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煙雨的詩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 孟浩然《春曉》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 杜牧《清明》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 志南《絕句》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 劉禹錫《竹枝詞二首·其一》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 王維《山居秋暝》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 杜甫《春夜喜雨》 寄揚州韓綽判官 杜牧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憶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 風景舊曾諳。 日出江花紅勝火, 春來江水綠如藍。
能不憶江南? 雨巷 戴望舒 撐著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著 一個丁香一樣地 結著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樣的顏色, 丁香一樣的芬芳, 丁香一樣的憂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這寂寥的雨巷, 撐著油紙傘 像我一樣, 像我一樣地 默默彳亍著 冷漠、凄清,又惆悵。
她默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飄過 像夢一般地, 像夢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夢中飄過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飄過這個女郎; 她默默地遠了,遠了, 到了頹圮的籬墻, 走盡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顏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悵。 撐著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飄過 一個丁香一樣地 結著愁怨的姑娘。
江南 漢無名氏 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 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 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菩薩蠻 韋莊 人人盡說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畫船聽 雨眠。
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
江南曲 柳惲 汀洲采白蘋,日落江南春。 洞庭有歸客,瀟湘逢故人。
故人何不返,春華復應晚。 不道新知樂,只言行路遠。
南湖春早 白居易 風回云斷雨初晴,返照湖邊暖復明。 亂點碎紅山杏發,平鋪新綠水蘋生。
翅低白雁飛仍重,舌澀黃鸝語未成。 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減心情。
謁金門 陳克 愁脈脈。目斷江南江北。
煙樹重重芳信隔。小樓山幾尺。
細草孤云斜日。一向弄晴天色。
簾外落花飛不得。東風無氣力。
菩薩蠻 馮延巳 沉沉朱戶橫金鎖, 紗窗月影隨花過。 燭淚欲闌干, 落梅生晚寒。
寶釵橫翠鳳, 千里香屏夢。 云雨已荒涼, 江南春草長。
青玉案 李煜 梵宮百尺同云護, 漸白滿蒼苔路。 破臘梅花□早露。
銀濤無際,玉山萬里, 寒罩江南樹。 鴉啼影亂天將暮, 海月纖痕映煙霧。
修竹低垂孤鶴舞。 楊花風弄,鵝毛天剪, 總是詩人誤。
形容“山上細雨”的詩句有哪些?
1.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 志南和尚:《絕句》
【釋義】:陽春三月,杏花開放,綿綿細雨像故意要沾濕我的衣裳似的,下個不停。輕輕吹拂人面的,帶著楊柳清新氣息的暖風令人陶醉。
2.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杜牧:《江南春絕句》
【釋義】:南朝遺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無數的樓臺全籠罩在風煙云雨中。
3.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釋義】:夜深了,我躺在床上聽到那風雨的聲音, 就迷迷糊糊地夢見自己騎著披甲的戰馬跨過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場。
4.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 辛棄疾:《西江月》
【釋義】: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天空中輕云漂浮,閃爍的星星時隱時現,山前下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
5.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陸游 :《夜闌臥聽風吹雨》)
【釋義】: 夜將盡了,我躺在床上聽到那風雨的聲音,迷迷糊糊地夢見,自己騎著披著鐵甲的戰馬跨過冰封的河流。
6.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王維:《山居秋瞑》)
【釋義】:新雨過后山谷里空曠清新,深秋傍晚的天氣特別涼爽。
7.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曉》)
【釋義】:昨天夜里風聲雨聲一直不斷,那嬌美的春花不知被吹落了多少?
8.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王維:《山居秋瞑》)
【釋義】:新雨過后山谷里空曠清新,深秋傍晚的天氣特別涼爽。
9.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杜甫:《春夜喜雨》)
【釋義】:好雨知道下雨的節氣,正是在植物萌發生長的時侯,它隨著春風在夜里悄悄地落下,悄然無聲地滋潤著大地萬物.
10.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王維:《山中》)
【釋義】:蜿蜒的小路本來沒有落下雨滴,樹陰濃翠欲滴,沾濕了人的衣裳。
描寫綠草綠樹的詩 急
肅肅花絮晚,菲菲紅素輕。
日長雄鳥雀,春遠獨柴荊 前兩句形容花色紅,柳絮素。后兩句謂日色漸長.春色淡遠,唯聽鳥雀調嗽,無人來往,獨有柴門而已, 唐 杜甫《春運》 繁枝容易紛紛落,嫩蕊商量細細開 唐 杜甫《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 林花著雨燕支濕,水荇牽風翠帶長 燕支:胭脂。
荇:荇菜,一種水生草本植物。 唐 杜甫《曲江對雨》 侵陵雪色還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條 萱草:一種古人以為可以使人忘憂的草。
此句說萱草萌芽,侵陵雪色。漏泄:透露。
唐 杜甫《臘日》 江漢春風起,冰霜昨夜除 唐 杜《遠懷舍弟穎觀等》 春城而色動微寒 唐 杜甫《遣悶戲呈路十九曹長》:“江浦雷聲喧昨夜,春城而色動微寒。” 朝來新火起新煙,湖色春光凈客船 朝:早晨。
唐 杜甫《清明二首》 恰似春風相欺得,夜來吹折數枝花 唐 杜甫《絕句漫興九首》 東風好作陽和使,逢草逢花報發生 陽和:春天的和暖之氣。 唐 錢起《春郊》 燕子不歸春事晚,一汀煙雨杏花寒 汀:水岸平地。
唐 戴叔倫《蘇溪亭》 詩家清景在新春,綠柳才黃半未勻 半;多數。未勻:參差不齊。
唐 楊巨源《城東早春》 長江春水綠堪染,蓮葉出水大如錢 唐 張籍《春別曲》 有時三點兩點雨,到處十枝五枝花 此是清明時節的景色描寫。 唐 李山甫《寒食二首》 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兩句寫白雪等不及春天到來,已穿樹飛花裝點早春之景。 唐 韓愈《春雪》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天街:京城里的街道。草色遙看;春草始生,微微露出一點細芽,遠看一片新綠,近看卻似不見。
絕勝;遠遠勝過。 唐 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 芳菲:美盛的花草。
唐 韓愈《晚春》 洛陽東風幾時來,川波岸柳春全回 唐 韓愈《感春五首》 狂風落盡深紅色,綠葉成陰子滿枝 唐 杜牧《悵詩》:“自是尋春去校遲,不須惆悵怨芳時。狂風落盡深紅色,綠葉成陰子滿枝。”
萬樹江邊杏,新開一夜風。滿園深淺色,照在綠波中 一夜風:一夜春風。
唐 王涯《春游曲》 颯颯東風細雨來,芙蓉塘外有輕雷 颯颯:風聲。唐 李商隱《無題四首》 寒隨一夜去,春還五更來 唐 史青《應詔賦得除夜》 東風何時至,已綠湖上山 唐 丘為《題農父廬舍》 不覺春風換柳條 唐 韓滉《晦日呈諸判官》:“年年老向江城寺,不覺春風換柳條。”
春風賀喜無言語,排比花枝滿杏園 唐 趙嘏《喜張沨及第》。
杜牧《江南村》里的詩句
全文: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翻譯:
千里江南,到處鶯歌燕舞,桃紅柳綠,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在臨水的村莊,依山的城郭,到處都有迎風招展的酒旗。到處是香煙繚繞的寺廟,亭臺樓閣矗立在朦朧的煙雨之中。
《江南村》是唐代著名詩人杜牧所著的一首七言絕句,講述了唐代時期江南地區和平富饒的景象。
擴展資料:
這首《江南春》,千百年來素負盛譽。四句詩,既寫出了江南春景的豐富多彩,也寫出了它的廣闊、深邃和迷離。
首句“千里鶯啼綠映紅”。詩一開頭,詩人放開視野,由眼前春景而想象到整個江南大地。千里江南,到處鶯歌燕舞,桃紅柳綠,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
在寫作上,詩人首先運用了映襯的手法,把“紅花”與“綠葉”搭配,并用一個“映”字,從視角上突出了“江南春”萬紫千紅的景象。
同時,詩人也從聲音的角度,通過聽覺,表現出江南春天鶯歌燕舞的熱鬧場面。詩句中的“千里”下得很妙,也很分量,不但空間上擴大詩歌的審美境界,而且為后面的描寫奠定了基礎。
第二句“水村山郭酒旗風”。“山郭”山城。指修建在山麓的城池。“酒旗”指古代酒店外面掛的幌子。這一句的意思是說,在臨水的村莊,依山的城郭,到處都有迎風招展的酒旗。
這里,詩人運用了列錦的修辭手法,描寫了進入眼簾的物象——水村、山郭、酒旗。這幾個物象由大到小,不但表現出一定空間位置,突出了“村”和“郭”依山傍水的江南獨有的建筑特色。
特別是一個“風”字,不但增添了詩歌的動態感,而且更好地突出了“酒旗”,從而增添了詩歌的文化底蘊,人文氣息。
第三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南朝”指東晉以后隋代以前的宋、齊、梁、陳四個朝代,都建都于建康(今江蘇南京),史稱南朝。“四百八十寺”是形容佛寺很多。
因為那時,南朝佛教非常盛行,寺廟也建得很多。這句意思是說,南朝遺留下了四百八十多座古寺。
這里,詩人在“水村山郭酒旗風”上一轉,視線集中在“寺廟”上,想象空間拉大,思維回溯到“南朝”,這樣,給增強了詩歌歷史文化意蘊,而且提升了詩歌的審美境界。
同時,詩人用“寺”代指佛教,并用“四百八十”這個虛數來修飾,不但使詩歌富于形象感,也照應著首句中的“千里”,更為重要的是表現了南朝時代佛教盛行的狀況,并為后面結句中的抒情奠定基礎。
第四句“多少樓臺煙雨中”。“煙雨”即如煙般的蒙蒙細雨。這句的意思就是說無數的樓臺全籠罩在風煙云雨中。這里,詩人不用“寺”,而又改換成了“樓臺”,這不僅是為了避免用詞重復,更主要的是適應“煙雨”這樣的環境。
在這里,詩人通過虛實結合,有眼前而歷史,內心無比感慨——歷史總是不斷發展變化的,朝代的更替也是必然的。
這里,詩人以審美的眼光,欣賞著江南春的自然美景;詩人以深邃的思維,穿過時空,感悟歷史文化的審美意義。
哪句詩句描寫出山源翠綠,杜鵑啼鳴,細雨如煙
翁卷《鄉村四月》"綠遍山源白滿川,子規聲里雨如煙” 鄉村四月 宋·翁卷 綠遍山野白滿川, 子規聲里雨如煙。
鄉村四月閑人少, 才了蠶桑又插田。 鄉村四月 宋·翁卷 綠遍山野白滿川, 子規聲里雨如煙。
鄉村四月閑人少, 才了蠶桑又插田。 (1、2句)山坡田野間草木茂盛,稻田里的水色與天光相輝映。
天空中煙雨蒙蒙,杜鵑聲聲啼叫,大地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3、4句)四月到了,沒有人閑著,剛剛結束了蠶桑的事又要插田了。
整首詩突出了鄉村四月的勞動緊張、繁忙。整首詩就像一幅色彩鮮明的圖畫,不僅表現了詩人對鄉村風光的熱愛與贊美,也表現出對勞動人民、勞動生活的贊美之情。
這首詩以白描手法寫江南農村春的景象,前兩句著重寫景:綠原、白川、子規、煙雨,寥寥幾筆就把水鄉初夏時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來。后兩句寫人,畫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農民形象,從而襯托出“鄉村四月”勞動的緊張、繁忙。
前呼后應,交織成一幅色彩鮮明的圖畫。 四月的江南,山坡是綠的,原野是綠的,綠的樹,綠的草,綠的禾苗,展現在詩人眼前的,是一個綠色主宰的世界。
在綠色的原野上河渠縱橫交錯,一道道洋溢著,流淌著,白茫茫的;那一片片放滿水的稻田,也是白茫茫的。舉目望去,綠油油的禾田,白茫茫的水,全都籠罩在淡淡的煙霧之中。
那是霧嗎?煙嗎?不,那是如煙似霧的蒙蒙細雨,不時有幾聲布谷鳥的呼喚從遠遠近近的樹上、空中傳來。詩的前兩句描寫初夏時節江南大地的景色,眼界是廣闊的,筆觸是細膩的;色調是鮮明的,意境是朦朧的;靜動結合,有色有聲。
“子規聲里雨如煙”,如煙似霧的細雨好像是被子規的鳴叫喚來的,尤其富有境界感。 “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后兩句歌詠江南初夏的繁忙農事。采桑養蠶和插稻秧,是關系著衣和食的兩大農事,現在正是忙季,家家戶戶都在忙碌不停。
對詩的末句不可看得過實,以為家家都是首先做好采桑喂蠶,有人運苗,有人插秧;有人是先蠶桑后插田,有人是先插田后蠶桑,有人則只忙于其中的一項,少不得有人還要做其他活計。“才了蠶桑又插田”,不過是化繁為簡,勾畫鄉村四月農家的忙碌氣氛。
至于不正面直說人們太忙,卻說閑人很少,那是故意說得委婉一些,舒緩一些,為的是在人們一片繁忙緊張之中保持一種從容恬靜的氣度,而這從容恬靜與前兩名景物描寫的水彩畫式的朦朧色調是和諧統一的畫面。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關于綠樹煙雨的詩句,關于煙雨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