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清·徐錫麟《出塞》全詩
清·徐錫麟《出塞》
軍歌應唱大刀環①,
誓滅胡奴出玉關②。
只解沙場為國死③,
何須馬革裹尸還④。
【簡注】
①大刀環:環與還音近,古人用作還鄉的隱語。這句是說:軍隊應唱凱旋戰歌。 ②胡奴:指清王朝封建統治者。玉關:即甘肅玉門關,漢時為出塞要道。③解:知道,懂得。④馬革裹尸:東漢名將馬援曾說,“男兒要當死于邊野,以馬革裹尸還葬耳。”(《后漢書?馬援傳》)
【賞析】
徐錫麟是近代資產階級革命家,因槍殺安徽巡撫恩銘英勇就義。他詩作不多,但《出塞》一首卻是一篇意氣豪雄之作。據記載,徐錫麟1905年前后“曾出山海關至奉天、吉林,再經西北諸省邊疆而歸。”這首詩是1906年春這次壯游時所作。作品在藝術上繼承了唐代邊塞詩的風格,具有豪邁雄渾的特色。前兩句詩開門見山,以詩言志,顯示出克敵制勝、橫掃千軍的英雄氣概,表示革命者立誓要推翻滿清封建王朝,乘勝追擊,直出塞外,把反動統治者消滅干凈,革命軍隊應當高唱凱歌,勝利歸來。作者用倒裝句式和“應唱 ”、“誓滅”等字眼,充分突現出革命者推翻封建王朝、建立共和體制的決心及對革命事業必勝的信念。末兩句詩,進一步抒發了作者勇于為國獻身,義無返顧的豪情壯志。東漢名將馬援認為,男子漢應該為國家戰死在疆場上,以馬革裹尸歸葬。作者將前人的意思翻進了一層,認為革命者既然把整個身心都獻給了祖國,那就只知道在戰場上為國捐軀,至于死后是否要把尸體運回家鄉安葬,那倒無須考慮。“青山到處埋忠骨”,如果為祖國為革命光榮犧牲,即使長眠于異鄉的土地上,不也同樣是躺在祖國母親的懷抱里嗎?顯然,此處立意比馬援更深了一層,加上“只解”、“何須”的強調語氣,因而更顯得慷慨激昂,動人心魄。這首詩,通篇直抒胸臆,以詩言志,而又化典自如,真摯坦率地表達了作者的革命豪情,實乃文如其人。誠如梁啟超所言:“這類文學,真是和那作者的生命分劈不開——至少也是當他作出這幾句話那一秒鐘的時候,語句和生命是迸合為一。這種生命,是要親歷其境的人自己創造。所以這一類我認為是情感文中之圣。”
2.《出塞》徐錫麟, 解讀
徐錫麟《出塞》賞析
軍歌應唱大刀環,
誓滅胡奴出玉關。
只解沙場為國死,
這是紹興籍民主革命家、近代民主革命烈士徐錫麟(1873──1907)所作的一首邊塞詩,寫于1906年。當時作者從日本回國,曾北上游歷,在吉林、遼寧一帶察看形勢,一路走來,有許多感想,于是就留下了這首七言詩。
起首兩句就寫得頗具氣勢,“軍歌應唱大刀環,誓滅胡奴出玉關。”出征的戰士應高唱著戰歌,揮舉大刀,要一直把清朝統治者殺到山海關外。這里用一個“環”字,預示著反清斗爭一定會取得勝利,戰士們會踏著歌聲,凱旋而回。后兩句寫得極其悲壯,抒發了作者的情感,“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尸還。”作為一名戰士,想到的只是為國捐軀,根本不去考慮身后事,為國捐軀,死得其所,又何必用“馬革裹尸還”呢?
這首詩感情豪放激揚,語氣慷慨悲壯,英氣逼人,抒發了作者義無反顧的革命激情和犧牲精神,充滿了英雄主義氣概,把一腔報效祖國、戰死疆場的熱忱發揮得淋漓盡致,是近代邊塞詩中難得的一首好詩。
東漢時的名將馬援曾說,男子漢應當死在戰場,用馬皮裹著尸首運回家中。而在這首詩中,徐錫麟的決心和境界又比馬援更進了一步,體現了一個愛國志士為了國家舍棄一切、視死如歸的崇高精神。
3.古典邊塞詩詞《出塞》
出塞
【唐】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
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度陰山。
出塞
【唐】馬戴
金帶連環束戰袍,馬頭沖雪過臨洮。
卷旗夜劫單于帳,亂斫胡兵缺寶刀。
出塞
【清】徐錫麟
軍歌應唱大刀環,
誓滅胡奴出玉關。
只解沙場為國死,
何須馬革裹尸還。
這幾個應該是著名的出塞詩,滿意請及時采納,謝謝!
4.初賽和七絕改鄉隆盛詩贈父親有什么相同的詩句
徐錫麟的是《出塞》,不是“初賽”。
這兩首都是立志報國、表達雄心的詩。
立意相同的詩句有“何須馬革裹尸還”和“埋骨何須桑梓地”,“誓滅胡奴出玉關”和“孩兒立志出鄉關”。
這兩首詩的全詩分別如下:
出塞
清代:徐錫麟
軍歌應唱大刀環,誓滅胡奴出玉關。
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尸還。
七絕·改西鄉隆盛詩贈父親
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
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
5.徐錫麟《出塞》中的"解"讀什么
解(jiě)這里翻譯為:懂,明白,理解
作品原文
出塞
【清】徐錫麟
軍歌應唱大刀環①,
誓滅胡奴出玉關②。
只解沙場為國死③,
何須馬革裹尸還④。[1]
2注釋譯文
詞語注釋
①環:與“還”同音,古人常用作還鄉的隱語。
②胡奴:指清王朝封建統治者。玉關:即甘肅玉門關,漢時為出塞要道。
③沙場:本指平沙曠野,后多指戰場。古人有詩云:“沙場烽火連胡月。”
④馬革裹尸:英勇作戰,戰死于戰場。《后漢書·馬援傳》:方今匈奴、烏桓,尚在北邊,欲自請擊之。男兒要當死邊野,以馬革裹尸還葬耳。”[1]
作品譯文
出征的戰士應當高唱軍歌勝利日來。
決心把滿族統治者趕出山海關。
戰士只知道在戰場上,要為國捐軀。
何必考慮把尸體運回家鄉。[2]
6.出塞 所有古詩作者
出塞 王昌齡
趙玄荒院士楷書刻石拓片《出塞·其一》
其一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其二
騮馬新跨白玉鞍,戰罷沙場月色寒。
城頭鐵鼓聲猶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出塞 唐代詩人馬戴
金帶連環束戰袍,馬頭沖雪過臨洮。
卷旗夜劫單于帳,亂斫胡兵缺寶刀。
出塞
【清】徐錫麟
軍歌應唱大刀環,
誓滅胡奴出玉關。
只解沙場為國死,
何須馬革裹尸還。
出塞二首 楊素
其一
漠南胡未空,漢將復臨戎。
飛狐出塞北,碣石指遼東。
冠軍臨瀚海,長平翼大風。
云橫虎落陣,氣抱龍城虹。
橫行萬里外,胡運百年窮。
兵寢星芒落,戰解月輪空。
嚴鐎息夜斗,騂角罷鳴弓。
北風嘶朔馬,胡霜切塞鴻。
休明大道暨,幽荒日用同。
方就長安邸,來謁建章宮。
其二
漢虜未和親,憂國不憂身。
握手河梁上,窮涯北海濱。
據鞍獨懷古,慷慨感良臣。
歷覽多舊跡,風日慘愁人。
荒塞空千里,孤城絕四鄰。
樹寒偏易古,草衰恒不春。
交河明月夜,陰山苦霧辰。
雁飛南入漢,水流西咽秦。
風霜久行役,河朔備艱辛。
薄暮邊聲起,空飛胡騎塵。
出塞 王安石
涿州沙上飲盤桓,看舞《春風小契丹》。
塞雨巧催燕淚落,蒙蒙吹濕漢衣冠。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推薦出塞徐錫麟古詩詞及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