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謝靈運描寫永嘉的詩句有哪些
1、《述祖德詩》
年代: 南北朝 作者: 謝靈運
中原昔喪亂,喪亂豈解已。
崩騰永嘉末,逼迫太元始。
河外無反正,江介有戚圯。
萬邦咸震懾,橫流賴君子。
拯溺由道情,龕暴資神理。
秦趙欣來蘇,燕魏遲文軌。
賢相謝世運,遠圖因事止。
高揖七州外,拂衣五湖里。
隨山疏浚潭,傍巖藝枌梓。
遺情舍塵物,貞觀丘壑美。
2、《答中書詩》
年代: 南北朝 作者: 謝靈運
懸圃樹瑤,昆山挺玉。
流采神皋,列秀華岳。
休哉美寶,擢穎昌族。
灼灼風徽,采采文牘。
3、《贈安成詩》
年代: 南北朝 作者: 謝靈運
相彼景響,有比形聲。
始云同宗,終焉友生。
棠棣隆親,頍弁鑒情。
緬邈歲月,繾綣平生。
4、《答謝諮議》
年代: 南北朝 作者: 謝靈運
告離甫爾,荏冉回周。
懷風感遷,思我良疇。
豈其無人,莫與好仇。
孰曰晏安,神往形留。
5、《石壁精舍還湖中作》
年代: 南北朝 作者: 謝靈運
昏旦變氣候,山水含清暉。
清暉能娛人,游子憺忘歸。
出谷日尚早,入舟陽已微。
林壑斂暝色,云霞收夕霏。
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
披拂趨南徑,愉悅偃東扉。
慮澹物自輕,意愜理無違。
寄言攝生客,試用此道推。
2.關于楠溪江的詩句
《過白岸亭》謝靈運
拂衣遵沙垣,緩步入蓬屋。
近澗涓密石,遠山映疏木。
空翠難強名,漁釣易為曲。
援蘿聆青崖,春心自相屬。
交交止栩黃,呦呦食蘋鹿。
傷彼人百哀,嘉爾承筐樂!
榮悴迭去來,窮通成休戚,
未若長疏散,萬事恒抱樸。
譯文:
提起寬袍的下擺,沿著沙岸,緩緩地步入白岸亭中。近旁的澗水,在密密的小石上涓涓流過,遠處的青山,使疏疏朗朗的林木也顯得蔥籠。空瀠蒼翠的青山,它的壯麗無法用語言形容,清清淺淺的溪澗,倒是個隱居養性的好地方。
拽著藤蘿攀上青崖,諦聽林間黃鶯與野鹿的叫聲,我一時浮想聯翩,胸中涌起縷縷感傷之情。黃鶯翔集在柞樹上,啾啾的歌聲令人悲哀,野鹿在采食蔌蒿,呦呦的叫聲卻很動聽。我痛惜他們為殉葬而國人共哀的秦國三良,我“贊美”你們備受恩寵的當世“賢臣”。
富貴榮耀與貧賤憔悴,更迭輪換,窮困憂愁與顯達快樂,無常不定。與其投身于這無聊的俗世,還不如自由散淡地隱居山林,不為外物所誘,永遠保持純潔的本性。
擴展資料:
楠溪江位于浙江省溫州市北部的永嘉縣境內,南距溫州市區26公里 ,東與雁蕩山毗鄰,西接縉云仙都。楠溪江是國家AAAA級旅游區,世界地質公園。楠溪江和雁蕩山這兩個國家級名勝區之間有石桅巖至雁湖的旅游專用公路。
楠溪江,總面積671平方公里的景區分為大楠溪 、石桅巖、大若巖、太平巖、巖坦溪、四海山、源頭七大景區,共有八百多個景點。風景區沿江分布,有臺灣水青岡、銀杏、華西楓楊等多種國家重點保護珍貴樹種。
楠溪江劃分為七大景區:即楠溪江及沿江農村文化景區(簡稱楠溪江巖頭中心景區)、大若巖景區、石桅巖景區、北坑景區、水巖景區、陡門景區、四海山景區,七大景區總計有800多處景點。
主要景點有:龍河古渡,百丈瀑,石門臺,芙蓉三崖,藤溪潭瀑,十二峰,陶公洞,永嘉書院,崖下庫,石桅巖,蒼坡村,芙蓉古村,獅子巖,太平巖、崖下庫、麗水古街等。
楠溪江源頭及中上游兩岸,有多姿多彩、千奇百怪的瀑布50多處,兩岸有3萬畝灘林。楠溪江貫穿永嘉南北,流域集雨面積2429平方公里,溪流自北往南,末處注入甌江,流歸東海。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楠溪江
3.謝靈運描寫永嘉的詩句
謝靈運的山水詩,大部分是他任永嘉太守以后所寫。
這些詩,以富麗精工的語言,生動細致地描繪了永嘉、會稽、彭蠡湖等地的自然景色。其主要特點是鮮麗清新,如《南史·顏延之傳》載:“延之嘗問鮑照己與靈運優劣,照曰:‘謝五言如初發芙蓉,自然可愛;君詩若鋪錦列繡,亦雕繢滿眼。
’”此外,湯惠休說“謝詩如芙蓉出水,顏如錯采鏤金”;鐘嶸說謝詩“名章迥句,處處間起;典麗新聲,絡繹奔會”;蕭綱也說“謝客吐語天拔,出于自然”。一方面,與顏詩的“鋪錦列繡”、“雕繢滿眼”相比,謝詩顯得“自然”;另一方面,當人們讀厭了那些“淡乎寡味”的玄言詩,而一接觸到謝詩中那些山姿水態與典麗新聲時,自然會感到鮮麗清新、自然可愛。
關于謝詩的“自然”,唐釋皎然在《詩式》卷一《不用事第一格》中說:謝詩的“自然”,既不同于李陵、蘇武那種“天與真性,發言自高,未有作用”的自然,也不同于曹植等人那種“語與興驅,勢逐情起,不由作意,氣格自高”的自然,而是“為文真于情性,尚于作用,不顧詞彩而風流自然”。所謂“作用”,就是經營安排、琢磨鍛煉。
以此而能達于自然,這正是謝詩勝人之處,也是他開啟新詩風的關鍵所在。王世貞說:謝靈運詩“至秾麗之極而反若平淡,琢磨之極而更似天然,則非馀子所可及也”。