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mii4i"></td>
  • <noscript id="mii4i"><kbd id="mii4i"></kbd></noscript>
  • <tt id="mii4i"></tt>
  • 破陣子·擲地劉郎玉斗 辛棄疾

    破陣子·擲地劉郎玉斗原文:

    為范南伯壽。時南伯為張南軒辟宰瀘溪,南伯遲遲未行。因作此詞以勉之。

    擲地劉郎玉斗,掛帆西子扁舟。千古風流今在此,萬里功名莫放休。君王三百州。
    燕雀豈知鴻鵠,貂蟬元出兜鍪。卻笑瀘溪如斗大,肯把牛刀試手不?壽君雙玉甌。

    破陣子·擲地劉郎玉斗翻譯及注釋

    翻譯
    范增因為項羽不殺劉邦怒而撞碎玉斗,范蠡助越滅吳之后帶著西施泛舟五湖。謂英雄之所以能夠美名流傳,就在于立功萬里,為國家和君王效命。
    燕雀怎么能知道鴻鵠的志向?公侯將相原本出身于普通士卒。可笑瀘溪地小如斗,不知道您肯不肯在那里小試牛刀?贈送給您兩只玉甌作為壽禮。

    注釋
    (1)范南伯:范如山,字南伯,是辛棄疾的內兄。張南軒:張 ,安敬夫,自號南軒,張浚之子,時任荊湖北路轉運副使。辟:征召。 宰:縣令。
    (2)擲地劉郎玉斗:《史記·項羽本紀》載,鴻門宴上,項羽不聽范增勸告,放走劉邦。范增十分氣憤,將劉邦送給自己的一雙玉斗擲于地,用劍擊碎而去。
    (3)掛帆西子扁舟:用吳越時期越國大臣范蠡在破吳后與西施泛舟五湖的典故。
    (4) 燕雀豈知鴻鵠:《史記·陳涉世家》載,秦末起義領袖陳涉少時與人耦耕,曾對同伴說:“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5)貂蟬元出兜鍪:《南齊書·周盤龍傳》載,周原為邊疆武將,后年老求解職,歸朝做了散騎常侍、光祿大夫,世祖皇帝戲問:“卿著貂蟬,何如兜鍪?”周盤龍回答:“此貂蟬從兜鍪中出耳。”這里的兜鍪是戰盔,貂蟬為侍從貴臣所著冠上的飾物。
    (6)牛刀:這里牛刀是大材,孔子曾以“割雞焉用牛刀”比喻大材小用。(《論語·陽貨》)
    (7)玉甌:玉制酒杯。

    破陣子·擲地劉郎玉斗賞析

    范南伯,名如山,是辛棄疾的內兄。讓他擔任瀘溪縣令(即所謂“辟宰瀘溪”),范如山并不相信朝廷真能有所作為,故“遲遲未行”。辛棄疾便寫《破陣子》既為祝壽又為規勸,營意用典之妙,用梁啟超的話說是“可為三嘆!” 全詞62字,用了范增、范蠡、陳涉、周盤龍、宗愨、子游六典,除周盤龍一典稍為冷僻外,均為熟典,為全詞的生動內容的一部分,非耀學無生硬,得蘊藉雋永之妙,遠勝于直接議論。 第一句典出劉邦送玉斗給項羽謀士范增,范擲玉斗于地,拔劍碎之,可謂以碎玉開始;而結句是辛棄疾獻玉碗以祝壽,則為完玉終,其間,捕捉心態,造語靈動,以萬里功名上對千古風流,下啟君王三百州,而大宋三百州此時已剩下不及一半了,完玉之業吾輩豈能以一己之得失而置之度外乎?

    這首詞作于宋淳熙五年(1178)。詞中作者借為范如山祝壽的機會,勸說他不要仿效范增和范蠡,鼓勵他應該去瀘溪,施展自己的才干,鍛練自己的能力,準備為收復祖國失地建功立業。范南伯,名如山,是辛棄疾的內兄。范氏一家都是很有民族氣節的人,他父親范邦彥曾仕金為蔡州新息縣令,后率豪杰開城迎宋軍,舉家歸宋。他很欽佩辛棄疾的忠心赤膽而把女兒嫁給了辛。辛跟范如山“皆中州之豪,相得甚”。范如山是個有才干的政治家,劉宰《故公安范大夫行述》說他“治官如家,撫民若子”,極受百姓擁護。他頗有憂世之心,常思恢復北土,但感于政治腐敗,當道非人,又很想學陶淵明“躬耕南畝”,隱居不仕。淳熙五年(1178年)六月,南宋主戰派名相張浚的兒子張拭(自號南軒),任荊湖北路安撫使,頗想干一番事業,因范如山從金人占領區來,“知其豪杰,熟其形勢”,便請他擔任瀘溪縣令(即所謂“辟宰瀘溪”)。范如山并不相信朝廷真能有所作為,故“遲遲未行”。辛棄疾當時正任湖北漕運副使,很希望范能出仕荊湖,“因作此詞勉之”。詞的主題就是勸他以國事為重,“萬里功名莫放休”,時時掛念“君王三百州”,努力做出力所能及的貢獻。

    一開篇作者用了兩個典故。一個是,“擲地劉郎玉斗”。鴻門宴上劉邦令張良獻玉斗給亞父范增,范增痛感項羽不聽勸告放走劉邦,貽下后患,而將玉斗置于地,拔劍撞而破之。另一個是,“掛帆西子扁舟。”春秋吳越之爭時,范蠡獻西施于吳王,以瓦解吳王斗志;滅吳后,不受越封,復取西施乘舟游五湖而不返。寫法都是似明而暗,一看便知是用典,但真正的用意卻沒有直接說出來,甚至連范增、范蠡的名字都沒有出現。作者用這兩個典的意思,主要因范增、范蠡都與范如山同姓,又都是才智出眾,有膽有識的謀士,因而即以二范比如山,希望他成為二范那樣的人物,能竭誠盡智為自己的君國作出應有的貢獻。這個看來隱晦的開端,不但藝術上很有特色(隱含范如山姓氏,卻不出一范字),從詞的主旨說也是很好的開端,有了這個開端墊底,下面幾句正面勸勉的話就顯得很有力量,很動感情了。“千古風流”應在我輩身上,不要輕拋建功立業(“萬里功名”)的時機,要時時想到大宋的萬里江山(“三百州”)呵!

    下片,針對范如山“遲遲未行”的思想活動,進行勸勉。一方面稱贊了范的大才宏志,預言他定能有所成就,一方面勸告他不要嫌瀘溪令職位低小難以發揮作用。而應當以之作為搞大事業的起點。為了同時表達這兩方面的意思,作者選用了四個典故。一是:“燕雀豈知鴻鵠”。陳涉輟耕壟上,慨嘆“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的故事,借此表明自己理解范的志向,他的不愿就任是想有更大的作為。二是:“貂蟬元出兜鍪”。用的南齊將軍周盤龍的故事。周年老不能守邊,還朝為散騎常侍(皇帝侍從,能預聞要政),世祖戲問他:“你戴貂蟬(近侍貴臣冠飾)冠比起戴兜鍪(戰盔)來如何?”周答:“此貂蟬從兜鍪中出耳。”意思是說我成為近臣是在戰場上拚殺得來的,不是靠了恩寵。這里表示自己理解范有更大的才能,想得到更能發揮作用的位置,但是想得到更大的尊榮,要想得到參預朝政的要位,必須在實際工作中多作表現,積累“戰功”。三是:南朝宋大將軍宗愨的故事。宗晚年為豫州刺史,典簽多所違執,宗怒嘆“得一州如斗大,竟遭到典簽的慢待!”辛借此表示自己體會到范的心情──以大才而屈居小小瀘溪,且行動不能自主,難有作為。但也是勸他:宗愨都難免屈居下位,受小人之氣,何況你我。典簽,本為地方文書小吏,但南朝時,多由帝王親信擔任,以監視地方大員,號為“簽師”,頗有實權。四是《論語·陽貨篇》:孔子至武城,聞弦歌之聲,認為割雞無需用牛刀的故事。作者反其意而用之,鼓勵范南伯不妨以牛刀殺雞,一試身手,把瀘溪治理好,以顯示自己的才能。

    破陣子·擲地劉郎玉斗創作背景

      這首詞作于淳熙五年(1178),當時正在荊湖北路轉運副使任上的張栻征聘范如山做辰州瀘溪縣令。范如山嫌這個職務官小勢微,不足以實現自己的鴻鵠之志而不肯赴任。恰逢此時辛棄疾調任荊湖北路轉運使,便在范如山的壽宴上,寫下這首詞對他進行勸導,希望他能夠以大局為重,不要計較個人名利的得失。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破陣子·擲地劉郎玉斗 辛棄疾

    宋代

    郊行即事 程顥

    閱讀(153)

    郊行即事原文:芳原綠野恣行事,春入遙山碧四圍。興逐亂紅穿柳巷,困臨流水坐苔磯。莫辭盞酒十分勸,只恐風花一片飛。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游衍莫忘歸。郊行即事翻譯及注釋翻譯  我在長滿芳草花卉的原野盡情地游玩,目睹春色已到遠山,四周一片碧綠

    宋代

    玉樓春·春恨 晏殊

    閱讀(234)

    玉樓春·春恨原文:綠楊芳草長亭路,年少拋人容易去。樓頭殘夢五更鐘,花底離愁三月雨。無情不似多情苦,一寸還成千萬縷。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玉樓春·春恨翻譯及注釋翻譯在綠楊垂柳、芳草萋萋的長亭古道上,他好像情侶輕易地拋下我就

    宋代

    秋聲賦 歐陽修

    閱讀(159)

    秋聲賦原文:歐陽子方夜讀書,聞有聲自西南來者,悚然而聽之,曰:“異哉!”初淅瀝以蕭颯,忽奔騰而砰湃,如波濤夜驚,風雨驟至。其觸于物也,鏦鏦錚錚,金鐵皆鳴;又如赴敵之兵,銜枚疾走,不聞號令,但聞人馬之行聲。予謂童子:“此何聲也?汝出視之。”童子曰:“星月皎

    宋代

    少年游·離多最是 晏幾道

    閱讀(152)

    少年游·離多最是原文:離多最是,東西流水,終解兩相逢。淺情終似,行云無定,猶到夢魂中。可憐人意,薄于云水,佳會更難重。細想從來,斷腸多處,不與今番同。少年游·離多最是翻譯及注釋翻譯  離別跟這樣的情景最為相同,二水分流,一個向西,一個朝東,但

    宋代

    蠶婦 張俞

    閱讀(167)

    蠶婦原文: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巾。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蠶婦翻譯及注釋翻譯一個住在鄉下以養蠶為生的婦女,昨天到城市里去趕集并且出售蠶絲。回來的時候,她卻是淚流不斷,傷心的淚水甚至把手巾都浸濕了。因為她在都市中看到,全身穿著美麗的絲

    宋代

    西江月·遣興 辛棄疾

    閱讀(162)

    西江月·遣興原文:醉里且貪歡笑,要愁那得工夫。近來始覺古人書。信著全無是處。(著 通:著)昨夜松邊醉倒,問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動要來扶。以手推松曰去。西江月·遣興翻譯及注釋翻譯喝醉了酒后恣意歡笑,我哪里有那閑工夫發愁呢。最近才明白古

    宋代

    讀孟嘗君傳 王安石

    閱讀(142)

    讀孟嘗君傳原文:世皆稱孟嘗君能得士,士以故歸之,而卒賴其力以脫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嘗君特雞鳴狗盜之雄耳,豈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齊之強,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雞鳴狗盜之力哉?夫雞鳴狗盜之出其門,此士之所以不至也。讀孟嘗君傳翻譯及注釋

    宋代

    墨梅 張嵲

    閱讀(171)

    墨梅原文:山邊幽谷水邊村,曾被疏花斷客魂。猶恨東風無意思,更吹煙雨暗黃昏。墨梅簡析在山邊幽靜的山谷和水邊的村落里,疏疏落落的梅花曾使得過客行人傷心斷腸。尤其憎恨東風不解風情,更把煙雨吹拂地使黃昏更暗淡。這首詩描寫了開在山野村頭的

    宋代

    三臺·清明應制 萬俟詠

    閱讀(150)

    三臺·清明應制原文:見梨花初帶夜月,海棠半含朝雨。內苑春、不禁過青門,御溝漲、潛通南浦。東風靜、細柳垂金縷。望鳳闕、非煙非霧。好時代、朝野多歡,遍九陌、太平簫鼓。 乍鶯兒百囀斷續,燕子飛來飛去。近綠水、臺榭映秋千,斗草聚、雙雙游女

    宋代

    浣溪沙·細雨斜風作曉寒 蘇軾

    閱讀(192)

    浣溪沙·細雨斜風作曉寒原文:元豐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從泗州劉倩叔游南山細雨斜風作曉寒,淡煙疏柳媚晴灘。入淮清洛漸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浣溪沙·細雨斜風作曉寒翻譯及注釋翻譯細雨斜風天氣微寒。淡淡的

    宋代

    踏莎行·候館梅殘 歐陽修

    閱讀(194)

    踏莎行·候館梅殘原文:候館梅殘,溪橋柳細。草薰風暖搖征轡。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 寸寸柔腸,盈盈粉淚。樓高莫近危闌倚。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踏莎行·候館梅殘翻譯及注釋翻譯客舍前的梅花已經凋殘,溪橋旁新生細柳輕垂,

    宋代

    念奴嬌·中秋 蘇軾

    閱讀(229)

    念奴嬌·中秋原文:憑高眺遠,見長空萬里,云無留跡。桂魄飛來,光射處,冷浸一天秋碧。玉宇瓊樓,乘鸞來去,人在清涼國。江山如畫,望中煙樹歷歷。我醉拍手狂歌,舉杯邀月,對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風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風,翻然歸去,何用騎鵬翼。水晶宮里,一

    宋代

    海棠春·已未清明對海棠有賦 吳潛

    閱讀(180)

    海棠春·已未清明對海棠有賦原文:海棠亭午沾疏雨。便一餉、胭脂盡吐。老去惜花心,相對花無語。 羽書萬里飛來處。報掃蕩、狐嗥兔舞。濯錦古江頭,飛景還如許。海棠春·已未清明對海棠有賦鑒賞這首詞借寫海棠,抒發自己心憂國事的悲慨和壯心不

    宋代

    寄黃幾復 黃庭堅

    閱讀(204)

    寄黃幾復原文: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傳書謝不能。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蘄三折肱。想見讀書頭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想見 一作:想得)寄黃幾復翻譯及注釋翻譯我住在北方海濱,而你住在南方海濱,欲托鴻雁傳書,它卻飛

    宋代

    西江月·遣興 辛棄疾

    閱讀(162)

    西江月·遣興原文:醉里且貪歡笑,要愁那得工夫。近來始覺古人書。信著全無是處。(著 通:著)昨夜松邊醉倒,問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動要來扶。以手推松曰去。西江月·遣興翻譯及注釋翻譯喝醉了酒后恣意歡笑,我哪里有那閑工夫發愁呢。最近才明白古

    宋代

    一剪梅·中秋元月 辛棄疾

    閱讀(157)

    一剪梅·中秋元月原文:憶對中秋丹桂叢,花也杯中,月也杯中。今宵樓上一尊同,云濕紗窗,雨濕紗窗。(月也杯中 一作:月在杯中)渾欲乘風問化工,路也難通,信也難通。滿堂唯有燭花紅,歌且從容,杯且從容。一剪梅·中秋元月翻譯及注釋翻譯回憶起那個晴朗的

    宋代

    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 辛棄疾

    閱讀(159)

    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原文: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為賦。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惜春長怕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春且住,見說道、天涯芳草無歸路。怨春不語。算只有殷勤,畫檐蛛網,盡日惹飛絮。(怕 一作:恨) (

    宋代

    鷓鴣天·晚日寒鴉一片愁 辛棄疾

    閱讀(161)

    鷓鴣天·晚日寒鴉一片愁原文:晚日寒鴉一片愁。柳塘新綠卻溫柔。若教眼底無離恨,不信人間有白頭。腸已斷,淚難收。相思重上小紅樓。情知已被山遮斷,頻倚闌干不自由。鷓鴣天·晚日寒鴉一片愁翻譯及注釋翻譯落日里寒鴉歸巢勾起我一片思愁。只有

    宋代

    鷓鴣天·送人 辛棄疾

    閱讀(165)

    鷓鴣天·送人原文:唱徹《陽關》淚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無窮樹,帶雨云埋一半山。今古恨,幾千般,只應離合是悲歡?江頭未是風波惡,別有人間行路難!鷓鴣天·送人翻譯及注釋翻譯唱完了《陽關》曲淚卻未干,視功名為馀事(志不在功名)而勸加餐。水

    宋代

    破陣子·春景 晏殊

    閱讀(192)

    破陣子·春景原文: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點,葉底黃鸝一兩聲。日長飛絮輕。巧笑東鄰女伴,采桑徑里逢迎。疑怪昨宵春夢好,元是今朝斗草贏。笑從雙臉生。破陣子·春景翻譯及注釋翻譯燕子飛來正趕上社祭之時,清明節后梨花紛飛。

    宋代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辛棄疾

    閱讀(166)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原文: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游子。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欄桿 一作:闌干)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可惜流年,憂愁風

    宋代

    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辛棄疾

    閱讀(153)

    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原文: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 (愁余 一作:愁予)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翻譯及注釋翻譯郁孤臺下這贛江的水,水中有多少行人的眼淚。我舉頭眺

  • <td id="mii4i"></td>
  • <noscript id="mii4i"><kbd id="mii4i"></kbd></noscript>
  • <tt id="mii4i"></tt>
  • 久久夜色撩人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