詞

    田園雜詩描寫農民勞動的詩句

    閱讀(248)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田園雜詩描寫農民勞動的詩句,內容包括描寫農民辛苦勞動的詩句,描寫農民勞動場面的詩句,描寫農民辛苦勞動的詩句。《歸園田居》作者:陶淵明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舊。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

    詩詞

    古詩詞《雜詩》

    閱讀(654)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古詩詞《雜詩》,內容包括已亥雜詩古詩,古詩《雜詩》的賞析,《雜詩》陶淵明這首詩的古詩詩意。雜詩【作者】王維 【朝代】唐譯文對照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譯文 注釋您是剛從我們家鄉來的,一定了解家鄉

    詩詞

    曹植關于酒的詩句

    閱讀(605)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曹植關于酒的詩句,內容包括曹植是描寫酒的詩句,含有酒的詩句,求關于“酒“的詩句。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唐-杜牧《泊秦淮》2、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北宋-晏殊《浣溪沙》3、莫笑農家臘

    詩詞

    與己亥雜詩有關的詩句

    閱讀(296)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與己亥雜詩有關的詩句,內容包括龔自珍《己亥雜詩》中有關安全的詩句,《己亥雜詩》的詩句有那些啊,已亥雜詩所有的詩全。《己亥雜詩》是清代詩人龔自珍(1792-1841)創作的一組詩集。己亥為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己亥年)),這一年作者4

  • <td id="mii4i"></td>
  • <noscript id="mii4i"><kbd id="mii4i"></kbd></noscript>
  • <tt id="mii4i"></tt>
  • 久久夜色撩人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