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運用比興手法的古詩
1、瀉水置平地,各自東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嘆復坐愁?《擬行路難·其四》南北朝:鮑照 瀉水置平地,各自東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嘆復坐愁?酌酒以自寬,舉杯斷絕歌路難。
心非木石豈無感?吞聲躑躅不敢言。釋義:往平地上倒水,水會各自向不同方向流散。
人生是既定的,怎么能走路嘆息坐臥惆悵。喝酒來寬慰自己,因舉杯飲酒而中斷歌唱《行路難》。
人心又不是草木怎么會沒有感情?欲說還休欲行又止不再多說什么。2、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
《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云》唐代:李白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
(覽 通:攬;明月 一作:日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銷愁 一作 消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釋義:棄我而去的昨日,早已不可挽留。亂我心思的今日,令人煩憂多多。
萬里長風,送走行行秋雁。面對美景,正可酣飲高樓。
先生的文章正有建安風骨,又不時流露出小謝詩風的清秀。你我滿懷超宜興致,想上青天攬住明月。
抽刀切斷水流,水波奔流更暢;舉杯想要銷愁,愁思更加濃烈。人生在世,無法稱心如意,不如披頭散發,登上長江一葉扁舟。
3、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孔雀東南飛 / 古詩為焦仲卿妻作》兩漢:佚名 漢末建安中,廬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劉氏,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
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聞之,亦自縊于庭樹。
時人傷之,為詩云爾。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
十七為君婦,心中常苦悲。君既為府吏,守節情不移。
賤妾留空房,相見常日稀。雞鳴入機織,夜夜不得息。
三日斷五匹,大人故嫌遲。非為織作遲,君家婦難為!妾不堪驅使,徒留無所施。
便可白公姥,及時相遣歸。” 釋義:東漢末年建安年間,廬江府小吏焦仲卿的妻子劉氏,被仲卿的母親驅趕回娘家,她發誓不再改嫁。
但她娘家的人一直逼著她再嫁,她只好投水自盡。焦仲卿聽到妻子的死訊后,也吊死在自己家里庭院的樹上。
當時的人哀悼他們,便寫了這樣一首詩。孔雀朝著東南方向飛去,每飛五里便是一陣徘徊。
“我十三歲就能織出白色的絲絹,十四歲就學會了裁衣。十五歲學會彈箜篌,十六歲就能誦讀詩書。
十七歲做了你的妻子,但心中常常感到痛苦傷悲。你既然已經做了府吏,當然會堅守臣節專心不移。
只留下我孤身一人待在空房,我們見面的日子常常是日漸疏稀。每天當雞叫的時候我就進入機房紡織,天天晚上都不能休息。
三天就能在機上截下五匹布,但婆婆還故意嫌我緩慢松弛。不是我紡織緩慢行動松弛,而是你家的媳婦難做公婆難服侍。
我已經受不了你家這樣的驅使,徒然留下來也沒有什么用處無法再驅馳。你這就稟告公公婆婆,及時遣返我送我回娘家去。”
4、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將進酒》唐代:李白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傾耳聽 一作:側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醒。
(不足貴 一作:何足貴;不復醒 一作:不愿醒/不用醒) 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古來 一作:自古;惟 通:唯)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釋義:你難道沒有看見嗎?那黃河之水猶如從天上傾瀉而來,波濤翻滾直奔東海從來不會再往回流。你難道沒有看見嗎?那年邁的父母對著明鏡悲嘆那一頭的白發,早晨還是青絲到了傍晚卻變得如雪一般。
人生得意之時就要盡情的享受歡樂,不要讓金杯無酒空對皎潔的明月。上天造就了我的才干就必然是有用處的,千兩黃金花完了也能夠再次獲得。
且把烹煮羔羊和宰牛當成一件快樂的事情,如果需要也應當痛快地喝三百杯。岑勛,元丹丘,快點喝酒,不要停下來。
我給你們唱一首歌,請你們為我傾耳細聽。山珍海味的豪華生活算不上什么珍貴,只希望能醉生夢死而不愿清醒。
自古以來圣賢都是孤獨寂寞的,只有會喝酒的人才能夠留傳美名。陳王曹植當年設宴平樂觀,喝著名貴的酒縱情地歡樂。
你為何說我的錢不多?只管把這些錢用來買酒一起喝。名貴的五花良馬,昂貴的千金皮衣,把你的兒子喊出來把這些東西都拿去換美酒來吧,讓我們一起來消除這無盡的長愁!5、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短歌行》兩漢:曹操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鳴,食野之蘋。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讌,心念舊恩。
(談讌 一作:談宴)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
2.關于指字開頭的詩句
指麾八荒定,懷柔萬國夷。 《幸武功慶善宮》李世民
徑危抱寒石,指落曾冰間。已去漢月遠,何時筑城還。《橫吹曲辭?前出塞九首》杜甫
東下齊城七十二,指麾楚漢如旋蓬。《相和歌辭?梁甫吟》李白
寂寂蒼苔滿,沉沉綠草滋。榮華非此日,指輦競何辭。《相和歌辭?班婕妤》嚴識玄
不通姓字粗豪甚,指點銀瓶索酒嘗。《雜曲歌辭?少年行三首》杜甫
指途躋楚望,策馬傍荊岑。《祠紫蓋山經玉泉山寺》張九齡
指程賦所戀,遇虞不遑歇。《夜發三泉即事》蘇颋
指如十挺墨,耳似兩張匙。《句》蘇颋
3.發言稿開頭詩句
1、你是否羨慕過陶淵明的人生?是啊,他歸隱田園,品鄉間淡酒,觀風中寒菊,活得多么瀟灑自在!然而,你是否感受到他內心的無奈?他也有濟世的抱負,卻無從施展,在那個黑暗的時代容不下這一錚錚的魏晉風骨,于是他在無盡的無奈中選擇出世。他的無奈,他的焦灼,他的傷痛,你懂嗎?
是啊,你未曾看到,你只顧嗅五柳先生舍前寒菊的芬芳,你只顧陶醉于南山的山水,于是你羨慕他們的生命,同時埋怨自己生命的焦灼與勞累。你何時才懂得正視自己生命的歡樂,嗅一下窗欞邊梔子花的芬芳?(《窗欞邊的梔子花》)
2、李清照在唱什么?我相信她不是在唱“凄凄慘慘戚戚”的秋天,她在感懷春光,春太美,太絢爛;她在傷懷夏日,夏太烈,太決絕;她在痛苦冬天,冬太冷,太徹骨。所有的所有,帶去她先前的安定與快樂。只有秋天,配合她凄冷的心情,告訴她這世上,另有一季,可作她人生的注腳。(《季節》)
3、蘇軾的“缺月掛疏桐”,會不讓人產生遐思嗎?
朱淑真的“鋪床涼滿梧桐月,月在梧桐缺處明”,不知又有多少人體會到呢?
李煜的“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那月如鉤;何人能不感到秋的冷清呢?
多么凄涼的秋季!多么讓人有情感——傷感的秋季啊!秋季,與梧桐,與綿雨,與缺月合照出一張照片,那張照片存在我們的心中方能永存。那張照片是對秋季的真實寫照。那梧桐,也許寒鴉也不肯棲;那綿雨,也許大雁也羨慕;那缺月,也許文人墨客在寄托情感。(《季節》)
4、當你窮困潦倒時,他向你伸出了援助之手;當你失意時,他為你開啟了導航燈,指引著你;當你失敗時,他為你鋪墊了一塊塊基石,讓你走向成功的階梯;當你惆悵時,他為你帶來了開心果;當你不幸時,他為你送來了幸福的青鳥;當你……然而,當他累倒下,生病躺下時,你,你又為他送去了什么,帶去了什么?是冷漠,還是倍致的關懷?(《滴水之恩,你以何報?》)
5、遠離浮躁,回歸母語,我們的靈魂將更加充實和美麗,先秦的詩經楚辭,魏晉的樂府雙璧,盛唐兩宋的詩詞雅韻,明清的小說散文,都源源不斷地為精神注入營養。“青青子矜,悠悠我心”的求賢者渴;“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的繾綣情思;“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的壯志難酬;“蒼山負,明燭天南”的瑰麗風光都深深地印在我們靈魂深處。(《母語》)
6、還記得那個叫李春燕的漢族女子,嫁入苗寨,從此便成了照亮苗家的月亮。她居住的那座吊腳樓,她昏黃燈光下整理欠條的背影,她急步于山
4.“文”字開頭的詩句
1、文章
宋代:陸游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粹然無疵瑕,豈復須人為?
君看古彝器,巧拙兩無施。
漢最近先秦,固已殊淳漓。
胡部何為者,豪竹雜哀絲。
后夔不復作,千載誰與期?
譯文
文章本是不加人工,天然而成的,是技藝高超的人在偶然間所得到的。純白沒有瑕疵,并不需要人力去刻意追求。你看古代的彝器(青銅祭器),精巧、笨拙都不能改變。漢代離先秦最近了,但文章的深厚、淺薄已有了很大的差異。
胡人的音樂是怎樣的?就是一些管弦與絲竹。后夔(傳說是舜的樂官)不再寫音樂了,千年以來,誰又能跟他相比擬呢?
2、吊白居易
唐代:李忱
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
譯文
白居易的詩如風一般流行,與行人形影不離:你只要出行在外,就能聽到吟誦白詩的聲音。而作者聽到吟誦之聲,就會牽動起思念白居易的感情,內心充滿無比悲傷與哀痛。
3、菜根譚·概論
文章做到極處,無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極處,無有他異,只是本然。
明代:洪應明
譯文
文章做到最好,并沒有什么特別奇妙的地方,只是表達得恰到好處而已;人品修煉到最高,也并沒有什么特別的地方,只是回歸自己的天然本性而已。
4、文賦
魏晉:陸機
文不逮意,蓋非知之難,能之難也。故作文賦,以述先士之盛藻,因論作文之利害所由,佗日殆可謂曲盡其妙。至於操斧伐柯,雖取則不遠,若夫隨手之變,良難以辭逮,蓋所能言者,具於此云爾。
譯文
作者經常感到苦惱的是,意念有能下確反映事物,語言不能完全表達思想。大概這個問題,不是難以認識,而是難以解決。因此作《文賦》借評前人的優秀作品,闡述怎樣寫有利,怎樣寫有害的道理。
或許可以說,前人的優秀之作,已把為文的奧妙委婉曲折也體現了出來。至于前人的寫作決竅,則如同比著斧子做斧柄,雖然樣式就在眼前,但那介心應手的熟練技巧,卻難以用語言表達詳盡,大凡能用語言說明的我都在這篇《文賦》里了。
5、大雅·文王
先秦:佚名
文王在上,於昭於天。周雖舊邦,其命維新。有周不顯,帝命不時。文王陟降,在帝左右。
亹亹文王,令聞不已。陳錫哉周,侯文王孫子。文王孫子,本支百世,凡周之士,不顯亦世。
譯文
文王神靈升上天,在天上光明顯耀。周雖是古老的邦國,承受天命建立新王朝。這周朝光輝榮耀,上帝的意旨完全遵照。文王神靈升降天庭,在上帝身邊多么崇高。
勤勉進取的文王,美名永遠傳揚人間。上帝厚賜他興起周邦,也賞賜子孫宏福無邊。文王的子孫后裔,世世代代繁衍綿延。凡周朝繼承爵祿的卿士,累世都光榮尊顯。
5.綠開頭的詩句
以綠為開頭的詩句
春日雜興
宋
方岳
綠繞西疇小作勞,溪村寒入舊綈袍。
五窮政坐沒梁斗,百技不如無口匏。
獲稻條桑豳雅頌,紉蘭餐菊楚離騷。
客來更話唐虞上,盍且卑之毋甚高。
木蘭花
宋
晏殊
綠楊芳草長亭路,年少拋人容易去。
樓頭殘夢五更鐘,花底離愁三月雨。
無情不似多情苦,一寸還成千萬縷。
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
【注釋】:
此詞抒寫人生離別相思之苦,寄托了作者從有感于人生短促、聚散無常以及盛筵之后的落寞等心情生發出來的感慨。整首詞感情真摯,情調凄切,抒情析理,綽約多姿,有著迷人的藝術魅力。作者在抒發人生感慨時成功地使用了夸張手法,更增添了詞的藝術感染力。
上片首句寫景,時間是綠柳依依的春天,地點在古道長亭 ,這是旅客小休之所,也是兩人分別之處。
“年少”句敘述臨行之際,閨女空自淚眼相看,無語凝咽,而“年少”的他卻輕易地棄之而去。年少,是指思婦的“所歡”,也即“戀人”,據趙與時《賓退錄》記載,“晏叔原見蒲傳正曰:‘先君平日小詞雖多 ,未嘗作婦人語也 。’傳正曰:‘綠楊芳草長亭路 ,年少拋人容易去 ,豈非婦人語乎 ?’叔原曰:“ 公謂年少為所歡乎,因公言,遂解得樂天詩兩句:欲留所歡待富貴 ,富貴不來所歡去。'傳正筆而悟。余按全篇云云,蓋真謂所歡者,與樂天‘欲留年少待富貴,富貴不來年少去’之句不同,叔原之言失之。”
這是晏幾道為其父此詞“ 年少”語所作的無謂辯解。實際上,本詞寫思婦閨怨,用的的確是“婦人語”。“樓頭”兩句,把思婦的思念之意生動地描繪出來,從相反方面說明“ 拋人去 ”者的薄情。白晝逝去,黑夜降臨,她轉輾反側,很久之后才悠悠進入睡鄉,但很快就被五更鐘聲驚破了殘夢,使她重又陷入無邊的失望;窗外,飄灑著春雨,那些花瓣像是承受不住,帶著離愁紛紛落下。“殘夢”和“落花”在這里都是用來曲折地抒發懷人之情,語言工致勻稱。陳廷焯《白雨齋詞話》稱其“婉轉纏綿,深情一往,麗而有則,耐人尋味”。
下片用反語,先以無情與多情作對比,繼而以具體比喻從反面來說明。“無情”兩句,用反語以加強語意。先說無情則無煩惱,因此多情還不如無情,從而反托出“多情自古傷離別”的深衷;“ 一寸 ”指心,柳絲縷縷,拂水飄綿,最識離懷別苦。兩句意思是說,無情怎似多情之苦,那一寸芳心,化成了千絲萬縷,蘊含著千愁萬恨。詞意來自李煜“一片芳心千萬緒,人間沒個安排處”(《蝶戀花》)。
末兩句含意深婉。天涯地角,是天地之盡頭,故云“有窮時”。然而,別離之后的相思之情,卻是無窮無盡的,正所謂“只有相思無盡處”。這里通過比較來體現出因“多情”而受到的精神折磨,感情真切而含蓄,對于那個薄幸年少,卻毫無埋怨之語。《蓼園詞選》贊曰:“末二句總見多情之苦耳。妙在意思忠厚,無怨懟口角。”
本詞寫閨怨 ,頗具婉轉流利之致 ,詞中不事藻飾,沒有典故,除首兩句為敘述,其余幾句不論是用比喻,還是用反語,用夸張,都是通過白描手段反映思婦的心理活動,亦即難以言宣的相思之情,收到了很好的藝術效果。
真珠簾·綠房幾夜迎清曉
宋
張炎
綠房幾夜迎清曉,光搖動、素月溶溶如水。惆悵一株寒,記東闌閑倚。近日花邊無舊雨,便寂寞、何曾吹淚。燭外。謾羞得紅妝,而今猶睡。
琪樹皎立風前,萬塵空、獨挹飄然清氣。雅淡不成嬌,擁玲瓏春意。落寞云深詩夢淺,但一似、唐昌宮里。元是。是分明錯認,當時玉蕊。
少年游·綠勾闌畔
宋
晏幾道
綠勾闌畔,黃昏淡月,
攜手對殘紅。
紗窗影里,朦騰春睡,
繁杏小屏風。
須愁別后,天高海闊,
何處更相逢。
幸有花前,一杯芳酒,
歡計莫匆匆。
題畫蘭
明
懶庵禪師
綠葉微風際,清香小雨余。
湘江春水闊,愁殺楚三閭。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技開頭的古詩詞(運用比興手法的古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