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mii4i"></td>
  • <noscript id="mii4i"><kbd id="mii4i"></kbd></noscript>
  • <tt id="mii4i"></tt>
  • 孫權勸學 司馬光 撰

    孫權勸學原文:

    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孫權勸學翻譯及注釋

    翻譯
      當初,孫權對呂蒙說:“你現在當權管事,不可以不學習!”呂蒙用軍中事務繁多來推托。孫權說:“我難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經典,成為博士(專掌經學傳授的學官)嗎?我只是讓你粗略地閱讀,了解歷史罷了。你說軍務繁多,誰比得上我(事務多)呢?我經常讀書,自己覺得獲益很多。”呂蒙于是開始學習。當魯肅到尋陽的時候,魯肅和呂蒙一起談論議事,魯肅十分吃驚地說:“你現在的軍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謀略,不再是原來的那個吳縣的(沒有學識的)阿蒙了!”呂蒙說:“志士(君子)分別幾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長兄你認清事物怎么這么晚呢?”于是魯肅拜見呂蒙的母親,和呂蒙結為朋友后分別了。

    注釋
    1、初:當初,起初,這里是追述往事的習慣用詞。
    2、權:指孫權,字仲謀,吳郡富春(浙江富陽)人,黃龍元年(公元222年)稱王于武昌(今湖北鄂城),國號吳,不久遷都建業,(今江蘇南京)。229年稱帝。
    3、謂……曰:謂,告訴;連用表示“對……說”。
    4、呂蒙:字子明,三國時吳國名將,汝南富陂(今安徽省阜南縣東南)人。
    5、卿:古代君對臣或朋友之間的愛稱。
    6、今:當今。
    7、當涂:當道,當權。
    8、掌事:掌管政事。
    9、辭:推托。
    10、以:介詞,用。
    11、務:事務。
    12、孤:古時王侯的自稱。
    13、豈:難道。
    14、治經:研究儒家經典。治,研究。“經”指《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等書。
    15、博士:當時專掌經學傳授的學官。
    16、邪(yé):通“耶”,語氣詞,表示反問或疑問的語氣。
    17、但:只,僅。
    18、當:應當。
    19、涉獵:粗略地閱讀。
    20、見往事:了解歷史。見,了解;往事,指歷史。
    21、耳:語氣詞,表示限制語氣,罷了。
    22、多務:事務多,雜事多。務,事務。
    23、孰若:與……相比如何;誰像(我)。孰:誰,哪個;若:比得上。
    24、益:好處。
    25、乃:于是,就。
    26、始:開始。
    27、就學:指從事學習。就,單獨翻譯為 從事。
    28、及:到了……的時候。
    29、過:到。
    30、尋陽: 縣名,在湖北黃梅西南。
    31、論議:討論議事。
    32、大:非常,十分。
    33、驚:驚奇。
    34、者:用在時間詞后面,不譯。
    35、才略:軍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謀略。
    36、非復:不再是。復:再,又。
    37、吳下阿蒙:指在吳下時的沒有才學的呂蒙。吳下,指吳縣,如今江蘇蘇州。阿蒙,指呂蒙,名字前加"阿",有親昵的意味。現指才識尚淺的人。
    38、士別三日:與讀書的人分別幾天。三:幾天,這里指“幾”。士,讀書人。
    39、即:就。
    40、更(gēng):重新。
    41、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刮目:擦擦眼。待:看待。
    42、大兄:長兄,這里是對同輩年長者的尊稱。
    43、何:為什么。
    44、見事:認清事物。見,認清,識別。
    45、乎:啊。表感嘆或反問語氣。
    46、遂:于是,就。
    47、拜:拜見。
    48、別:離開。

    孫權勸學文言知識

    通假字
    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邪:通“耶”,語氣詞。表反問語氣。
    卿今當涂掌事。
    當涂:“涂”通“途”,道路,仕途。亦作當權。

    詞類活用
    1.蒙辭以軍中多務 辭:狀語后置,名詞作動詞。
    2.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之:主謂取獨。

    一詞多義
    以:
    蒙辭以軍中多務。(介詞,用)
    自以為大有所益。(認為)
    當:
    但當涉獵。(應當)
    當涂掌事。(掌管)
    見:
    見往事耳。(了解)
    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認清)

    古今異義
    (蒙辭以軍中多務)辭:
    古義:推辭。
    今義:告別,不接受,解雇。
    (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孤:
    古義:古時候王侯的自稱,我。
    今義:獨自,孤獨。
    (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治:
    古義:研究。
    今義:治理。
    (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博士:
    古義:當時專掌經學傳授的學官。
    今義:學位的最高一級
    (及魯肅過尋陽)及:
    古義:到了······的時候
    今義:以及。
    (及魯肅過尋陽)過:
    古義:到。
    今義:經過。
    (即更刮目相待)更:
    古義:重新。
    今義:更加。
    (但當涉獵)但:
    古義:只。
    今義:轉折連接詞,但是。
    (但當涉獵)涉獵:
    古義:粗略的閱讀
    今義:捕捉獵物
    (見往事耳)往事:
    古義:歷史。
    今義:過去的事。
    (自以為大有所益)大:
    古義:很。
    今義:指面積、體積、容量、數量、強度、力量超過一般或超過所比較的對象。
    (蒙乃始就學)就:
    古義:從事。
    今義:就。
    (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見:
    古義:認清。
    今義:看見。

    特殊句式
    倒裝句
    蒙辭以軍中多務。
    即:蒙以軍中多務辭。(介詞結構后置)
    反問句:
    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嗎)!
    卿言多務,孰若孤?

    文章結構
    1. 孫權勸學
    2. 呂蒙始學
    3. 魯肅贊學:"非復吳下阿蒙,拜蒙母,結友而別"

    孫權勸學道理啟示

    (1)我們不要以一成不變的態度看待他人,要以開放的眼光看待事物。
    (2)不能因為事情繁忙就放棄學習,堅持讀書是有益的。
    (3)要善于聽取他人好的建議或意見并去做。
    (4)告訴我們一個人只要廣泛涉獵就會學有所成。
    (5)不但自己要學好,還要催動附近的人也要學習,讓社會也一起進步。
    (6)勸人要講究策略。
    (7)不要找借口不聽從別人。
    (8)只要發奮學習,就能積學修業,學有所成。
    (9)讀書給人以樂趣,給人以光彩,給人以才干。
    (10)一個人即使基礎差,但只要端正態度,刻苦努力,就能學到知識,并提高自己的認知水平和辦事能力。
    (11)求知可以改變人的天性。人的天性猶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學習好比修剪移栽。只要你愿意,你就會成活并成長。

    孫權勸學創作背景

    三國時期,孫權大將周瑜和劉備在赤壁之戰中大破曹操軍隊,不久周瑜病死了。魯肅代替周瑜成為孫權的謀佐,然而劉備很快取得了益州,形成魏、蜀、吳三方鼎峙的局面。為了加強國力,孫權勸呂蒙多學習。“孫權勸學”的故事就發生了。

    孫權勸學寫作特色

    本文注重以對話表現人物。對話言簡意豐,生動傳神,富于情趣。僅寥寥數語,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說話時的語氣、神態和心理。

    孫權勸學,先一語破的,向呂蒙指出“學”的必要性,即因其“當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學”;繼而現身說法,指出“學”的可能性。使呂蒙無可推辭、“乃始就學”。從孫權的話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勸,又可以感到他對呂蒙的親近、關心和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是情不自禁的贊嘆,可見魯肅十分驚奇的神態,以他眼中呂蒙變化之大竟然判若兩人,表現呂蒙因“學”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難以置信的驚人長進。需要指出的是,魯肅不僅地位高于呂蒙,而且很有學識,由他說出這番話,更可表明呂蒙的長進確實非同一般。“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是呂蒙對魯肅贊嘆的巧妙接應。“三日”形容時間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十分驚奇、難以置信的樣子。并且,他還很愛才。從呂蒙的答話中可見他頗為自得的神態,他以當之無愧的坦然態度,表明自己才略長進之快之大。孫權的話是認真相勸,魯肅、呂蒙的話則有調侃的意味,二者的情調是不同的。

    在本文中,寫魯肅、呂蒙對話,一唱一和,互相打趣,顯示了兩人的真實性情和融洽關系,表明在孫權勸說下呂蒙“就學”的結果,從側面表現了呂蒙的學有所成,筆墨十分生動,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處。

    孫權勸學賞析

    該文是根據先前的史書改寫的。因先前的史書已有較詳細的記載,而又無新的史料可以補充,所以文章是根據從略的原則對先前史書的有關記載進行改寫的。文章篇幅小,僅119字,雖極簡略但剪裁精當,不僅保留了原文的精華和故事的完整性,而且以更精練的文筆突出了人物的風采,是一篇成功的改寫之作。

    該文以對話為主,其他內容均簡說或不說。如對呂蒙的學習情況,僅以“蒙乃始就學”一句加以概括,至于他讀了哪些書,又如何用功則只字未提。后文中呂蒙二人的談話,只用一句“與蒙論議”來交代,兩人談論的是什么話題,呂蒙的哪些見解讓魯肅起敬的都略去不寫。詳略的安排極其精當。 除對話外的其他語言也非常簡省而意賅。情節發展上,孫權的刻意勸學終使呂蒙就學,他就學后的淵博學識又使魯肅驚嘆,呂蒙又緊承其嘆發出“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的自信之語,上下文銜接自然,前因后果,井然有序。

    該文寫的是呂蒙在孫權勸說下“乃始就學”。孫權勸學,先向呂蒙指出“學”的必要性,即因其“當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學”;繼而現身說法,指出“學”的可能性。使呂蒙無可推辭、“乃始就學”。從孫權的話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勸,又可以感到他對呂蒙的親近、關心和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是情不自禁的贊嘆,可見魯肅十分驚奇的神態,以他眼中呂蒙變化之大竟然判若兩人,表現呂蒙因“學”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難以置信的驚人長進。需要指出的是,魯肅不僅地位高于呂蒙,而且很有學識,由他說出這番話,更可表明呂蒙的長進確實非同一般。“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是呂蒙對魯肅贊嘆的巧妙接應。從呂蒙的答話中可見呂蒙頗為自得的神態,呂蒙以當之無愧的坦然態度,表明自己才略長進之快之大。孫權的話是認真相勸,魯肅、呂蒙的話則有調侃的意味,二者的情調是不同的。其才略很快就有驚人的長進而令魯肅嘆服并與之“結友”的故事,說明了人只要肯學習就會有長進,突出了學習重要性。

    讀書使呂蒙的言談大有智慧,所以魯肅的語氣重在驚嘆:“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呂蒙也僅說了一句話:“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話中既有對魯肅大驚小怪的不以為然,更有一種書中多閱歷,胸中有丘壑的自信,令人油然而生一種敬羨之情。呂蒙讀書的功效是通過魯肅的與呂蒙的對話從側面展現出來的,他的驚嘆襯托出了呂蒙今非昔比的事實。而話中的“吳下阿蒙”又將呂蒙的過去與現在進行了一個縱向的對比,得出了“變”的結論,而呂蒙之“變”的核心正是“才略”的猛增。

    呂蒙的謙虛好學, 魯肅的英雄惜英雄,三位一體,足顯作者的文筆功架之深厚。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孫權勸學 司馬光 撰

    宋代

    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 晏殊

    閱讀(180)

    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原文: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翻譯及注釋翻譯聽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還是去年的天氣舊日的亭臺,西落的夕陽何時再回來?那

    宋代

    岳陽樓記 范仲淹

    閱讀(154)

    岳陽樓記原文: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具 通:俱)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

    宋代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蘇軾

    閱讀(188)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原文: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腸斷 一作:斷腸)江城子·乙卯正月

    宋代

    江城子·密州出獵 蘇軾

    閱讀(214)

    江城子·密州出獵原文: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獵翻譯及注釋翻譯我姑且抒發一下少年的豪

    宋代

    小池 楊萬里

    閱讀(192)

    小池原文: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小池翻譯及注釋翻譯泉眼悄然無聲是因舍不得細細的水流,樹蔭倒映水面是喜愛晴天和風的輕柔。嬌嫩的小荷葉剛從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調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頭。

    宋代

    滿江紅·寫懷 岳飛

    閱讀(172)

    滿江紅·寫懷原文: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欄 通:闌)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

    宋代

    雨霖鈴·寒蟬凄切 柳永

    閱讀(125)

    雨霖鈴·寒蟬凄切原文: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

    宋代

    醉翁亭記 歐陽修

    閱讀(253)

    醉翁亭記原文: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

    宋代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辛棄疾

    閱讀(178)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原文: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溪橋 一作:溪頭)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翻譯及注釋翻譯天邊的明月升上了樹梢,驚飛了棲息在枝頭

    宋代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楊萬里

    閱讀(216)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原文: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翻譯及注釋翻譯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風光與其它季節確實不同。荷葉接天望不盡一片碧綠,陽光下荷花分外艷麗鮮紅。注釋①曉出:太

    宋代

    春日 朱熹

    閱讀(189)

    春日原文: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春日翻譯及注釋翻譯風和日麗游春在泗水之濱,無邊無際的風光煥然一新。誰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風吹得百花開放、萬紫千紅,到處都是春天的景致。注釋1、春日:春天。2

    宋代

    武陵春·春晚 李清照

    閱讀(172)

    武陵春·春晚原文: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武陵春·春晚翻譯二李瀟彤風停了,塵土里帶有花的香氣,花兒已凋落殆盡。日頭已經升的老高,我卻懶得來梳妝。

    宋代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李清照

    閱讀(193)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原文: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翻譯及注釋翻譯應是常常想起一次郊游,一玩就到日暮時分,沉醉在其中不想回家。一直玩到沒了興致才乘舟返回,卻迷途

    宋代

    念奴嬌·赤壁懷古 蘇軾

    閱讀(241)

    念奴嬌·赤壁懷古原文: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檣櫓 一作:強虜)故國神游,多情應笑

    兩漢

    陶侃惜谷 司馬光

    閱讀(305)

    陶侃惜谷原文:陶侃嘗出游,見人持一把未熟稻,侃問:“用此何為?”人云:“行道所見,聊取之耳。”侃大怒詰曰:“汝既不田,而戲賊人稻!”執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農植,家給人足。陶侃惜谷翻譯及注釋翻譯  陶侃曾經外出游玩,看到一個人拿著一把沒熟的稻穗

    先秦

    勸學 荀子

    閱讀(151)

    勸學原文:君子曰:學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pù),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

    詩詞

    關于立夏的詩句司馬光

    閱讀(198)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關于立夏的詩句司馬光,內容包括關于立夏的古詩,關于“立夏”詩句,6.立夏的詩句,關于立夏的詩句。1. 云收雨過波添,樓高水冷瓜甜,綠樹陰垂畫檐。白樸(元代) - 《天凈沙·夏》2. 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高駢(唐代) -

    詩詞

    司馬光在描寫夏日時寫的詩句

    閱讀(253)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司馬光在描寫夏日時寫的詩句,內容包括關于描寫夏天的詩句關于描寫夏天的古詩,描寫夏天的詩,寫關于夏天的兩首古詩。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宋】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 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 小

    詩詞

    孫權有關的詩句

    閱讀(151)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孫權有關的詩句,內容包括關于孫權的詩詞,有描寫孫權的詩句嗎,關于孫權的古詩。◆辛棄疾: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辛棄疾: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

    詩詞

    勸學古詩詞

    閱讀(307)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勸學古詩詞,內容包括古詩勸學詩句,快.,勸學的詩,古詩中勸學的詩句。古代“勸學詩”集錦: 立志 少小多才學,平生志氣高。別人懷寶劍,我有筆如刀。(《神童詩》)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

    詩詞

    勸學的古詩詞

    閱讀(242)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勸學的古詩詞,內容包括關于勸學的詩句20句以上別的不要,勸學的詩句,勸學古詩。1.如切如磋,如琢如磨------<&lt;詩經.衛風.淇奧>> 2.學非探其花,要自撥其根------唐.杜牧<&lt;留誨曹師等詩>

    詩詞

    與勸學有關的詩句

    閱讀(246)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與勸學有關的詩句,內容包括關于勸學的詩句,關于勸學的詩句20句以上別的不要,有關勵志、勸學的名言、詩句。古人寫過不少勸學詩,從詩歌欣賞的角度看,未必有多少藝術性,但在老百姓中流傳很廣,所有的讀書人,童年時都學過這樣的詩句

  • <td id="mii4i"></td>
  • <noscript id="mii4i"><kbd id="mii4i"></kbd></noscript>
  • <tt id="mii4i"></tt>
  • 久久夜色撩人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