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念奴嬌 這首詩 表達的主題是怎樣的
念奴嬌,是一個詞牌名。念奴是唐代天寶年間的一個歌妓,傳說玄宗每年游幸各地時,念奴常暗中隨行,因之取念奴為詞牌名,念奴嬌的詞調就由她而興,意在贊美她的演技。用這個詞牌作的詞有很多,其中最著名的是唐代名篇《念奴嬌·赤壁懷古》,這是蘇軾的代表作之一。蘇軾因才華出眾遭人陷害,被貶黃州。幸而他為人心胸豁達,所以沒有消沉下去,在暢游長江時寫下了這篇千古名作。上闋寫景,描繪了萬里長江及其壯美的景象。下闋懷古,追憶了功業非凡的英俊豪杰,抒發了熱愛祖國山河、羨慕古代英杰、感慨自己未能建立功業的思想感情。這首詞的主要是描寫壯麗景物,追敘英雄人物,抒發激昂的感情,是豪放派詞風的典型寫法,所以這首《念奴嬌·赤壁懷古》堪稱豪放派詞的典范作品。
2.《念奴嬌.赤壁懷古》詩詞鑒賞
本篇是蘇軾詞中具有豪雄氣格的代表作,是北宋詞壇上最為引人注目的作品之一。
它寫于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七月。當時,由于蘇軾詩文諷喻新法,為新派官僚羅織論罪貶謫到黃州,這首詞是他游賞黃岡城外的赤壁磯時寫下的。
此詞開篇從滾滾東流的長江著筆,隨即用“浪淘盡”把大江與千古人物聯系起來,布置了一個極為廣闊而悠久的空間時間背景。它既使人看到大江的洶涌奔騰,又使人想見風流人物的非凡氣概,體味到作者兀立長江岸邊對景抒情的壯懷,氣魄極大。
“風流人物”,指出色的英雄人物。接著“故壘”兩句,點出這里是傳說中的古代赤壁戰場。
“人道是”意謂“據人們講”。周瑜大敗曹兵的赤壁戰場究竟在哪兒,向來眾說紛紜,現一般認為是在今湖北嘉魚縣東北長江南岸,也有說是在蒲圻縣西北的,蘇軾在此不過是姑且借景懷古以抒感而已。
“周郎”,即周瑜。以下“亂石”三句,集中寫赤壁景物:陡峭的山崖高插云霄,洶涌的駭浪搏擊著江岸,滾滾的江流卷起千萬堆澎湃的雪浪。
這種從不同的角度而又訴諸于不同感覺的濃墨健筆的生動描寫,一掃平庸萎靡的氣氛,把讀者頓時帶進一個奔馬轟雷、驚心動魄的奇險境界,使人心胸為之開擴,精神為之振奮!歇拍二句,總結上文,帶起下片。“江山如畫”,是作者和讀者從以上藝術地提供的大自然的雄偉畫卷中自然得出的結論。
錦繡山河,必然產生、哺育和吸引無數出色的英雄,三國正是人才輩出的時代:橫槊賦詩的曹操,馳馬射虎的孫權,隆中定策的諸葛亮,足智多謀的周公瑾……真是“一時多少豪杰”! 上片重在寫景,將時間與空間的距離縮短集中到三國時代的豪杰人物身上。但蘇軾在如此眾多的英雄人物中,尤其向往那智破強敵的周瑜,所以下片“遙想公瑾當年”六句就集中腕力塑造青年將領周瑜的形象。
“公瑾”,周瑜的字。“小喬”,喬公的**,嫁給了周瑜。
作者在歷史事實的基礎上,挑選表現人物個性的素材,從幾個不同的方面進行刻劃,把人物寫得栩栩如生。據史載,建安三年東吳孫策親自迎請二十四歲的周瑜,授予他“建威中郎將”的職銜,并同他一齊攻取皖城。
周瑜娶小喬,正在皖城戰役勝利之時,而后十年他才指揮了有名的赤壁之戰。此處把十年間的事集中到一起,在寫赤壁之戰前,忽插入“小喬初嫁了”一句,既從生活細事上烘托周瑜的年輕得意,同時也是在向人們暗示;贏得這次抗曹戰爭的勝利,方能使東吳保有江東,發展勝利形勢,否則難免出現如詩人杜牧《赤壁》詩中所寫的“銅雀春深鎖二喬”的嚴重后果。
這就強調了這次戰爭的重要意義。“雄姿莢發,羽扇綸巾”,是從肖像儀態上描寫周瑜裝束儒雅,風度翩翩,反映出了他對這次戰爭成竹在胸,穩操勝券。
綸巾,青絲帶的頭巾。《三國志·蜀志》說諸葛亮同司馬懿交戰時“葛巾毛扇,指麾三軍”,因此有人認為這里是寫的諸葛亮。
但是,這種裝束也是三國六朝時期儒將常有的打扮,蘇軾移用來刻畫周瑜,以麥現他臨戰的從容鎮定,這樣理解不會割裂周瑜的形象,且符合上下文意。“談笑間,檣櫓灰飛姻滅',抓住了火攻水戰的特點,集中概括了這次戰爭的勝利過程。
當時周瑜指揮吳軍用輕便戰艦,裝滿燥荻枯柴,詐稱請降,駛向曹軍,一時間火烈風猛,飛埃絕爛,燒盡北船。詞中只用“灰飛煙滅”四字,就將曹軍的慘敗情景形容殆盡。
試看,在滾滾奔流的大江之上,一位卓異不凡的青年將軍周瑜,談笑自若地指揮水軍,抗御橫江而來不可一世的強敵,使對方的萬艘舳艫,頓時化為灰燼,這是何等的氣勢!蘇軾為什么如此艷羨周瑜?這是因為他覺察到北宋國力的軟弱和遼夏軍事政權的嚴重威脅,他時刻關心邊庭戰事,有著一腔報國疆場的熱忱;面對邊疆危機的加深,目睹宋廷的萎靡慵懦,他是多么渴望有如三國那樣稱雄一時的豪杰人物,來扭轉這很不景氣的現狀呵!這正是作者所以要緬懷赤壁之戰,并塑造導演這一戰爭活劇的中心人物周瑜的思想契機。然而,眼前的政治現實和詞人被貶黃州的坎坷處境,卻同他振興王朝的祈望和有志報國的壯懷大相抵牾,所以,當詞人一旦從“神游故國”跌入現實,就不免自笑多情善感,慨嘆光陰虛度,而無可如何地歸結為以酒澆愁了。
雖然詞的結尾調子失之低沉,但這也是歷史與現狀,理想與實際經過尖銳的沖突之后在作者心理上的一種反映,就藝術表現的角度而言,這種故作超曠的寫法,從某種意義上說,有時更能引起讀者的思考。 這首詞從總的方面來看,氣象磅礴,格調雄渾,高唱入云,其境界之宏大,是前所未有的。
特別是它第一次以空前的氣魄和藝術力量塑造了一個英氣勃發的人物形象,透露了作者有志報國、壯懷難酬的感慨,為用詞體表達重大的社會題材,開拓了新的道路,代表了蘇詞的獨特面貌,產生了重大影響。據俞文豹《吹劍錄》記載,當時有人認為此詞須關西大漢手持銅琵琶、鐵綽板進行演唱,雖然他們囿于偏見,其中不無微詞,但也從另一方面說明,這首詞的出現,對于仍然盛行纏綿悱惻之調的北宋詞壇,確有振聾發聵的作用。
3.念奴嬌.赤壁懷古的全詩及詩意
念奴嬌·赤壁懷古 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作者小傳】蘇軾(1036—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縣)人。
父親蘇洵,弟弟蘇轍都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世稱“三蘇”。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蘇軾中進士。
蘇軾一生處于北宋新法與舊黨之間的斗爭、傾軋激烈時期。宋神宗時,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先后被貶官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
后諫官彈劾他在詩文中有誹謗朝廷之語,被捕下獄,出獄調黃州團練副使。宋哲宗元佑年間,舊黨執政,蘇軾曾內調任翰林學士等職,又因與司馬光為首的舊黨發生一些政見分歧,再次貶謫杭州。
后來新黨重新上臺,蘇軾受到更大打擊,遠調惠州(廣東省惠陽縣)、瓊州(今海南島),宋徽宗即位,大赦天下,在遇赦北還途中死于常州(今江蘇省武進縣)。 蘇軾政治上思想保守,反對新法,但后期態度有所轉變,和舊黨又產生了一定程度的矛盾,造成一生受排擠抑郁不得志,但在各地方官任上,他同情人民饑苦,辦了不少有益人民的事,在詩詞中也有所反映。
蘇軾在文學藝術上是一位全才,不僅散文是北宋最杰出的大家,而且詩詞也有很高的造詣,開宋代“豪放派”詞風。此外在書畫方面也有突出成就。
《念奴嬌》是蘇軾貶官黃州后的作品。蘇軾21歲中進士,30歲以前絕大部分時間過著書房生活,仕途坎坷,隨著北宋政治風浪,幾上幾下。
43歲(元豐二年)時因作詩諷刺新法,被捕下獄,出獄后貶官為黃州團練副使。這是個閑職,他在舊城營地辟畦耕種,游歷訪古,政治上失意,滋長了他逃避現實和懷才不遇的思想情緒,但由于他豁達的胸懷,在祖國雄偉的江山和歷史風云人物的激發下,借景抒情,寫下了一系列膾炙人口的名篇,此詞為其代表。
《念奴嬌》詞分上下兩闋。上闋詠赤壁,下闋懷周瑜,并懷古傷己,以自身感慨作結。
上闋詠赤壁,著重寫景,即景抒懷,引起對古代英雄人物的懷念。 下闋著重寫人,借對周瑜的仰慕,抒發自己功業無成的感慨。
《念奴嬌》 作者吊古傷懷,想古代豪杰,借古傳頌之英雄業績,思自己歷遭之挫折。不能建功立業,壯志難酬,詞作抒發了他內心憂憤的情懷。
《念奴嬌》一詞在寫作方法上的主要特點是結合寫景和懷古來抒發感情。如上半闋對赤壁的描寫和贊美,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下半闋刻畫周瑜形象傾注了作者對歷史英雄的敬仰。最后借“一樽還酹江月”表達自己的感慨。
全詞意境開闊,感情奔放,語言也非常生動形象。 念奴嬌·赤壁懷古 蘇軾 【譯文】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長江朝東流去,千百年來,所有才華橫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長江滾滾的波浪沖洗掉了。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那舊營壘的西邊,人們說:那是三國時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驚人的巨浪拍打著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層層浪花。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祖國的江山啊,那一時期該有多少英雄豪杰!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遙想當年周公瑾,小喬剛剛嫁了過來,周公瑾姿態雄峻。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手里拿著羽毛扇,頭上戴著青絲帛的頭巾,談笑之間,曹操的無數戰船在濃煙烈火中燒成灰燼。
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 神游于故國(三國)戰場,該笑我太多愁善感了,以致過早地生出白發。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人的一生就象做了一場大夢,還是把一杯酒獻給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飲共醉吧。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念奴嬌赤壁懷古詩詞主題(念奴嬌這首詩表達的主題是怎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