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mii4i"></td>
  • <noscript id="mii4i"><kbd id="mii4i"></kbd></noscript>
  • <tt id="mii4i"></tt>
  • 見志詩二首 酈炎

    見志詩二首原文:

    大道夷且長,窘路狹且促。
    修翼無卑棲,遠趾不步局。
    舒吾陵霄羽,奮此千里足。
    超邁絕塵驅,倏忽誰能逐。
    賢愚豈常類,稟性在清濁。
    富貴有人籍,貧賤無天錄。
    通塞茍由己,志士不相卜。
    陳平敖里社,韓信釣河曲。
    終居天下宰,食此萬鐘祿。
    德音流千載,功名重山岳。

    靈芝生河洲,動搖因洪波。
    蘭榮一何晚,嚴霜瘁其柯。
    哀哉二芳草,不值泰山阿。
    文質道所貴,遭時用有嘉。
    絳灌臨衡宰,謂誼崇浮華。
    賢才抑不用,遠投荊南沙。
    抱玉乘龍驥,不逢樂與和。
    安得孔仲尼,為世陳四科。

    見志詩二首鑒賞

    酈炎,字文勝,范陽人,《后漢書》有傳,今存詩僅此兩首。此詩約寫于他二十歲左右時,當時州郡舉薦他為孝廉,又征召他為右北平從事祭酒,他都一一辭去,并寫下了這兩首詩以見其志。

    第一首的前八句可為一段,作者將“大道”與“窘路”對舉,表明自己要走的是寬廣的人生道路,不愿走狹窄的小道,因為他志向遠大,如同大鵬之鳥,其翼如垂天之云,不愿棲止于卑小之地,以免讓狹窄局促的小路局限著自己舉足千里的步武。他要在大自然中舒展自己凌霄薄天的翅膀,放開千里之足,超世絕塵,一鳴驚人,一飛沖天,倏忽之間,令人難以追蹤。“賢愚豈常類”以下六句,說明他根本不相信“生死有命,富貴在天”那一套,他認為盡管人的賢愚有別,但并非賢者自賢,愚者自愚,關鍵看自己的秉性如何。秉性清則志向高潔,秉性濁則品格卑污,人的命運并非掌握在上天手里。只不過人富貴了就名登史冊,貧賤者則名不見經傳罷了。酈炎生活的東漢時代,統治者極力鼓吹“君權神授”,宣傳“天人感應”和讖緯迷信。酈炎反對“生死有命,富貴在天”,是與官方哲學針鋒相對的。“通塞茍由己,志士不相卜”兩句,頂上兩句而來,作者要主宰自己的命運,故說貧與富、窮與通若由自己主宰,那么有志之士也就用不著相面占卜了。此處暗用了戰國時蔡澤的典故,蔡澤在干謁諸侯未被進用時,曾找唐舉相面。唐舉見他一副丑陋不堪的怪相,嘲戲他說:“吾聞圣人不相,殆先生乎?”蔡澤說:“富貴我所自有,吾所不知者壽也,愿聞之。”后來蔡澤西入秦,取范雎而代之,奪取了相位。(見《史記·范雎蔡澤列傳》)由此看來,人的“通塞”最終還是“由己”的。

    末尾六句,以西漢初的歷史人物陳平、韓信為例,說明有大志者終能成就一番大事業。陳平在里社(家鄉),因家貧,富人都不肯把女兒嫁給他。(敖,通“傲”,這里是被動用法,即“見傲”之意)后依劉邦,為其六出奇計,屢建大功,封侯拜相。韓信始為布衣時,家貧無行,曾釣于淮陰城后,依劉邦后,軍功卓著,被封為齊王。故詩中說他們“終為天下宰,食此萬鐘祿,德音流千載,功名重山岳。”看來酈炎的辭官,并非想高蹈遺世,做一名隱士,而是在宦官貴戚把持政權、朝政日非的桓、靈時代,他對黑暗的現實有所覺察,不愿為五斗米折腰,其“志氣”在此。

    第二首開頭以芝蘭為比興,寄寓著自己生不逢時的感慨。靈芝生在河流的洲渚之中,往往因遭到洪波的沖擊而動搖其根本;蘭花所以開放得晚,是因為嚴霜摧殘了它的枝條,它們都是生非其地、生非其時。如果“二芳”生在泰山之阿,那又是另一種光景了。“文質”兩句一轉,由物及人。意謂一個文質兼備的人雖為世道所貴重,但只有為時所用才能發揮其長。下文以賈誼為例來說明這個問題,賈誼乃洛陽才子,才華出眾,入仕后一年三遷,屢為朝廷更定法令,頗得漢文帝的器重,文帝準備委以重任,授與公卿之位。絳侯周勃、灌嬰等元老卻反對賈誼,詆毀他“年少初學,專欲擅權,紛亂諸事。”(《漢書·賈誼傳》)于是賈誼被貶為長沙王太傅,遠適荊南。“絳灌臨衡宰”以下四句,所概括的就是這段史實,可見“賢才抑不用”的現象是不乏其例的。“抱玉乘龍驥”兩句,進一步抒發賢才不被知遇的感慨。璞玉不遇卞和,則不知其寶;千里馬不遇伯樂,連駑馬也不如;英才不遇明主,也難以施展其抱負。這是酈炎辭辟的另一原因。結尾兩句是收煞,作者希望在這混濁的時代能有像孔子那樣的圣人出來,列出德行、政事、文學、言語四科,以四科優劣取士,這是作者選拔人才的主張。

    酈炎的《見志詩》,在詩歌史上應占有一席地位,它不僅在思想上閃耀著要求主宰自己命運和反對官方哲學的光輝,而且在藝術上成就也較高。西漢時代的五言詩,作者大多不可靠,所以劉勰說“辭人遺翰,莫見五言,故李陵、班婕妤見疑于后代也。”(《文心雕龍·明詩》)東漢的文人五言詩,在酈炎之前,藝術上較成功的很少,所以鐘嶸《詩品序》云:“東京二百載中,惟班固《詠史》,質木無文。”班固的《詠史》詩寫緹縈救父的故事,概據本傳,不加藻飾,詩歌形象較差,故有“質木無文’之譏。酈炎的《見志詩》,在抒寫自己的志氣與懷抱時,多用形象化的比擬,“大道”、“窘路”、“修翼”、“遠趾”、“陵霄羽”、“千里足”等等,都帶有象喻性。靈芝、蘭花,亦含興寄,鐘嶸《詩品》說:“文勝托詠靈芝,寄懷不淺。”有了興寄,就大大增強了詩歌的形象性和藝術表現力,克服了“質木無文”的現象。又加此詩志氣豪邁高遠,“舒吾陵霄羽,奮此千里足”等句,大有睥睨千古、逸氣干云之概,故顯得“梗概多氣”。在這方面,它影響到建安詩歌。許學夷《詩源辯體》卷三云:“趙壹、酈炎、孔融、秦嘉五言,俱漸見作用之跡,蓋其時已與建安相接矣。”這話說得不錯。所謂“作用之跡”,是思致的安排,實指詩歌的藻飾以及字面、韻腳的講求。《見志詩》詞采樸茂,讀之瑯瑯上口,這與詩歌形式的講究有關。

    酈炎的《見志詩》,甚至對左思的《詠史》也有一定影響,《見志詩》涉及歷史人物七八人,但他并非意在詠史,而是以詠史見志。開左思“名為詠史,實為詠懷”的先河。他們的詠史都是以史事證己意,篇中的歷史人物不過是詠懷述志的媒介。酈炎“舒吾陵霄羽,奮此千里足”之句,與左思“振衣千仞崗,濯足萬里流”何其相似乃爾。“靈芝生河洲”以下六句,與左思《詠史》詩的“郁郁澗底松,離離山上苗。以彼徑寸莖,萌此百尺條。世胄躡高位,英俊沉下僚”數句,興寄全然相同,此點應值得注意。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見志詩二首 酈炎

    兩漢

    采芝操 美人虞

    閱讀(756)

    采芝操原文:皓天嗟嗟。深谷逶迤。樹木莫莫。高山崔嵬。巖居穴處。以為幄茵。曄曄紫芝。可以療饑。唐虞往矣。吾當安歸。

    兩漢

    別詩三首(2) 佚名

    閱讀(640)

    別詩三首(2)原文:其一有鳥西南飛,熠熠似蒼鷹。朝發天北隅,暮聞日南陵。欲寄一言去,托之箋彩繒。因風附輕翼,以遺心蘊蒸。鳥辭路悠長,羽翼不能勝。意欲從鳥逝,駑馬不可乘。其二晨風鳴北林,熠耀東南飛。愿言所相思,日暮不垂帷。明月照高樓,想見余光輝

    兩漢

    疾邪詩二首 趙壹

    閱讀(677)

    疾邪詩二首原文:其一河清不可恃,人命不可延。順風激靡草,富貴者稱賢。文籍雖滿腹,不如一囊錢。伊優北堂上,骯臟倚門邊。其二勢家多所宜,咳唾自成珠。被褐懷金玉,蘭蕙化為芻。賢者雖獨悟,所困在群愚。且各守爾分,勿復空馳驅。哀哉復哀哉,此是命矣夫

    兩漢

    別詩三首 佚名

    閱讀(662)

    別詩三首原文:其一良時不再至,離別在須臾。屏營衢路側,執手野踟躕。仰視浮云馳,奄忽互相逾。風波一失所,各在天一隅。長當從此別,且復立斯須。欲因晨風發,送子以賤軀。其二嘉會難再遇,三載為千秋。臨河濯長纓,念子悵悠悠。遠望悲風至,對酒不能酬。

    兩漢

    新樹蘭蕙葩 佚名

    閱讀(646)

    新樹蘭蕙葩原文:新樹蘭蕙葩,雜用杜蘅草。終朝采其華,日暮不盈抱。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馨香易銷歇,繁華會枯槁。悵望何所言,臨風送懷抱。

    兩漢

    隴西行·天上何所有 佚名

    閱讀(581)

    隴西行·天上何所有原文:天上何所有,歷歷種白榆。桂樹夾道生,青龍對道隅。鳳凰鳴啾啾,一母將九雛。顧視世間人,為樂甚獨殊。好婦出迎客,顏色正敷愉。伸腰再拜跪,問客平安不。請客北堂上,坐客氈氍毹。清白各異樽,酒上正華疏。酌酒持與客,客言主人持

    兩漢

    四坐且莫喧 佚名

    閱讀(639)

    四坐且莫喧原文:四坐且莫喧,愿聽歌一言。請說銅爐器,崔嵬象南山。上枝似松柏,下根據銅盤。雕文各異類,離婁自相聯。誰能為此器,公輸與魯班。朱火燃其中,青煙揚其間。從風入君懷,四坐莫不嘆。香風難久居,空令蕙草殘。

    兩漢

    費鳳別碑詩 石勛

    閱讀(766)

    費鳳別碑詩原文:君諱鳳。字伯蕭。梁相之元子。九江太守之長兄也。世德襲爵。銀艾相亞。恢遐祖之鴻軌。拓前代之休踨。邈逸越而難繼。非群愚之所頌。仁義本于心。慈孝著于性。不失典術。行不越矩度。清潔曒爾。埿而不滓。恤憂矜厄。施而不

    兩漢

    疾邪詩二首 趙壹

    閱讀(677)

    疾邪詩二首原文:其一河清不可恃,人命不可延。順風激靡草,富貴者稱賢。文籍雖滿腹,不如一囊錢。伊優北堂上,骯臟倚門邊。其二勢家多所宜,咳唾自成珠。被褐懷金玉,蘭蕙化為芻。賢者雖獨悟,所困在群愚。且各守爾分,勿復空馳驅。哀哉復哀哉,此是命矣夫

    兩漢

    雜詩二首 孔融

    閱讀(560)

    雜詩二首原文:巖巖鐘山首,赫赫炎天路。高明曜云門,遠景灼寒素。昂昂累世士,結根在所固。呂望老匹夫,茍為因世故。管仲小囚臣,獨能建功祚。人生有何常,但患年歲暮。幸托不肖軀,且當猛虎步。安能苦一身,與世同舉厝。由不慎小節,庸夫笑我度。呂望尚不

    南北朝

    別詩二首·其二 范云

    閱讀(307)

    別詩二首·其二原文:孤煙起新豐。候雁出云中。草低金城霧。木下玉門風。別君河初滿。思君月屢空。折桂衡山北。摘蘭沅水東。蘭摘心焉寄。桂折意誰通。別詩二首·其二翻譯孤煙從新豐升起,遷飛的大雁離開了云中。金城的衰草籠罩著寒霧,玉門的

    南北朝

    別詩二首·其一 范云

    閱讀(328)

    別詩二首·其一原文:洛陽城東西,長作經時別。昔去雪如花,今來花似雪。別詩二首·其一翻譯  上次離去時,雪像花一樣地飄落,如今再度前來,花開得像雪一般的白艷。這兩句詩是感嘆相聚太短,離別太長,每次分手后總要經過許久才能相見。 別詩二首·

    魏晉

    雜詩二首 曹丕

    閱讀(334)

    雜詩二首原文:漫漫秋夜長,烈烈北風涼。展轉不能寐,披衣起彷徨。彷徨忽已久,白露沾我裳。俯視清水波,仰看明月光。天漢回西流,三五正縱橫。草蟲鳴何悲,孤雁獨南翔。郁郁多悲思,綿綿思故鄉。愿飛安得翼,欲濟河無梁。向風長嘆息,斷絕我中腸。西北有浮

    詩詞

    唐詩二首與

    閱讀(281)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唐詩二首與,內容包括古詩兩首大全,一至六年級所有古詩兩首蘇教版急,二年級上冊古詩兩首。第一冊 一去二三里 一去二三里, 煙村四五家, 亭臺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靜夜思 唐(李白) 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

    詩詞

    唐詩二首村居

    閱讀(282)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唐詩二首村居,內容包括古詩二首村居的意思,有關童年的古詩詞兩首,古詩二首村居的意思。村居清 高鼎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注釋①村居:在鄉村里居住時見到的景象。 ②拂堤楊柳:楊柳枝

    詩詞

    唐詩二首全集

    閱讀(408)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唐詩二首全集,內容包括六年級上冊古詩兩首,人教版一到六年級所有詩詞(全部),一至六年級所有古詩兩首蘇教版急。人教版1到6年所有詩詞目錄如下:一年上(人教新課標)一去二三里2、畫3、靜夜思一年下草2、春曉 3、古朗月行 4、登鸛

  • <td id="mii4i"></td>
  • <noscript id="mii4i"><kbd id="mii4i"></kbd></noscript>
  • <tt id="mii4i"></tt>
  • 久久夜色撩人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