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教版七年級下冊語文課外古詩詞
課外古詩詞背誦
山中雜詩
年代:南北朝 作者:吳均
山際見來煙,竹中窺落日。鳥向檐上飛,云從窗里出。
竹里館
年代:唐 作者:王維 體裁:五絕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峨眉山月歌
年代:唐 作者:李白 體裁:七絕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春夜洛城聞笛
年代:唐 作者:李白 體裁:七絕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逢入京使
年代:唐 作者:岑參 體裁:七絕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滁州西澗
年代:唐 作者:韋應物 體裁:七絕 類別:山水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江南逢李龜年
年代:唐 作者:杜甫 體裁:七絕
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送靈澈上人
年代:唐 作者:劉長卿 體裁:五絕
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
荷笠帶斜陽,青山獨歸遠
約客
年代:宋 作者:趙師秀 體裁:七絕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
論詩
年代:清 作者:趙翼 體裁:七絕
李杜詩篇萬人傳,至今已覺不新鮮。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2.人教版七年級下冊語文課外古詩詞
課外古詩詞背誦 山中雜詩 年代:南北朝 作者:吳均 山際見來煙,竹中窺落日。
鳥向檐上飛,云從窗里出。 竹里館 年代:唐 作者:王維 體裁:五絕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峨眉山月歌 年代:唐 作者:李白 體裁:七絕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春夜洛城聞笛 年代:唐 作者:李白 體裁:七絕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逢入京使 年代:唐 作者:岑參 體裁:七絕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滁州西澗 年代:唐 作者:韋應物 體裁:七絕 類別:山水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江南逢李龜年 年代:唐 作者:杜甫 體裁:七絕 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送靈澈上人 年代:唐 作者:劉長卿 體裁:五絕 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 荷笠帶斜陽,青山獨歸遠 約客 年代:宋 作者:趙師秀 體裁:七絕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 論詩 年代:清 作者:趙翼 體裁:七絕 李杜詩篇萬人傳,至今已覺不新鮮。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3.七年級下冊課內外古詩詞人教版
1、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騰蛇乘霧,終為土灰.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曹操(魏晉)《龜雖壽》 2、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孟浩然(唐)《過故人莊》 3、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萬籟此都寂,但余鐘磬音。
常建(唐)《題破山寺禪院》4、揚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唐)《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5、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李商隱(唐)《夜雨寄北》 6、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杜牧(唐)《泊秦淮》7、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 夕陽西下幾時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小園香徑獨徘徊。晏殊(北宋)《浣溪沙》8、莫言下嶺便無難,賺得行人空喜歡。
正入萬山圈子里,一山放過一山攔。楊萬里(南宋)《過松源晨炊漆公店》9、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李清照(宋)《如夢 令》10、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朱熹(南宋)《觀書 有 感》11、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曹操《觀滄海》 12、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王灣(唐)《次北固山下》 13、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 (唐)14、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馬致遠 (元)《天凈沙·秋思》 15、山際見來煙,竹中窺落日。
鳥向檐上飛,云從窗里出。吳 均《山中雜詩》16、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王 維《竹里館》17、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18、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李白《春夜洛城聞笛》19、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岑參《逢入京使》20、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韋應物《滁州西澗》21、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龜年》22、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
荷笠帶斜陽,青山獨歸遠。劉長卿《送靈澈上人》hnT中國綠色語文網——試題│教案│作文│課件│名著│演講│中考│高考23、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有約不來過放半,閑敲棋子落燈花。趙師秀《約客》 hnT中國綠色語文網——試題│教案│作文│課件│名著│演講│中考│高考hnT中國綠色語文網——試題│教案│作文│課件│名著│演講│中考│高考24、李杜詩篇萬古傳,至今已覺不新鮮。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趙翼《論詩》25、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
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
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
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愿借明駝千里足,送兒還故鄉”。
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
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云鬢,對鏡貼花黃。
出門看伙伴,伙伴皆驚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木蘭辭》。
4.語文七年級下冊課內外古詩詞
第—單元
閱讀
1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魯迅
2 爸爸的花兒落了 林海音
3 丑小鴨 安徒生
4 詩兩首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普希金
未選擇的路 弗羅斯特
5 傷仲永 王安石
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
成長的煩惱
第二單元
閱讀
6 黃河頌 光未然
7 最后一課 都德
8 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
9 土地的誓言 端木蕻良
10 木蘭詩
綜合性學習·寫作·口語交際
黃河,母親河
第三單元
閱讀
11 鄧稼先 楊振寧
12 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 臧克家
13 音樂巨人貝多芬 何為
14 福樓拜家的星期天 莫泊桑
15 孫權勸學 《資治通鑒》
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
我也追“星”
感謝您瀏覽天驕網為您精心排版的教材目錄“(人教版新課標)初中語文七年級下冊目錄”。
第四單元
閱讀
16 社戲 魯迅
17 安塞腰鼓 劉成章
18 竹影 豐子愷
19 觀舞記 冰心
20 口技 林嗣環
綜合性學習·寫作·口語交際
戲曲大舞臺
第五單元
閱讀
21 偉大的悲劇 茨威格
22 荒島余生 笛福
23 登上地球之巔 郭超人
24 真正的英雄 里根
25 短文兩篇
夸父逐日 《山海經》
兩小兒辯日 《列子》
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
漫話探險
第六單元
閱讀
26 珍珠鳥 馮驥才
27 斑羚飛渡 沈石溪
28 華南虎 牛漢
29 馬 布封
30 狼 蒲松齡
綜合性學習·寫作·口語交際
馬的世界
課外古詩詞背誦
山中雜詩 吳均
竹里館 王維
峨眉山月歌 李白
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
逢入京使 岑參
滁州西澗 韋應物
江南逢李龜年 杜甫
送靈澈上人 劉長卿
約客 趙師秀
論詩 趙翼
名著導讀
《童年》在苦難中長大
《魯濱孫漂流記》:孤獨而頑強的冒險者
《《昆蟲記》:譜寫昆蟲生命的詩篇
附錄
臨摹、欣賞:顏體書法
漢語詞類表(實詞)
山中雜詩吳均
山際見來煙,竹中窺落日。
鳥向檐上飛,云從窗里出。
竹里館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峨眉山月歌 唐 李白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春夜洛城聞笛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東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逢入京使
故園東望路漫漫, 雙袖龍鐘淚不干。馬上相逢無紙筆, 憑君傳語報平安。
滁州西澗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江南逢李龜年
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送靈澈上人
蒼蒼竹林寺,杳杳(yǎo yǎo)鐘聲晚。
荷(hè)笠帶斜陽,青山獨歸遠。
約客
黃梅時節家家雨, 青草池塘處處蛙。
有約不來過夜半, 閑敲棋子落燈花。
論詩
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5.求人教版七年級下語文課外古詩比較詳細的鑒賞
部分屬詳寫,由景生情,因情明志。
“夾岸高山”六句,從視覺角度來觀察、描寫富春江兩岸險峻的高山。尤其是擬人手法的運用,使文句顯得生動活潑,使高山得以化靜為動,使奇山形象具體、饒有情趣。
“泉水激石”六句,則從聽覺的角度來摹擬、傳達山上泉響、鳥鳴、蟬叫、猿嘯等各種美妙動聽的聲音,簡直就匯成了一支優美和諧的大自然交響曲!遠離了塵囂,淡泊了名利,又置身于如此生機勃發的勝境,于是,在“鳶飛戾天者”四句,作者情不自禁發出這樣的感慨:那些一心為名利極力攀高的人,看到這雄奇的山峰,也就會平息他們那熱衷于功名利祿的心;那些整天為世俗事務忙碌的人,看到這幽美的山谷,也會流連忘返。作者借景巧妙生發感慨,既渲染了奇峰幽谷的巨大魅力,又抒發了對黑暗官場和追求利祿之徒的極大蔑視,也流露了對美好大自然的無限熱愛與向往。
作者不愿再多想官場的丑惡,于是在“橫柯上蔽”四句,以描寫所見“橫柯”、“疏條”之景結束全文。這四句通過描繪明暗交替的近景,給作品增添了清幽淡雅的色彩,作者安樂山林、消極遁世之心可見一斑。
這篇著名的南朝山水小品,語言清新優美,文字簡練利落;文章條理分明,表現角度多樣;寫景狀物生動逼真,抓住特征寓情于景。文中所繪景致優美,意境幽遠,尤其是多種感官的調動,讀來使人如臨其境,令人悠然神往。
文中句式齊整,以四言為主,多用工整的對偶,又間以六言,使文句整飭勻稱,節奏疏宕諧婉,語意轉折靈活。細細品讀,韻味十足。
吳均還工于寫景,如一首常為人們傳誦的寫景小詩: 山際見來煙,竹中窺落日, 鳥向檐上飛,云從窗里出。 _____《山中雜詩三首》 這首小詩經單純白描的手法,展出了一片山居的晚暮景象,儼然是一幅絕妙的寫生畫。
竹里館 獨坐幽篁①里,彈琴復長嘯②。深林③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注釋】 ⑴幽篁(huáng):幽是深的意思,篁是竹林。 ⑵嘯(xiào):長聲呼嘯。
魏晉名士稱吹口哨為嘯。 ⑶深林:指“幽篁”。
⑷相照:與“獨坐”對應。 【譯文】 月夜,獨坐幽靜的竹林子里,間或彈彈琴,間或吹吹口哨。
竹林里僻靜幽深,無人知曉,卻有明月陪伴,殷勤來相照。[3] 【作品鑒賞】 《竹里館》是唐代大詩人王維晚年隱居藍田輞川時創作的一首五絕。
此詩寫山林幽居情趣,屬閑情偶寄,遣詞造句簡樸清麗,表現了一種清靜安詳的境界,是詩人生活態度以及作品特點的絕佳表述。這首詩寫了隱者的閑適生活情趣,這首小詩總共四句。
拆開來看,既無動人的景語,也無動人的情語;既找不到哪個字是詩眼,也很難說哪一句是警策。且詩的用字造語、寫景(幽篁、深林、明月),寫人(獨坐、彈琴、長嘯)都極平淡無奇。
然而它的妙處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筆調,描繪出清新誘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夜靜人寂融情景為一體,蘊含著一種特殊的美的藝術魅力,使其成為千古佳品。以彈琴長嘯,反襯月夜竹林的幽靜,以明月的光影,反襯深林的昏暗,表面看來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來,隨意寫去,其實卻是匠心獨運,妙手回天的大手筆。
這首詩同樣表現了一種清靜安詳的境界。前兩句寫詩人獨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邊彈著琴弦,一邊又發出長長的嘯聲。
其實,不論“彈琴”還是“長嘯”,都體現出詩人高雅閑淡、超拔脫俗的氣質,而這卻是不容易引起別人共鳴的。所以后兩句說:“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意思是說,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為此感到孤獨,因為那一輪皎潔的月亮還在時時照耀自己。這里使用了擬人化的手法,把傾灑著銀輝的一輪明月當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顯示出詩人新穎而獨到的想象力。
全詩的格調幽靜閑遠,仿佛詩人的心境與自然的景致全部融為一體了。 詩中寫到景物,只用六個字組成三個詞,就是:“幽篁”、“深林”、“明月”。
對普照大地的月亮,用一個“明”字來形容其皎潔,并無新意巧思可言,是人人慣用的陳詞。至于第一句的“篁”與第三句的“林”,其實是一回事,是重復寫詩人置身其間的竹林,而在竹林前加“幽”、“深”兩字,不過說明其既非庾信《小園賦》所說的“三竿兩竿之竹”,也非柳宗元《青水驛叢竹》詩所說的“檐下疏篁十二莖”,而是一片既幽且深的茂密的竹林。
這里,象是隨意寫出了眼前景物,沒有費什么氣力去刻畫和涂飾。 詩中寫人物活動,也只用六個字組成三個詞,就是:“獨坐”、“彈琴”、“長嘯”。
對人物,既沒有描繪其彈奏舒嘯之狀,也沒有表達其喜怒哀樂之情;對琴音與嘯聲,更沒有花任何筆墨寫出其音調與聲情。 表面看來,四句詩的用字造語都是平平無奇的。
但四句詩合起來,卻妙諦自成,境界自出,蘊含著一種特殊的藝術魅力。作為王維《輞川集》中的一首名作,它的妙處在于其所顯示的是那樣一個令人自然而然為之吸引的意境。
它不以字句取勝,而從整體見美。它的美在神不在貌,領略和欣賞它的美,也應當遺貌取神,而其神是包孕在意境之中的。
就意境而言,它不僅如施補華所說,給人以“清幽絕俗”(《峴傭說詩》)的感受,而且使人感到,這一月夜幽林之景是如此空明澄凈,在其間彈琴長嘯之人是如此。
6.人教版七年級下冊語文書課后古詩十首題目和內容
【山中雜詩】(吳均"南朝)山際見來煙, 竹中窺落日。
鳥向檐上飛, 云從窗里出。【竹里館】(王維"唐)獨坐幽篁里, 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峨眉山月歌】(李白 唐)峨眉山月半輪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 思君不見下渝州。【春夜洛城聞笛】(李白 唐)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 何人不起故園情。【逢入京使】(岑參"唐)故園東望路漫漫, 雙袖龍鐘淚不干。
馬上相逢無紙筆, 憑君傳語報平安。【滁州西澗】(韋應物"唐)獨憐幽草澗邊生, 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 野渡無人舟自橫。【江南逢李龜年】(杜甫 唐)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 落花時節又逢君。【送靈澈上人】(劉長卿"唐)蒼蒼竹林寺, 杳杳鐘聲晚。
荷笠帶斜陽, 青山獨歸遠。【約客】(趙師秀"南宋)黃梅時節家家雨, 青草池塘處處蛙。
有約不來過夜半, 閑敲棋子落燈花。【論詩】(趙翼"清)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7.人教版七年級下學期語文課后十首古詩及賞析
一、山中雜詩1、展開聯想與想象,描繪一下本詩所展現的畫面。
山峰上繚繞著陣陣的嵐氣云煙,竹林的縫隙里灑落下夕陽的余暉。鳥兒歡快地在屋檐上飛來飛去,白白的云兒竟然從窗戶里飄了出來。
2、請結合具體的景物描寫說說本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這首詩寫了四處場景:山際來煙、竹中落日、鳥飛向檐、云出窗里,生動描繪了山居環境的幽靜,表現了作者閑適的心情。
3、“竹中窺落日”中的“窺”字可否改為“望”字?談談你的看法。不能。
因為“窺”是從縫隙中看的意思,表現出竹林幽深茂密,意境清幽;“望”則是向遠處看的意思,境界開闊疏朗,與詩歌整體意境不合。所以不能改。
4、詩中說明了一個道理:擁有獨到的觀察角度,就會欣賞到與眾不同的景物。二、竹里館1、蘇東坡評王維的詩是“詩中有畫”,請用生動的語言描繪詩中所展現的畫面。
月夜,詩人獨自坐在幽深靜謐的竹林里,又是彈琴,又是高聲長嘯。竹林深深,沒有人知道詩人在這里,只有皎潔的明月透過茂密的竹子照射過來,灑在詩人的身上,也灑在詩人的琴上。
2、詩歌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能體現詩人思想感情的詞語有哪些?表達了詩人寧靜、淡泊和愉悅的心情。獨坐、彈琴、長嘯。
三、峨眉山月歌1、詩中連用五個地名,這在絕句中是獨一無二的,請寫出這五個地名,結合詩歌內容說說這樣寫的作用。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峽。
連用五個地名為讀者展開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圖,詩境中無處不滲透著詩人的江行體驗和對朋友的思念之情。2、用生動的語言描繪“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所展現的畫面。
峨眉山巍峨聳立,半輪明月懸掛山間,有如青山吐月;皎潔的月影倒映在平羌江面上,江水流動,月影也隨著江水前行。3、說一下“影入平羌江水流”中“入”“流”的妙處。
“入”和“流”兩個動詞構成連動式謂語,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隨江水流去。不僅寫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時暗點秋夜行船之事。
意境可謂空靈入妙。4、三、四兩句為我們展現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圖,表達了作者的 依依惜別和對友人的思念之情。
四、春夜洛城聞笛1、詩中能揭示主旨的詩句是 ,它表達了詩人聽到《折柳曲》后思念家鄉的感情的思想感情。2、觸發詩人故園之戀的句子是此夜曲中聞折柳。
“折柳”是全詩的關鍵:“折柳”的寓意是“惜別懷遠”,而詩歌的主旨正是思鄉之情,這種思鄉之情是從聽到“折柳”的笛聲引起的。可見,“折柳”是全詩的關鍵。
3、古人寫詩非常講究煉字,常有一字傳神的妙處。詩賞析詩中“暗”和“滿”的表達效果。
“暗”有斷續、隱約的含義,吹笛人只管自吹自聽,卻不期然地打動了許多聽眾,引起人們無限的隱憂;“滿”字運用夸張的藝術手法,極寫夜之寧靜,笛之悠揚,反襯詩人內心聞笛后的孤寂心情。4、“折柳”在詩中指《折楊柳》曲,“柳”與“留”諧音,所以古人常借“柳”表達與親朋好友離別時的留戀之情,請你默寫一句古詩中含有“柳”的詩句。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五、逢入京使1、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表達了詩人遠涉邊塞的思鄉懷親之情。
2、“憑君傳語報平安” 表達了詩人怎樣的心理?表達了詩人掛念親人而又無可寄托,擔心親人掛念自己的復雜心理3、展開聯想與想象,描繪一下前兩句所展現的畫面。離開長安已經好多天了,回頭一望,只覺長路漫漫,塵煙蔽天.詩人又思念起家鄉和親人,不禁掩面抽泣,淚水很快就沾濕了雙袖。
4、一二句“龍鐘”“淚不干”的濃重色彩與三四句“憑君傳語報平安”的輕描淡寫似乎有些矛盾,你是怎樣理解的?答:不矛盾。“馬上相逢”彼此行色匆匆,沒有紙筆,趕緊托他捎回平安的口信,真切地表達了思家的深情。
這“傳語”二字,寄托了詩人全部的思家之情;而“平安”二字,卻是家人最掛懷的訊息。純樸的描寫流露出詩人遠涉邊塞的思鄉懷親之情。
六、滁州西澗1、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詩歌表現出來的景象。我單單喜愛這澗邊生長的野草,是那樣幽靜而富有生趣;河岸上茂密樹林的深處,不斷傳來黃鸝鳥的叫聲,是那樣婉轉動聽。
因傍晚下了春雨,河面像潮水一樣流得更急了;在那暮色蒼茫的荒野渡口,已沒有人渡河,只有一只小船獨自悠閑地橫泊在水邊,任憑潮來潮去。2、在詩人筆下,幽草的寓意是什么?生于偏僻之處而不甘墮落、坦然、安貧樂道的高尚氣節。
3、人們歷來稱贊“野渡無人舟自橫”中的“舟自橫”三字,結合整首詩歌,請你也來品一品這三個字的妙處吧。 “舟自橫”三字,一說小舟處此清閑之地,閑而無用,表達詩人的不被重用的憂傷情懷;一說小舟處此激流之中,坦蕩悠然,表達詩人的寬廣胸懷;兩種心情交織在一起,構成詩歌豐富的精神內涵。
3.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表達了詩人恬淡閑適的胸襟和脫俗隱逸的憂傷情懷。七、江南逢李龜年1、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對開元盛世的無限懷念,對國運衰微的現實的無限感慨和自身身世飄零的深切感傷。
2、“落花時節”有什么特殊含義?比喻國運衰微,人生落魄,盛時不再。(不只是寫景。
不僅點明暮春時令,而且隱喻著彼此飄零、社會動亂、。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部編七年級下語文課外古詩詞教案(人教版七年級下冊語文課外古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