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詩詞中物理知識
中國的許多詩詞中既蘊涵著深刻的哲理,又蘊涵著豐富的物理知識。
我們在欣賞這些詩詞時,不僅要挖掘詩詞的思想內涵,而且應探討詩詞所描述的自然現象與自然規律。 請看唐代詩人白居易的《暮江吟》:“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這首詩中蘊涵著豐富的物理知識。
“殘陽鋪水中”是由于光的反射、鏡面成像而形成的。“半江紅”是由于紅光的波長長,容易發生明顯的衍射現象,使晚霞呈紅色。
“九月初三夜”說明“露”這一自然現象一般發生在秋天。“露似珍珠”說明露珠呈球形且晶瑩透亮。
呈球形是因為液體的表面張力作用,使液面具有收縮到最小面積的趨勢(在體積相等的各種形狀的物體中,球形物體的表面積最小)。露珠特別明亮是由于光發生了全反射的緣故。
“月似弓”是光沿直線傳播而形成的。 唐代孟浩然的《彭蠡湖中望廬山》中的“香爐初上日,瀑水噴成虹”不僅記錄了“虹”這一自然現象,還揭示了產生“虹”的兩個條件:光和小水珠。
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中的“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說明海潮與月亮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系。 1.缸穿裙大雨淋。
(缸為什么穿裙子呢?因為空氣中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小水滴附著缸的外表面上。同時也暗示著降溫即有大雨到來。)
2.霜后暖,雪后寒。(霜是由水蒸汽直接變成固態屬于凝華,又因為凝華屬于放熱過程所以霜后暖;大雪過后要融化從固態變成液態屬于熔化過程要從周圍空氣中吸熱所以雪后寒。)
3.大的地震聲音沉,小的地震聲音尖。(這是由于大地震的振動頒率小,所以音調低感覺聲音沉;小地震的振動頒率高所以音調高感覺聲音尖。
4.水平不流,人平不言。(連通器的原理) 5.軟也是水,硬也是水。
(因為水具有流動性所以水是軟的。又因為分子之間存在著后斥力難壓縮所以水是硬的。)
6.繩鋸木斷,水滴石穿。(因為細繩與木塊,水與石頭接觸時受力面積極小,產生的壓強極大,所以繩可以把木塊鋸斷,水可以把石頭滴透。)
7.花氣襲人知驟暖,鵲聲穿樹喜新晴。(因為溫度越高,分子的熱運動越激烈。
所以當花朵分泌芳香分了擴散運動加快時便預示著溫度升高天氣變暖。) 8.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物體內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的作無規則的運動。
這是氣體分子的擴散現象。) 9.蘋果離樹,不會落在遠處。
(地球有吸引力而產生的重力方向是堅直向下所以蘋果離樹,不會落在遠處。) 10.爬得高,跌得重。
(因為被舉高的物體都具有重力勢能,并且舉的越高重力勢能越大,所以爬得高,跌得重。) 11.玉不琢,不發光。
(玉被打磨后非常的光滑,是鏡面反射,反射光比較強,所以說玉不琢,不發光。) 12.船到江心拋錨遲,懸崖勒馬早已晚。
(一切物體都有慣性,即保持原有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所以說船到江心很難停下。)
13.撈不到的是水中月,摘不到是鏡中花。(在水和鏡中成的像是虛像,所以說在水中撈不到月亮,在鏡中摘不到花。)
14.池水映明月,潭清疑水淺。(平靜的池水是平面鏡成像,由于光的折射所以池水看起來變淺。)
15.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兩岸走。(物體運動的相對性,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取決于所選的參照物。)
16.余音繞梁,三日不絕。(聲音遇到物會反射回來即回聲。)
17.一葉遮目不見泰山。(光在同一種勻的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
18. 赤橙黃綠青藍紫,誰持彩練當空舞?(彩虹是由于光的色散而形成的。) 中國的許多詩詞中既蘊涵著深刻的哲理,又蘊涵著豐富的物理知識。
我們在欣賞這些詩詞時,不僅要挖掘詩詞的思想內涵,而且應探討詩詞所描述的自然現象與自然規律。 請看唐代詩人白居易的《暮江吟》:“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這首詩中蘊涵著豐富的物理知識。
“殘陽鋪水中”是由于光的反射、鏡面成像而形成的。“半江紅”是由于紅光的波長長,容易發生明顯的衍射現象,使晚霞呈紅色。
“九月初三夜”說明“露”這一自然現象一般發生在秋天。“露似珍珠”說明露珠呈球形且晶瑩透亮。
呈球形是因為液體的表面張力作用,使液面具有收縮到最小面積的趨勢(在體積相等的各種形狀的物體中,球形物體的表面積最小)。露珠特別明亮是由于光發生了全反射的緣故。
“月似弓”是光沿直線傳播而形成的。 唐代孟浩然的《彭蠡湖中望廬山》中的“香爐初上日,瀑水噴成虹”不僅記錄了“虹”這一自然現象,還揭示了產生“虹”的兩個條件:光和小水珠。
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中的“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說明海潮與月亮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系。 1.缸穿裙大雨淋。
(缸為什么穿裙子呢?因為空氣中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小水滴附著缸的外表面上。同時也暗示著降溫即有大雨到來。)
2.霜后暖,雪后寒。(霜是由水蒸汽直接變成固態屬于凝華,又因為凝華屬于放熱過程所以霜后暖;大雪過后要融化從固態變成液態屬于熔化過程要從周圍空氣中吸熱所以雪后寒。)
3.大的地震聲音沉,小的地震聲音尖。(這是由于大地震的振動頒率小,所以音調低感覺聲音沉;小地震的振動頒率高所以音調高感覺。
2.詩詞歌賦中的物理知識
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 相對靜止,地球自轉特點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流速大的地方壓強小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光沿直線傳播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萬有引力,重力勢能轉化為動能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音調與頻率有關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相對靜止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相對運動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擴散現象
縱使晴明無雨色,入云深處亦沾衣. 露的形成
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光的反射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光的色散,散射光中紫光最強
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 平面鏡成像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光的反射,光的色散,光的折射
岸上蹄踏蹄,水中嘴對嘴. 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個不同. 參照物(角度)不同,結論不同
(同是天涯淪落人啊,這是咱的作業,咱實在是盡力了,吐血ing。。)
3.論文 古詩中有關物理的知識
22.瑞雪兆豐年
由于雪是熱的不良導體,當它覆蓋在農作物上時,可以很好的防止熱傳導和空氣對流,因此能起到保溫作用。
23.釜底抽薪
液體沸騰有兩個條件:一是達到沸點,二是繼續吸熱。如果“抽薪”以后,吸收不到熱量,便能制止液體沸騰。
24.水火不相容
物質燃燒,必須達到著火點,由于水的比熱大,水與火接觸可大量吸收熱量,使著火物溫度降低;同時汽化后的水蒸氣包圍在燃燒的物體外面,使得物體不可能和空氣接觸,而沒有了空氣,燃燒就不能進行。
25.霜前冷,雪后寒。
在深秋的夜晚,地面附近的空氣溫度驟然變冷(溫度低于0℃以下),空氣中的水蒸氣凝華成小冰晶,附著在地面上形成霜,所以有“霜前冷”的感覺。雪熔化時要需吸收熱量,使空氣的溫度降低,所以我們有“雪后寒”的感覺。
26.紙里包不住火
紙達到燃點就會燃燒。
27.扇子有涼風,宜夏不宜冬。
夏天扇扇子時,加快了空氣的流動,使人體表面的汗液蒸發加快,由于蒸發吸熱,所以人感到涼快。
28.早穿皮襖午穿紗,懷抱火爐吃西瓜。
光學
30.玉不琢不成器
玉石沒有研磨之前,其表面凸凹不平,光線發生漫反射,玉石研磨以后,其表面平滑,光線發生鏡面反射。
31.撈不到的是水中月,摘不到是鏡中花。
因為物體在水和鏡中成的像是虛像,所以說在水中撈不到月亮,在鏡中摘不到花。
32.池水映明月,潭清疑水淺。
平靜的池水是平面鏡成像,由于光的折射所以池水看起來變淺。
33.一葉遮目,不見泰山。
光在同一種均勻的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
34.豬八戒照鏡子——里外不是人
根據平面鏡成像的規律,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體大小相等,物像對稱,因此豬八戒看到的像和自己一模一樣,仍然是個豬像,自然就“里外不是人了”。
35.坐井觀天所見甚少。
由于光是沿直線傳播的,由幾何作圖知識可知,青蛙的視野將很小。
36.一滴水可見太陽,一件事可見精神。
一滴水相當于一個凸透鏡,根據凸透鏡成像的規律,透過一滴水可以有太陽的像,小中見大。
37.海市蜃樓
光經過密度不均勻的空氣產生折射。
38.人面桃花相映紅
桃花反射紅光。
五、聲學
39.大的地震聲音沉,小的地震聲音尖。
這是由于大地震的振動頻率小,所以音調低,感覺聲音沉;小地震的振動頻率高,所以音調高,感覺聲音尖。
40.余音繞梁,三日不絕。
聲音遇到物體會反射回來即回聲。
41.長嘯一聲,山鳴谷應。
人在崇山峻嶺中長嘯一聲,聲音通過多次反射,可以形成洪亮的回音,經久不息,似乎山在狂呼,谷在回音。
42.未見其人先聞其聲
不同的人音色是不同的。
六、物質結構
43.墻內開花墻外香
由于分子在不停的做無規則的運動,墻內的花香就會擴散到墻外。
44.有麝自然香,何須迎風揚。
因為分子是不停的做無規則運動的。
45.破鏡不能重圓
當分子間的距離較大時,分子間的引力很小,幾乎為零,所以破鏡很難重圓。
我說,你還沒寫啊??!我都不打算寫嘍!呵呵!o(∩_∩)o。
4.古詩詞中的物理知識研究性學習報告
研究性學習課題結題報告
一、課題名稱:唐朝詩人李白探究
二、課題組成員:
三、課題指導師:
四、課題的來源與確定: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我國唐代的偉大詩人。其詩風雄奇豪放,想象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他善于從民歌、神話中汲取營養與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麗絢爛的色彩,是屈原以來積極浪漫主義詩歌的新高峰。與杜甫并稱“李杜”。李白詩歌是中國古代詩歌中的一朵奇葩、一座高峰。同時,他幾入長安的傳奇一生也對我們的人生有著許多啟迪。
本學期對高二學生開設了《唐詩宋詞選讀》這門課,同學們對詩歌有了進一步的認識,鑒賞能力也有了一定提高,為本課題的研究打下了一定的基礎。為此,確定把《唐朝詩人李白探究》作為研究性學習課題
五、課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1、探究感受李白勇于追求高遠理想的精神,能正確認識和處理理想與現實的矛盾。
2、探究李白代表作的內容和思想。
3、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
六
5.古詩中的物理
1.缸穿裙大雨淋。(缸為什么穿裙子呢?因為空氣中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小水滴附著缸的外表面上。同時也暗示著降溫即有大雨到來。)
2.霜后暖,雪后寒。(霜是由水蒸汽直接變成固態屬于凝華,又因為凝華屬于放熱過程所以霜后暖;大雪過后要融化從固態變成液態屬于熔化過程要從周圍空氣中吸熱所以雪后寒。)
3.大的地震聲音沉,小的地震聲音尖。(這是由于大地震的振動頒率小,所以音調低感覺聲音沉;小地震的振動頒率高所以音調高感覺聲音尖。
4.水平不流,人平不言。(連通器的原理)
5.軟也是水,硬也是水。(因為水具有流動性所以水是軟的。又因為分子之間存在著后斥力難壓縮所以水是硬的。)
6.繩鋸木斷,水滴石穿。(因為細繩與木塊,水與石頭接觸時受力面積極小,產生的壓強極大,所以繩可以把木塊鋸斷,水可以把石頭滴透。)
7.花氣襲人知驟暖,鵲聲穿樹喜新晴。(因為溫度越高,分子的熱運動越激烈。所以當花朵分泌芳香分了擴散運動加快時便預示著溫度升高天氣變暖。)
8.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物體內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的作無規則的運動。這是氣體分子的擴散現象。)
9.蘋果離樹,不會落在遠處。(地球有吸引力而產生的重力方向是堅直向下所以蘋果離樹,不會落在遠處。)
10.爬得高,跌得重。(因為被舉高的物體都具有重力勢能,并且舉的越高重力勢能越大,所以爬得高,跌得重。)
11.玉不琢,不發光。(玉被打磨后非常的光滑,是鏡面反射,反射光比較強,所以說玉不琢,不發光。)
12.船到江心拋錨遲,懸崖勒馬早已晚。(一切物體都有慣性,即保持原有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所以說船到江心很難停下。)
13.撈不到的是水中月,摘不到是鏡中花。(在水和鏡中成的像是虛像,所以說在水中撈不到月亮,在鏡中摘不到花。)
14.池水映明月,潭清疑水淺。(平靜的池水是平面鏡成像,由于光的折射所以池水看起來變淺。)
15.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兩岸走。(物體運動的相對性,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取決于所選的參照物。)
16.余音繞梁,三日不絕。(聲音遇到物會反射回來即回聲。)
17.一葉遮目不見泰山。(光在同一種勻的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古詩詞中的物理力的知識(詩詞中物理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