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提供一些關于云南白族(最好是有關白族扎染)的歌謠,俗語
白族歌謠內容豐富、題材廣泛,在白族的文學發展史上,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它是時代和社會的一面鏡子,它不僅生動地反映了不同時代白族的思想意識,宗教信仰、生產生活、民族風情,而且形象地刻畫出白族的形象、心理和性格特征、審美情趣和理想追求等,它是白族人民智慧的結晶,堪稱白族的百科全書,對白族歷史、語言、民俗等的研究都具有極其寶貴的價值。它不僅是白族文學藝術精品和作家藝術家的乳汁,同時也為民族學、人類學、社會學、歷史學、考古學、美學等學科提供了珍貴的資料。
白族歌謠主要有創世古歌、祭祀歌、禮俗歌、勞動歌、情歌、一字歌、反意歌、詠物歌、寓意歌、生活歌、兒歌等。 白族歌謠可分為短調和長歌兩大類,都能演唱。
短調俗稱“白族調”,白語稱為“拜枯”,即“白曲”。長歌俗稱“本子曲”,按其音樂和表演形式來看,屬曲藝,但其唱本常是敘事和抒情相結合的長詩。
白族調(短調):白族調流行最廣,最常見的為每首八句。常在山間、湖畔、田邊、地頭及石寶山歌會、火把節等民族節日里演唱。
聽眾成百上千,一唱眾合,通霄達旦,場面壯觀。風格獨特的有反意歌、一字歌等。
反意歌描述的人及事物與實際相反,故意將正面的意思反說,造成獨具一格的藝術效果,如《竹葉沉重石頭輕》: 說你聽, 竹葉沉重石頭輕; 蚊子抬著鐵撬桿,房頭上飛奔。 花貓犁田溝壟直,水牛捉鼠穩準狠; 公雞馱貨學馬叫,馬兒報黎明。
一字歌的每一句里都用一個相同或音相諧的字,造成一種特殊效果。有些甚至連出現的位置都不變。
如《“愛”字曲》里,每句都以“愛”字起頭,大膽、熱烈地表露了男女之間的愛戀之情: 愛你喲, 愛你這話難出口, 愛你的話先不說,愛在我心首。 愛你姣姣桃花色,愛你甜甜多溫柔, 愛你這話講給你,愛到我白頭。
有些一字歌,還采用諧音字,使其顯得活潑、詼諧。如《新娘做客》中的“新”、“薪”、“心”相諧: 新娘做客心喜歡,嶄新衣裳身上穿; 新人初到親戚家,坐在薪垛邊。
不料薪垛垮下來,新娘壓在薪下邊; 新郎嚇得“彈三弦”,心跳了幾天。 敘事長歌(本子曲):敘事長歌多數有故事情節,但不復雜,而以抒情為主。
傳統作品有《鴻雁帶書》、《出門調》、《黃氏女對金剛經》、《放鷂曲》、《月里桂花》、《母雞抱鴨》、《青姑娘》等50多部。 《鴻雁帶書》流傳最廣,是一篇書信體抒情敘事長詩,分“問信”、“寄信”、“回信”三個部分。
基本情節是:一位白族婦女的丈夫出門做木匠,久無音信。她思念心切,給丈夫帶信,敘述了妻離子散的情景和她對丈夫的思念。
丈夫回信了,他在外并非“樂以忘憂”,而因“手長衣袖短”,無法回家鄉。反映木匠出門苦情的另一篇代表作是《出門調》,又稱《木匠史》。
全詩分為“被逼”、“離鄉”、“冤情”、“妻怨”、“夫淚”五個部分,共200多行。 《黃氏女對金剛經》共3000多行,是迄今搜集到的最長的一部。
長詩分兩個部分。前部分描述黃氏女因赴太子會念經,淋雨害病,倒床不起。
其夫趙聯方不聞不問,她只得讓12歲的小女兒玉英去找姨媽,請醫生開藥方。黃氏女想活下去,但狠心的閻王傳她到地獄去對經。
后一部分描述黃氏女哭別女兒動身到陰曹及她在陰曹的經歷,最后女轉男身。 《放鷂曲》和《月里桂花》都以愛情為題材。
《放鷂曲》是一部愛情悲劇。一個放鷂趕雀的小伙子在田間與割草的姑娘相遇,兩人對歌相識后定情。
男方無錢,一時無法成親,只得出門找錢,到遠方做木匠;女方的母親貪財,逼女兒與有錢人成親,姑娘積郁成疾,得病而死。美麗的姻緣就這樣被毀了。
小伙子回來后,只能到情人墳上探望,寄托哀思。《月里桂花》描寫了一對白族男女青年之間的初識、試探、相戀之情。
《谷雞子》和《母雞抱鴨》都是動物擬人化的詩。《谷雞子》寫的是小秧雞一年辛勤勞作,到頭來卻向偷竅勞動果實的老鼠、麻雀借糧,對不勞而獲者作了辛辣的諷刺。
《母雞抱鴨》生動地描述了母雞抱鴨一場空的情景,對忘恩負義者作了無情地揭露。 白族諺語有本專門的書 《白族諺語》 作者: 張東向 出版社: 云南民族出版社 類別: 歷史 上書時間: 2006-10-14 出版時間: 1992-05-01 印刷時間:1992-05-01 開本:32開 裝訂:平裝。
《我的青春最美麗》作文500字誰給一篇
哈哈哈,你看這兒!真好玩!”我一邊笑,一邊玩。“李興業,來!”我說。我們為什么這么高興,讓我把鏡頭拉到半個小時前,刷刷刷。
這節課是勞動課,太好了!這節課老師教我們學扎染(當然不可能真的拿布來扎染),我高興不已,看著電腦上一幅幅精美的扎染圖,心里特別驚訝,這衣服可真漂亮啊!我正看得起勁,可是我的目光像個淘氣的娃娃,跳到桌子旁一件物品上——毽子!可那不是我的呀,我左想右想,想到了李興業在下課時踢過這個毽子,我把毽子輕輕放到他的桌子上,他向毽子輕輕的瞟了一眼,然后把毽子又扔了過來,我見狀,心里一萬個不理解,為什么把毽子扔過來?他為什么一言不發?難道是我把毽子弄臟了,他讓我擦干凈嗎?。。我不以為然的又扔給他,他又給我,我有點生氣了,就又扔給他,他還是給了我,我氣急敗壞,用力一扔,眼看就要打住他的鼻子了!時間沒有停止!我好像從頭到尾澆了一盆冷水,把我氣急敗壞的大火澆滅了,他捂住鼻子,向我這里扔來,可是那毽子像一個精靈,與我檫肩而過,落到了黑板下,老師撿起毽子問:“這是誰扔的?”沒有人回答。
“我再問一遍!”我心里忐忑不安。
“我、、、、、、我扔的。”李興業小聲說道,那毽子仿佛成了這個教室最可怕的東西!
“你上課為什么扔毽子?”
“不是!因為他、、、、、、”
“你說不是你扔的?”老師不等他回答就說出口了。
“是他、、、、、、”他還想解釋。
“我讓你說是不是你扔的,不用解釋。”
全班四十九雙小眼睛加一雙大眼睛默默地注視著他。
“是。”這個字好像從牙縫中擠出來的。我的心情從反思到自責,后悔到慚愧,接著就是內疚。“永遠不要在發怒的時候處理任何事情!
下課了,我對他說:“真的很抱歉,真不該扔你。”他說:“沒事!”這兩個字就像冬天的陽光,讓我如釋重負,我們就和好如初了!
優美的段落加賞析 急!!!!!
時至今日,我的怒火以無處藏匿了。怒呀!下面那幾個人人簡直就是文盲一個,題目都看不懂,還回答個屁呀!簡直就是亂搞,趕任務,卑鄙!
我給你提供一個吧!我自己寫的
是的,愛能寬容一切。人性的弱點實在太多,當人面對這些負面思想時,一份能改變萬物的“愛”就足以將其摧毀。但要想獲得這份愛,又談何容易。因此,不要讓命運的枷鎖牽制夢飛的翅膀、不要讓生活的挫折成為放棄蛻變的措辭、不要讓人性的弱點凌駕在愛的上方、不要讓那些激人奮進的優秀詩篇成為白紙的裝潢、不要讓先哲們的思想成為淡去的檀香,更不要讓思想沉淪、讓放蕩肆虐、讓無知輕狂。
此段文字的中心無非是圍繞著“愛”來展開的,作者開頭就以命題的形式表達了心中的感悟“愛的偉大”雖說是命題,但就本段而言卻給人一種疑問和好奇,因為讀者看到后會想“愛”為何會寬容一切,雖本段未能給出答案,但情理卻在不言中啦!再來本段恰到好處的以排比句作為主要修辭手法,能更到位的抒發心中的情愫,再來,排比句的句的內容也十分發人深省,舉例也很獨到。記得加分呀!
冬天去哪里旅游比較好
1、海南,這個季節很暖和,比較適合有老人的家庭。
不過現在是旺季,人肯定很多,跟團的話,很多導游推薦的東西不要買,寺院不要隨便進,小心挨宰! 2、云南麗江,其實騰沖泡溫泉也很好,各種礦物溫泉,也比較清靜。一直想去,不過路途有點麻煩,在云南還得導好幾道車旅行社還沒有看到這條路線;云南麗江,在古鎮找個當地人家住幾天,體驗當地民俗風情,還可以向周邊去玩。
3、貴州,可能有點冷,因為那邊比較潮濕,但是自然風景民俗風情都是很不錯,帶老人可以游紅色勝地,待孩子可以看看山區疾苦。主要以坐汽車為主,暈車的要小心,不過現在主要的旅游區都修了等級高速路,好走多了。
求一篇小隨筆描寫風景的
【喜歡雨】
窗外,有雨,帶著絲絲的涼意。
這是六月的雨,不同于盛夏的兇猛,趕不上深秋的悲涼。卻能一絲一點的穿過整個身體,讓人在一瞬間感到徹底的涼意。
端一杯咖啡,靜立于窗前,看著絲絲點點的雨穿破天空,又在地面匆忙的集合。突然想起一句話:所有的兄弟姐妹都是天上的雨,起初誰也不認識誰,等落下來融在一起了,便成了兄弟姐妹,再也分不開了。此時,自己一個人站在窗前,看著這四月的雨,驀然想起了陪自己一路走來的伙伴們。這是第一次,一個人離開家,來到夢里的南方。也開始了所謂的故鄉情結,因為六月是一個讓人懷念的季節,尤其在六月的雨天。
聽,這六月的雨。點點滴滴、敲打著嬌艷的花瓣。纏纏綿綿,仿佛戀人在耳際的斯磨,不明顯卻真實存在。而這時的天也是一片肅靜,沒有艷麗的色彩,沒有過分的渲染,只是平靜的看著這世間的一切,仿佛是置身事外的冷漠少年。我喜歡這樣的雨,喜歡這樣的天,喜歡在這樣的天下靜靜的看這樣的雨。這樣的雨訴說著不一樣的心事。
凝結于雨之上的仿佛是永遠的憂傷。李易安寫雨:細雨伴黃昏,冷清凄迷,怎一個愁字了得?試問有誰能承受這種孤苦呢?張愛玲寫雨:憶昔繁華與耀眼,那其中夾著的幾分落寞與滄桑。最后,讓一切的留言、傳奇,化成“沉香屑”,轉身離去。假使過去的生活沒有太多的無奈,就不會有太多的無奈,就不會有這樣的感慨與抉擇了吧。《雨巷》中的愁怨姑娘,丁香般愁悵。這究竟是雨巷的狹窄陰沉還是本人的迷惘感傷?終究,雨的記憶如此深沉。
我是佩服雨的,它總能輕而易舉的侵入我們的眼中,潮濕我們的心,甚至醉了歲月。忘不掉過往,那些感動和苦難。在雨的淋浴中,不管多么膽怯,也要拼命去跑,并告訴自己還有力,還朝著那個方向。
六月的雨是冰涼的,是晶瑩剔透亮的。但不妨借著這六月的晶瑩,去冰涼浮躁的自己。
春天的贊歌
春天的贊歌 春風—— 吹來了一片綠岸 綠芽微微地裂著嘴 春風帶著春姑娘遍地瘋狂 她穿著絢麗的舞裙 在輕風中飄曳風采 春雨—— 帶來了一串淚珠 穿到土壤的心中 淚水纏纏綿綿地滾動 潤濕了大地的肌膚 揭開了春天的音符 春天,一個桃紅柳綠,春暖花開的季節。
停下你忙碌的腳步,沐浴一下春天的氣息……一種不尋常的氣息…… 靜聽……花朵已綻蕾舒萼,彼此你追我趕,春天一到就竟相開放,爭紅斗艷。清晨的太陽緩緩升起,陽光輕輕地灑在地上,就像一種不斷增強的光,使萬物光華煥發,興奮的百花也都似乎燃起了一種渴望,要用他們的色彩效果和天空的湛藍媲美,萬物都為這暖暖的陽光心醉神迷…… 大雁也起程回來了,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萬物爭妍,突然,內心涌起一種渴望———對美的渴望!恍然明白,古往今來,無數詩人留下過詠春,頌春,傷春,惜春的動人詩篇,就是因這詩情畫意的季節,才能表達出對春的憧憬。 在這個季節里,絲絲縷縷的小雨常常伴隨著柔柔的風兒營造著泥土的芬芳,一場洗禮之后天邊出現一道絢麗的彩虹。
一幅朝氣蓬勃的景象,濕漉漉的,好象內心也被這春雨洗滌過了,留下淡淡的香,無限的美…… 晚霞如同一片赤紅的落葉飄落大地,漸漸的地,一輪明月掛在天邊,黑空中,星星久久地閃爍著;樹林間,微風吹過,讓人有種初次聽到綠色的喧囂。這就是春天的氣息…… 夢境中,發現唯美的詩句也好,動聽的歌謠也好,都不能描繪出春的意境……在這不尋常的春天里,在這滿綴鮮花的春天里,伴著春的氣息,吟著春的詩句,唱著春的歌謠,盡情揮灑、演繹屬于自己的青春。
形容漓江山水夜景的詩句
小方巾5-8元,由石板砌成,一塊大扎染桌布約60-70元,中國的“地球村”“桂林山水甲天下。
陽朔西街是外國人在中國最密集的一條街,陽朔山水甲桂林” 陽朔是一座有2000多年歷史的漓江邊最美的城鎮。西街是全中國最大的外語角。
這種現象引起中國人的關注。不到1公里的陽朔西街,呈彎曲的S形,其涉外婚姻比例之高為全中國之最。
街上擺滿了各種旅游紀念品,每年來這里居住休閑游的外國人相當于這里常住人口的三倍、學者稱之為“中國旅游業中的陽朔現象”。為此,旅游界專家,游人如云,世界的關注。
其充滿了異國情調的夜景更是風情萬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