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mii4i"></td>
  • <noscript id="mii4i"><kbd id="mii4i"></kbd></noscript>
  • <tt id="mii4i"></tt>
  •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鳴 岳飛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鳴原文:

    昨夜寒蛩不住鳴。驚回千里夢,已三更。起來獨自繞階行。人悄悄,簾外月朧明。
    白首為功名。舊山松竹老,阻歸程。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鳴翻譯及注釋

    翻譯
    昨夜,寒秋蟋蟀不住哀鳴,夢回故鄉,千里燃戰火,被驚醒,已三更。站起身,獨繞臺階踽踽行。四周靜悄悄,簾外,一輪淡月正朦朧。
    為國建功留青史,未老滿頭霜星星。家山松竹蒼然老,無奈議和聲起、阻斷了歸程。想把滿腹心事,付與瑤琴彈一曲。可可高山流水知音稀,縱然弦彈斷,又有誰來聽?

    注釋
    1、小重山:詞牌名。一名《小沖山》、《柳色新》、《小重山令》。唐人常用此調寫宮女幽怨。《詞譜》以薛昭蘊詞為正體。五十八字。上下片各四句,四平韻。換頭句較上片起句少二字,其余各句上下片均同。另有五十七字、六十字兩體,是變格。
    2、寒蛩(qióng):秋天的蟋蟀。
    3、千里夢:指赴千里外殺敵報國的夢。
    4、三更:指半夜十一時至翌晨一時。
    5、月朧明:月光不明。朧,朦朧。
    6、功名:此指為驅逐金兵的入侵,收復失地而建功立業。
    7、舊山:家鄉的山。
    8、付:付與。
    9、瑤(yáo)琴:飾以美玉的琴。
    10、知音:《列子·湯問》載: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琴。伯牙琴音志在高山,子期說“峩峩兮若泰山”;琴音意在流水,子期說“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后世遂以“知音”比喻知己,同志。三國·曹丕《與吳質書》:“徐、陳、應、劉,一時俱逝,痛可言邪……伯牙絕弦於鐘期,仲尼覆醢於子路,痛知音之難遇,傷門人之莫逮。”唐·杜甫《哭李常侍嶧》詩:“斯人不重見,將老失知音。”明·唐順之《謝病贈別高參政》詩:“逝將歸舊林,復此別知音。”浩然《艷陽天》第六九章:“(彎彎繞)可見到‘知音’了,哪還肯白白地放過去呢?”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鳴創作背景

    這首《小重山》是元帥帳內夜深人靜時岳飛訴說自己內心的苦悶——他反對妥協投降,他相信抗金事業能成功,他已以取得了多少重大戰役的勝利,這時宋高宗和秦檜力主召開和議,和金國談判議和。使他無法反抗的命令,這就是紹興八年(1138)宋金“議和”而不準動兵的歷史時期。

    岳飛于北宋末宣和四年(1122)參軍,至北宋滅亡前的四年里,他在抗金名將宗澤麾下英勇作戰,升為秉義郎,自那時候,他就獻身抗金戰場。紹興六年(1136)至紹興七年(1137),他連續指揮軍隊收復黃河以南大片國土,形成西起川陜,東到淮北的抗金戰線,準備大舉收復中原,北上滅金。但就在這時,不想傷害宋金關系以不讓欽宗返回南方危及自己皇位的宋高宗趙構,起用極力妥協主和漢奸的秦檜為相,停止抗金、迫害主戰派,王庶、張戒、曾開、胡銓等均被罷免、除籍、編管甚至殺害,而對岳飛,此時秦檜還不敢動,但堅決制止岳飛再與金國作戰。大好的抗金復國形勢,有付諸東流的危險。

    《小重山》一詞,正是在這種形勢、氣候下寫的。岳飛內心的極度郁悶,對投降派猖獗的極度憤慨,身為朝臣又極無可奈何的種種復雜心情,均寫于詞中。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鳴鑒賞

    “昨夜寒蛩不住鳴。驚回千里夢,已三更。起來獨自繞階行。人悄悄,簾外月朧明”,此時已是三更,獨自圍繞庭院而行,身心之大孤獨于此得以體現。世人皆已沉沉入睡四周逐漸悄無聲息了,夜靜更深時分,能聽得清楚自己心臟跳動的聲音;窗外,月色如水,如水的月色正好映襯著詩人如水的愁緒。在這個特定的場景,岳武穆之寂寞惆悵,內心的孤寂,抑郁的心境,被此情此景充分的表現出來。

    “白首為功名。舊山松竹老,阻歸程”,多年的奮戰結果弄到如今是這樣不堪,中原故土已淪陷金人之手,想要回鄉養老已是不可能的了,多么無奈的意緒!

    “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此句引用《伯牙絕弦》(見《呂氏春秋》《列子》)(一些版本表示此句與“伯牙絕弦”無關), 表現其滿腔的報國熱誠無處申說,跟誰說,用琴弦來訴說,可琴弦已斷,故無所對象能傾訴。

    上闕寓情于景,寫作者思念中原、憂慮國事的心情。

    前三句寫作者夢見自己率部轉戰千里,收復故土,勝利挺進,實現“還我河山”的偉大抱負,興奮不已,然而卻寒蛩鳴,驚回夢。

    后三句夢醒后的失望和徘徊,反映了理想和現實的矛盾。以景物描寫來烘托內心的孤寂,顯得曲折委婉,寄寓壯志未酬的憂憤。

    下闕抒寫收復失地受阻、心事無人理解的苦悶。

    前三句感嘆歲月流逝,歸鄉無望。“阻歸程”表面指山高水深,道路阻隔,難以歸去,實際暗喻著對趙構、秦檜等屈辱求和、阻撓抗金斗爭的不滿和譴責。

    后三句用俞伯牙與鐘子期的典故,表達自己處境孤危,缺少知音,深感寂寞的心情。

    全詞表現了作者不滿“和議”,反對投降,以及受掣肘時惆悵。體現了作者強烈的愛國情感。

    曾有一段時間,對古典詩詞的評論,有人以情調的高昂與低沉分高下,于是認為,岳飛這首《小重山》情調低沉,不如他的《滿江紅》創意高。其實,對事物的評論,應當對具體問題做具體分析。情調高昂的作品固然好,但情調低沉也并非消極。

    《滿江紅》創作背景,一說是紹興四年秋,岳飛第一次北伐大獲全勝,一說是岳家軍進軍到朱仙鎮,勝利在望卻被十二道金牌召回時所創。但都可以表現岳飛在軍事正處于的得意之時。而《小重山》卻是在入獄不久前,失去軍權、無力回天的他有著悲憤抑郁苦悶而又無奈的情感,所以這首婉約的《小重山》與《滿江紅》詩風大不一樣。

    “昨夜寒蛩不住鳴。驚回千里夢,已三更。起來獨自繞階行。人悄悄,簾外月朧明”,此時已是三更,獨自圍繞庭院而行,身心之大孤獨于此得以體現。世人皆已沉沉入睡四周逐漸悄無聲息了,夜靜更深時分,能聽得清楚自己心臟跳動的聲音;窗外,月色如水,如水的月色正好映襯著詩人如水的愁緒。在這個特定的場景,岳武穆之寂寞惆悵,內心的孤寂,抑郁的心境,被此情此景充分的表現出來。

    “白首為功名。舊山松竹老,阻歸程”,多年的奮戰結果弄到如今是這樣不堪,中原故土已淪陷金人之手,想要回鄉養老已是不可能的了,多么無奈的意緒!

    “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此句引用《伯牙絕弦》(見《呂氏春秋》《列子》)(一些版本表示此句與“伯牙絕弦”無關), 表現其滿腔的報國熱誠無處申說,跟誰說,用琴弦來訴說,可琴弦已斷,故無所對象能傾訴。

    上闕寓情于景,寫作者思念中原、憂慮國事的心情。

    前三句寫作者夢見自己率部轉戰千里,收復故土,勝利挺進,實現“還我河山”的偉大抱負,興奮不已,然而卻寒蛩鳴,驚回夢。

    后三句夢醒后的失望和徘徊,反映了理想和現實的矛盾。以景物描寫來烘托內心的孤寂,顯得曲折委婉,寄寓壯志未酬的憂憤。

    下闕抒寫收復失地受阻、心事無人理解的苦悶。

    前三句感嘆歲月流逝,歸鄉無望。“阻歸程”表面指山高水深,道路阻隔,難以歸去,實際暗喻著對趙構、秦檜等屈辱求和、阻撓抗金斗爭的不滿和譴責。

    后三句用俞伯牙與鐘子期的典故,表達自己處境孤危,缺少知音,深感寂寞的心情。

    全詞表現了作者不滿“和議”,反對投降,以及受掣肘時惆悵。體現了作者強烈的愛國情感。

    曾有一段時間,對古典詩詞的評論,有人以情調的高昂與低沉分高下,于是認為,岳飛這首《小重山》情調低沉,不如他的《滿江紅》創意高。其實,對事物的評論,應當對具體問題做具體分析。情調高昂的作品固然好,但情調低沉也并非消極。

    《滿江紅》創作背景,一說是紹興四年秋,岳飛第一次北伐大獲全勝,一說是岳家軍進軍到朱仙鎮,勝利在望卻被十二道金牌召回時所創。但都可以表現岳飛在軍事正處于的得意之時。而《小重山》卻是在入獄不久前,失去軍權、無力回天的他有著悲憤抑郁苦悶而又無奈的情感,所以這首婉約的《小重山》與《滿江紅》詩風大不一樣。

    “昨夜寒蛩不住鳴。驚回千里夢,已三更。起來獨自繞階行。人悄悄,簾外月朧明”,此時已是三更,獨自圍繞庭院而行,身心之大孤獨于此得以體現。世人皆已沉沉入睡四周逐漸悄無聲息了,夜靜更深時分,能聽得清楚自己心臟跳動的聲音;窗外,月色如水,如水的月色正好映襯著詩人如水的愁緒。在這個特定的場景,岳武穆之寂寞惆悵,內心的孤寂,抑郁的心境,被此情此景充分的表現出來。

    “白首為功名。舊山松竹老,阻歸程”,多年的奮戰結果弄到如今是這樣不堪,中原故土已淪陷金人之手,想要回鄉養老已是不可能的了,多么無奈的意緒!

    “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此句引用《伯牙絕弦》(見《呂氏春秋》《列子》)(一些版本表示此句與“伯牙絕弦”無關), 表現其滿腔的報國熱誠無處申說,跟誰說,用琴弦來訴說,可琴弦已斷,故無所對象能傾訴。

    上闕寓情于景,寫作者思念中原、憂慮國事的心情。

    前三句寫作者夢見自己率部轉戰千里,收復故土,勝利挺進,實現“還我河山”的偉大抱負,興奮不已,然而卻寒蛩鳴,驚回夢。

    后三句夢醒后的失望和徘徊,反映了理想和現實的矛盾。以景物描寫來烘托內心的孤寂,顯得曲折委婉,寄寓壯志未酬的憂憤。

    下闕抒寫收復失地受阻、心事無人理解的苦悶。

    前三句感嘆歲月流逝,歸鄉無望。“阻歸程”表面指山高水深,道路阻隔,難以歸去,實際暗喻著對趙構、秦檜等屈辱求和、阻撓抗金斗爭的不滿和譴責。

    后三句用俞伯牙與鐘子期的典故,表達自己處境孤危,缺少知音,深感寂寞的心情。

    全詞表現了作者不滿“和議”,反對投降,以及受掣肘時惆悵。體現了作者強烈的愛國情感。

    曾有一段時間,對古典詩詞的評論,有人以情調的高昂與低沉分高下,于是認為,岳飛這首《小重山》情調低沉,不如他的《滿江紅》創意高。其實,對事物的評論,應當對具體問題做具體分析。情調高昂的作品固然好,但情調低沉也并非消極。

    《滿江紅》創作背景,一說是紹興四年秋,岳飛第一次北伐大獲全勝,一說是岳家軍進軍到朱仙鎮,勝利在望卻被十二道金牌召回時所創。但都可以表現岳飛在軍事正處于的得意之時。而《小重山》卻是在入獄不久前,失去軍權、無力回天的他有著悲憤抑郁苦悶而又無奈的情感,所以這首婉約的《小重山》與《滿江紅》詩風大不一樣。

    《靈溪詞說》論岳飛詞的絕句說:“將軍佳作世爭傳,三十功名路八千。一種壯懷能蘊藉,諸君細讀《小重山》”《靈溪詞說》論岳飛詞的絕句說:“將軍佳作世爭傳,三十功名路八千。一種壯懷能蘊藉,諸君細讀《小重山》”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鳴賞析

    這首《小重山》雖然沒有《滿江紅》家喻戶曉,但是通過不同的風格特點和藝術手法表達了作者隱憂時事的愛國情懷。

    上片著重寫景。“昨夜寒蛩不住鳴。驚回千里夢,已三更”,昨天夜里蟋蟀一直鳴叫不停,使作者從金戈鐵馬對抗金兵的夢中驚醒了,而此時已經是深夜的三更天了。“寒蛩”點明了季節是深秋。山河飄搖,國家殘破,作者夙夜憂患,而昨夜深秋的蟋蟀卻小停地嗚叫,催逼著詞人心中的隱憂和悲憤,使克復中原的責任更加沉重,“驚”字充分表達了在秋夜蟋蟀的凄清嗚叫中作者終夜難眠的情景。“千里”暗示夢回到包括家鄉在內的中原地區,說明了詞人在睡夢之中也不忘收復中原的愛國之情。這一句通過敘寫被夢驚醒來表現作者日夜牽掛的都是國家的戰事和興衰。“起來獨自繞階行。人悄悄,簾外月朧明”,被夢驚醒后,因夢見戰場戰事而憂國憂民再無睡意,獨自在臺階前徘徊。周圍靜悄悄的,人們都在熟睡,只有天上的明月散下淡淡的冷光。深秋的月夜,凄清冷淡,表達了作者“眾人皆醉我獨醒,舉世皆濁我獨清”的孤獨與凄涼心境。“獨自”寫出詞人的孤獨寂寞,心事無法向人訴說,可見苦悶之深。結拍“人悄悄,簾外月朧明”以景收束上片,映襯詞人不能成眠,更見孤獨之感。上闋用簡潔的語言和平淡的敘述質樸地展現出作者所面臨的困境,其簡沽有力、樸素真切的文風,確實展現出一代英雄的真性情和其所面對的歷史情景的復雜性。

    詞的下片重在抒情。“白首為功名”寫詞人終其一生渴望為國建功立業,癡心不改。“舊山松竹老”用松竹喻中原父老,他們在金人的統治之下,頑強挺立,渴望早日復國,可如今他們都已老了,暗示了南渡時間之長。“阻歸程”寫投降派的求和主張阻擋了收復中原,回歸故鄉的進程,隱含了詞人的痛心。如今頭發已經白了,幾十年的求索,都是為了驅逐金人,收復河山。作者竭盡心力,幾操心成白發,都只是為了矢志北伐,匡扶宋室,收復河山,成千古功名,成一代情懷。然而,十多年的等待、十多年的期盼、十多年的轉戰努力,便是為了某一天的“歸程”。可是英雄的壯志難酬,想到了故鄉,家鄉的樹木已經變得老了,而到頭來卻得到一個宋金和議的結局。作者多年矢志北伐的壯志難酬,憂憤難平。宋朝皇帝趙構與秦檜力圖議和偏安,不迎回徽、欽二帝,國家也遭受未有之變局。既然不能建功立業,收復河山,回家度過余生也好。可是故鄉已經落到敵人的手里,有家難歸。“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這里化用善于操琴的俞伯牙和知音鐘子期的典故寄托作者的一腔憤懣和無處言說的沉痛,來表達苦悶的心情,將自己的心事寄托于琴弦,可是卻沒有知音,就是把琴弦彈斷了也沒有人來聽。當時作者主張抗金,收復失地,但是朝野上下一片議和聲,使作者陷入孤掌難鳴的處境,不禁擔憂起國家的未來和命運,心情沉重。

    上片是即景抒情,寓情于景,憂國憂民使他愁懷難遣,在凄清的月色下獨自徘徊。下片寫他收復失地受阻,要抗金卻是“知音少”,內心郁悶焦急,用了比興手法。作者隱憂時事,吞吐曲折,委婉含蓄,流露出悲涼悱惻之思。全詞所展現的沉郁悲愴情懷,節制而深層,憂思而壓抑。至其《小重山》詞,則真有寄托之作也。故國怕回首,而托諸驚夢;所愿不得償,則托諸空階明月;咎忠貞不見諒于當軸,致坐失機宜,而托諸瑤琴獨奏,賞音無人。蓋托體比興也”,如此評斷,亦可謂知套岳帥之良苦用心也。

    從寫作手法說,《滿江紅·怒發沖冠》多用賦體,直陳其事,慷慨激昂,凝聚著岳飛忠貞報國的豪邁精神和戰斗雄姿。這首《小重山》則多用比喻,曲折地道出心事,含蓄委婉,抑揚頓挫,情景交融,藝術手法是很高超的。這首詞雖然短小。但含蓄雋永,明麗婉轉,寓情于景,深切地表達了作者壯志難酬和憂國憂民的悲苦心境。

    另外,雖然這首《小重山》寫得比較含蓄委婉,與同為岳飛所作的《滿江紅·怒發沖冠》格調有所不同,但在思想內容方面仍有其內在的統一性。后兩首表現的是抗擊金兵,收復中原;這首表現的則是不滿“和議”,反對投降。這兩方面的主題是完全統一的,統一的基礎就是岳飛反對民族壓迫、反對投降主義的堅定立場,熱愛國家、熱愛民族的深厚感情。由于寫作的時間和歷史背景不同,因而在情調和風格上產生了差異,這也是可以理解的。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鳴 岳飛

    宋代

    玉樓春·春景 宋祁

    閱讀(220)

    玉樓春·春景原文:東城漸覺風光好。縠皺波紋迎客棹。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玉樓春·春景翻譯及注釋翻譯 信步東城感到春光越來越好,皺紗般的水波上船兒慢搖。條

    宋代

    春日偶成 程顥

    閱讀(157)

    春日偶成原文:云淡風輕近午天,傍花隨柳過前川。時人不識余心樂,將謂偷閑學少年。春日偶成翻譯及注釋韻譯云兒淡,風兒輕,時近春日中午,傍著花,隨著柳,我向河岸漫步。這愜意的春游呀,人們并不了解,將會說我忙里偷閑,強學少年童。散譯淡淡的云在天上飄

    宋代

    蝶戀花·春暮 李冠

    閱讀(156)

    蝶戀花·春暮原文:遙夜亭皋閑信步。才過清明,漸覺傷春暮。數點雨聲風約住。朦朧淡月云來去。桃杏依稀香暗渡。誰在秋千,笑里輕輕語。一寸相思千萬緒。人間沒個安排處。蝶戀花·春暮翻譯及注釋翻譯夜間在亭臺上踱著步子,不知道為何清明剛過,便

    宋代

    臨安春雨初霽 陸游

    閱讀(146)

    臨安春雨初霽原文: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矮紙斜行閑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臨安春雨初霽翻譯及注釋翻譯近年來做官的興味淡淡的像一層薄紗,誰又讓我乘馬來到京都作客

    宋代

    浪淘沙·把酒祝東風 歐陽修

    閱讀(205)

    浪淘沙·把酒祝東風原文:把酒祝東風,且共從容。垂楊紫陌洛城東。總是當時攜手處,游遍芳叢。聚散苦匆匆,此恨無窮。今年花勝去年紅。可惜明年花更好,知與誰同?浪淘沙·把酒祝東風翻譯及注釋翻譯端起酒杯向東方祈禱,請你再留些時日不要一去匆匆。

    宋代

    點絳唇·蹴罷秋千 李清照

    閱讀(174)

    點絳唇·蹴罷秋千原文:蹴罷秋千,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見客入來,襪刬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點絳唇·蹴罷秋千翻譯及注釋翻譯蕩罷秋千起身,懶得揉搓細嫩的手。在她身旁,瘦瘦的花枝上掛著晶瑩的露珠,她身上的涔涔香

    宋代

    鶴沖天·黃金榜上 柳永

    閱讀(160)

    鶴沖天·黃金榜上原文:黃金榜上,偶失龍頭望。明代暫遺賢,如何向。未遂風云便,爭不恣狂蕩。何須論得喪?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煙花巷陌,依約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尋訪。且恁偎紅倚翠,風流事,平生暢。青春都一餉。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鶴沖天·

    宋代

    和端午 張耒

    閱讀(140)

    和端午原文: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和端午翻譯及注釋翻譯龍舟競賽為的是深切悲念屈原的千古奇冤,忠烈之魂一去千載哪里還能回還啊?國破身死現在還能有什么呢?唉!只留下千古絕唱之離騷在人世間了! 注釋

    宋代

    端午即事 文天祥

    閱讀(201)

    端午即事原文:五月五日午,贈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見,新知萬里外。丹心照夙昔,鬢發日已改。 我欲從靈均,三湘隔遼海。端午即事翻譯及注釋翻譯五月五日是端午節,你贈與我了一枝艾草。死者卻看不見,新結交的知己卻在萬里之外。往日能夠為國盡忠的人

    宋代

    蘇幕遮·燎沉香 周邦彥

    閱讀(176)

    蘇幕遮·燎沉香原文:燎沉香,消溽暑。鳥雀呼晴,侵曉窺檐語。葉上初陽干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故鄉遙,何日去。家住吳門,久作長安旅。五月漁郎相憶否。小楫輕舟,夢入芙蓉浦。蘇幕遮·燎沉香翻譯及注釋翻譯細焚沉香,來消除夏天悶熱潮濕的暑氣

    宋代

    一剪梅·舟過吳江 蔣捷

    閱讀(175)

    一剪梅·舟過吳江原文:一片春愁待酒澆。江上舟搖,樓上簾招。秋娘渡與泰娘橋,風又飄飄,雨又蕭蕭。(渡 一作:度。橋 一作:嬌)何日歸家洗客袍?銀字笙調,心字香燒。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一剪梅·舟過吳江翻譯及注釋翻譯船在吳江上飄搖,

    宋代

    梅花絕句·其一 陸游

    閱讀(190)

    梅花絕句·其一原文:聞道梅花坼曉風,雪堆遍滿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梅花絕句·其一翻譯及注釋翻譯聽說山上的梅花已經迎著晨風綻開,四周大山的山坡上一樹樹梅花似雪潔白。有什么辦法可以把我的身子也化為幾千幾億個?讓每一

    宋代

    鷓鴣天·彩袖殷勤捧玉鐘 晏幾道

    閱讀(159)

    鷓鴣天·彩袖殷勤捧玉鐘原文:彩袖殷勤捧玉鐘,當年拚卻醉顏紅。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從別后,憶相逢,幾回魂夢與君同。今宵剩把銀釭照,猶恐相逢是夢中。鷓鴣天·彩袖殷勤捧玉鐘翻譯及注釋翻譯當年首次相逢你酥手捧杯殷勤勸酒頻舉玉盅

    宋代

    閑居初夏午睡起·其一 楊萬里

    閱讀(159)

    閑居初夏午睡起·其一原文:梅子留酸軟齒牙,芭蕉分綠與窗紗。日長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閑居初夏午睡起·其一翻譯及注釋翻譯梅子味道很酸,吃過之后,余酸還殘留在牙齒之間;芭蕉初長,而綠陰映襯到紗窗上。春去夏來,日長人倦,午睡后起來,情緒無

    宋代

    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李清照

    閱讀(172)

    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原文: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翻譯及注釋翻譯昨天夜里雨點雖然稀疏,但是風卻勁吹不停,我酣睡一夜,然而醒來之后依然覺得還有一點酒意沒有消盡。

    宋代

    滿江紅·寫懷 岳飛

    閱讀(173)

    滿江紅·寫懷原文: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欄 通:闌)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

    五代

    謝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 李煜

    閱讀(212)

    謝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原文:冉冉秋光留不住,滿階紅葉暮。又是過重陽,臺榭登臨處,茱萸香墜。紫菊氣,飄庭戶,晚煙籠細雨。雍雍新雁咽寒聲,愁恨年年長相似。謝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注釋①這首詞據《歷代詩余》注:“單調,五十一字,止李煜一首,不分前后

    五代

    烏夜啼·昨夜風兼雨 李煜

    閱讀(204)

    烏夜啼·昨夜風兼雨原文:昨夜風兼雨,簾幃颯颯秋聲。燭殘漏斷頻欹枕,起坐不能平。 世事漫隨流水,算來一夢浮生。醉鄉路穩宜頻到,此外不堪行。(一夢 一作:夢里)烏夜啼·昨夜風兼雨翻譯及注釋翻譯昨天的夜晚,風雨交加, 遮窗的帳子被秋風吹出颯颯的

    詩詞

    描寫岳飛和秦檜的詩句

    閱讀(472)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描寫岳飛和秦檜的詩句,內容包括我要寫岳飛和秦儈的一句詩詞,求一句形容秦檜和岳飛的話,關于“秦檜”的古詩詞。這是秦檜跪像背后岳飛墓闕上的楹云:“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 忠骨指岳飛的尸骨 佞臣指奸臣秦檜、張

    詩詞

    唐宋詞小重山大全

    閱讀(273)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唐宋詞小重山大全,內容包括宋詞:小重山的譯文,小重山格律,宋詞《小重山》的意思。小重山岳飛昨夜寒蛩不住鳴。驚回千里夢,已三更。起來獨自繞階行。人悄悄,簾外月朧明。白首為功名。舊山松竹老,阻歸程。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

    詩詞

    關于精忠報國的詩句岳飛

    閱讀(314)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關于精忠報國的詩句岳飛,內容包括岳飛精忠報國的故事用一兩句話表明,形容岳飛精忠報國,不顧自身安危的詩句,急需一些描寫人物氣節的句子類似于下面這一類的句子越多越好岳飛精。岳飛十五六歲時,北方的金人南侵,宋朝當權者腐

    詩詞

    描寫愛國的詩句岳飛

    閱讀(224)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描寫愛國的詩句岳飛,內容包括岳飛的愛國詩,岳飛愛國的詩句他怒發沖冠,仰天長嘯,描寫詩人愛國的詩句。滿江紅·登黃鶴樓有感南宋·岳飛半江瑟瑟半江紅。遙望中原,荒煙外,許多城郭。想當年,花遮柳護,鳳樓龍閣。萬歲山前珠翠繞,蓬

  • <td id="mii4i"></td>
  • <noscript id="mii4i"><kbd id="mii4i"></kbd></noscript>
  • <tt id="mii4i"></tt>
  • 久久夜色撩人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