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mii4i"></td>
  • <noscript id="mii4i"><kbd id="mii4i"></kbd></noscript>
  • <tt id="mii4i"></tt>
  • 清平樂·村居 辛棄疾

    清平樂·村居原文: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
    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亡 通:無)

    清平樂·村居翻譯及注釋

    翻譯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邊長滿了碧綠的小草。
    含有醉意的吳地方言,聽起來溫柔又美好,那滿頭白發的老人是誰家的呀?
    大兒子在溪東邊的豆田鋤草,二兒子正忙于編織雞籠。
    最令人喜愛的是小兒子,他正橫臥在溪頭草叢,剝著剛摘下的蓮蓬。

    注釋
    ⑴清平樂(yuè):詞牌名。村居:題目
    ⑵茅檐:茅屋的屋檐。
    ⑶吳音:吳地的方言。作者當時住在信州(今上饒),這一帶的方言為吳音。相媚好:指相互逗趣,取樂。
    ⑷翁媼(ǎo):老翁、老婦。
    ⑸鋤豆:鋤掉豆田里的草。
    ⑹織:編織,指編織雞籠。
    ⑺亡(wú)賴:這里指小孩頑皮、淘氣。亡,通“無”。
    ⑻臥:趴。

    清平樂·村居鑒賞

    在這首詞中作者通過對農村景象的描繪,反映出他的主觀感情,并非只在純客觀地作素描。

    作者這首詞是從農村的一個非勞動環境中看到一些非勞動成員的生活剪影,反映出春日農村有生機、有情趣的一面。上片第一、二兩句是作者望中所見,鏡頭稍遠。“茅檐低小”,鄧《箋》引杜甫《絕句漫興》:“熟知茅齋絕低小,江上燕子故來頻。”此正寫南宋當時農村生活條件并不很好。如果不走近這低小的茅檐下,是看不到這戶人家的活動,也聽不到人們講話的聲音的。第二句點明茅屋距小溪不遠,而溪上草已返青,實暗用謝靈運《登池上樓》“池塘生春草”語意,說明春到農村,生機無限,又是農忙季節了。作者略含醉意,迤邐行來,及至走近村舍茅檐,卻聽到一陣用吳音對話的聲音,使自己感到親切悅耳(即所謂“相媚好”),這才發現這一家的成年人都已下田勞動,只有一對老夫婦留在家里,娓娓地敘家常。所以用了一個反問句:“這是誰家的老人呢?”然后轉入對這一家的其他少年人的描繪。這樣講,主客觀層次較為分明,比把“醉”的主語指翁媼似更合情理。

    下片寫大兒鋤豆,中兒編織雞籠,都是寫非正式勞動成員在搞一些副業性質的勞動。這說明農村中絕大多數并非坐以待食、不勞而獲的閑人,即使是未成丁的孩子也要干點力所能及的活兒,則成年人的辛苦勤奮可想而知。“臥”字確實使用最妙, 它把小兒躺在溪邊剝蓮蓬吃的天真、活潑、頑皮的勁兒,和盤托出,躍然紙上, 從而使人物形象鮮明,意境耐人尋味。表現出只有老人和尚無勞動力的年齡最小的孩子,才悠然自得其樂。這實際上是從《莊子·馬蹄篇》“含哺而熙(嬉),鼓腹而游”的描寫化出,卻比《莊子》寫得更為生動,更為含蓄,也更形象化。特別是作者用了側筆反襯手法,反映農村生活中一個恬靜閑適的側面,卻給讀者留下了大幅度的想象補充余地。這與作者的一首《鷓鴣天》的結尾,所謂“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正是同一機杼,從藝術效果看,也正有異曲同工之妙。

    詩人描繪了一家五口在鄉村的生活情態,表現了生活之美和人情之美,體現了作者對田園安寧、平靜生活的羨慕與向往。

    清平樂·村居創作背景

      此詞作于辛棄疾閑居帶湖期間。由于辛棄疾始終堅持愛國抗金的政治主張,從二十一歲南歸以后,他一直遭受當權投降派的排斥和打擊。從四十三歲起,他長期未得任用,以致在信州(今江西上饒)閑居達二十年之久。理想的破滅,使他在隱居中更加關注農村生活,寫下了大量的閑適詞和田園詞。這首《清平樂·村居》就是其中之一。

    清平樂·村居賞析

    辛棄疾詞中有不少作品是描寫農村生活的佳作,其中,有風景畫,也有農村的風俗畫。這首《清平樂·村居》就是一幅栩栩如生、有聲有色的農村風俗畫。

    劉熙載說 ,“詞要清新”,“澹語要有味”(《藝概·詞曲概》)。作者的此作正具有“澹語清新”、詩情畫意的特點。它表現在描寫手法、結構和構思三個方面。

    在描寫手法上,這首詞,沒有一句使用濃筆艷墨,只是用純粹的白描手法,描繪了農村一個五口之家的環境和生活畫面。作者能夠把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態,描寫得維妙維肖,活靈活現,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如若不是大手筆,是難能達到此等藝術意境的。

    上闋頭兩句,寫這個五口之家,有一所矮小的茅草房屋、緊靠著房屋有一條流水淙淙、清澈照人的小溪。溪邊長滿了碧綠的青草。在這里,作者只用了淡淡的兩筆,就把由茅屋、小溪、青草組成的清新秀麗的環境勾畫出來了。不難看出,這兩句在全首詞中,還兼有點明環境和地點的使命。

    三四兩句,描寫了一對滿頭白發的翁媼,親熱地坐在一起 ,一邊喝酒,一邊聊天的優閑自得的畫面,這幾句盡管寫得很平淡,但是,它卻把一對白發翁媼,乘著酒意,彼此“媚好 ”,親密無間,那種和協、溫暖、愜意的老年夫妻的幸福生活,形象地再現出來了。

    這就是無奇之中的奇妙之筆。當然,這里并不僅僅是限于這對翁媼的生活,它概括了農村普遍的老年夫妻生活樂趣,是有一定的典型意義。“吳音”,指吳地的地方話。作者寫這首詞時,是在江西上饒,此地,春秋時代屬于吳國。“媼”,是對老年婦女的代稱。

    下闋四句,采用白描手法,直書其事,和盤托出三個兒子的不同形象。大兒子是家中的主要勞力,擔負著溪東豆地里鋤草的重擔。二兒子年紀尚小,只能做占鋪助勞動,所以在家里編織雞籠。三兒子不懂世事,只知任意地調皮玩耍,看他躺臥在溪邊剝蓮蓬吃的神態,即可知曉。這幾句雖然極為通俗易懂,但卻刻畫出鮮明的人物形象,描繪出耐人尋味的意境。尤其是小兒無拘無束地剝蓮蓬吃的那種天真活潑的神情狀貌,饒有情趣,栩栩如生,可謂是神來之筆,古今一絕!“無賴”,謂頑皮,是愛稱,并無貶意 。“臥”字的用得極妙它把小兒天真、活潑、頑皮的勁兒,和盤托出,躍然紙上。所謂一字千金,即是說使用一字,恰到好處,比坐、躺、趴等用的更妙,就更能給全句或全詞增輝。這里的“臥”字正是如此。

    在藝術結構上,全詞緊緊圍繞著小溪,布置畫面,展開人物的活動。從詞的意境來看,茅檐是靠近小溪的。另外 ,“溪上青青草”、“大兒鋤豆溪東”、“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四句,連用了三個“溪”字,使得畫面的布局緊湊。所以,“溪”字的使用,在全詞結構上起著關鍵作用。

    在寫景方面,茅檐、小溪、青草,這本來是農村中司空見慣的東西,然而作者把它們組合在一個畫面里,卻顯得格外清新優美。在寫人方面,翁媼飲酒聊天,大兒鋤草,中兒編雞籠,小兒臥剝蓮蓬。通過這樣簡單的情節安排,就把一片生機勃勃和平寧靜、樸素安適的農村生活,真實地反映出來了。給人一種詩情畫意 ,清新悅目的感覺,這樣的構思巧妙、新穎,色彩協和、鮮明,給人留下了難忘的印象。

    從作者對農村清新秀麗 、樸素雅靜的環境描寫,對翁媼及其三子形象的刻畫,表現出詞人喜愛農村和平寧靜的生活。

    這首詞 ,是作者晚年遭受議和派排斥和打擊,志不得伸,歸隱上饒地區閑居農村時寫的,詞作描寫農村和平寧靜、樸素安適的生活,并不能說是作者對現實的粉飾。從作者一生始終關心宋朝恢復大業來看,他向往這樣的農村生活 ,因而會更加激起他抗擊金兵、收復中原、統一祖國的愛國熱忱。就當時的情況來說,在遠離抗金前線的村莊,這種和平寧靜的生活,也是存在的,此作并非是作者主觀想象的產物,而是現實生活的反映。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清平樂·村居 辛棄疾

    宋代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蘇軾

    閱讀(130)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原文: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

    宋代

    示兒 陸游

    閱讀(141)

    示兒原文: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示兒翻譯及注釋翻譯我本來知道,當我死后,人間的一切就都和我無關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沒能親眼看到祖國的統一。因此,當大宋軍隊收復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來之時

    宋代

    傷仲永 王安石

    閱讀(149)

    傷仲永原文: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并自為其名。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傳一鄉秀才觀之。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

    宋代

    聲聲慢·尋尋覓覓 李清照

    閱讀(174)

    聲聲慢·尋尋覓覓原文: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

    宋代

    泊船瓜洲 王安石

    閱讀(150)

    泊船瓜洲原文: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泊船瓜洲翻譯及注釋翻譯京口和瓜洲不過一水之遙,鐘山也只隔著幾重青山。溫柔的春風又吹綠了大江南岸,可是,天上的明月呀,你什么時候才能夠照著我回家呢?注釋1.泊船:停

    宋代

    游山西村 陸游

    閱讀(167)

    游山西村原文: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游山西村翻譯及注釋翻譯不要笑農家臘月里釀的酒濁而又渾,在豐收嶼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豐繁。山

    宋代

    卜算子·詠梅 陸游

    閱讀(174)

    卜算子·詠梅原文: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卜算子·詠梅翻譯及注釋翻譯驛站之外的斷橋邊,梅花孤單寂寞地綻開了花,無人過問。暮色降臨,梅花無依無靠,已經夠愁苦

    宋代

    雪梅·其一 盧梅坡

    閱讀(203)

    雪梅·其一原文: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擱筆費評章。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雪梅·其一翻譯及注釋翻譯梅花和雪花都認為各自占盡了春色,誰也不肯服輸。難壞了詩人,難寫評判文章。說句公道話,梅花須遜讓雪花三分晶瑩潔白,雪花卻輸給梅花一

    宋代

    記承天寺夜游/記承天夜游 蘇軾

    閱讀(151)

    記承天寺夜游/記承天夜游原文: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記承天寺夜

    宋代

    夏日絕句 李清照

    閱讀(301)

    夏日絕句原文: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夏日絕句翻譯及注釋翻譯生時應當做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到今天人們還在懷念項羽,因為他不肯茍且偷生,退回江東。注釋1.人杰:人中的豪杰。漢高祖曾稱贊開國功臣張良、蕭何

    宋代

    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 李清照

    閱讀(134)

    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原文: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翻譯及注釋翻譯荷已殘,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

    宋代

    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 李清照

    閱讀(165)

    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原文: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櫥 通:廚)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人比 一作:人似;銷 一作:消)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翻譯及注釋翻譯薄霧彌

    宋代

    飲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蘇軾

    閱讀(177)

    飲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原文: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蒙 通:濛)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淡妝濃抹 一作:濃妝淡抹)飲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翻譯及注釋翻譯在燦爛的陽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艷麗,看起來很美;雨天時,在

    宋代

    清明 王禹偁

    閱讀(196)

    清明原文: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清明翻譯及注釋翻譯我是在無花可觀賞,無酒可飲的情況下過這個清明節的,這樣寂寞清苦的生活,就像荒山野廟的和尚,一切對于我來說都顯得很蕭條寂寞。昨天從鄰家討來新燃

    宋代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辛棄疾

    閱讀(179)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原文: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溪橋 一作:溪頭)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翻譯及注釋翻譯天邊的明月升上了樹梢,驚飛了棲息在枝頭

    宋代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辛棄疾

    閱讀(177)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原文: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可憐白發生!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翻譯及注釋翻譯醉夢里挑亮

    宋代

    青玉案·元夕 辛棄疾

    閱讀(181)

    青玉案·元夕原文: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青玉案·元夕翻譯及注釋翻譯像東風吹散千樹繁花一樣,

    明清

    村居 高鼎

    閱讀(187)

    村居原文: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村居翻譯及注釋翻譯農歷二月,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經漸漸發芽生長,黃鶯飛來飛去。楊柳披著長長的綠枝條,隨風擺動,好像在輕輕地撫摸著堤岸。在水澤和草木間蒸發的水汽,如同

    明清

    清平樂·欺煙困雨 楊基

    閱讀(145)

    清平樂·欺煙困雨,原文:欺煙困雨,拂拂愁千縷。曾把腰枝羞舞女,贏得輕盈如許。猶寒未暖時光,將昏漸曉池塘。記取春來楊柳,風流全在輕黃。

    五代

    清平樂·別來春半 李煜

    閱讀(234)

    清平樂·別來春半原文:別來春半,觸目柔腸斷。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柔腸斷 一作:愁腸斷)雁來音信無憑,路遙歸夢難成。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清平樂·別來春半翻譯及注釋翻譯離別以來,春天已經過去一半,映入目中的景色掠起柔腸寸

    五代

    清平樂·雨晴煙晚 馮延巳

    閱讀(268)

    清平樂·雨晴煙晚原文:雨晴煙晚。綠水新池滿。雙燕飛來垂柳院,小閣畫簾高卷。黃昏獨倚朱闌。西南新月眉彎。砌下落花風起,羅衣特地春寒。 清平樂·雨晴煙晚翻譯及注釋翻譯雨后初晴,傍晚淡煙彌漫,碧綠的春水漲滿新池。雙燕飛回柳樹低垂的庭院,

    詩詞

    南宋詞人辛棄疾在西江月遣興中

    閱讀(218)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南宋詞人辛棄疾在西江月遣興中,內容包括辛棄疾西江月遣興,南宋著名詞人辛棄疾在《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用,來描,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在《西江月》中寫到“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西江月 遣 興 辛棄疾 醉里且貪歡笑, 要愁那

  • <td id="mii4i"></td>
  • <noscript id="mii4i"><kbd id="mii4i"></kbd></noscript>
  • <tt id="mii4i"></tt>
  • 久久夜色撩人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