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登高》是怎樣表現情景交融的求解答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請看杜甫的《登高》: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這首詩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詩歌寫杜甫重陽獨自登高的見聞和感慨。前四句寫登高所見景色:秋高氣爽,猿啼凄切,渚清沙白,白鳥回旋,落葉紛紛而下,江水奔流不息,展現出一副空闊蕭條的深秋江山圖。這滿目秋色,滿耳秋聲,引起詩人對人生遭遇的無限感慨,景中蘊含著悲愴的心境,深沉地流露出了詩人關心世事的情懷。后四句轉入抒情:國事喪亂,孤身漂泊,年老多病,愁苦潦倒,詩人憂國傷時的情操,躍然紙上。統觀全詩,景是登高所見之景,情是登高觀景產生的情。情緣景生,融情入景,寫景、抒情融于一爐。
杜甫的《登高》是怎樣表現情景交融的
情景交融,筆法錯綜變化卻又相互照應。
前四句寫景,后四句抒情,落筆的角度雖然不同,但都圍繞著詩的中心——“悲秋”。在寫景之中,又有聲(風聲猿啼聲)有色(沙白渚清),有動(鳥飛葉落)有靜(沙渚),有局部景(首聯),有整體景(頷聯)。
而且一三兩句相承接,都是寫山景;二四兩句相承接,都是寫江景。 答案補充 這首悲秋詩它凝聚著詩人畢生艱苦追求而不遇的深沉的感喟,構成了一種雄渾、悲壯的基調。
全詩通過“望中所見,意中所觸”,描繪了江邊的深秋景色,抒發了詩人感事懷鄉的悲郁情懷。雖然這是一首人生悲歌,但卻不是一味哀傷,而蘊含著一種壯烈的感情,讀者依然能感觸到詩人那種闊大的胸懷。
杜甫的《登高》這首詩的寫景和抒情是怎樣
《登高》由杜甫創作,被選入《唐詩三百首》。
這一首重陽登高感懷詩,是大歷二年(767)在夔州寫的。“全詩通過登高所見秋江景色,傾訴了詩人長年飄泊老病孤愁的復雜感情,慷慨激越,動人心弦。”
前半首寫登高所聞所見情景,是寫景;后半首寫登高時的感觸,是抒情。首聯著重刻畫眼前具體景物;頷聯著重渲染秋天氣氛;頸聯抒發感情,由異鄉飄泊寫到多病殘生;末聯寫白發日多,因病斷酒,映襯時世艱難。
全詩八句都對,句句押韻。金性堯以為“是杜詩中最能表現大氣盤旋,悲涼沉郁之作。”
《登高》在杜甫的律詩里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清代的學者楊倫稱贊此詩為“杜集七言律詩第一”(《杜詩鏡銓》),明代的胡應麟在《詩藪》中更推重此詩精光萬丈,是古今七言律詩之冠。
【原文】《登高》作者:杜甫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杜甫登高的情景怎么寫一句,杜甫的《登高》是怎樣表現情景交融的求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